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1
教學目標:
、攀雇瑢W認識圓環(huán),掌握圓環(huán)的特征,掌握計算圓環(huán)的面積的方法。
、仆ㄟ^操作、探索、發(fā)現、交流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同學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進一步發(fā)展同學的空間觀念和交流能力。
⑶通過學習,提高同學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會從數學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流程:
一、說圓環(huán)。
、偶魣A環(huán)活動。
出示一個同心圓環(huán);
讓同學用一張白紙剪出同樣的一個圓環(huán)。
、普f剪圓環(huán)的過程。
讓同學介紹剪出圓環(huán)的過程,體驗大圓中剪掉一個小圓的過程,感受圓環(huán)的大小就是大圓面積減小圓面積。
二、算圓環(huán)。
1、教學例10
出示例10和圖。
師問:從題中你獲得哪些信息?要計算它的面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在小組中說說你的想法。
同學匯報和交流方法。
同學自主嘗試練習。
交流解答過程。
同學交流(同學作品放在視頻投影儀上向全班介紹):圓環(huán)面積的計算方法,大圓面積-小圓面積;圓環(huán)面積的計算步驟,可先算大圓面積,再算小圓面積,最后用減法算圓環(huán)面積;全班介紹,教師板書解答的全過程。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和圖形,理解題意。
同學獨立計算。
交流解題方法,注意提醒同學半圓的面積必需把整圓的面積除以2。
3、教學“練一練”
考慮:
(1)求涂色局部的面積,需要計算哪些基本圖形的面積?
(2)計算這些基本圖形的面積分別需要哪些條件?
(3)第一個圖形,兩個基本圖形有什么練習?第二個圖形呢?
(4)同學獨立完成,并全班交流。 反饋時,注意加法求組合圖形面積和減法求組合圖形的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先說說每個組合需要丈量途中哪些線段的'長度?再讓同學獨立完成。
完成后展示同學作業(yè) ,并交流方法。
2、完成練習十九第7題。
同學根據圖形作出直觀的判斷,并說說直觀判斷的方法。
師追問:你是怎樣想到的?
同學通過計算檢驗所作出的判讀。
3、完成練習十九第8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指導分析。
4、完成練習十九第9題。
師問:你能估計出每種花卉分別所占圖形面積的幾分之幾嗎?指導用畫出輔導線的方法,來估計每種花卉所占圓形面積的幾分之幾。
同學獨立計算每種花卉的種植面積。
完成后交方法。
四、閱讀“你知道嗎?,并算一算。
五、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說說緩刑的面積可以怎樣求?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需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6題、第8題.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丈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丈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每組一個信封,信封里有三張正方形,邊長分別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還有三張面積大約是4厘米,形狀分別是三角形、長方形和圓的紙片。
公開課教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借具體實例,來學習面積單位。
二、引導探索
1、每組發(fā)給一個信封。
2、今天我們要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請同學們動手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感覺一下它有多大?
3、小組長取出信封里的紙片,這些紙片是干什么的?
4、動手丈量前,先小組討論:要選擇什么樣的圖形作為丈量單位(每組只能選兩種),說明理由,再用它來丈量。
5、互相說一說丈量的結果,由小組長把這些結果記錄下來。
6、現在我們做格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前可以猜猜什么圖形可能被多數小組選為丈量單位,最后再看統(tǒng)計結果。(由各組組長報告被本組選擇作為丈量單位的圖形,教師再黑板上做統(tǒng)計,完成統(tǒng)計表。)
7、小組議一議,這張統(tǒng)計表傳達給我們哪些由意義的`信息?或者根據它能提出哪下數學問題?然后向全班匯報、交流。
8、(小結)看來選正方形作為丈量單位主要由兩點原因:(1)正方形能密鋪;(2)操作簡單方便。
9、現在請用正方形作為丈量單位的小組,再報告一下丈量記過。大家一起來看看,對這些丈量結果,能提出什么問題?
10、丈量同一個圖形,要量出一致的數值結果,惟有統(tǒng)一丈量單位。(拿起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 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們認識的第一個世界通用的面積單位。
11、每人都剪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說出身邊一個面積大約是1厘米的東西,在小組內交流。
12、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圖形的面積,一般以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用面積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分米。
15、小組討論實際操作:1米有多大?
