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02 09:06:27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8篇【熱】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8篇【熱】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136頁復習第24、2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的結構。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填寫復式統(tǒng)計表。

  2、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明確求平均數的數量關系,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復式統(tǒng)計表的結構,求平均數的數量關系,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是最后一節(jié)復習課。我們要復習有關統(tǒng)計的知識,通過復習我們要進一步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的結構,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填寫復式統(tǒng)計表。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會求平均數。

  二、復習復式統(tǒng)計表

  1、出示本年級3個班人數統(tǒng)計表,學生調查后填寫。

  _______小學四年級男女生人數統(tǒng)計表

  ______年_____月

  人 性別 數 班級 合計 男生 女生

  總計

  一班

  二班

  三班

  (1)哪個班男生多?哪個班女生多?哪個班總人數多?

  (2)哪個班男女生人數差最大,哪個班男女生人數最接近?

  (3)三個班共有多少人?

  2、師說明編復式統(tǒng)計表時,先要寫表的名稱及日期。表中表頭分哪幾項要設計好。

  三、復習求平均數

  1、怎樣求平均數?(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如果題里總數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總數?偡輸涤袝r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根據條件,找出總份數。

  2、練習:

  (1)在一次射擊練習中,小剛投中的環(huán)數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環(huán)數分別是10、7、7、8,兩人誰的表現更好?

  (2)學校氣象小組一天中測得的氣溫分別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氣溫。

  學生練習說一說第一題怎樣比較兩人誰的表現好?第2題要求平均氣溫總度數如何求?次數是多少?

  3、練習:做期末復習第24題、第25題。

  第24題。

  (1)學生先填合計數。再計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

  (2)講解:題中已知每個季度下雨的天數,要求的卻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數,因此應該除以12而不是除以4。

  第25題。

  (1)這是一個什么統(tǒng)計表?第一組7個同學,第二組8個同學的體重分別是多少?

  (2)要比較哪個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應該算什么?怎樣計算?

  學生算第一組、第二組同學的平均體重。注意算總重量時不要加錯。

  比較:哪個組同學平均體重重一些?重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1、 先把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再回答問題:

  紅旗鎮(zhèn)圖書館少兒書籍借閱情況統(tǒng)計表。

  20xx年4月

  人 日 數 期種類 總計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合計

  連環(huán)畫 8 16 15 6 0 24 32

  童話書 7 20 14 16 9 58 56

  科幻書 10 7 8 4 12 50 60

  (1)哪一天借閱連環(huán)畫的人最多?

  (2)哪一天接待少兒讀者最多,有多少名?

  (3)從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兒讀者?

  2、小明從家到學校走了5分鐘,每分鐘走的米數分別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先估計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圍,再計算。)

  3、文具店有兩種牌子的鋼筆,5天內雄鷹牌的銷量分別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華牌6天的銷量分別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種牌子的鋼筆平均每天的銷量大?下一次文具店進貨時,應選用什么牌子的鋼筆?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并能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學以致用,本節(jié)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在引入小括號之前,注重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在教學中,當學生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時,抓住契機,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問題情境明確運算順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及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在學習新知之后,注重安排學生的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并掌握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之后,及時安排學生獨立解決需要小括號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學生準備: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教學過程

  ⊙解決問題,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并口答。

  (1)一輛出租車能坐4名乘客,一個旅游團有36人,需要多少輛這樣的出租車?

  (2)三(2)班有24人去南湖公園劃船,每條小船可乘坐6人,這些人一共需要多少條這樣的小船?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觀察討論,發(fā)現新知

  1.觀察教材8頁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1)獨立觀察情境圖,獲取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獲取的數學信息。

  師:現在把你獲取的數學信息向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匯報)

  師:這些數學信息你們都看懂了嗎?能說說它們的含義嗎?(引導學生理解“每條小船比大船少坐學生3人”的含義)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師(出示教材8頁第二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需要哪些相關的信息呢?

  (請學生把要解決的問題敘述完整:同學們過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條大船坐學生9人。同學們都坐大船,需要幾條船?)

  (2)嘗試獨立列式解決問題。

  (3)交流解題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

  29+25=54(人) 54÷9=6(條)

  師:為什么先算29+25?54÷9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需要幾條大船必須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里面有幾個9,有幾個9就需要幾條大船)

  方法二: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

  29+25÷9

  師:你認為這樣列式正確嗎?

  師:按照前面學習的除加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25÷9,而根據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29+25,有什么辦法能改變運算順序呢?

