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常用【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記住全年以和每個月的天數。
2.在觀察年歷的活動中,培養(yǎng)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堂實錄:
師:今天是幾月幾日?
生:3月9日。
師:這是很平常的一個日子。但一年中總有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很特殊的一天。這一天是你的——
生(脫口而出):生日。
師:你能在年歷上找到你的生日嗎?圈劃出來,看看這一天是星期幾?
同學在各自的年歷上找生日并作圈劃(課前,每位同學準備了一張20xx年的年歷卡。)
師:愿意告訴大家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嗎?其他同學根據他所說的日期找出這一天是星期幾。
兩位同學起立說出各自的生日,其余同學判斷是星期幾。
【研討:“年、月、日”知識是計量知識中與空間知識(長度)、質量和貨幣知識相并列,銜接較小的時間單位“時、分、秒”之后而學習的較大的時間單位。教材的這種布置順序是包括了對兒童認知客觀實際的正確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相對于空間(長度)、質量和貨幣要籠統(tǒng)、難于掌握一些;相對于時、分、秒的體驗又空乏、膚淺一些。但因為生活離不開時間,它是物質存在的形式之一,所以兒童的生活之中已積累有一定的年、月、日的`初步經驗。本課教學從其中選擇有較多體驗的 “日”開始,而至月、年,次第展開。在一般自然的交談中,刻意地安布一個普通日子的“平!鳖}眼正反拈聯,順手牽引出與之對立的“特殊”的日子的猜想,使話題與認識的主體——同學的相關度一下子得到了提升,從而激活了同學對課題學習的興趣,使其后對年歷片的觀察與圈劃活動能使同學令行風動、傾心參與。這是教者開課藝術的充沛體現。
本課的目標定位對知識層面規(guī)定較低,只是要求知道(記。坏珜η橐忸I域,教者的眼光又很高遠,重視了能力和興趣的教育培養(yǎng)。這是本課設計著眼點的一大特色。】
師:請繼續(xù)觀察年歷卡,你發(fā)現些什么了?
生:每個月后都有空缺。
師:哦,你看出了每個月的日期排列有特點。
生:一年有12個月。
教師板書:一年有12個月。
生:2月有28天,其它各個月有30天,有31天。
師:你是怎么看的?
生:一個月的最后一個日期數是多少,這個月就有多少天。
師:說得真好!20xx年的各個月有多少天,請大家觀察年歷,再填寫數學書第17頁的表格。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數
同學填寫后,指名報各月的天數,同學核對。
一位同學說:他的年歷上,7月是30天。教師接過同學的年歷看,發(fā)現日期的排列有些特別,因最下面一行沒有空行,遂把31排到了最上面一行。同學沒看懂這種有些特別的排列法。教師隨即視頻展示這一位同學所帶的的年歷,并引導其他同學觀察、辨析這個月有多少天。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學會在小數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難點:學會看余數不商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復習準備:
8.746保留一位小數約(),保留兩位小數約是()。
B、講授新課:
出示例1:我國的原煤產量1981年是6.2億噸,1991年達到10.9億噸。1991年的原煤產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理解題意,求什么?分析數量關系。
2、列式計算:10.9÷6.2≈1.8
3、題目要求我們商怎樣?保留一位小數我們商應該除到哪一位?(學生獨立完成)
4、橫式1.8前面用什么符號?為什么?答語要注意什么?
例2:一臺織布機12小時織布62.55米,平均每小時織布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1、審題、理解題意,學生試做?
2、討論:豎式商除到哪一位?為什么?
C、鞏固練習:
計算求下面各題商的近似值。(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45÷179.9÷101
D、師生歸納:
1、學生討論:計算小數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學生歸納后,集讀P-55最后一段。
E、強化練習:
1、P-40試一試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學生是否掌握方法。
2、P-40第一題。
F、課堂小結:
1、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
2、要截取商的近似值還要注意什么?