三、拓展應用。
1、用適當的面積單位(cm,dm或m)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3)練習本的面積約212。
。4)單人床的面積約2。
。5)游泳池的面積約1250。
2、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每格1cm)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蘇教版) 數學第五冊第43頁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解答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的不同解法。
教學準備: 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星期天,郭老師去商場為孩子買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貼出圖片):
褲子:28元
上衣:價錢是褲子的3倍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或問:你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談話:我們學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有時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數學畫”來“畫數學”,讓“數學畫”來幫助我們發(fā)現數量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想了解嗎?
師生討論“畫數學”的方法:
一條褲子28元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 ———— ,線段可長可短,根據實際情況來畫。上衣的價錢不知道,鼓勵學生嘗試畫。通過討論要明確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那么長的線段。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褲子 ————
上衣 ————————————
1、“一件上衣多少錢?”
提問: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怎樣標?你會解決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書:28×3=84(元)
師:你能給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提問:誰來講講“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買一套衣服多少錢?”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為什么?(學生討論,并標出問號)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福矗玻福剑保保玻ㄔ惶滓路膬r錢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褲子一共是4個28元
。玻浮粒矗剑保保玻ㄔ惶滓路膬r錢
綜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
學生嘗試畫線段圖,標出表示問題的部分,并獨立解答。
指名板演,組織學生交流,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畫線段圖,問號為什么標在這兒,以及自己在解決問題時是怎樣想的?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褲子多2個28元
。玻浮粒玻剑担叮ㄔ弦卤妊澴佣嗟腻X數
綜合算式是:28×(3-1)
4、比較:第2個問題和第3個問題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嗎?
三、組織練習,鞏固深化。
。薄ⅰ跋胂胱鲎觥钡冢鳖}和第2題
分別出示帶子圖,要求:先說說帶子圖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問題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獨立解答,最后在小組里交流。匯報時要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還有哪些信息我們不知道?你會解決嗎?(學生獨立填表,全班共同校對)
提問:看著這張表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會解決嗎?(四人小組合作,互相提問并解答)
3、獨立作業(yè):“想想做做”第4題和第6題。
四、質疑問難,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是怎樣獲得的.?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是本人進行《低年級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課題研究后,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這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有兩個。其一,以教材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數學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目的是想激起他們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而促使學生根據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數學問題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以一種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學會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二,以畫“數學畫”為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在同伴之間的交流、啟發(fā)下,探索并學會用線段圖分析問題、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感知方法,解決問題,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通過教學實踐,這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出色表現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認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樣設計和處理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于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俗話說“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素質的基礎,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有問題意識,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問,善于問”的能力,切實改變教學中只教“學答”,不教“學問”的現象。
2、有利于學生學習線段圖。這是線段圖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系的,而這個聯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3、有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技巧。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和在對線段圖畫法的討論中,得不斷的聯系已知信息,去體會、分析信息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對于數量之間關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獲得的,所以解決問題使學生感覺很輕松,講起解法頭頭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在解決問題時他們會用這種方法去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個優(yōu)點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敘了。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4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假如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xù)“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趶埌⒁套錾,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與規(guī)范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1.8千克。
、芤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5
教學要求:
1、初步建立同學的數感,培養(yǎng)同學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同學認知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掌握自身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感,能用自身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昨天俺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
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ㄍ瑢W回答,教師板書: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從這些數據你發(fā)現了什么?
