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9-06 10:39: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課題:

  1. 經(jīng)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體會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材分析:

  說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jié)、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本教案選取的是青島版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繁忙的工地》,第一課時《角的認識》。

  本課時經(jīng)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shù),會畫指定度數(shù)的.角。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掛圖(或課件),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學生準備:

  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學方法:

  本課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在活動中探索角的有關知識,但對于比較難理解或容易產(chǎn)生錯誤概念的知識教師仍然加以引導和講解。如周角和平角,學生僅從形狀上就普遍認為周角是一個圓圈,平角就是一個半圓圈,而不去理解它作為角的實質(zhì),但這種實質(zhì)的探索僅僅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或同桌交流是難以實現(xiàn)的,因此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師在利用活動角示范的基礎上進行了講解,這樣既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說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 第一節(jié) 教學要點: 經(jīng)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課

  找一段挖掘機工作視頻,放給學生看。

  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鏟斗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么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角的認識)挖掘機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ㄒ唬┱J識平角、周角

  1.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zhuǎn)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說一說,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組交流): 哪組的同學愿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匯報交流

  展示你們折的角,并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

  3. 分類。

  這么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小組活動): 把你們小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組同學在臺上分)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學生上臺展示)

  4.認識平角。

  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怎樣轉(zhuǎn)動,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問:這是角嗎?為什么?

  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他能自覺運用已經(jīng)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有不同意見嗎? (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畫平角): 跟著老師畫平角。(示范平角的畫法)。

  5.認識周角。

  我們輕松一下,一起來做個游戲

 、爬蠋熛日f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zhuǎn)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⑵老師轉(zhuǎn)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 (老師轉(zhuǎn)動一周,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么?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zhuǎn)一周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畫周角): 跟著老師畫周角。(示范周角的畫法)。

 。ǘ┙堑谋硎痉椒

  我們認識了這么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 (兩生上臺板演) 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系

  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組匯報): 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結論?

  三、回歸生活

  1. 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鏟斗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2. 找出身邊的各各種角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角嗎?(生舉例) 看到生活中這么多的角,你想說什么?

  四、總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183頁,練習十八的第2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讀、寫數(shù)。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shù)的改寫。

  3.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shù)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數(shù)的讀寫

  1.整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

  (1)指名說整數(shù)的讀法。對說得不完整的,讓其他同學補充。學生說時,不必要求與書上的敘述完全一致,只要意思正確就可以了。

  出示:52000803100

  先讓兩名學生試讀,然后問他們是怎么讀的。如這個數(shù)有幾級?哪些0是在數(shù)級末尾不必讀出來,哪些0要讀出來?8前面為什么只讀一個零?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對數(shù)進行分級,并用彩色粉筆把不同0區(qū)分開。

  (2)指名說整數(shù)的寫法。要求與整數(shù)讀法一樣。

  出示:四十億六干零六十萬零五十

  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寫數(shù)。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是怎樣寫的。

  2.小數(shù)和分數(shù)的讀寫法。

  指名分別說一說小數(shù)、分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并讓學生比較小數(shù)、分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與整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82頁中間做一做的第1、2題。

  第1題,指名讀數(shù)?梢杂幸庾R地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

  第2題,學生獨立寫數(shù),集體訂正。

  二、數(shù)的改寫

  1.較大的多位數(shù)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shù)。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個較大的多位數(shù),為了讀寫方便,常常把它進行改寫。

  想想,有幾種改寫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學生明確一般有兩種方法:(1)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shù);(2)省略這個數(shù)某一位后面的尾數(shù),寫成近似數(shù)。然后,教師用書上的例子進行說明。如果班里學生掌握的比較好,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

  在說明第(2)種情況時,要使學生明確是用什么方法省略的。還可以進一步提問:如果根據(jù)需要省略干位后面的尾數(shù),求得的近似數(shù)的單位應該是多少?

