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液體壓強規(guī)律,學會用壓強計測量壓強
2、知道液體壓強的規(guī)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3、在探究液體壓強規(guī)律的過程中,練習使用類比法教學設想重點:初步認識液體壓強規(guī)律
難點:
知道液體壓強的規(guī)律
教法:
教學準備玻璃管,橡皮膜,液體壓強計,水,教學過程二次備課引入:固體對接觸面有壓強,那么液體有壓強嗎?
例:杯子對桌面有壓強,杯子里的`水對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壓強?
演示實驗:
圖10-9(a)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圖10-9(b)手指會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cè)壁有壓強。
思考:液體內(nèi)部有壓強嗎?
例:學生舉例:
(1)人在水里,感覺胸悶
。2)圖10-9(c)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2)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jié)構(gòu)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愛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什么是彈力,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三、教學方法:探究實驗法,對比法。
四、教學儀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紙,彈簧測力計
五、教學過程
。ㄒ唬⿵椓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
。1)將一把直尺的兩端分別靠在書上,輕壓使它發(fā)生形變,體驗手感,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松手后,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橡皮泥保持變形后的形狀。
。4)取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上,并對這些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么分類,并要求各類再舉些類似的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后能否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橡皮泥、紙等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于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并且任何物體只要發(fā)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chǎn)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實質(zhì)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度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
它是根據(jù)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所測的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零點,那么應該調(diào)節(jié)指針的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3)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
5、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
。ㄋ模┱n堂小結(jié):1、什么是彈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彈力?
2、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ㄎ澹╈柟叹毩暎
1、乒乓球掉在地上馬上會彈起來,使乒乓球自下而上運動的'力是,它是由于乒乓球發(fā)生了而產(chǎn)生的。
2、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它有一個前提條件,該條件是,就是根據(jù)這個道理制作的。
3、關(guān)于彈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只有彈簧、橡皮筋等這類物體才可能產(chǎn)生彈力
B、只要物體發(fā)生形變就會產(chǎn)生彈力
C、任何物體的彈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彈力不可能無限大
D、彈力的大小只與物體形變的程度有關(guān)
4、下列哪個力不屬于彈力()
A、繩子對重物的拉力B、萬有引力C、地面對人的支持力D、人對墻的推力
5、兩個同學同時用4·2N的力,向兩邊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和提紐,此時彈簧測力計顯示的示數(shù)是。
(六)布置作業(yè):
六、課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進措施:
附:板書設計: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2、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
3、彈性限度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2、使用方法:(1)認清量程、分度值
。2)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點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3
初二物理下冊第八章:電和磁知識點
課程標準的要求:
1.能用語言.文字和圖表描述常見物質(zhì)的物理特征.
2.能用實驗證實電磁相互作用.
3.通過實驗,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4.通過實驗,了解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與電流及磁場的方向都有關(guān).
5.通過實驗,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全章內(nèi)容概述:
1.磁場 磁場及磁感線的概念.
2.電生磁 電流周圍的磁場及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是什么樣的?
3.電磁繼電器 揚聲器 如何用小電流控制大電流,低電壓控制高電壓?揚聲器是怎樣工作的?
4.電動機 影響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的有關(guān)因素,電動機的換向器的作用,電動機和人類生活的關(guān)系.
5.磁生電 什么情況下磁生電?什么是交流電?