同學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2)誰會讀,請會讀的同學帶領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出示第17頁下面考慮:
。1)同學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
。ㄖ该吓_寫)
(3)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5<3
誰會讀?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方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趕走一只小免)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
同學自由獨立完成,然后同學互評,最后全班集體評價
第6題
同學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6
設計說明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三點:
1.根據主題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計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創(chuàng)設圖書室進新書的情境,把枯燥的計算置入情境中,不僅能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還能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學生進入情境后,從中發(fā)現問題,進而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交流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多種計算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和指導,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思考、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
3.練習設計有梯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練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注重層次性,避免了重復練習,做到了真正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教材出發(fā),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練習題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小棒 計數器 3摞書(每摞10本)
學生準備 小棒 計數器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喜歡)那么你們喜歡到圖書室看書嗎?(喜歡)為了讓同學們有更多的書可以看,最近我們學校的圖書室購買了一些新書,你們期待嗎?(期待)今天老師把其中的一些書帶到了我們的課堂上,想讓同學們幫老師數一數,算一算老師這里有多少本書。但是在拿出這些新書之前我要看看你們的計算能力怎么樣,能不能幫老師數清楚,要是數錯了就糟糕了。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1.課件出示口算題。
5-4= 6+3= 3+4=
9-5= 8-3= 7+2=
(學生回答,教師要強調計數單位)
2.課件出示口答題。
5個十是( )。
8個十是( )。
40里面有( )個十。
70里面有( )個十。
師:同學們真棒,都答對了。像50、80、40、70……這樣的數我們叫什么數。(整十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整十數的加、減法。(板書課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設計意圖:學生對圖書室很好奇、很感興趣,用圖書室進新書的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思考的興趣。這樣既為學生學習新知在情緒、知識等方面作了良好的鋪墊,又導入了新課,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及樂于助人的精神。
⊙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1)在具體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并列出算式。
、龠M入情境。
師:同學們,看來大家的計算能力都很好?靵韼屠蠋熆纯催@里一共有多少本書。(教師拿出3摞書)
、谟^察情境,收集數學信息。
師:我請一名坐得最端正的同學上來數數科技書有多少本。(10本)
師:我再請一名同學數數童話書有多少本。(20本)
、厶岢鰡栴}。
師:請同學們根據情境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預設
生:一共有多少本書?
師:你的問題提得很好。老師整理這些書就是需要知道這里一共有多少本書。那么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
、車L試列出算式。
(學生思考后回答:10+20)
設計意圖:借助現實生活情境,在自主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及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7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在生活中什么時候可以用到字母表示數?
(指名回答)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用字母表示數。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出發(fā),通過提問復習舊知,使學生的思維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用字母表示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1)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邊長,用字母C表示正方形的周長,用字母S表示正方形的面積,你能用這些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2)學生獨立寫計算公式,小組內交流。
(3)展示匯報。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用字母表示為C=4×a;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用字母表示為S=a×a)
2.介紹用字母表示數的簡寫方法。
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一般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簡寫(課件出示),請小聲地讀一讀。
(1)當數字與字母相乘時,去掉乘號,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點表示乘號,如4×a可以寫作4a或4·a。
(2)當字母與字母相乘時,可以用點表示乘號或直接去掉乘號,如a×b可以寫作a·b或ab。
(3)當字母與1相乘時,1可以省略不寫,只寫字母本身,如1×a可以寫作a。
3.討論:生活中你還遇到哪些能用4a表示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全班交流。
預設 (1)1張桌子4條腿,a張桌子4a條腿。
(2)1本書的價錢是a元,買4本書的價錢是4a元。
(3)小紅一天寫a個大字,4天寫4a個大字……
4.用字母表示學過的運算律和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1)鼓勵學生獨立寫一寫:運用字母你能表示哪些學過的運算律或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2)組織學生交流整理:你所寫的式子的含義是什么?
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讓學生嘗試寫一寫學過的運算律。
預設 生1:加法交換律可以表示為a+b=b+a。
生2:加法結合律可以表示為a+b+c=a+(b+c)。
生3:乘法交換律可以表示為ab=ba。
生4:乘法結合律可以表示為abc=a(bc)。
生5: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為(a+b)c=ac+bc。
用a表示長方形的長,b表示長方形的寬,用C表示長方形的周長,S表示長方形的面積,怎樣用字母表示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
預設 生1: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2(a+b)。
生2: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S=ab。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28-129
教學目的:
1、引導同學回憶整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意義、和其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熟練地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通過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同學數學源于生活又動用于生活的數學意識。
3、滲透“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系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同學探索知識之間的互相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從中學會整理知識,學會學習方法。
4、采取小組學習的方法,讓同學在討論、交流中參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六個平面圖形紙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故事導入:唐僧取經回來后,想把一塊土地獎給三個徒弟,唐僧拿出三條一樣長的繩子,叫三位徒弟用繩子各圍一塊地。豬八戒說,我要圍生長方形的,沙僧說,我要圍成正方形的,孫悟空說,我要圍成圓形的。
同學們猜一猜,三個徒弟圍的地誰圍的面積最大?
