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4篇【薦】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信息窗三。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的學習是建立在“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應用題以及初步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之上的。教材呈現(xiàn)的是小女孩參觀姥爺?shù)幕ㄆ缘那榫。藍天、小鳥、蜻蜓、樹木、花草、老人和小朋友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活畫卷。通過圖中提供的各種花卉的棵數(shù)和已賣出花卉的棵數(shù),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綜合應用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理清解題思路。
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并能結合具體情境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感受混合運算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作用,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談話:同學們,這兩天我們和小麗一起來到了姥姥家,給姥姥、姥爺帶來了禮物,還參觀了養(yǎng)鴨場。今天,我們再和小麗一起去姥爺?shù)幕ㄆ钥匆豢,好嗎?/p>
。ㄕn件顯示不出現(xiàn)數(shù)學信息的畫面)
談話:姥姥家的花圃漂亮嗎?你都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和情景圖的引入,以學生非常熟悉的“去姥姥家”的系列活動(買禮物—參觀養(yǎng)鴨場—參觀花圃)為素材,構成“情景串”,既使學生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又易于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觀察思考,合作交流。
1、出示已賣出花卉的信息,提出問題。
一串紅:上午賣出80棵
下午賣出110棵
山菊花:上午賣出35棵
月 季:下午賣出78棵
。ó嬅嫔巷@示出已賣出花卉的信息 )
談話:很多人都來買姥爺種的花,姥爺細心地把每天的賣花情況做好記錄,這是其中一天的記錄。仔細觀察,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
。1)一串紅一共賣出多少棵?
。2)這三種花一共賣出多少棵?
。ㄉ鲜鰡栴}可直接讓學生口頭列式解決)
談話:看到這些賣花的信息,你還想了解點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1)這些花原來各有多少棵?
。2)賣出后,各剩下多少棵?(師隨著回答 板書:各剩下多少棵?)
。▽W生能談出想法即可,如果談不出教師也不必勉強。)
談話:小麗也想了解還有哪些信息,我們和她一起去找找看好嗎?
[設計意圖]先出示關于賣花的信息,目的是讓學生簡單的做一分析之后,主動地想到“原有的-賣出的=剩下的”這一數(shù)量關系,自然而然地教給學生一種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對信息的選擇也多了幾分目的性和自主性。
2、出示其他信息,再分析提出問題。
郁金香
300棵
月季
比郁金香多60棵
一串紅
450棵
山菊花
比一串紅少180棵
。ó嬅嫔涎a充顯示其他信息 )
談話:現(xiàn)在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從中了解到什么?
引導學生分析整合信息,提出問題。
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
。1)一串紅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紅少180棵,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
。2)根據(jù)一串紅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紅少180棵,可以知道山菊花原來有多少棵。算式:450-180
(3)根據(jù)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可以求出月季原來有多少棵,算式:300+60
談話:我們從圖中了解到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有關兩步計算的問題嗎?(學生也可能自主的提出以下問題)
(1) 一串紅剩下多少棵?
(2) 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3) 月季花剩下多少棵?
(4) 原來山菊花和一串紅一共有多少棵?
。5) 郁金香和月季花原來一共有多少棵?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問題。
[設計意圖]將信息分層次地出現(xiàn),有助于學生對信息進行有條理地分析、整合、梳理。這樣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又照顧到個體差異。知識的呈現(xiàn)過程層次清楚,能組織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中來。
3、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談話:大家提出這么多問題,真棒!下面我們先來解決“一串紅、山菊花、月季花各剩下多少棵?”好嗎?
(1)解決問題:“一串紅剩下多少棵?”
談話:要求出“一串紅剩下多少棵?”都要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嗎?
引導學生回到情境圖中找到合適的信息,并列式解決問題。
全班交流:
①用一串紅原有450棵減去上午賣出80棵,再減去下午賣出110棵,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棵,算式:450-80-110
、谙惹蟪鲆还操u出多少棵,再用原來的-賣出的=剩下的,算式:450-(80+110)
交流時講清思路,鼓勵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倡導算法多樣化。
(2)解決“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談話:要知道“山菊花剩下多少棵”,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 一串紅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紅少180棵。
、 山菊花上午賣出35棵。
談話:你想怎樣解決,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解題思路,并列式計算。
全班交流,學生可能出現(xiàn)二種分析思路:
、購膯栴}入手。要求剩下多少棵山菊花,先求出原來有多少棵山菊花,再減去賣掉的,算式:450-180-35
、趶臈l件入手。根據(jù)一串紅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紅少180棵,可以求出山菊花有多少棵,再減去賣掉的,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算式:450-180-35
。▽W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講清解題思路即可,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450-180-35,提問先算什么,求出什么?后算什么,又求出什么?)
。3)解決“月季剩下多少棵?”