  接著讓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82頁下面做一做的練習題。

  2.求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

  出示例題,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求一個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對于4.629754.630,要特別提問:4.630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3.假分數(shù)與帶分數(shù)或整數(shù)相互改寫(互化)。

  教師:我們在進行分數(shù)四則運算時,經(jīng)常要根據(jù)需要把假分數(shù)與帶分數(shù)或整數(shù)相互改寫。大家還記得改的方法嗎?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說得不清楚,教師可以適當提示:

  什么樣的假分數(shù)可以改寫成帶分數(shù)?

  什么樣的假分數(shù)可以改寫成整數(shù)?

  帶分數(shù)怎樣改寫成假分數(shù)?

  整數(shù)怎樣改寫成假分數(shù)?要使學生明確,整數(shù)可以根據(jù)需要化成不同分母的假分數(shù)。

  出示教科書中例題,讓學生獨立改寫,集體訂正。

  4.分數(shù)、小數(shù)與百分數(shù)的互化。

  (1)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互化。

  教師:根據(jù)小數(shù)和分數(shù)的關系.怎樣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原來有見位小數(shù).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shù)去掉小數(shù)點作分子;化成分數(shù)后,能約分的要約分。)學生回答進時。只要把意思說正確就可以了。關鍵是使學生明。確,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要先把小數(shù)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shù),再約分。教師按教科上的圖解分步畫圖。

  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shù),再約分:

  教師可以根據(jù)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的兩種情況,先引導學生分別回憶,再概括總結。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shù)怎樣化成小數(shù)?(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有見個0.就從分子的最后一位起向左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這實際上是應用了什么知識?(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

  分母不是10、100、1000朗分數(shù)怎樣化成小數(shù)?(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盡時,可以根據(jù)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shù)。)

  通過分析上面兩種情況.誰能概括出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的一般方法?(用分母去除分子。)教師板書。

  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shù)。再約分。

  用分母去除分子

  什么樣的分數(shù)可以化成有限小數(shù),什么樣的分數(shù)不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

  把下面的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并且記住這些結果。

  1 1 3 1 2 3 4 1 1 1

  2 4 4 5 5 5 5 8 20 25

  (2)小數(shù)和百分數(shù)的互化。

  指名說一說小數(shù)和百分數(shù)互化的方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按照教科書的圖解進行板書。

  (3)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的互化。

  指名說一說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互化的方法。教師板書完成圖解。

  (4)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十八的第3題的第(2)、(3)小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梢宰屪龅帽容^快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

  三、數(shù)的大小比較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科書第83頁做一做的第l、2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數(shù)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師:怎樣比較整數(shù)、小數(shù)的大小?

  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三種:分子相同,分母相同,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分子相同的分數(shù),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shù),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四、小結(略)

  五、作業(yè)

  練習十八的第2題,第3題的第(1)小題,第4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思考練習十八的第5題和第6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2.通過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到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知識的遷移,感受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規(guī)范地計算和書寫乘法豎式。

  教學設計: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熱身:

  23x20=42x30=

  2.估算:

  23x19=42x29=

  3、豎式練練手:

  16x21=43x15=38x44=65x34=

  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并思考:用豎式計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與大家交流一下?

  二、互動情境探索

  1、教學例1:張阿姨每時采摘123kg臍橙,她在果園里工作了32時;李叔叔每天包裝324筐臍橙,他在果園里工作了27天。

  提問:張阿姨32時采摘臍橙多少千克?

  獨立列式:123×32(板書)

  師:觀察這算式,你發(fā)現(xiàn)和我們以前所學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嗎?(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兩個因數(shù)都沒有0……)

  揭示課題: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123×32

  2、你能運用估算知識猜一猜:張阿姨能采摘多少千克臍橙嗎?