  (4)引入小括號。

  師:如果我們要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一位朋友可以幫忙,它的名字叫“小括號”。

  (5)介紹小括號的來歷。

  師:在沒有發(fā)明運算符號以前,人們運算都要用很復雜的`文字進行說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人民生活需要有密切聯系的各種計算也逐漸復雜起來。這些計算常由兩個或幾個算式合成,而且在計算時常常需要先算某一個算式,再算另一個算式,于是便產生了區(qū)別先后運算順序的符號。大約400多年以前,在大數學家魏芝德的數學運算中,首次出現了“( )”“[ ]”和“{ }”!( )”叫小括號,是荷蘭人吉拉特最先開始使用的。

  師:由于小括號可以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所以在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小括號的來歷,使學生對小括號有所了解,激發(fā)學生對小括號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記住小括號。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68~69頁減法的一條運算規(guī)律及其應用(例1例2),“練一練”,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等于從這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的運算規(guī)律,學會應用這種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和抽象的思維能力,以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 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課。剛才我們用簡便方法,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板書課題)通過學習,要能步認識減法運算中的一些規(guī)律,并能應用這些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教學新課

  1.教學減法的運算規(guī)律。

  (1)教學第68頁的應用題。

  出示題目,讀題。

  指名學生口答解題算式,老師板書一種方法的算式和結果。

  提問:第一種算法是怎樣想的?求還剩多少米,還可以怎樣算?(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算式和結果)

  第二種算法又是怎樣想的?

  這兩種算法都是求的什么問題?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實際上就是從這個數里減去什么?所以兩種算法的結果怎樣?說明哪兩個式子相等?[板書: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問:從360里減去87和113這兩個數,等于從360里減去什么?

  (2)題組的計算、比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頁下面的題組。

  請大家在課本上把這幾道算式計算一下,看看每組里的兩個算式的結果有什么關系,在o里填上適當的符號。

  讓學生口答練習結果,老師在o里板書等號。

  提問:從第一組兩個算式里可以看出從30里減去4和6兩個數,等于從30里減去什么?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3)歸納運算規(guī)律。

  在這三組算式里,每組算式之間都有什么共同特點?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出運算規(guī)律,并讓學生看課本上的結語讀一讀。

  (4)根據規(guī)律填空。

  563—174—26=563— (174o26)

  342—69—31=342—( o )

  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問:前兩題為什么o里都填加號?第三、四題為什么o里都填減號?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說明:應用這一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教學簡便算法。

  (1)教學例1。

  出示例1。提問:這道題里兩個減數可以湊成怎樣的數?根據剛才學習的減法運算規(guī)律,怎樣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誰再來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可以怎樣想?

  按照這樣想的過程,黑板上的題怎樣算?(板書簡便算法的計算過程)

 。豪1里兩個減數可以湊成整百數,就先求出兩個減數的和,再從724里減去這兩個減數的和。這樣算比較簡便。

  (2)計算724——(224+30)。

  出示題目。

  提問:這道題是724減去兩個數的和,大家看一看這三個數,先算加法會簡便嗎?你發(fā)現從724里先減去哪個數比較簡便?為

  什么?接下來再怎樣算?為什么還要用減法減去307

  誰來說一說這道題怎樣計算?(老師板書計算過程)

  板書時結合提問: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說明這是把剛才的.規(guī)律反過來應用。

  :這道題是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由于724減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過來應用剛才的規(guī)律,從724里先減去224,再減去30。這樣算比較簡便。

  (評析:這里補充了這一類型的練習題進行講解,不僅使學生認識這一運算規(guī)律還可以反過來應用,加深了對這一規(guī)律的理解,還可以為下面例2的教學作好鋪墊,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和掌握應用這一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的關鍵。)

  (3)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減數301接近幾百?可以看做哪兩個數的和?這樣,400—301就可以寫成400減去哪兩個數的和?[板書:=400一(300+1)]現在你能看出怎樣算比較簡便嗎?(板書計算過程)

  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是怎樣想的?

  追問:這里是怎樣用剛才學到的規(guī)律的?(反過來用)

 。寒敎p數接近整百數又比整百數稍大一點時,可以把它看成是幾百加幾的和,反過來應用剛才的規(guī)律,先減去幾百,再減去幾,這樣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2題。

  (1)指名兩人板演左邊兩題的連減題,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2)指名兩人板演右邊兩題,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3)提問:這里四道題的簡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樣的數?

  指出:這里應用減法的運算規(guī)律簡便計算,關鍵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數再減。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數,就可以應用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

  2.練習十四第1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小黑板出示。

  提問:第(1)題里兩道算式結果是不是相同?第(2)題呢?這說明了什么?