假如要知道它們占地各多少,需要運用哪些知識?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復習的內容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板書——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二、回憶整理交流探索
1、 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
、僦荛L的意義
小學階段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哪些?
生回答后課件顯示六種圖形。
請同學們說一說什么叫做周長?(引導回憶后,課件顯示平面圖形的周長)
生答后(板書:周長——所有的邊長的總和)
、谥荛L的計算公式。
哪些圖形可以用周長公式計算?你能說出這些圖形的計算公式嗎?(引導回憶計算公式——課件隨機出示計算公式)
提問:長方形的周長為什么用長與寬的和乘以2?
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中,π是什么意思?
討論: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沒有計算周長的公式,我們是怎樣求周長的?
小結:(略)
2、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
、倜娣e的意義。
出示六種平面圖形。
什么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引導回憶后課件演示平面圖形的面積)生答后(板書:面積——外表或平面的大。
②回憶六種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課件隨機顯示公式)
、凼崂砻娣e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回憶六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小組討論后匯報
也可借助學助具演示)。
在小組里每個同學說一種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全班交流,課件展示協助同學回憶。
三構建網絡比較辨析
1、構建網絡
同學們懂得了六種平面圖形的推導過程,這6種圖形之間是有聯系的,請同學們利用老師發(fā)給的學具把六種圖形擺一擺,擺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圖,并用線連起來。
a、請先擺好的小組派代表在屏幕上展示本組的擺法,并說明這樣擺的理由,讓同學評價并展示不同的擺法。
總結:(略)
b、閱讀書P128的內容,想一想:書上的擺法與我們的擺法道理一樣嗎?(把公式填完整)
2、比較辨析
a、 計算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單位:米)。
比較平面圖形周長和面積的不同點。(板書)
b、P128:分別比較下面各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圖略)。
在每組中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嗎?面積相等嗎?
同學討論交流后電腦演示,協助同學進一步理解周長和面積意義的不同。
3、深化練習
a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 要給一幅長方形油畫加上木框,就是要求長方形的()。
[①周長 ②面積]
、谝阎切蔚拿娣e是12平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平方分米。
[①6②24③12]
、矍笞髨D的周長列式正確的是()。
[①3.14×8÷2 ②3.14×÷2③3.14×8÷2+8]
b、完成P129第2題。
四、綜合運用發(fā)展延伸
1、解決問題
用同樣的繩子圍生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哪一種圍法的面積大?(電腦顯示周長相等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地以和數據)
繩子長31.4米
10米
S=?S=?S=?
同學計算后得出結論:周長相等的情況下,S圓〉S正〉S長。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9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92~9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通過操作和考慮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并能靈活運用方法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置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發(fā)展同學的思維能力,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圖。
學具:每四位同學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學具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很多同學都知道套圈游戲,一起來看。(媒體出示:三年級一班的男女生進行套圈競賽,每人套15個圈。下面的統(tǒng)計圖表示他們套中的個數。)想請大家來當裁判,愿意嗎?可要比比哪個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一)兩隊人數相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組男、女生套圈成果統(tǒng)計圖。
提問:要知道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你認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學回答后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二)兩隊人數不同,每隊中每人套中的個數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組男、女生套圈情況統(tǒng)計圖。
請同學一起回答是哪個隊套得準一些。
提問:有同學認為可以比比他們套中的總個數,你們覺得公平嗎?