  說一說你的想法

  把123看成120120x30得3600120x2得2403600+240=3840

  3、嘗試用豎式計算出準確答案

  4、(1)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巡回指導,特別關注有困難的學生,看看他們每一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2)反饋計算結果,要求學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23x2)

  再算什么(再算123x30)

  最后算什么(2個123與30個123的和)

  板書:123x32=千米

  123

  X32

  -----------------

  246

  369

  ---------------

  3936

  6、交流匯報、歸納解題策略

  7、同桌之間交流計算方法

  三.出示第二個問題,由學生自己獨立做題

  1.出示:李叔叔一共包裝臍橙多少筐?

  列示:324x27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訂正

  四、鞏固練習

  142x23214X34

  (先完成前一個反饋后再練習,最后將214×34改為34×214)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后,反饋交流。

  小結:1、數(shù)位對齊;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滿十向前一位進1

  2、學校準備發(fā)練習本,發(fā)給15個班,每班144本,還需要留40本作為備用。學校應買多少本練習本?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六、課堂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6頁、47頁例1及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4個方向,并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2.經(jīng)歷辨別方向的過程,初步體驗方向的相對性,發(fā)展學生的方位感和空間觀念。

  3.明確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單元主題圖、例1圖、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拍手活動,引入課題

  師生邊拍邊說: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師:我們剛才拍手時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詞語?

  學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師:你知道還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詞嗎?

  學生:東南西北。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利用這幾個方向來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課件出示單元主題圖,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4個方向。

  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一)。

  [點評:讓學生在拍手活動中復習已學過的方向,促進了學生認知的發(fā)展,為后面的探索活動做好準備。通過課件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地圖上的東、南、西、北

 。1)出示書中第50頁中國地圖。

  教師:在地圖上怎樣辨認東南西北呢?誰會看地圖?(會看地圖的學生舉手) (課件中“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整塊閃動)

  教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在我國的哪一方?誰知道?

  學生: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在我國北方。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我是看了電視后知道的。

  教師:你的知識可真豐富,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有美麗的大草原(課件出示)。我們再來看看地圖下方的海南吧。ㄕn件出示美麗的'大海圖片)這里有藍色的大海,氣候溫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兒去過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嗎?

  學生:南方。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1:“海南”有個“南”字。

  教師: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中國的許多地方在命名的時候確實考慮到了方向這個問題。

  學生2:南和北是相對的。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從這里可以看出,地圖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書:南、北)想一想,地圖的左邊、右邊是什么方向呢?

  學生:左西右東。

  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1:我從書上看到過,況且我爸爸也告訴過我。

  學生2:因為西藏在我國的西方,西藏在地圖的左邊,所以我想地圖上是左西右東。

  學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國的東方,被稱為東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圖上是左西右東。

  教師:同學們真能干,能夠從生活中積累知識。人們規(guī)定,繪制地圖時,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邊表示西方,右邊表示東方,簡單地說,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今后同學們就可以根據(jù)這句話來判斷地圖上的方向了。(板書:東、西)

 。2)介紹十字形方向標。

  教師將黑板上的東西相連,南北相連,做成十字形方向標,學生快速記憶地圖上的方向。

 。3)在課間活動中體驗東南西北。

 、偻绞植伲喝w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說:面向地圖,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谟螒颍盒⌒C器人,面向地圖指方向!(教師說地圖方向,學生用小手指出這個方向)

  [點評: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使用課堂活動的中國地圖,抓住內(nèi)蒙古、海南、上海和西藏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其美麗的風景圖片,讓學生輕松地學會了怎樣在地圖上辨認方向,并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方位的體驗。]

  2.理解運用

 。1)教師:請孩子們看書中47頁圖,這張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繪制的嗎?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

  學生:地圖的右上角有一個箭頭和一個“北”字。

  教師:這個叫做方向標,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地圖的上方就是北方)你還能聯(lián)想到其他幾個方向嗎?(學生: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同學們在面向地圖,看地圖的時候,只要看見方向標,然后就可以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話來判斷方向了。