談話:大家能自己完整地找出信息,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分析思路,并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時由板演的同學當小老師,講述解題思路以及計算方法。
(4)讓學生口頭解決剩下的其他幾個問題。(重點讓學生說清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本信息窗呈現(xiàn)了豐富的信息,學生通過分析整合可能提出大大小小許多不同的問題。考慮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決定從分析“賣花”信息入手,著重解決“三種花各剩下多少棵?”這一問題。其中“一串紅剩下多少棵?”對于學生來說較容易接受,直接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而“山菊花剩下多少棵?”相比較而言較難理解一些,因此解決時教師引導學生找信息,小組合作分析解題思路;至于“月季還剩下多少棵?”由前面的學習做基礎,解決這一問題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自主練習第1題。
以“開小火車”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口算,增強團隊意識。
2、自主練習第2題(如果時間充分,可再補充一些混合運算式題)
以“爭奪小紅旗”的形式組織學生獨立計算,小組訂正。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小紅旗多。
[設計意圖]根據(jù)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樂于比賽的特點,將枯燥無味的式題以比賽的形式出現(xiàn),既調(diào)動了學生計算的興趣,又能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同時倡導小組合作交流、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
四、課堂總結。
談話:這節(jié)課大家學得高興嗎?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認識自然數(shù)。
2. 認識自然數(shù)的6種含義。
3. 能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認識自然數(shù),及自然數(shù)的一些含義。
教學重難點:
認識自然數(shù)的6種含義。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看圖編題。
出示圖片、學生編題
小結:自然數(shù)0、1、2、3、4、5 等,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
二、揭示課題
認識自然
三、新課探索
(一)探究一:自然數(shù)
1.數(shù)蘋果,看個數(shù)。
(1)出示:1個蘋果。
提問:現(xiàn)在你看到了什么?
回答:1個蘋果。
(板書:1)
(2)逐步的一個一個添加蘋果。
提問:現(xiàn)在有多少只蘋果?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成:1、2、3、4、5
提問:這里的1、2、3、4、5表示什么?
回答:蘋果的個數(shù)。
(板書:表示個數(shù))
2. 找名次,看序數(shù)。
(1)出示:劉翔110米欄比賽后的領獎的情景
提問:誰得了冠軍?冠軍還可以怎么表示呢?
回答:第1名。
(板書:1)
提問:那亞軍和季軍又可以怎樣表示?
(板書:2、3)
(2)提問:這里的1、2、3表示什么?
回答:表示比賽的名次。
小結:比賽的名次是一種有序的排列。1、2、3也可以表示這樣的序數(shù)
板書:表示序數(shù)
3.小結:像1、2、3這些用來表示計數(shù)編序的數(sh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們被稱為自然數(shù)。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地了解自然數(shù)。
(出示課題:自然數(shù))
4.認識自然數(shù)。
(1)提問:誰能說說看你在平時生活中的哪些情況下可以用自然數(shù)表示?
(2)學生舉例回答
(3)小結:所以用來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數(shù)叫做自然數(shù)。
(二)探究二:自然數(shù)所表示的6種含義
1.自學。
2.交流反饋。
學生逐步歸納自然數(shù)的6種含義。
3.小結。
①表示序數(shù)——如第3個。
②表示個數(shù)——如3個。
③表示代碼——如:郵政編碼中的3,3號運動員等。
、鼙硎玖繑(shù)——如:“多長?多大?多重?”。
⑤表示計算結果——如:2+1=3。
、薇硎局貜陀嬎愕拇螖(shù)——如:2重復加3次:2+2+2=3×2=6 2重復乘3次:2×2×2=23=8 ㈢
探究三:“0”的認識
1.提問:“0”是自然數(shù)嗎?說說你的理由。
(1)學生介紹說理。
(2)小結:從歷看,國內(nèi)外數(shù)學界對于0是不是自然數(shù)歷來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0是自然數(shù),另一種認為0不是自然數(shù)。建國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材一直規(guī)定自然數(shù)不包括0。目前,國外的數(shù)學界大部分都規(guī)定0是自然數(shù)。為了方便于國際交流,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3100-3102-93)《量和單位》(11-2.9)第311頁,規(guī)定自然數(shù)包括0。所以在近幾年進行的中小學數(shù)學教材修訂中,教材研究編寫人員根據(jù)上述國家標準進行了修改。即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shù)。
(3)自然數(shù):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數(shù)0、1、2、3、4、5、6、叫自然數(shù),簡單說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數(shù)。
(4)板書:0是自然數(shù)。
2.提問:有比“0”更小的自然數(shù)嗎?
(1)回答:“0”是最小的自然數(shù)。
(2)提問:的自然數(shù)會是幾?