結合媒體演示小結。
(三)兩隊人數不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組的`套圈成果圖(例題),引導比較,得出與第二小組套圈成果圖的異同。
小小組四位同學利用學具板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比的結果。
指出:其實,象這樣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別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再去比的。
結合電腦演示教師講解揭示平均數的含義。
2.提問:你還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幾個嗎?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說說想法。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談話引導同學觀察、比較,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4.小結。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辨一辨、說一說。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2題。(三條絲帶的長度分別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選一選。
四、全課總結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10
千米是較大的長度單位,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同學在前幾冊教材里已經陸續(xù)學習了一些較小的長度單位和較小的質量單位。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他們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
二年級(上冊)
認識米和厘米,1米=100厘米。
二年級(下冊)
認識分米和毫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年級(上冊)
認識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
三年級(下冊)
認識千米,1千米=1000米;認識噸,1噸=1000千克。
本單元編寫了兩道例題、兩次“想想做做”、一個練習和一次實踐活動。另外還有一道考慮題,設計最優(yōu)的運輸方案。一篇“你知道嗎”,介紹關于計量和丈量工具進步發(fā)展的歷史事實。具體布置是先教學千米,后教學噸。
1.認識千米。
例題先出示四幅畫面,顯示千米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結合這些畫面告訴同學:
計量路程或丈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這些畫面和這句話,給同學一個鮮明的印象:
計量很長的路或很長的長度時,要用千米作單位。教學時要給同學講講畫面中標志的意思,如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離南京還有98千米,地圖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還要讓同學知道“千米”可以用符號“km”表示,這在生活中和后面的數學練習中經常使用。
教材接著講1千米有多長,教學的重點是協助同學感知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先聯系學校操場上的跑道,告訴同學1 000米就是1千米。由于多數學校都有100米長的直跑道,同學對100米已有具體的感知,所以“10個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既讓同學對1千米是多長有初次感性認識,又講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教材繼續(xù)讓同學聯系自身學校的跑道一圈長是200米、250米還是400米,通過簡單的推算,算出跑道幾圈的長正好是1千米,又一次空虛對千米的感性認識。要注意,這里不是解決實際問題,只要根據自身學校的跑道一圈的長度,重點進行一次推算就可以了,另兩次推算不必都進行。不過,重點進行的那次推算要讓全體同學都參與。教材這樣的.布置,較好地落實了《規(guī)范》的要求:
讓同學體會1千米,也便于教師組織教學活動。
“想想做做”緊緊扣住體會1千米而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扎實的知識技能訓練,又注重在解決問題中發(fā)展數學考慮。第1題結合看路線圖再次突出1千米就是1000米。第2題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把20xx米換算成2千米,為第3題作鋪墊。第4題通過選用適當的單位,體會米和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往往是不同的,積累一點正確使用單位的經驗。第5題以比較數的大小為基礎進行長度的比較。第6題教學看鐵路路線圖,并進行有關千米的筆算和估計。在交通路線圖上,依據已知一段的實際長度,估計其他路段的長度是十分實用的技能。教學時,不求同學估計得很精確,但要充沛地交流估計的方法和考慮,激發(fā)估計的興趣。
2.認識噸。
教材中關于噸的編寫思路與千米很相似,也從幾幅畫面引入噸。首先告訴同學港口碼頭上的大批貨物、列車要裝運的大宗物品、集裝箱里的貨物,都要用噸作計量的單位。接著利用畫面配合文字敘述的方式展現了10個100千克是1000千克,也是1噸。形象具體地講了1噸,以和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教材充沛考慮到同學體會1噸是比較困難的,為此,收集了一些實際的素材繼續(xù)協助他們積累對1噸的感性認識。這些素材有40個小同學的體重、1000棵白菜、2頭牛、20包水泥、5桶油、10頭豬,它們的總重分別都是1噸。通過這些常見的、熟悉的素材,聯系生活體驗,有助于同學發(fā)生對1噸的體會。特別要注意的是教材還讓同學從1桶水10千克推算幾桶水1噸,從2塊磚5千克推算幾塊磚1噸,加強1噸是1000千克的認識。充沛地利用熟悉的10桶水、200塊磚體會1噸有多重。
“想想做做”第5題,通過填寫合適的單位,讓同學再次感受噸是計量比較重的物體時使用的單位。第6題在解決問題時進行關于噸的四則計算。
練習六的前兩題是知識整理,其中第1題通過填寫單位,使同學明白噸和千克都是計量物重的單位,千米和米都是計量長度的單位,長度與物重是不同的量,要使用不同的單位。第2題練習單位換算,既有本單元教學的噸與千克、千米與米的換算,還有前幾冊教學的米與厘米、千克與克的換算,是一次對計量單位的整理活動。第3~6題解決實際問題,聯系了空間與位置、時間計算等內容,有一定的綜合性。這些問題的難度并不大,但與日常生活結合得很好。第7~9題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節(jié)約資源的教育。
《了解千米》是一次操作型的實踐活動,仍然緊扣體會1千米設計。在“走走看看”欄目里布置的活動能激起同學的興趣,協助同學對1千米形成更豐富的體驗。在“查查填填”欄目里,引導同學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資料,既空虛活動內容,又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1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平均分的意義,并學會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方法;
2.了解平均分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教學難點:
如何平均分
教具學具:
課件、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猴子分桃”的情境,初步感受平均分的必要性,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師:孩子們知道猴子最愛吃什么?(生:桃子)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猴子分桃”的故事。(課件演示:猴媽媽摘回了6個桃,要分給猴哥哥和猴弟弟)
師:你們猜猜媽媽會怎樣分?