G、布置作業(yè):P-40第二題、第三題和第四題。
課后小結:
本課是建立學生已經掌握如何取一個小數的近似值基礎上教學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的重點是放在讓學生知道列豎式計算時商要除到那一位,我出示例題,列出算式,然后讓學生根據題意列豎式計算,有地同學算到了很多位,有的`同學只算到了第三位,在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的基礎上,理解除到哪一位,為什么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數為數多一位,從而歸納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其實,在教學中,我還忽略了知識的應用價值最好在課的結束時讓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我取商的近似值,在實際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2、83頁。
教具、學具準備
進行每項活動的用具。
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實踐活動課
應用電腦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數學樂園”的全景圖,然后和學生談話。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游戲,你們想不想參加?(想)
。◣煱鍟n題:數學樂園)
師:在“數學樂園”里還有很多“數字之星”,待會兒誰最愛動腦筋,發(fā)言最積極,老師就獎給他一顆“數字之星”。
[上課伊始,創(chuàng)設帶領學生去“數學樂園”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同時以獎勵學生“數字之星”這種外顯的評價、激勵手段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動力。]
活動(一):走迷宮游戲
1.復習0~10各數的認識。
師:數學數學,可離不開數字。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數字呢?
。ㄉf出0~10,師貼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娃娃頭。)
師:瞧,咱們認識的“數字娃娃”都到齊了,誰能用上面一個或幾個“數字娃娃”說一句話呢?楊老師先說一句,你們想不想聽?(想)“動物園里有1只熊貓,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們都可愛極了。”
生:動物園里有5只老虎。
生:馬路上有7輛汽車。
生:我家有9個人,吃了5個蘋果。
……
師:你們說得真好,看來你們會用“數字娃娃”說話了,你們除了在課本上,還在哪兒看到過他們?
生:在電話上。
生:在日歷上。
生:汽車上也有“數字娃娃”。
生:我們的錢上也有……
師:看來我們生活中處處可以發(fā)現“數字娃娃”,今天我們邀請“數字娃娃”和我們一塊兒做游戲,你們歡不歡迎?(歡迎)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10以內各數說一句話,也就是用它們來表示一些物體的數量。這一方面復習了10以內各數的基數含義和序數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師:剛才,“數字娃娃”悄悄告訴我,說他們站的隊全亂了,誰能按一定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其他同學也可以拿出數字卡片排一排。
。ㄒ簧吓_擺卡片,并說出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其他同學分別在自己桌面上擺數字卡片。)
師:你們還有沒有不同的擺法?
。ㄒ簧吓_擺卡片,說出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的。)
[排隊是校園中常見的活動。利用它的直觀有序性引導學生對0~10各數進行排隊,使學生能用抽象的語言來描述這11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從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
師:(出示小黑板)老師這兒有個“小白兔迷路”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想)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著走著,突然迷路了。這可怎么辦呀?于是,他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媽媽,我迷路了,這怎么辦呀?”媽媽聽了,點了點頭說:“孩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只要你按1、2、3、4……的順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庇谑锹斆鞯男“淄冒磱寢尩脑捜プ,終于回到了家。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白兔是怎樣走的嗎?(一生上臺演示)
[以幫助小動物找家的童話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的品格,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小學數學教案《1.6.17 數學樂園》。]
3.學生獨立“走迷宮”──幫助小兔找家。
。ㄗ屗纳謩e在四塊黑板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畫出不同路線,其他同學在課本上畫出小兔回家的路線。)
比比誰想得多,進行評價獎勵。
師:同學們開動腦筋,找到了很多條不同的路線,但你們是想到哪兒,走到哪兒。能不能找到一定的規(guī)律呢?請你們觀察數字表,想一想從1走到2有幾種走法?(2種)從左邊的2走到3有幾種走法?(3種)從右邊的2走到3有幾種走法?(3種)……如果你們按一定的順序思考,一定能找到更多條路線。請你們在課后互相交流合作,一起完成,有信心嗎?(有)
[學生“走迷宮”開始的思路是無序的。怎樣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的.進行思考的能力呢?這就應在教學中以活動內容為載體,教給學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圖表,使學生看出“1”到“2”有2條路,“2”到“3”有6條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學生的認識水平經過“跳一跳”而躍上一個新臺階。]
活動(二):對口令游戲
師:前段時間,我們一起學習了數的組成,下面我們來復習。(出示8)老師出一個數,你們出一個數,使這兩個數組成8。(放鼓點音樂)
師:我出3。 生:我出5。
師:我出4。 生:我出4!