教材內(nèi)容分析及建議
本章內(nèi)容是電磁的基礎,應重視學生的感悟與實驗,重視實際利用,重視與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以學生的動手動腦來體會:學習物理有用。注意指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學習探究物理奧秘的方法。
章首圖:它是一幅激光圖片。它是地磁場使得來自太陽的高速粒子飛向地球的兩極,與空氣中分子原子作用形成絢麗的極光。教師可引導學生齊讀章首語,通過閱讀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研究磁場的問題中來。
初二物理下冊第八章電和磁:第一節(jié) 磁場
本節(jié)的重點是磁場及磁感線。教材通過從古代歷史入手,即中國人利用手中羅盤在公元843年,開辟了從浙江溫州到達日本嘉值島的航線。導出了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讓學生通過閱讀指南針的發(fā)明,來進一步明白指南針的作用。
關(guān)于磁現(xiàn)象學生是比較熟悉的,雖然對場比較陌生,但對身邊有磁場的'物體都比較熟悉,尤其對讀過小學自然的同學來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相當于是復習的性質(zhì)。教師可通過讓學生閱讀磁現(xiàn)象有關(guān)內(nèi)容及想想議議來學習。讓他們自我閱讀、看圖填空,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
磁場:教材先給出了磁場定義,接著讓學生通過想想做做的實驗探究來研究磁體的磁極,感知磁體周圍的磁場、磁場的方向。
通過教師演示實驗讓學生感知條形磁體的磁場的分布。通過P48 圖⒏1-6 ⒏1-7 類比聯(lián)想找出磁感線分布規(guī)律。
地磁場:學生通過前面的實驗不難發(fā)現(xiàn)小磁針靜止的指向的規(guī)律性不易推斷出周圍有磁場對它的作用,即地磁場教材中明確指出了地理地磁兩極并不重合。至于地磁場產(chǎn)生的原因還是一個秘密,還沒有滿意的結(jié)果。教材把希望寄予在同學門身上
磁化:課標中雖沒有明確要求,單磁化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中多見,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安排了一個探究性的實驗,來研究磁化問題,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大致了解到使一根鋼針磁化的方法,后面又讓學生利用自己自制的磁化鋼針制作一個指南針,實驗容易成功。這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茖W世界可引導學生閱讀。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
。2) 知道二力平衡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實例了解認識二力的平衡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能解釋物理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教學器材:
視頻光盤、木塊、帶滑輪的長木版、細線、勾碼等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復習提問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
。ㄒ磺形矬w在沒有受到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思考:凡是靜止的物體就不受力嗎?凡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也不受力嗎?舉例說明。
。1)靜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筆盒
。2)吊著的吊燈
。3)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
那為什么生活中的這些物體受力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探究其原因。
(二)新課教學
一、 探究:力的平衡
1、 實驗:讓學生提著書包不動。
2、提問:如果將手松開,書包將落到地上,為什么?(因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為什么現(xiàn)在沒有落地,而是靜止?請畫出受力示意圖(1)。
4、討論:因為除了受豎直向下的重力,還受豎直向上的拉力,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沒受力一樣,所以書包靜止。
同樣在平直公路上勻速勻速行駛的汽車,在水平方向上牽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沒有受力一樣,所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實際物體往往同時受多個力作用,而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5、結(jié)論:象這樣,物體在受幾個力作用時,如果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叫做“平衡狀態(tài)”。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物體受兩個力作用時保持平衡狀態(tài),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平衡。
問題:物體受兩個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嗎?
舉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書,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電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動時,速度越來越快。
問題: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只有兩個,且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應該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呢?
。1) 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備什么條件?
(可能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guān))
。2) 讓學生根據(jù)給出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
。3) 提示:研究一個因素對二力平衡的影響,要控制其他條件不便,既“控制變量法”。
。4) 選擇合理方案,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A、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相同的勾碼,觀察現(xiàn)象。(此時小車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
B、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不同的勾碼,使木塊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觀察現(xiàn)象。(小車象勾碼多的一端加速運動)
C、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相同的勾碼,將線移到一端,使木塊受到兩力方向相同。
D、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相同的勾碼,轉(zhuǎn)動木塊,使木塊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根據(jù)實驗請同學總結(jié)二力平衡的條件。
。5) 結(jié)論: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四個條件)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
三、二力平衡的應用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平衡力:
例題:重力為6N的木塊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桌面對木塊的支持力多大?
A、 確定研究對象:木塊
B、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C、 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為平衡狀態(tài):靜止---平衡狀態(tài)
D、 分析物體所受力的關(guān)系:二力平衡
E、 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N= G=6N 方向:豎直向上
練習:
。1) 看課本圖12—6—2,吊在空中靜止不動的燈,若電線的拉力為2N,則燈重力是多少N?
。2) 看課本圖12—6—4,跳傘運動員和傘在空中勻速直線下落,若傘和人總重500N,則他們說受的阻力是多少N?
。3) 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若向前的牽引力是1000N,則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時汽車只受這兩個力嗎?是“二力平衡”嗎?
