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學生已經(jīng)能夠在生活空間里辨認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這四個方向在平面圖上的習慣表示。本單元繼續(xù)教學確定位置,有兩個內(nèi)容:一是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作為已有方向知識的延伸補充,便于學生在生活中更具體、細致地了解物體所在的位置。二是會看簡單平面圖中的路線,作為方向知識的實際應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方向感。全單元分三部分編排。
第45~47頁教學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
第47~49頁簡單的路線圖。
第50~51頁在校園里開展測定方向的實踐活動。
1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構建對方向的認識。
教學方向知識如果不和現(xiàn)實情境聯(lián)系起來將是無意義的,如果不和學生的自覺體驗和主體活動結合起來將是低效的。因此,教材十分注重學生主動構建數(shù)學知識。
。1) 第45頁例題呈現(xiàn)了一幅有九個場所(建筑)的平面圖,教學活動分四個層次進行。首先通過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回憶已經(jīng)學過的方向知識。然后告訴學生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公園在學校的西南面引出新教學的四個方向中的兩個。接著通過體育場和人民橋各在學校的哪一面這個問題,讓學生認識另兩個新教學的方向。最后是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讓學生應用學到的`八個方向描述平面圖中任意兩個場所間的位置關系。這四個層次的教學活動中,第一個層次確定了新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果說東、南、西、北是四個相對獨立的方向,那么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是有規(guī)律的,是與東、南、西、北密不可分的,不能辨認東、南、西、北是不可能學習其他方向的。第二個層次是學生體會東北面介于東面和北面之間、西南面介于西面和南面之間。只有體會了東北西南的含義,才是真正接受了新的方向知識。第三個層次是認知遷移,也是學生創(chuàng)造知識。這里講遷移,意思是讓學生類推出西面和北面之間是西北面、東面和南面之間是東南面,他們進行類推的認識基礎是上一層次中對東北、西南含義的體驗。這里講創(chuàng)造知識,意思是東北和西南不是教材也不是他人告訴的,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盡管創(chuàng)造的空間不大,創(chuàng)造成果的新穎性不明顯,但能使學生對自己認出來的方向體會深切,記憶牢固。第四個層次是開放的,可以在平面圖上提出并回答許多問題,包括原有方向的問題和新學方向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中消化、鞏固方向知識,鍛煉看平面圖的能力。
(2) 第45頁試一試在指南針的周圍把八個方向填寫完整,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整理學到的八個方向,進一步弄清這些方向間的位置關系和排列順序。填寫要讓學生獨立進行,不要給予太多的提示。填寫以后要組織學生交流,說說在填寫時是怎樣想的。有些學生可能按順時針方向逐個填寫,也會有人先填出東、南、西、北,再填另外四個方向。兩種填寫都是可以的,要鼓勵后一種填法,并讓更多學生體會這樣填寫的好處。
教學方向知識絕不能紙上談兵,不能單純地在教室里講方向,在黑板上畫方向,要到現(xiàn)實生活的空間里去,在學生喜歡的、常去的地方認方向。第47頁想想做做第3題自制方向板,為學生辨認方向提供簡易的工具。這道題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照書上的樣子折正方形紙,并在紙上填出八個方向,再一次整理方向之間的位置關系。第二步用方向板在教室里測定方向。教室的北面應該是已知的,可以是教師告訴學生,也可以是學生在課前就知道的。把方向板上的北正對著教室的北面,教室的其他七個方向就清晰可見。這一步的活動落實了《標準》的要求:在東、南、西、北中任意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的方向。要鼓勵學生到校門口、家里、公園、田野和其他空曠的地方照這樣測定方向。
第46頁想想做做第1題是鞏固新教學的方向知識。第2題綜合應用原有的和新教學的知識,用方向詞描述果園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2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學習簡單的路線圖。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是《標準》里明確提出的教學要求,也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知識。行走路線經(jīng)常變換方向是描述路線時的困難所在。
。1) 第47頁例題和試一試選擇的情境是游覽公園,這是學生喜歡的題材。想想做做第1題說上學路線,是學生熟悉的題材。第2題小兔到小狗家的路線是有趣的題材,也是開放的題材。教材希望這些題材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2) 第47頁例題的編排是有層次的。在呈現(xiàn)南山公園平面圖后,首先講述了小明從南大門進公園,依次游覽四個景點,以及最后從西門出公園。接著提出要求,看圖說出小明游覽的路線,并就游覽的前兩個景點示意了描述路線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試著描述小明游覽的整個路線。
根據(jù)例題的編寫線索,教學活動可以分四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熟悉公園平面圖。看著圖辨辨八個方向,找找公園的門,有哪些景點,指一指各在哪里。學生熟悉平面圖里景點的位置,能減少描述路線時的困難。第二步讓學生根據(jù)小明游覽的景點和先后次序,從南大門起到西門結束,在平面圖上用鉛筆輕輕畫出行走的路線,為語言敘述行走路線多做些準備。第三步讓學生看看蘿卜卡通是怎樣說的,明確要說清楚從哪里向哪面走到哪里,再向哪面走到哪里第四步才是學生自己敘述。在學生敘述發(fā)生困難時,不要急于幫助或糾正,要留給他們自己修正錯誤、克服困難的時間。可以先讓少數(shù)學生對全班同學說,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和聽,再讓學生在全班說,爭取越說越好。
。3) 初步認識公共汽車的行駛路線圖。城市(包括許多縣城)里都有公共交通,學生都有乘公交車的機會,學會看公共汽車的路線圖也是生活需要。第49頁想想做做第3題里的三個問題是認識公交路線的基本要求,其中第(1)個問題是基礎,是回答后兩個問題的前提。在讓學生回答第(1)個問題前,要先帶領學生在圖中找到火車站,弄明白從火車站開出兩路公共汽車,其中紫色路線是1路公交車的行駛路線,綠色路線是2路公交車的行駛路線。這樣,他們回答三個問題的困難會小得多。
3安排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在校園里測定方向,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先在校園里選定一個測量地點,然后在這個點上用指南針辨認八個方向,看看這些方向各有什么景物,并填入表格。
教材的主題圖是這次實踐活動的示意圖,它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看著圖中的指南針說說其中的八個方向和景物,但不要填到表格里去。