(3)回答:沒有的.自然數(shù)。
(4)板書: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0,沒有的自然數(shù)。
3.小結。
0是自然數(shù)中最小的一個。0加1得1,1加1得2 ,2加1得3,這樣繼續(xù)下去可以得到任意一個自然數(shù)。而從自然數(shù)的排列順序可知,后面一個自然數(shù)比前面一個自然數(shù)多1。因此,任何一個自然數(shù)都是由若干個1合并而成,所以1是自然數(shù)的單位。0可以看成是由0個1組成的自然數(shù)。自然數(shù)由0開始,一個接一個,組成一個無窮集合。如果把任意一個自然數(shù)用字母n表示,那接在這個自然數(shù)后面的一個自然數(shù)可以表示成“n+1”。
板書:每個自然數(shù)都只有一個自然數(shù)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數(shù)n的后一個自然數(shù)是“n+1”。
四、課內(nèi)練習
1. 找出下面哪些是自然數(shù)。
18 100.01 0 10000000 -9
2.判斷。
(1)從1開始的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數(shù)叫自然數(shù)。( )
(2)大于或等于0的整數(shù)都是自然數(shù)。( )
(3)沒有的自然數(shù),也沒有最小的自然數(shù)。( )
(4)接在自然數(shù)18后面的自然數(shù)只有1 個。( )
(5)在4.2和8.5之間有4個數(shù)。( )
3. 有三個連續(xù)的自然數(shù),中間的一個數(shù)可以表示為(a —1),那么另外兩個自然數(shù)可以表示為( )和( )。
五、本課小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自然數(shù)有哪些深入地了解呢?
1.0是自然數(shù)。
2.每個自然數(shù)都只有一個自然數(shù)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數(shù)n的后一個自然數(shù)是“n+1”。
3.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0,沒有的自然數(shù)。
六、課后作業(yè)
找找身邊的自然數(shù),說一說它所表示的含義。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概念很多,這部分知識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復習這些內(nèi)容時,我采用“梳理知識——動手操作——強化練習”的模式。通過復習,系統(tǒng)地整理知識,彌補學習缺陷,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構建知識網(wǎng)絡
1.談話導入。
師:本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和“觀察物體”的內(nèi)容。
2.歸納整理,構建知識網(wǎng)絡。
(1)提問:在這一部分,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后小組展示交流。
(3)匯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wǎng)絡。
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
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復習的內(nèi)容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了解。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三角形分類。
師:請小組同學討論一下,三角形有哪些分類標準?具體是怎樣分類的?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進行匯報。
(三角形按角分包括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三角形按邊分包括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101頁1題。
2.復習三角形內(nèi)角和。
師:想一想,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多少度?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的?我們可以運用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解決哪些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進行匯報。
(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是90°)
反饋練習:想一想,算一算。
∠1=( ) ∠2=( ) ∠3=( )
3.復習三角形邊的關系。
師:說一說,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思考后匯報。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101頁3題。
4.復習四邊形分類。
師: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本學期學過幾種四邊形?它們分別有什么樣的特征?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匯報。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作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作梯形)
反饋練習:
(1)判斷。
、匍L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
、趦蓚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還是平行四邊形。( )
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④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互相平行。( )
(2)完成教材101頁5題。
設計意圖:通過由淺入深的復習,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所學知識,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效地鞏固了學習成果。
5.復習觀察物體。
(1)引導學生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出幾種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
(2)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從它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算理,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遷移類推能力。
4、結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得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70-30= 90-40= 60-50=
65-20= 37-5= 76-6=
2、筆算下面各題。
54+32= 26+43=
84+3= 17+65=
3、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ㄕn件出示課本第16頁的`情境圖)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
。1)、誰來說說從這幅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
。2)、說說你從哪看出北京贏了?
學生:北京得56票,得的票最多。
。3)、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減法問題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4)、引出問題: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紙條粘貼在黑板上)應怎樣列式?引導學生列出算式:56-22=
。5)、觀察算式,引出課題并板書: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二、主動探索 獲得新知
1、教學例1:56-22=
。1)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怎樣算56 減22?
。2)讓學生匯報是怎樣算的?鼓勵算法多樣性?
、倏谒。
學生1:50-20=30 6-2=4 30+4=34
學生2:56-20=36 36-2=34
。▽τ趯W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②擺小棒。(讓學生到實物投影機上展示)
生:北京有56票就先擺5捆又6根,多倫多有22票,就從6根里拿走2根,再從5捆里拿走2捆,剩3捆又4根也就是34票。(注意引導學生說話)
、酃P算。(讓學生說,師板演并強調(diào)書寫格式)
56-22=34
誰來說說在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師生小結:筆算減法和筆算加法一樣,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并從個位減起。
。4)、擺圓片。
2、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0頁的第1題。
提問:這幅圖的圓片表示幾?劃去的圓片有表示幾。
(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看懂數(shù)位上的圓片分別表示什么數(shù),而劃掉的圓片又表示什么數(shù),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豎式計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