2、物體受平衡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
練習:“動手動腦學物理”第5題。
判斷: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
總結(jié):原來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則保持靜止;
原來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四、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有兩種情況:可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受力情況,也可根據(jù)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五、拓展:“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
六、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3、4題。
一課三練:基礎練習。
七、板書設計:
一、力的平衡:
1、物體在受幾個力作用時,如果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2、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叫做“平衡狀態(tài)”。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物體受兩個力作用時保持平衡狀態(tài),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四個條件)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
三、二力平衡的應用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平衡力:
2、物體受平衡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對滾擺實驗的分析,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2) 通過引導學生舉例并解釋一些有關(guān)動能和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簡單物理現(xiàn)象,理解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2、過程與方法
(1) 培養(yǎng)學生運用能的轉(zhuǎn)化知識分析有關(guān)物理現(xiàn)象的轉(zhuǎn)化。
(2) 培養(yǎng)學生從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意識。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科學世界”人造地球衛(wèi)星,結(jié)合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得出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結(jié)論。
2、難點:組織、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滾擺實驗并進行分析、歸納,領(lǐng)會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三)教學準備
滾擺,棉線,鐵鎖,人造衛(wèi)星掛圖。
(四)教學過程
1.復習
手持粉筆頭高高舉起。以此事例提問:被舉高的粉筆具不具有能量?為什么?
2.引入新課
學生回答提問后,再引導學生分析粉筆頭下落的過程。首先提出,當粉筆頭下落路過某一點時,粉筆頭具有什么能量?(此時既有重力勢能,又有動能)繼而讓學生比較在該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筆頭的重力勢能和動能各有什么變化?(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3.進行新課
在粉筆頭下落的過程,重力勢能和動能都有變化,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變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們共同觀察滾擺的運動,并思考動能和勢能的變化。
實驗1:滾擺實驗。
圖14.5-1,出示滾擺,并簡單介紹滾擺的構(gòu)造及實驗的做法。事先應在擺輪的側(cè)面某處涂上鮮明的顏色標志,告訴學生觀察顏色標志,可以判斷擺輪轉(zhuǎn)動的快慢。
引導學生復述并分析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開始釋放擺輪時,擺輪在最高點靜止,此時擺輪只有重力勢能,沒有動能。擺輪下降時其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少;擺輪旋轉(zhuǎn)著下降;而且越轉(zhuǎn)越快,其動能越來越大。擺輪到最低點時,轉(zhuǎn)動最快,動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勢能最小。在擺輪下降的過程中,其重力勢能逐漸轉(zhuǎn)化為動能。
仿照擺輪下降過程的分析,得出擺輪上升過程中,擺輪的動能逐漸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想想做做”用鐵鎖做單擺。
此實驗擺繩宜長些,擺球宜重些。最好能掛在天花板上,使單擺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動,以便在黑板上記錄擺球運動路線中左、右最高點和最低點的位置。分析單擺實驗時,擺球高度的變化比較直觀,而判斷擺球速度大小的變化比較困難,可以從擺球在最高點前后運動方向不同,分析擺球運動到最高點時的速度為零,作為這一難點的突破口。
綜述實驗,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實驗2:彈性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演示能和彈性勢能的轉(zhuǎn)化實驗。實驗可分兩步做。首先手持著木球?qū)椈善茝,而后突然釋放木球,木球在彈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nèi)運動。讓學生分析在此過程中,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第二步實驗,讓木球從斜槽上端滾下,讓學生觀察木球碰擊彈簧片的過程。然后,分析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的過程。得出:動能和彈性勢能也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較直觀,例如:物體從高處落下、瀑布流水等這些事例也可以讓學生列舉,說明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有些事例比較復雜,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條曲線(拋物線)運動過程中,動能和勢能是如何相互轉(zhuǎn)化的呢?(板畫足球軌跡,依圖分析)首先我們來分析足球離地面的高度的變化,這是判斷足球重力勢能變化的依據(jù)。很明顯,在上升過程中足球的重力勢能增加;在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接著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點時不再上升,說明它向上不能再運動。所以,足球在上升過程中,速度逐漸變;在下降過程中速度又逐漸變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階段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在下降階段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4.科學世界