 。2)教師:請大家在書中的圖上標出“東”、“南”、“西”、“北”。

  (3)說一說:以崗亭為中心,東、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說一說。

  教師:如果站在草坪、新華書店、紅光路轉(zhuǎn)盤、少年宮看,崗亭的方向又該怎樣說呢?(學生分別回答)

  教師:崗亭沒動,為什么一會兒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南、一會兒北呢? (小組討論,匯報)

  學生:因為觀察地點不同,以草坪為觀察點,崗亭在草坪的東面;以新華書店為觀察點,崗亭在新華書店的北面„„

  教師:物體所在的方位是相對的,觀察的地點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導學生完成書中例1第(2)小題,然后再集體訂正。如果學生有難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標。

  [點評:學生根據(jù)自己介紹、發(fā)現(xiàn)、總結的知識來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使知識得到了遷移和實踐運用,并采用互相說一說的方式滿足了學生表達的需要,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解決簡單問題

  出示課堂活動第1題的中國地圖。

  教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重慶市,看一看,找一找,我們的家鄉(xiāng)重慶的東、南、西、北方各有哪些。ㄊ校┠?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后集體匯報。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第1題。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第2題。(可以用學具擺一擺,代替軍艦,更形象直觀。)

  五、反思小結,自我評價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發(fā)展的一次飛躍。學生在低年級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本節(jié)課就是要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為繼續(xù)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長方體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直觀圖;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關系。

  [教學準備]每生帶一個長方體實物;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請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典型的物體(課件呈現(xiàn)),提問: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2.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說明:通過觀察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長方體的直觀經(jīng)驗,通過交流不斷積累長方體表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觀察物體,理解直觀圖。

  (1)師激疑:從不同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生試著從不同角度觀察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實物。

  匯報交流,達成共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最多只能同時看到3個面。

  相機呈現(xiàn)長方體直觀圖(動畫演示:先畫出能夠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認識面、棱、頂點。

  觀察直觀圖,說說從一個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結合長方體直觀圖,師向?qū)W生介紹: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課件同時在圖中作出標注)

  結合直觀圖中棱和頂點,說說它們分別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長方體物體的面、棱和頂點。

  [說明:讓學生在觀察物體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演示,理解長方體的直觀圖,認識它的面、棱和頂點,這樣既遵循了他們的認識規(guī)律,又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

  2.探究長方體特征。

 。1) 分小組研究長方體特征,填寫長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

  長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

  面

  棱

  頂點

  研究小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組里交流。(課件出示研究提綱)

  ①長方體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

 、陂L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③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師提問:

 、倜嬖鯓訑(shù)不重復不遺漏?你們是如何發(fā)現(xiàn)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诶庠鯓訑(shù)不重復不遺漏?你們又是如何發(fā)現(xiàn)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的?

 、垌旤c怎樣數(shù)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交流方法,同時配課件演示。

  引導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認識長、寬、高

  師:長方體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它的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分別叫做長和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課件演示)

  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cè)放,并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告訴學生不管相交于哪個頂點的三條棱,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三第1題。

  [說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操作,目標明確,任務具體。交流反饋時老師又一次提醒學生是怎樣數(shù)的、如何發(fā)現(xiàn)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機會教學生學會學習方法。]

  3.探究正方體特征。

  課件演示長方體漸漸變成正方體,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熓觯洪L、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由于長、寬、高都相等所以稱棱長)

  根據(jù)剛才研究的方法,請你們小組討論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征,填寫正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相等。

 。壅f明:讓學生把學習長方體的特征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正方體的特征上來,使他們又對又快地達到學習目標。]

  4.比較長、正方體的特征,說說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老師引導學生按照面、棱、頂點的次序,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整理成表格。

  形體

  相同點

  不同點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方體

  6個

  12條

  8個

  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每一組互相平行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正方體

