-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案設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案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數的初步認識》,課本第7、8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是1、2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1和2。
2、使學生掌握2的組成,初步認識“>”符號。
3、結合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畫掛圖、實物圖片、計數器、畫好四字格的小黑板等。
學生準備學具:
小棒、2個小圓形等。
教學過程:
一、課堂常規(guī)教育:檢查學生課前的準備工作。
二、新課
教師:上節(jié)課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認識了數學知識,我們知道了數學知識呀非常的有用,小朋友們也興致勃勃的告訴老師說要把數學知識學好,但是怎樣才能把數學知識學好呢?那首先呢就應該從數字的認識學起,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學習認數、寫數、還有許多新知識。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聽得最認真,最會動腦筋,學得最好。
1、1的認識。
。╨)數數量是1的物體。
小朋友們在上課之前老師要為小朋友介紹一位新朋友:
、俪鍪局黝}畫掛圖或讓學生打開書,看有一個小朋友正在學習的一頁。告訴學生:這個小朋友呀蘭蘭,她可是一個乖孩子喲,今天她就要和咱們一起來學習,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和餓她比一比看誰最會學習了。
、谔釂枺
“數一數這幅圖里有幾個小朋友?小朋友坐的姿勢和拿筆的姿勢好不好?有幾張桌子?幾把椅子?”
“還有哪些東西的數量是1?”
、诔鍪拘÷谷,提問:
“誰能告訴大家這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在小鹿圈的外面畫一個圈。
“圈里有幾只小鹿?”
③出示計數器。教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珠子,提問:
“我撥了幾個珠子?”
、軐W生操作。提問:
“請你在自己的桌子上擺出1根小棒!
“請你舉起1枝鉛筆!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看到圖上有1個小朋友正在學習,還有1張桌子,1把椅子,1本書,1個鉛筆盒,1枝筆,田里有1只小鹿,在計數器上撥了1個珠子,這些人或物的數量都是幾呢?(讓學生齊答)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然后說,咱們能把這些人和物體數出來,還能用計算器把她們的個數撥出來,但是咱們用什么來把它表示出來呢?(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動腦筋想一想,說一說)然后老師引出數字“1”。
。2)認數字1
教師指著黑板上的1字,然后解釋:這個“1”呀,是一個數字,它的名字呢就叫“1”用數字“1”呀就可以把咱們剛才數的那些物體數量表示出來了。再讓學生看教科書第7頁中間的1字,告訴學生這些都是1字。
(3)寫數字1
老師:小朋友們已經認識這個數字“1”了,但是你們會寫嗎?不會寫也沒關系只要愿意來試一試的都可以上來,現在老師就把黑板讓給小朋友們。(學生寫的“1”也許會存在大小、長短不一的情況,根據這種情況,老師可以說:學生寫的“1”小朋友們還是挺不錯的,都很聰明,老師還沒教小朋友們,小朋友們就會寫了,但是你們發(fā)現沒有,你們的“1”有的長有的短,大小不一,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很不規(guī)范呢?那怎么辦呢?老師引出田字格)。
指導學生在四字格里寫1。告訴學生1要寫在田字格的左邊格里,再邊講邊示范1的寫法:從左半格靠近虛線的地方起筆,向左稍斜一些,寫到左下邊止筆。筆跡要寫直。
讓學生舉起右手,伸出食指,按照1的筆順帶領學生書空兩遍。
讓學生在教科書第7頁下面的寫字練習格里,按虛線描數字1、教師注意巡視,予以指導。
2、2的認識。
。1)數數量是2的物體。
①出示主題畫掛圖或讓學生打開書,找到有兩個小朋友在玩飛機模型的一頁。提問:
“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畫的是什么?你們喜歡飛機模型嗎?”
“圖上有幾個小朋友?還有哪些東西的數量是2?”
、诔鍪拘▲唸D,提問:“這里有幾只小鴨?”
③提問:“誰還能說一說,在咱們的生活周圍,你見過的數量是2的還有哪些東西?”
教師小結:我們看到圖上有2個小朋友,2架飛機模型,2只小鳥,還有2只小鴨子,人有2只手,自行車有2個車輪等等。怎樣用數字表示呢?