1.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運行過程中,也發(fā)生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人造地球衛(wèi)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圍繞人造衛(wèi)星,同學們還有許多的謎沒有揭開。例如:人造衛(wèi)星為什么能繞地球運轉(zhuǎn)而不落下來?在人造衛(wèi)星內(nèi)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這些問題還有待于同學們進一步學習,今天我們只討論衛(wèi)星運行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運行,它的位置離地球有時近、有時遠。(出示我國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軌道圖)現(xiàn)以我國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為例,它離地球最近時(此處叫近地點)離地面439公里,離地球最遠時(此處叫遠地點)離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是114分鐘。它在近地點時,速度最大,動能最大;此時離地地面最近,重力勢能最小。衛(wèi)星由近地點向遠地點運行時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向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直到遠地點時,動能最小,重力勢能最大。衛(wèi)星由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重力勢能向動能轉(zhuǎn)化。在衛(wèi)星運行過程中,不斷地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2.關(guān)于人造衛(wèi)星的知識,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鑒于學生的知識基礎,難以使學生揭開謎底,往往由此而損傷學生的求知欲。本節(jié)課如有可能,也可通俗地介紹衛(wèi)星為什么能繞地球運行。講法上可用想象推理的方法。
參看圖1,水平地拋出一個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它會落回地面,但是拋出的物體速度越快,它飛行的距離越遠。人拋物體,拋出的距離不過幾十米,但汽、槍、子、彈能飛行幾百米,步槍、子、彈能飛行幾千米,而炮彈能飛行幾十公里。我們可以設想,物體的速度足夠大時,它就能永遠不落回地面,圍繞地球旋轉(zhuǎn)。這個速度大約是8公里/秒。如果速度再大些,物體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就由圓形變?yōu)闄E圓形。人造衛(wèi)星就是根據(jù)這個道理發(fā)射的。
(五)小結(jié)
(六)作業(yè)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6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fā)光、電動機磚動”現(xiàn)象提出問題:燈泡發(fā)光、電動機轉(zhuǎn)動,都需要電流,那么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結(jié)論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guān)、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電壓。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沖動水輪機轉(zhuǎn)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fā)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壓、電流的作用后,介紹了電壓有高低、電壓的單位;介紹了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電器的電壓值,是學生感覺到“電壓”就在我們身邊。
電壓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議
演示一個顯示電路通電的實驗(小燈泡發(fā)光),啟發(fā)指出電路中有電流。提問電流是怎樣產(chǎn)生的?若學生回答是因為電路中接有電源,則可進一步提問:有電源為什么就會有電流呢?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們的正確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課。
1.用類比法講解電流形成電流原因
對初中學生可以采用類比方法,說明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首先作好課本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到A、B兩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沖動渦輪轉(zhuǎn)動的原因,當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動。要讓水持續(xù)流動,就需要用抽水機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兩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
由以上類比,啟發(fā)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電壓。因此可知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電壓的裝置。
注意:講授電壓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電壓。常說的“電路上的電壓”,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
2.電壓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電壓也應有大。ǜ叩停,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jié)、2節(jié)、3節(jié)干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電壓為3。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fā)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chǎn)生的電壓不同。
。3)介紹電壓的單位:伏特(V)。一接干電池電壓1。5V,家庭電路電壓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電壓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電壓的單位之后,認真地介紹課本的幾種電壓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chǎn)、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值,可以布置查找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電壓值的家庭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jié)知識的作用:用電器工作需要通過電流,產(chǎn)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電壓,提供電壓需要電源。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磁場對電流作用的計算方法。
2、掌握左手定則。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是在掌握磁感應強度定義的基礎上,掌握磁場對電流作用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運用左手定則判斷通電導線受到的磁場力的方向。
2、計算磁場力時,對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不同空間位置,正確地運用不同的三角函數(shù)和題目提供的方位角來計算是難點。
三、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提問:
1、磁感應強度是由什么決定的?
答:磁感應強度是由產(chǎn)生磁場的場電流的大小、分布和空間位置確定的。
2、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是什么?
3、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在什么條件下才成立?
成立。
4、垂直磁場方向放入勻強磁場的通電導線長L=1cm,通電電流強度I=10A,若它所受的磁場力F=5N,求(1)該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是多少?(2)若導線平行磁場方向。
答:因通電導線垂直磁場方向放入勻強磁場,所以根據(jù)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
5、若上題中通電導線平行磁場方向放入該磁場中,那么磁場的磁感應強度是多大?通電導線受到的磁場力是多少?