  第(1)題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第(2)題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下面一個算式的計算為什么不簡便?(兩個數的和不是整百數)

  你能看出這樣的題在什么情況下就可以用簡便方法算嗎?(第一步能得到整百數以后再減)

  四、課堂

  今天學習的減法運算的規(guī)律是什么?應用這個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時,關鍵要看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2、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 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會對物體分類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課件出示生活中雜亂的圖片和整理得干凈整潔的圖片,學生通過觀看,感受到整理分類的必要性。

  引入課題:分一分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索

  1、幫小熊整理房間,書柜。 學生紛紛獻計,怎樣才能把小熊的房間整理得干凈整潔? 教師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間,學生進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組活動 活動準備:每組3個白色的圓片,2個紅色的圓片,3個紅色的三角形,4個白色的三角形。

 。1)小組成員從信封中倒出圓片和三角形,再動手分一分。

 。2)小組匯報成果,并說明這樣分的原因。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演示具體分法。

  第一種分法是按形狀分:三個圓片分成一堆,三個三角形分成另一堆。

  第二種分法是按顏色分:兩個紅圓片和一個紅三角形分在一起,一個白圓片和兩個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課堂活動

  完成課堂活動,練習六1、2、3、4、題教師用課件出示題,再讀題。學生理解題,再獨立完成,最后展示結果。

  四、實踐應用

  1、給物品分類。

  2、整理書包。

  3、回家整理房間。

  五、總結

  你在這節(jié)課中愉快嗎?你收獲了些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比較、歸納的過程,知道平年、閏年及季度;記住平年、閏年的天數;掌握判斷平年與閏年的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培養(yǎng)數學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判斷某一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快速而準確地判定某一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教學對策: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討論,總結出自己的方法。

  教學準備:年歷片,補充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

  1、提問: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已經知道了關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識?(一年有12個月,有3l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談話:前不久,小明碰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想知道嗎?

  小明說:我有一個非?蓯鄣牡艿埽20xx年出生的,再過幾天就滿一周歲了。全家人都在為弟弟準備過生日呢,我也為弟弟買了一份生日禮物,準備在弟弟生日那天送給他。可20xx年的年歷上怎么沒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提問:你對這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

  二、主動建構

  1、探究活動一。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20xx年和20xx年的年歷卡,對比著找一找,小明的弟弟應該是20xx年的哪一天出生的?

  反饋:找到了小明弟弟的`生日了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小結:20xx年2月的天數和20xx年2月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應該是20xx年2月29日出生的?20xx年的2月只有28天.沒有29日,所以小明在20xx年的年歷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這一年是閏年。(揭示課題:認識平年、閏年)

  誰來說一說20xx年和20xx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閏年?

  活動:這樣一來.平年和閏年的天數也是不一樣的,你能很快算出像20xx午這樣的閏年全年有多少天?

  交流:你是怎樣算的,(肯定"365一l=366天”的算法)

  2、探究活動二。

  拿出年歷表觀察1997—20xx年2月的天數,完成下面的問題。

  (1)先和同組同學說一說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閏年。(2)你還有什么發(fā)現?將你的發(fā)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交流:

  學生按要求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反饋:誰來匯報一下,從1997—20xx年2月的天數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歸納:通常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提問:那么公歷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閏年呢?各小組在1997-20xx年這12個年份中找?guī)讉平年和幾個閏年,分工計算這些年份除以4,看看會有什么發(fā)現?

  各小組匯報計算結果和本組的發(fā)現。

  歸納:除以4沒有余數的數是4的倍數,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3、知識鏈接:你知道嗎?

  錄音配音樂解說:地球自轉一圈為一天,地球繞太陽轉動一周為一年。地球繞太陽轉動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這樣每年就大約比365天多6小時,4年累計下來大約就多了24小時,將多出的這一天放在2月.2月就有29天。所以,通常每4年中就有一年的2月是29天,人們把這一年稱為閏年。

  三、應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題。

  提問:他們說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談話:你還能像他們這樣說一說一些值得紀念的事件是在哪一年發(fā)生的嗎?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先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指名在全班交流。(學生有可能說到整百年)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長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問: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 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2.厘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3.我們還學會了以厘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

  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約有多長?

  新授

  1.認識米

  導入談話:看來,大家厘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愿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拋出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為12厘米的刻度尺)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8 bgColor=#ffffff

  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并把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B.在測量時,你有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學生提問題.(如A: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么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厘米長一些的單位.)

  (4) 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

  (5) 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么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的)

 。7)讓學生拿著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里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卷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3.教學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初步質疑.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厘米的認識,同學們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長呢?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畫出1厘米.