生: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教師板書)
師:我們接著看猴媽媽是怎樣分的.?(課件顯示)
師:看完故事,教師有兩個問題。(課件顯示)
生思考回答問題
1.揭示平均分:
師: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板書:平均分
2.判斷鞏固什么是平均分:
課件顯示:下面哪種分法是平均分。
。▽τ诓皇堑模處熥穯,怎樣調整就是平均分了。)
3.舉例說說,你在生活中哪里還風過平均分。
。ㄖ该f,學生說不上來,老師提示)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平均分的過程、方法和含義。
活動一:分桔子
1.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如果遇到具體情況我們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12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是后面學習統(tǒng)計圖的重要基礎。這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了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
統(tǒng)計的相關知識是一個體系,前后的知識關聯性比較緊密,所以在復習時必須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知識體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統(tǒng)計是為生活服務的,通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可以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廣泛收集各種類型的習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全過程,讓學生懂得只有經過調查才有發(fā)言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和數據進行分類。
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標準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學生小組內交流分類標準,確定分類標準和記錄數據的方法后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師巡視指導。
小組長匯報:
一組:我們小組是按性別來進行分類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使用畫“正”字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我們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二組:我們小組是按同學們的出生年月來進行分類的。使用畫“○”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我們班上半年出生的有18人,下半年出生的'有27人。
三組:我們小組是按同學們的身高來進行分類的。使用畫“△”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我們班同學身高在140厘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厘米及140厘米以下的有29人。
四組:我們小組是把同學們按喜歡足球運動和不喜歡足球運動兩類來進行分類的。使用畫點線圖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喜歡足球運動的有15人,不喜歡足球運動的有30人。
五組:……
集體評議。
2.復習根據統(tǒng)計的結果,并參照數據進行分析,感受數據中蘊涵的信息。
師:誰能說一說從我們整理的這些數據中你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預設:
生1:從男生和女生統(tǒng)計的結果來看,我知道了我們班的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少。
生2:從同學們喜不喜歡足球運動這份數據來看,我發(fā)現班級里喜歡足球的人數不多。
生3:……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確定分類的標準,同時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13
(一),要求會認的字;生字表
(二),要求會寫的.字;詞語表。
教材繼續(xù)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huán)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每個專題人文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每個語文園地仍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fā)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分別為“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成語故事”,這些欄目在八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14
一.教材依據
本節(jié)課所講的《圓錐的體積》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實驗版,第十二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
二.設計思想
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新改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甘做學生的朋友,引導其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探究”全面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助學習,自主探究所學的內容,完全改變過去被動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jié)教材我想通過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倒水或沙的實驗,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例2是已知圓錐形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沙子的體積。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個例子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一些與計算圓錐形物體的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前面學生對圓錐、圓柱立體圖形的特征已進行了學習,對其特征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可以熟練地計算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側面積。這是學習本節(jié)課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 識 技能: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實踐操作中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情 感 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樂于學習,熱愛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能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六、教法選擇
利用多媒體、觀察法、實驗法、師生互動啟發(fā)式教學
七、學法指導
觀察實驗 —合作探究—達標反饋— 歸納總結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同樣的圓柱形容器若干、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若干、水和沙土。
九.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 課件展示圓柱和圓錐的立體圖形,并請學生說出圖形各部分的名稱。
2. 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猜想】
1.多媒體課件呈現出動畫情景故事(配音樂):
盛夏的.一天,森林里悶熱極了,小動物們熱得喘不過氣來,都想吃點解暑的東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飲店買了一塊圓柱形的冰麒麟,聰明的狐貍拿著一塊圓錐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換…… (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塊冰麒麟等底等高)
2.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一:小白兔上當了嗎?