。2)認數字2。
教師在黑板上寫“2”然后出示準備好的寫有2的數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識數字“2”。
教師指黑板上的“2”字,解釋這就是數字“2”,用它就可以表示數量是2的物體了。
提問:“誰能說一說“2”的字形像什么?”(先讓學生自己發(fā)現,然后再指出2的字形像鴨子,幫助學生記憶。)
。3)寫數字2。
教師在田字格內示范2的寫法。
讓學生舉起右手,伸出食指,按照教師在黑板上寫好的2字的筆順,帶領學生進行書空練習,再在桌子上空寫兩遍,讓學生把2的筆順練熟。
指導學生在四字格內寫2。教師要把起筆、拐彎、止筆處—一演示清楚,讓學生在教科書第8頁下邊第一行的字格里描寫數字2,教師行間巡視,及時指導。
。4)教學1和2的順序。
、俪鍪居嫈灯鳌=處熢谟嫈灯魃蠐1個珠子,提問。
“這是幾個珠子?”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撥上1個珠子,并提問:
“現在有幾個珠子?”
教師說明:l個珠子再添上1個珠子就是2個珠子。
②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小圓形(或其它實物圖)。教師邊說要求邊指導學生擺,先擺1個,再擺1個。提問:
“先擺1個小圓形,又添上1個小圓形,現在有幾個小圓形?”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2是由1添上1得到的。
、劢處熢诤诎遒N上畫有一只小鴨的圖片,
提問:“這里有幾只小鴨?”學生回答后,教師在圖的下面寫1。
在上面那一只小鴨旁邊再貼上一只小鴨圖,提問:“現在這里有幾?”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在只小鴨圖下面寫2。
教師:現在1和2排好隊了,你能說出1的后面一個數是幾嗎?2的前面一個數呢?讓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5)比較1和2的大小。
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水果——蘋果(老師可以說小朋友們,看到了老師手里的水果了吧你們想不想嘗一嘗呢,那只要小朋友門一會兒積極的動腦筋,老師下課后就把她作為獎品,給那些最會動腦筋的小朋友)。
然后先在左手拿2蘋果,提問:這是幾個蘋果?學生回答后肯定學生的回答并在黑板上寫上一個數字2,再在右手拿1個蘋果,提問:這是幾個蘋果?也肯定學生的回答,在2的右邊寫上1。
提問:2個蘋果和1個蘋果相比,誰多?學生回答后,教師肯定2比1多。
教師:2比1多,平常我們就說2大于1。2大于1怎樣寫又好寫又清楚呢?在2和1的中間畫一個符號,開口朝著2,教師邊講邊板書“2>l”,并帶領學生讀兩遍“2大于1”。
三、鞏固練習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1和2。
把預先準備好的圖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自愿到講臺上來,在圖片的下面的小括號里,寫上圖片上物體數量(1或2)
出示數字卡片1和2,分別讓學生讀一讀。
提問:“2和1比,誰大?”外出示卡片“2>1”,提問:“它表示2大于幾?”
讓學生在教科書第8頁下面四字格里練習寫1和2,先描,后獨立寫,對于寫得好的給予表揚。
四、本節(jié)課的總結:
引導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將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最后,給學生提出要求,讓他們在課后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字1和2,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下去收集資料看哪一組收集的最多。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案設計 篇2
設計說明
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比較兩個一位小數和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兩個方面:
1、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時,結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學生回顧萬以內數的意義,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更好地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并掌握比較兩個一位小數大小的方法。
2、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獲得對分數的直觀感受。
通過畫一畫、填一填等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設親身體驗的空間,使學生獲得對分數的感性認識,同時進行兩個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相關訓練,激發(fā)學生學習分數的興趣和自信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說一說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數。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閱讀教材84頁第一個問題,然后請大家動手寫出幾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整數、小數和分數,并在小組內說一說各自所寫的數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示的意義。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2)個體匯報。
(3)集體總結。
數可以作為數量的數(基數);計數的數(序數);度量的數(量數);計算的數。
2、復習數位順序表。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數位順序表嗎?請大家把教材84頁的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
(1)學生獨立完成。
(2)個體匯報。
(3)出示教材84頁計數器,讓學生獨立寫出各數。
(4)指名匯報每個數中的“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師:如果在每個數中的“5”所在的數位上添上7顆珠子,那么在計數器上應該怎么表示這些數呢?先畫一畫,再寫一寫。