  師: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師: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教師出示一把木制米尺,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厘米為單位,分成10份,再次問:誰來說說,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

 。5)教師出示卷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高90( ).

  2.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后進行匯報,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厘米長的線段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材解析:例1教學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通過分彩旗情景引出算式,然后呈現小棒圖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教材呈現了兩種口算方法。例2教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重點是遷移例1掌握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探索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及應用能力。

  3.體會口算方法的多樣化,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和估算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題卡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給小動物找家,快速口算

  【設計意圖: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幫助學生回憶口算方法,為接下來的學習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做準備。】

  二、探究新知

  1.老師手里有80個氣球,每個同學分兩個,可以分給幾個同學?

  提問:誰能列式,并說你是怎么算的?

  預設:80÷2=40(個)

  因為2×40=80

  所以80÷2=40

  提問:誰還有不同方法?

  預設:8÷2=4 80÷2=40

  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8里面有4個2,所以80里面有4個20.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將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融入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三、探索方法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提問:讀題說一說知道了什么。

  提問:誰能列式?

  預設: 80÷20

  提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預設:因為80里有幾個20,就可以分給幾個班, 所以用除法計算。

  提問:看著道題與80÷2有什么不同?

  預設:除數是整十數

  談話:這道題又該怎么口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板書)

  2.活動:80÷20怎么口算,先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3.指明匯報:

  預設1:因為20×4=80 所以80÷20=4

  預設2: 因為4個20是80,所以所以80÷20=4

  談話:我們可以借助小棒圖來理解,這里有80根小棒,代表80面彩旗,20根為一份,80里面有4個20,所以80除以20等于4.

  4.指明說一說,同桌再說一說。

  提問:還有不同方法嗎?

  預設:因為8÷2=4 所以80÷20=4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我們可以把80看作幾個十?那20呢?

  預設:因為8÷2=4,所以8個十除以2個十等于4

  指名再說

  總結:在解決這道口算時,有的.同學用到了相乘法算除法,有的同學結合除法的意義來口算,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口算。由于這道題是解決問題,我們還要寫上答。

  【設計意圖:借助小棒圖理解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自主總結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概括,歸納的能力。】

  5.同學們利用了以前學習知識解決了新問題,這就叫學以致用,那這兩道估算題目你能夠結合以前學習的知識估算嗎?自己試一試,再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預設:學生獨立解決,再交流

  2.83÷20≈ 80÷19≈

  預設:83看成80 ,19看成20

  6.同學們說的很準確,能總結一下這類題的估算方法嗎?

  預設:兩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把兩位數看作與它最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求出結果。

  (三)自主探究

  談話:剛才同學們學會了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和估算,如果把數據增大用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你還會算嗎?請你嘗試解決學習單上的題目。

  1. 學生嘗試解決

  2. 學生板書

  3. 集體交流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口算除法和除法估算,同學們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的

  問題,了不起,這句話送給大家。

  【設計意圖:借助所學的知識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培養(yǎng)遷移知識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書中做一做,計算接龍

  2.書后72頁第1題

  3.書后72頁第3題

  4. .書后72頁第7題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對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五、總結

  數學小史

  板書:

  口算除法

  80÷2=4 80÷20=4 (個) 150÷30=5(個)

  83÷20≈4 122 ÷30 ≈4

  80 ÷19≈4 120÷28≈4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為三部分,第49~52頁著重教學24時記時法及它與普通記時法(12時記時法)的聯系;第53~55頁聯系實際問題教學求經過時間的基本思路與方法;第56~57頁是一次實踐活動。

  在本單元中,安排了兩則你知道嗎。其中第一則簡單介紹原始人以及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第二則以北京時間早上7時為例介紹了世界幾個知名城市的地方時間,讓學生初步知道時差。

  1.認識24時記時法的教材編寫特點。

  這部分教材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引入24時記時法,第二段是講解24時記時法,第三段是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系。想想做做密切配合各段的教學。

 。1) 聯系實際教學24時記時法。

  生活中經常應用24時記時法,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接觸。教材一方面利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學生有興趣地學習,另一方面還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應用24時記時法。

  例題先出現摘錄的一段電視節(jié)目時間,從學生喜歡的六一劇場的開始時間切入,讓學生討論怎么會有14:00呢,引入了24時記時法。想想做做中有學習和體育活動的時間、銀行的營業(yè)時間、公共汽車站牌上標注的服務時間、交通標志上的起止時間、火車票上的開車時間、紅領巾廣播站節(jié)目預報等等,無論是數學內容還是生活內容都十分豐富。