學生自己在校園里測定方向,如果沒有指南針,可以用方向板代替。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材、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nèi)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內(nèi)容包括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以及一次實踐活動。在教學時,應該根據(jù)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注意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經(jīng)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可以發(fā)展他們的抽象思維。學生通過操作、學習,能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并會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2.能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試商的方法。
教學課時:四課時
第一課時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1~2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shù)的除法,初步體會和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shù)的除法,初步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小棒、圓片、三角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1、復習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
2、統(tǒng)計的知識和人民幣的使用。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整
學生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熟練的掌握100以內(nèi)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
1、看圖說一說:小熊舉的`是什么類型的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提問:我們在做題時應注意什么?
25+2125+27說一說計算過程。
小猴舉的題:65-2265-29
2、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內(nèi)容。
出示圖片: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算。
買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買足球和乒乓球拍還差多少錢?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籃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錢?
50+30+15=95(元)
二、課題作業(yè)
計算下面各題: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觀察與測量。
1、誰離大樹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螞蟻大樹
4厘米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明白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就是求幾個簡單圖形面積的和或差的計算。
2.能正確的分解圖形,一般分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并能正確地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條件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分解圖形時簡單圖形的差較難分解。
教具、學具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試一試
教師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二、練一練第1題
1、請學生任意分割,后說說分割的是什么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
2、老師要求再分割
3、想一想出了分割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這個圖形是在一個長方形的紙板上剪下四個小正方形,所以要用長方形的面積減四個小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自己進行分割,
再分割為最少的學過的'圖形,比一比誰分的最少,而且還是我們學過的圖形。
適當?shù)靥砩舷嚓P的條件進行分割,要求分割的合理,能夠計算。
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分析能力。
通過三個層次的分割,使學生明白在組合圖形的分割中,學要根據(jù)所給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分割和添補。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三、練一練第3題
學生看書上的圖。教師讀題,
要求學生想一想,并觀察教室里的門,如果學生能發(fā)現(xiàn)要油漆門的兩側,教師要加以鼓勵,還要注意些什么?
四、作業(yè)
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理解題意后自己嘗試計算,說說想法:要把門上的玻璃部分減掉,通過老師的提醒學生要明白要油漆門的兩側。
除此以外還要注意第二問給出的平方米單位經(jīng)過計算得到的單位是米,而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單位是分米,在計算面積時要把單位先統(tǒng)一。
獨立完成練習。
學生能正確進行組合圖形的實際運用。
再進行組合圖形的面積。
書設計: 圖形的面積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課題】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應用題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1頁例6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比較兩數(shù)多少的方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應用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點難點】能用畫圖策略幫助理解數(shù)量關系,從而解決比多少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小貓吃了18個,小猴吃了9個,誰吃得多?多幾個?
教師提示: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學例6。
1.出示例題。指名讀題。知道小雪、小華各套中多少個?
[2.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可以怎么解決?]
3.讓學生自己擺學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個,小華套中12個。
教師:請大家用擺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擺小雪的個數(shù),第二行擺小華的個數(shù)。
[學生動手擺小棒,并向學生說明小雪和小華的個數(shù)要一個對一個地擺,這樣便于觀察。]
提問:哪一行擺得多?