(小組內交流后個體匯報,然后集體總結)
(5)課件出示教材85頁1、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3、復習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1)舉例說一說怎樣比較數的大小。(引導學生從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和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2)學生先與同桌交流,然后個體匯報。
(3)集體總結。
(4)課件出示教材85頁3、4題,組織學生個體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
4、復習分數的意義和簡單計算。
(1)請分別畫圖表示和,并畫一畫、說一說如何計算+和-。
(2)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師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同時引導學生把相應的知識內容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意義,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和整數、小數數位順序表,能正確并熟練地讀、寫整數與小數,比較數的大小,能熟練地進行小數、分數與百分數的互化。
2、過程與方法:加強知識的靈活性、綜合性的運用,提高學生對數的認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發(fā)展學生的模型思想,體會轉化、函數、極限等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對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負數的靈活運用。通過對易混知識的系統(tǒng)整理,使學生形成認知結構。
教學難點:
對數整除的相關概念的區(qū)分。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系統(tǒng)整理形成認知結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整理自然數、整數、整除、因數、倍數的概念。
1、創(chuàng)設情境,整理自然數、整數的概念,明確研究范圍。
。1)學生自主報出自己出生年月。
。2)問:①你們剛才說的數都是什么數?
、谘芯繑档恼龝r,是在什么數的范圍內研究的?
。3)師:0是自然數,因為它也表示物體的個數,0個,因此,它既是自然數,也是整數。但我們在研究數的整除時,一般不包括0。
2、借助算式,整理因數、倍數的概念。
。1)出示算式
182=9
2.46=0.4
308=
305=6
816=0.5
120.3=40
。2)提出要求:把算式填在集合圖中。
。3)提問:結合算式說一說因數、倍數的概念
(4)小結
、僖粋數的因數,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
②結合集合圖,說一說整除與除盡的關系
3、借助算式整理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及奇數、偶數的概念。
(1)借助算式整理特征
、俳Y合305=6說一說能被2、3、5整除,能被2和5整除,能被2和3整除,能被3和5整除的特征。
②練習:用0、1、8三個數組成數
a.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最大三位數
b.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最小三位數
c.從這三個數中任選數組成新數,看看這個數還能同時被誰整除
。2)回憶奇數、偶數的概念。
①問:能被2整除的數又叫什么數?
不能被2整除的數又叫什么數?
、诰毩暎鹤x出黑板上算式中的奇數、偶數。
4、借助情境,整理質數、合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的概念。
。1)提出要求:用黑板上算式中的數,按要求填圖。
只有兩個約數有兩個以上的約數
。2)提問:兩幅圖中的數各有什么特點?叫什么數?
。3)強化練習
、賹W號是奇數的同學請起立;②學號是偶數的同學請起立;③問:同學們都站起來了,說明什么?④學號是質數的`同學請坐;⑤學號是合數的同學請坐;⑥問:你怎么還站著?(1號)說明什么?
。4)利用選擇整理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的概念。
、俪鍪荆合旅嫠膫答案中,哪個是把30分解質因數?
30=2351
30=65
235=30
30=235
②什么叫分解質因數?
、蹎枺浩渌鼮槭裁床皇欠纸赓|因數?
、軉枺2、3、5是30的什么數?
5、利用填圖整理公倍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互質。
。1)出示
、1,2,4②4③24④24,48,72
(2)按要求填
。3)問:重疊部分應填什么數?你選哪個?
。4)問:24是8和12的什么?4呢?
。5)第④組后面為什么有省略號?第①組后面為什么沒有?
。6)問:如果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1,這兩個數就叫做?
。7)舉例:什么是互質數?
。ǘ┙Y合板書,整理概念,形成網絡圖。(完成板書)
二、分層練習,鞏固知識。(投影出示)
1、判斷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2)自然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
2、填空
三個連續(xù)的奇數和是183,其中最小的一個奇數是()
兩個質數的乘積是94,這兩個質數的和是()
在三個連續(xù)的自然數中,合數的個數最少有()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案03-25
小學數學《10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02-10
小學數學教案:萬以內數的認識01-27
《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教案設計(精選9篇)06-17
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04-01
小學數學教案:萬以內數的認識6篇01-27
小學數學教案:萬以內數的認識(6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