問題二:狐貍和小白兔怎樣交換才算公平?
3.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同學們,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體積》這一節(jié)課,然后幫幫小白兔好嗎?
【自主探索,動手實驗】
出示思考題:通過實驗,你們發(fā)現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你們小組是怎樣實驗的?
1. 小組實驗。按照實驗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項(多媒體課件展示)
每四人為一小組,各小組長帶領三個成員動手操作實驗,教師在教室巡回指導。
2. 全班交流。
組織收集信息 —— 引導整理信息 —— 參與處理信息
3. 引導反思。實驗過程讓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各抒己見。
4. 公式推導。
全班同學集體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實驗過程,并結合自己的實驗活動試著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圓柱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或者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1/3。
用字母表示為: V=1/3sh
5.思考:如果要計算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那些條件?
6.問題解決。
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貍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條件?(課件出示:等底等高)
【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例2:建筑工地上有許多沙子,堆起來近似一個圓錐,這堆沙子大約
有多少立方米?(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具體解題過程讓同學們自己大顯身手,個別學生可以上講臺板演,然后教師作最后講評。
【練習鞏固】課件出示,師生共同完成。
一.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 )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 ( ) 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 。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么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
二.填表。
已 知 條 件 體積
圓錐底面半徑2厘米,高9厘米
圓錐底面直徑6厘米,高3厘米
圓錐底面周長6.28分米,高6分米
【拓展延伸】:
有一根底面直徑是6厘米,長是15厘米的圓柱形鋼材,要把它削成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形零件。要削去鋼材多少立方厘米?
【質疑問難,總結升華】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對圓錐的體積有哪些新的認識?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
【作業(yè)布置】
課本25頁第3、5、8題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15
教學內容:教材第4l頁實踐活動"男、女生的脈搏"。
教學要求:1、使同學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收集數據和統(tǒng) 計,學會根據實際問題求簡單的平均數。
2、培養(yǎng)同學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同學的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組織同學參與實踐活動,從中體會統(tǒng)計的過程和作用。
教學難點:同學自測脈搏。
教具準備:秒表一只、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我們已經學習了求平均數的問題。誰來說一說怎樣求幾個數的平均數?
2、出示:下面是第一組男、女同學的數學成果,比較男、女生的平均成果,看誰高?
男生:95、80、90、85、95。
女生:100、80、85、95。
指名同學板演。
集體訂正。提問:求男生的平均成果為什么除以5,求女生的.平均成果為什么除以4?
二、提出問題
1.我們已經學習了統(tǒng)計表和求平均數。你能知道我們班里男生和女生的脈搏,誰跳得快些嗎? 哪位同學大膽猜想一下,男生的脈搏跳得快還是女生的脈搏跳得快?你猜想時是怎樣想的?
2.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現在大家討論 一下,這個問題可以怎樣解決?(得出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分組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每人1分鐘脈搏次數,填入下表
2.組織同學分組活動,由教師計時,組長主持每人測脈搏并填在表里, 再讓同學求自身小組里男生、女生平均1分鐘脈搏跳多少次,并在組內 交流比較男、女生脈搏跳動次數,看誰跳得快些。
交流匯報。
3.各組匯報男、女生人數和男、女生脈搏跳動總次數,要求學 生自身求班內男生和女生脈搏跳動的平均次數。
4.請大家比較一下,你發(fā)現結論怎樣?前面的猜想對嗎?
四、課堂小結
五、安排作業(yè)
【小學數學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公開課大班教案11-01
數學公開課教案《加減混合》12-17
小學數學公開課總結05-18
小學數學公開課總結08-15
初中數學公開課教案(精選10篇)11-07
小學體育公開課教案11-27
九年級數學公開課教案10-31
幼兒園小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2-15
幼兒園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