(同樣的形式師生互對組成10,之后同學互對組成9。)
[對口令游戲方便、快捷、效率高。用這種方式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同臺唱戲”,改變以往沉悶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師生之間顯得更加和諧、融洽。]
活動(三):送信游戲
師:復習了數的組成之后,我們要利用它們來做一些加減題了,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有)下面請你們按四人小組的位置坐好,再從抽屜里拿出一個信封,信封反面有一個數字,請你們把桌面上得數與你信封上數字相同的算術卡片放進信封。
。ǚ泡p音樂,其中一組學生上臺演示完成,之后評價,找對的同學表揚自己。)
[將枯燥的10以內加減計算變成有趣的送信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簡單的口算,同時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活動(四):起立游戲
師: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數數排第幾”的游戲。游戲之前,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會報數嗎?(會)請兩豎行同學從前往后,從后往前報數。
師:其他同學也數數自己從前數排第幾,從后數排第幾。
(師點到從前數第3位同學,從后數第4位同學,該豎行該生就起立拍下手。之后讓學生練習從左數,從右數,并注意讓其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
[起立游戲讓學生感到既緊張又輕松,通過數數和思考,每位同學對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從前(后)數,自己是第幾個;從左(右)數,自己是第幾個。通過這個游戲,使學生進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間方向,又區(qū)分了幾個和第幾個這兩個易混的概念。]
活動(五):投擲游戲
師:同學們表現得真棒。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看誰投得多”的游戲。
。c學生按規(guī)則向籃里投球,共10個球,看能投進幾個。同時請一位同學當評判員,用圖片表示投進球的數量并貼在黑板上,之后請其他同學當“小記者”,報導幾位同學的投球成績并進行比較。其間還讓同學們說說有幾個球沒投進,并說出自己的算法。)
[投擲游戲在全體學生中進行,盡管投擲者寥寥無幾,但活動讓全體學生感到新鮮,每個人都是評判員。就在這看似純游戲的活動中,學生通過數投進(或未投進)球的個數,并將這些數目用小圓片貼出來進行比較等活動,使學生感知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初步了解直觀比較兩個數多少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數學樂園”去逛了逛,你們開不開心?(開心)其實只要你們留心就會發(fā)現生活中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想不想學習更多的數學本領呢?(想)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就一定能成為“小小數學家”。
專家評析
這節(jié)課有以下特點:
1.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各項實踐活動。
本節(jié)活動課涉及的內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內數的基數、序數含義,數的組成、比較大;10以內數的加減法;簡單的統(tǒng)計思想等等。盡管教材中將上述內容安排在一個一個具體的游戲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許多創(chuàng)意不可能都寫進教材。楊老師根據本節(jié)活動的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開展各項實踐活動,獲得了較大的成功。如做走迷宮游戲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給“數字娃娃”排隊的游戲,設計了幫小白兔找家的童話情境;又如,做“對口令”游戲時,設計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不同活動層面,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充分體現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
一年級兒童剛步入校門不久,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學習的專注性、持久性也較差,怎樣使兒童在40分鐘內始終保持較旺盛的學習情感呢?這一直是低年級教師在認真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楊老師的這節(jié)活動課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教師始終以飽滿的激情投身于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感到愉悅、激奮的教學活動環(huán)境,教師不僅用理智上課,還極大地傾注了自己的喜歡和興趣。
(2)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地設計教學過程。教材安排的5個實踐活動在課堂上如何實施,這就看教師的教學智慧了。楊老師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合理地安排了5個活動,使學生不感到疲乏,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
。3)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整節(jié)活動課,教師注意公平地面向每個學生,提問、交流、獎“數字星”等活動教師都盡可能讓多一些學生有機會參與,使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