  6個

  12條

  8個

  6個面都是正方形

  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練習三第3題。

  獨立完成每小題,再交流反饋。

 。壅f明: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面、棱、頂點的順序,通過討論交流,來總結和概括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學生明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滲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設計把本節(jié)的重點內(nèi)容以圖文表結合的形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給人銘刻記憶,融會貫通。]

  三、鞏固運用 拓展創(chuàng)新

  1.練習三第2題。

  借助直觀圖,根據(jù)圖中標注的數(shù)據(jù)先同桌有條理地指一指、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說說相關面之間的關系再獨立把有關面的形狀和長、寬有條理地寫下來。

  2.練習三第4題。

 。1)先判斷課本中擺出的幾個圖形中分別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個圖形中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說說它們分別是多少厘米。

  (2)每個學生用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擺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擺出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棱長)。

  3.練習三第5題。

 。壅f明:練習內(nèi)容豐富,多樣,既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梳理知識 反思總結

  你認為本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總說明]

  1.現(xiàn)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從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過程,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fā)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yǎng)了能力;既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yǎng)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2.把教學數(shù)學知識(特征及其相互關系)、數(shù)學方法(觀察、數(shù)、發(fā)現(xiàn)的方法)、數(shù)學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學數(shù)學知識,又學數(shù)學方法和數(shù)學思想。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情境激趣。

 。ㄕn件出示教材92頁情境圖)說一說圖中三個少先隊員剪出的圖案、設計的圖案和制作的板報花邊各采用了什么運動方法。(生回答,師板書)

  2.導入揭題。

  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來復習圖形運動中的平移、旋轉(zhuǎn)和軸對稱的相關知識。

  ⊙回顧與整理

  1.平移。

  (1)什么是平移?(把一個圖形沿某條直線移動一定距離的過程叫做平移)

  (2)判斷平移后圖形的位置,關鍵有幾點?

 。ㄅ袛嗥揭坪髨D形的位置,關鍵有兩點: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離)

 。3)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平移現(xiàn)象。

  (電梯的上下運動、抽屜的推拉等)

  2.旋轉(zhuǎn)。

 。1)什么是旋轉(zhuǎn)?(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固定點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一定角度的過程叫做旋轉(zhuǎn))

 。2)旋轉(zhuǎn)的三要素是什么?

  (旋轉(zhuǎn)的三要素:一是旋轉(zhuǎn)中心,二是旋轉(zhuǎn)方向,三是旋轉(zhuǎn)角度)

 。3)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常見的旋轉(zhuǎn)現(xiàn)象。

 。婏L扇扇葉的轉(zhuǎn)動、汽車行駛時車輪的轉(zhuǎn)動等)

  3.軸對稱。

 。1)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什么叫對稱軸?

  (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

  (2)我們學過的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

  預設

  生1: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腰梯形、圓等都是軸對稱圖形。

  生2:線段也是軸對稱圖形,它有一條對稱軸。

  生3:等腰三角形有一條對稱軸;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

  生4: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等腰梯形有一條對稱軸;圓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

  ⊙典型例題解析

  課件出示典型例題。

  先把三角形ABC繞點C順時針旋轉(zhuǎn)90°,再向右平移6格。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旋轉(zhuǎn)、平移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

  畫圖前要先找準規(guī)定的旋轉(zhuǎn)中心,即點C,畫出線段CA繞點C順時針旋轉(zhuǎn)90°后的對應線段CA′,CB繞點C順時針旋轉(zhuǎn)90°后的對應線段CB′,然后連接A′B′,得到三角形A′B′C,三角形A′B′C即為三角形ABC按要求旋轉(zhuǎn)后的圖形。最后把三角形A′B′C的每個頂點分別向右平移6格,得到點A″、B″、C′,然后順次連接這三個頂點,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如下圖。

  解答

  ⊙探究活動

  1.出示探究題目。

  有5個同樣大小的圓片,用其中4個擺成右邊的形狀,剩下的一個圓片擺在什么位置能使5個圓片組成軸對稱圖形呢?