 。2) 設計了較好的教學形式。

  學生理解并掌握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系是有些困難的',教材充分注意到這個難點。在學生已經知道一天里有兩個8時、兩個10時、兩個12時等的基礎上,例題首先利用連貫的三個鐘面講述24時記時法的基本原理,從左邊到中間這兩個鐘面是24時記時法的0~12時,中間到右邊這兩個鐘面是24時記時法的12~24時。右邊的那個鐘面上還完整地顯示了一天中的0~24時。

  例題接著利用線條上的0~24時教學兩種記時法的相互轉換。先分別講了上午8時、中午12時與晚上8時轉換成用24時記時法表示,然后讓學生試著把16:00和18:30改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

 。3) 扎實、靈活地安排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以練習兩種記時法的互換為主。教材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習慣使用普通記時法,因此第1題先把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轉換成24時記時法表示。教材同時注意到學生在許多場合會看到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所以第2~5題著重幫助學生看懂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并練習把這些時間改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第8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鐘面上的時間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中午也可能是午夜。題目要求學生看鐘面想一想可能是什么時間,會做什么事。這道題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兩種記時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

  2.形象地展開求經過時間的思考方法。

  這部分教材由易到難,第53頁例題的前一半求整時到整時的經過時間,后一半求非整點時刻間的經過時間。

 。1) 求整時之間的經過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

  六一劇場從14:00開始到16:00結束,教材問學生播放了多少時間,這個問題并不難,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解決并交流思考過程。把看著鐘面直觀思考與列算式計算結合起來,從憑生活經驗解決問題上升到在數學思考中解決問題。

  (2) 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求非整點時刻間經過時間的方法。

  金色的童年從8:10開始到8:40結束,播放了多少時間?是學生想回答又有困難的問題。教材及時利用線段圖引導他們思考,是這樣處理的:

 、 在線段圖上表示時間。線段的起端表示8時,終端表示9時,把整條線段分成6小段,每小段表示10分鐘。線段上的各個點從左往右依次表示8:00、8:10、8:209:00。

 、 把問題表示在線段圖上。教材在8:10到8:40之間印上紅色色塊,表示從8:10到8:40的經過時間,也就是金色的童年的播放時間。

 、 引導學生看著線段圖計算播放的時間。由于線段圖已經形象地顯示了從8時10分到8時40分之間的時間,所以教材引導學生想辦法計算這段時間是多少。思考與算法應該是多樣的,學生也可能這樣想:從8:10起10分、10分地數到8:40,一共播放30分鐘。還可能這樣想:都是8時多,用40-10=30(分鐘)。教材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例題中有還可以怎樣想?同學之間交流一下的安排。求非整點時刻的經過時間,允許學生利用表象(頭腦中想的鐘面或畫線段圖)進行思考,不一定都要列算式計算。

  (3) 想想做做選擇學生身邊的事情,需要解決的問題比例題復雜,可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第1題要分別求出一天里圖書館兩次各借書多少時間,再求每天的借書時間,這里的經過時間都是以整時為起點的。第2題要分別求出百貨商店、超市、快餐店一天的營業(yè)時間再進行比較,在這些營業(yè)時間里涉及了兩種記時法,快餐店一天營業(yè)時間還是三段時間的和。第4題里的睡覺時間和起床時間不在同一天。第5題列車時刻表里有很多信息,可以提出許多問題。這些題可以組織小組學習,讓學生合作完成,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3.通過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周末一天的安排》分三段教學。第一段是了解小華周末的生活安排,學習看懂作息時間表;第二段是學生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表;第三段是學生相互交流各人的安排。

 。1) 引導學生觀察小華的時間安排表。

  教材先呈現小華周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詳細地列出了一天的生活內容和相應時間,并用插圖形象地表明小華的生活內容是很豐富的。然后通過第57頁(1)、(2)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小華的時間安排表,回答這些問題既鞏固了求經過時間的方法,又進一步明白作息時間應該怎樣安排。

 。2) 引導學生制作自己的時間安排表。

  教材先通過周末一天你準備怎樣安排這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一天中可以安排哪些活動?分別安排在什么時間?然后教材要求學生制作一張詳細的時間安排表。學生可以借鑒小華安排的時間表的形式,結合自己的愛好和計劃完成制作任務。

 。3) 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一天安排。

  教材要求學生在制作自己的時間表后,和同學、老師交流討論,看看各是怎樣安排的。特別提出看了同學的時間安排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的問題,一方面讓學生相互啟發(fā),使一天的活動內容安排得更豐富、更充實,另一方面讓學生相互評價,使一天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