答:當電流仍為I=10A,L‖B時,該處磁感應強度不變,仍為B=0·5T,而通電導線所受磁場力F為零。
(二)教學過程設計
1、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板書)
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通電直導線垂直磁場方向放入磁場,它將受到磁場力的作用,根據(jù)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可以得出:
F=BIL
當通電導線平行磁場方向放入磁場中,它所受的磁場力為零?磥磉\用F=BIL來計算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有條件的,必須滿足L⊥B。
磁場力方向的確定,由左手定則來判斷。
提問:如果通電導線與磁感應強度的夾角為θ時,如圖1所示磁場力的大小是多少?怎樣計算?
讓學生討論得出正確的結(jié)果。
我們已知,當L⊥B時,通電導線受磁場力,F(xiàn)=BIL,而當L∥B時F=0,啟發(fā)學生將B分解成垂直L的B⊥和平行L的B∥,因平行L的B∥對導線作用力為零,所以實際上磁場B對導線L的作用力就是它的垂直分量B⊥對導線的作用力,如圖2所示。即
F=ILB⊥=ILBsinθ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安培力(板書)
大。篎=ILBsinθ(θ是L、B間夾角)
方向:由左手定則確定。
黑板上演算題:下列圖3中的通電導線長均為L=20cm,通電電流強度均為I=5A,它們放入磁感應強度均為B=0·8T的勻強磁場中,求它們所受磁場力(安培力)。
讓五個同學上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在課堂練習本上做,若有做錯的,講明錯在哪兒,正確解應是多少,并把判斷和描述磁場力方向的方法再給學生講解一下(如圖4示)。
例1·兩根平行輸電線,其上的電流反向,試畫出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如圖5所示,A、B兩根輸電線,電流方向相反。通電導線B處在通電導線A產(chǎn)生的磁場中,受到A產(chǎn)生的磁場的磁場力作用;通電導線A處在通電導線B產(chǎn)生的磁場中,受到B產(chǎn)生的磁場的磁場力作用。我們可以先用安培定則確定通電導線B在導線A處的磁場方向BB,再用左手定則確定通電導線A受到的磁場力FA的方向;同理,再用安培定則先確定通電導線A在導線B處的磁場方向BA,再用左手定則確定通電導線B受到的磁場力FB的方向。經(jīng)分析得出反向電流的兩根平行導線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斥力。
完成上述分析,可以讓同學在課堂作業(yè)本上畫出電流方向相同的平行導線間的相互作用力,自己得出同向電流的兩根平行導線間存在的相互作用是引力。
例2·斜角為θ=30°的光滑導體滑軌A和B,上端接入一電動勢E=3V、內(nèi)阻不計的'電源,滑軌間距為L=10厘米,將一個質(zhì)量為m=30g,電阻R=0·5Ω的金屬棒水平放置在滑軌上,若滑軌周圍存在著垂直于滑軌平面的勻強磁場,當閉合開關(guān)S后,金屬棒剛好靜止在滑軌上,如圖6,求滑軌周圍空間的磁場方向和磁感應強度的大小是多少?
解:合上開關(guān)S后金屬棒上有電流流過,且金屬棒保持靜止,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金屬棒靜止在滑軌上,它受到重力mg1和滑輪支持力N的作用,因軌道光滑,二力金屬棒不可能平衡,它必然還受到垂直于滑軌平面的磁場的安培力作用才能平衡,根據(jù)題意和左手定則判斷出,磁場方向垂直滑軌面斜向下,金屬棒受到磁場的安培力沿斜面向上,如圖7所示,由進一步受力分析得出,若金屬棒平衡,則它受到的安培力F應與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mgsinθ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mgsinθ=0……①
又F=BIL代入①得BIL=mgsinθ
。ㄈ┱n堂小結(jié)
1、當通電直導線垂直磁場方向放入磁場中時受到磁場的安培力,F(xiàn)=BIL;當通電直導線平行磁場方向放入磁場中時受到磁場的安培力為零。
2、當通電直導線在磁場中,導線與磁場方向間的夾角為θ時,通電導線受到磁場的安培力F=ILBsinθ。
3、磁場對通電直導線的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則來判斷。(其內(nèi)容在書中p·226)
課外作業(yè):物理第三冊(選修)p·227練習二。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7篇01-09
物理下冊教案11-19
初二物理下冊總結(jié)(精選19篇)03-24
初二物理下冊教學計劃10-10
物理下冊教案15篇11-19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03-18
初二物理《力的測量》教案08-26
初二下冊物理教學計劃10-15
初二下冊物理教學計劃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