  2.小組合作試一試。

  3.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擺的。

  預設

  生1:要使原圖形再擺上一個圓片后成為軸對稱圖形,首先要確定這個圖形的對稱軸,然后橫著、豎著和斜著試一試,最后根據(jù)對稱軸找到另一個圓片的位置。

  生2:擺法一:

  生3:擺法二:

  生4:擺法三:

 。雨幱暗膱A片表示后擺放的圓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本課時學習的是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學生用“湊十法”進行口算的開始,為了學好本課時的內(nèi)容,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我在教案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重視新課前的鋪墊孕伏。

  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復習數(shù)的組成和10加幾,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使新舊知識間的過渡更加順暢。

  2.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實踐出真知,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擺小棒,可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從而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正確計算2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打好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若干根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復習題。

  1.填一填。

  2.在( )里填入適當?shù)臄?shù)。

  ( )+10=13 10+5=( )

  10+( )=12 11=1+( )

  14=10+( ) 17=10+( )

  3.9和幾能湊成10呢?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復習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師:勝利小學在開運動會,學校為了讓同學們增加能量,補充體力,讓后勤部給全校的同學每人發(fā)一盒飲料。

  (1)提問:箱子里面有幾盒飲料?箱子外面有幾盒飲料?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飲料,該怎樣列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9+4)

  (3)你會計算這道題嗎?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會很快算出答案。(板書:9加幾)

  動手操作,探究算法

  1.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9+4,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小棒擺出來。

  2.組織學生班內(nèi)交流,說說自己的算法。

  預設 生1:我先擺9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1根1根地數(shù),一共是13根,即9加4等于13。

  生2:我先擺9根小棒,然后接著往后數(shù),數(shù)一個數(shù)擺1根小棒,數(shù)到13時正好擺了4根小棒,所以9加4等于13。

  生3:我先擺9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從4根小棒里拿出1根,與前面的9根小棒湊成10根,再加上其余3根是13根,所以9加4等于13。

  生4:從9數(shù)到13。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簡便呢?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的算法很多,都得出了正確答案,其中生3的算法更快捷、簡便,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究的“湊十法”。

  4.課件演示“湊十法”,學生仔細觀看。

  5.動手擺小棒,親身體會“湊十”的過程,然后填寫下面的思維圖。

  6.總結“湊十法”。

  (1)計算加法時,把其中的一個較小的加數(shù)分成兩部分,用其中的一部分與另一個加數(shù)相加湊成“十”,再與另一部分相加,這種方法就是“湊十法”。

  (2)順口溜總結:看大數(shù),分小數(shù),湊成十,算得數(shù)。(學生齊說后同桌拍手說順口溜)

  7.反饋練習:完成教材89頁“做一做”1題。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出算式的得數(shù),加深了學生對“湊十法”的直觀認識,有助于學生理解計算方法。

  實踐應用

  完成教材90頁2、5題。

  全課總結

  在計算9加幾時,用“湊十法”可使計算變得簡便、快捷,希望同學們多加練習,把“湊十法”熟練地運用到計算當中。

  布置作業(yè)

  教材90頁1、3、4題。

  板書設計

  9加幾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法則.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的意義,掌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shù)乘以小數(shù)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ㄒ唬┱f出下面各小數(shù)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0.3 0.72 0.418 0.6 0.94

 。ǘ┭菔緞赢嫞簭土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規(guī)律學習新知識.

  二、指導探索

  (一)理解意義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買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

  2.演示動畫:1

  3.引導學生理解的意義.

  教師提問:怎樣求出 米花多少錢?

  13.50.5

  你是根據(jù)哪個數(shù)量關系列式的?

  單價數(shù)量=總價

  這個算式和上節(jié)課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書: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練習: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4.小結

  的意義是求這個數(shù)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5.練習

  (1)說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義.