你能把小華的分成兩部分嗎?(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華比小雪多的個數(shù),說出小華比小雪多了幾個。
[教師邊提問邊檢查學生擺得是否正確,再指定一、二個學生擺給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擺的情況,啟發(fā)學生思考,小華比小雪多得的個數(shù),就是小華比小雪多擺了幾個。]
4.教師:剛才我們用擺小棒的方法,知道小華比小雪多擺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了4個。那么大家想一想,這一道應用題告訴我們的條件是什么,要我們求的問題又是什么?
[教師:要求小華比小雪多套幾個,應該怎樣想呢?(就是要求小華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師:用什么方法計算?]
5.請學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華比小雪多套中4個。
6、想一想:小雪比小華少套幾個?怎樣解答?
[小華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幾個?怎樣解答?]
7、小結:無論是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幾,還是求兩個數(shù)相差幾,都要用減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21頁的“做一做”。
[小林家養(yǎng)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幾只?羊比兔少幾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圓白菜。圓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應用題里,告訴我們兩個數(shù),要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首先要分清哪個數(shù)比較多,再想比較多的數(shù)是哪兩部分組成的,從它里面去掉和另一個數(shù)同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個數(shù)多的,用減法計算。]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的應用題
12-7=5(個)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學生的擺一擺、畫一畫的過程中理解了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應用題的題意,確定了正確的計算方法,從而建立減法的模型,明確了要用減法計算的原因。
第11課時 解決問題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2-23頁練習五1-9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會解答簡單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重點】能夠根據(jù)條件和問題,排出多余條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教科書P22第2題。
[本題中的多余條件“我們已經(jīng)走了15分鐘了”寫在旁邊,便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能很快選擇出題目中需要的信息,解決問題。]
二、解決實際問題
完成教科書P22第4題,本題中多余條件和有用條件寫在一起,位置隱蔽,需要。
[讓學生觀察畫面,口頭編題,列式計算,全班訂正。]
三、完成教科書P22第1題
讓學生根據(jù)畫面意思,進行編題。(小紅和小麗每人要寫15個大字,小紅已經(jīng)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小麗還要寫6個字,她已經(jīng)寫了幾個字?)
[引導學生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對。]
[引導學生學會多次運用有效信息,體會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正確解決問題。]
讓學生將兩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較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化問題結構,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四、完成教科書P21第3題
[全班同時開始,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檢查學生的計算質(zhì)量,對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給予表揚。]
五、完成教科書P23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教師任意指一兩題,請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六、完成教科書P23第8題
七、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P23第5、7、9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練習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加法與減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并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了想加算減法的思維過程。學生對這一思維方式逐漸得到了認可。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一、設計說明
排列和組合的方法不僅在生活中運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節(jié)課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探索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
l、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為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各項教學內(nèi)容全部貫穿于活動當中,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關注合作,促進交流:為了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我運用小組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把積極思考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3、組織活動,引發(fā)思考: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體,我組織了許多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相連的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學科所獨有的特點——數(shù)學思考。
二、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2—114頁。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shù)或組合數(shù)。
2、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符號感。
3、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4、使學生在探索規(guī)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四、教學中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的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五、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有趣的數(shù)學廣角。(板書課題)
。ǘ⑻骄啃轮
1、創(chuàng)設情境
小紅的衣柜里放著五件衣服(出示圖片),她可以怎樣搭配?一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活動策略:①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給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擺一擺。
、谝龑в懻摚河羞@么多種不同的穿法,怎樣才能做到不遺漏、不重復呢?
、劢處熃Y合課件演示,介紹連線法。
(三)、課堂實踐,鞏固新知。
l、破密破。(課件出示課件密碼門)
(1)學生用數(shù)字抽拉卡拉一拉,并記下結果。
。2)學生匯交流(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點擊課件展示密碼)
。3)生生相互。
2、早餐搭配。(課件出示情境圖)
。╨)老師提出要求:飲料和點心只能各選一種,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呢?
。2)學生獨立練習,在書上連一連。
。3)學生匯報早餐搭配。
3、路線選擇。降件展示游玩景點圖)
。╨)師引導觀察:從兒童樂園到百鳥園有幾條路線?從百鳥園去猴山有幾條路線?
。2)學生獨立思索后小組交流
。3)全班同學互相交流
4、評選小小節(jié)目主持人活動。
師提出要求:主持人要求一名男同學與一名女同學搭配,每小組根據(jù)男、女生人數(shù)設計搭配,由組長作好活動記錄。
。1)小組活動,老師參與小組活動
。2)各小組展示記錄
。3)師生共同
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shù)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xiàn)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假如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xù)“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shù)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 與規(guī)范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shù)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shù)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認識正、負數(shù)。
。1)引入正、負數(shù)。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shù)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shù)叫負數(shù)(板書:負數(shù));這個數(shù)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埃笔钦。
像“+6”是一個正數(shù),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shù)都是正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