  30.7 8.50.4 7.20.86 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副標題#e#

 。ǘ⿲W習法則

  引導討論:理解了的意義,下面我們研究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聯(lián)系小

  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及復習過的因、積變化規(guī)律進行嘗試、討論.

  1.出示討論題:

  (1)你能把兩個因數(shù)轉(zhuǎn)化成整數(shù)進行計算嗎?

  (2)轉(zhuǎn)化成整數(shù)乘法后,兩個因數(sh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么辦?

  2.演示動畫:2

  3.學生獨立完成.

  4.練習:670.3 2.146.2

  5.歸納法則

  以上幾題因數(shù)和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有什么關系?

  計算法則:計算小數(shù)乘法,先按照整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shù)中一共有

  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三、反饋練習

  (一)根據(jù)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積.

  1.118= 1.11.8= 0.1118=

  1.10.18= 0.110.18=

 。ǘ┱f出下面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shù).

  0.40.6 15.860.7 380.6 0.540.23

  850.327 1.570.28 1.80.23

  四、質(zhì)疑調(diào)節(jié)

 。ㄒ唬┻@一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ㄓ蓪W生總結概括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ǘ┨岢鲎约簩λ鶎W知識的看法.(包括自己的問題、提醒別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

  受等)組織學生答疑、解疑.

  五、鞏固發(fā)展

 。ㄒ唬┎灰嬎,說出下表各欄的積有幾位小數(shù).

  副標題#e#

  (二)根據(jù)第一欄的積,很快地寫出后面每欄中兩個數(shù)的積.

 。ㄈ┝胸Q式計算.

  1.823 0.370.4 1.05625

  (四)一個長方形長是1.35米,寬是0.48米,這個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課后作業(yè)

 。ㄒ唬┡袛嘞旅娓鱾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有沒有錯誤.

  56.738=2154.6 0.370.94=3.478

  41.29.2=3790.4 0.786.1=47.58

  (二)蒙古牛一般體重是0.326噸,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紅牛體重約是蒙古牛的

  1.3倍,身高約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紅牛的體重、身高各多少?

  七、板書設計

  計算小數(shù)乘法,先按照整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shù)中一共有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例2.花布每米13.5元,求買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該怎樣列式?

  教案點評:

  是小數(shù)乘整數(shù)知識的擴展和延伸,教學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復習中通過動畫演示,從觀察整數(shù)乘法算式得出積的變化規(guī)律

  為理解小數(shù)乘法中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就是兩個因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的和奠定了基礎。

  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運用轉(zhuǎn)化的思想和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出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單元教學要求:

  1. 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cè)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說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cè)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cè)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cè)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并認識取近似數(shù)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單元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3~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cè)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cè)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cè)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大小不同的圓柱實物(如鉛筆、飲料罐、茶葉筒等)若干,圓柱模型;學生準備圓柱實物(要有一個側(cè)面貼有商標紙或紙的圓柱體),剪下教材第127頁圖形、糨糊。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掌握圓柱側(c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圓柱的側(cè)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說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圓柱的特征。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臺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問:誰來說一說圓柱有哪些特征?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說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你認為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老師取下兩個底面比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兩個圓。(把上面板書補充成: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2)認識側(cè)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用手示意側(cè)面)你對這個面有什么感覺?說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cè)面。追問:側(cè)面是怎樣的一個面?(接前第二行板書:側(cè)面是一個曲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cè)面,并且同桌相互說一說哪是底面,哪是側(cè)面,各有什么特點。

  說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cè)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cè)面是一個曲面。

  在說明的基礎上畫出下面的立體圖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里?試著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板書:高)誰來說說圓柱的高在哪里?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在圖上表示出高,并板書: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高有無數(shù)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征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說明理由。

  (3)老師說一些物體,學生判斷是不是圓柱:汽油桶、鋼管、電線桿、腰鼓……

  4.教學側(cè)面積計算。

  (1)認識側(cè)面的形狀。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2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9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