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華】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錦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知磁鐵能吸鐵的特性,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取出水中的東西并進行分類。
2、大膽探索并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探索磁鐵的樂趣。
教學準備:
磁鐵;探索材料:回形針,玩具,一元硬幣,夾子,茶葉罐等鐵制材料和非鐵制材料:積木,塑料玩具,紙杯,玻璃球,氣球、裝水的大盆兩個;取物工具———簍子、盤子、有磁鐵的釣鉤、勺子、筷子等;空箱子2只,空盆1個。
教學過程:
a)情景引入
。ǔ鍪敬笈瑁⿴煟宏惱蠋熡龅揭粋問題——小弟弟把許多東西一起扔到了這兩個玩水的大盆里,這可怎么辦呢?
提出問題討論:怎樣才能將這些東西拿出來呢?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b)初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兒用磁鐵水中取物。(規(guī)則——不能用手拿)
經(jīng)驗交流:磁鐵是怎樣幫助你取出東西來的?你取出了哪些東西?
c)分組實驗,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兒嘗試用磁鐵取水里的東西。
師:磁鐵能將水里的其他東西取出嗎?請你試一試。
討論并總結(jié):取出的都是鐵制品,磁鐵能吸鐵。
師:你有沒有取出東西?為什么沒取出?這些東西為什么能取出來?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討論:有哪些方法能取出水里的東西?
幼兒用各種工具水中取物。
幼兒交流取物經(jīng)驗。
師:你用了什么方法取出了什么東西?
環(huán)保教育——保護環(huán)境,不亂扔東西。
d)取出物分類
幼兒將取出物分類
師生小結(jié):今天,我們動腦筋將水里的東西取出,發(fā)現(xiàn)……是鐵制的,能被磁鐵吸起來;……是木頭的、塑料的、紙的,不能被吸起來。
經(jīng)驗遷移:磁鐵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許多東西也用了磁鐵,你知道哪些東西請磁鐵幫忙的?發(fā)現(xiàn)了告訴大家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延伸游戲:杯中取物
1、介紹游戲和記錄表的使用。
2、幼兒游戲——按記錄表的要求將水杯里的回形針用磁鐵取出(磁鐵貼在杯外吸)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蟲子食物秘密的興趣;
2.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初步了解蟲子進食的方法。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蟲子吃什么
2.蟲子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蟲子嗎?你見過什么蟲子?
知道這些蟲子喜歡吃什么嗎?
二、 展開
1.課件演示
提問:小朋友們,認真觀看圖片中都有哪些蟲子?想一想,它們喜歡吃什么?
2.討論:蟲子吃什么
。1)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歡吃什么呢?
(吃土中腐爛的東西,也吃地面上腐爛的葉子。)
。2)螳螂長得什么樣子?它吃的食物是什么?
。ǔ匝料x、螞蟻、蒼蠅、飛蛾、蜻蜓等大大小小的蟲子,它都吃。)
。3)你喜歡蜻蜓嗎?蜻蜓吃什么?
(喜歡捕捉蜉蝣、蚊子、蒼蠅等作食物。)
。4)我們都喜歡七星瓢蟲,它是益蟲還是害蟲?它吃什么?
。ǔ匝料x、辣蚧等蟲子。)
。5)可愛的小螞蟻吃什么呢?
。ǔ砸恍┖欠值氖澄。)
(6)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小蝸牛,知道蝸牛喜歡吃什么嗎?
(蝸牛的舌特別發(fā)達,很喜歡舔嫩樹葉吃。)
。7)知了知了叫的蟬吃什么呢?
(吃樹干內(nèi)的液汁。)
蟬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ㄏs主要吃樹干內(nèi)的液汁,所以蟬不拉屎,只有很少的尿。)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了嗎,蟲子也都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3.蟲子分類
比如,有些蟲子吃蚊子、蒼蠅、飛蛾等,我們把這些蟲子稱為肉食性蟲子。
還有的蟲子吃草、樹葉之類的,我們把它們稱為草食性蟲子。
請小朋友們自己把這些蟲子分分類,把吃同類食物的蟲子放在一起。
4.趣味練習:正確的找出昆蟲的名字
看一看昆蟲的圖片,并貼出它們正確的名字。
三、 延伸
小朋友們,可以繼續(xù)探索有關(guān)蟲子食物的秘密,可以用繪畫方式記錄下來,及時與小朋友交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以及種類。
2.產(chǎn)生探索馬鈴薯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觀察力。
活動準備:
1.馬鈴薯的生長過程PPT。
2.馬鈴薯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今天,馬鈴薯又和我們見面了,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你們知道馬鈴薯是怎么長出來的嗎?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馬鈴薯的世界,看看它是怎么生長的。
二、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播種過程。
(1)馬鈴薯發(fā)芽?纯瘩R鈴薯的芽是在哪里長出來的?
。2)馬鈴薯的播種。怎么樣來播種馬鈴薯呢?帶有芽的馬鈴薯叫“種薯”,切開以后馬鈴薯該怎么種呢?
2.繼續(xù)欣賞課件,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馬鈴薯發(fā)芽。馬鈴薯種下去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2)地底下的馬鈴薯。地面上馬鈴薯的葉子在不斷長大,那地底下的馬鈴薯在生長嗎?
。3)觀察地底下馬鈴薯的生長圖片。
。4)馬鈴薯開花。你們知道馬鈴薯會開花嗎?它的花是什么樣的?因品種的不同,馬鈴薯的花朵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如:白色、紫色等。馬鈴薯開花的時候,地下的馬鈴薯也在悄悄的.長大。
。5)葉子枯萎了。等花凋謝后,馬鈴薯的葉子怎樣呢?這時候地下的馬鈴薯長成什么樣了呢?
。6)觀察地下馬鈴薯。
。7)挖馬鈴薯。這時候的馬鈴薯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挖出來吃了。因為馬鈴薯是長在地下的,又多,所以要用工具挖出來,用手是拔不出來的哦。瞧,個頭多大,肯定很鮮嫩。
3.小結(jié)。
現(xiàn)在我們知道馬鈴薯是怎么長成的吧。先要等它發(fā)芽,然后用刀切成幾塊,種在地下。接著它會發(fā)芽,長出葉子,然后開花,等花朵凋謝后葉子會慢慢枯萎,這個時候就可以去挖馬鈴薯了。
三、觀看圖片,了解,馬鈴薯的種類
1.我們平時看見的馬鈴薯是什么樣的?其實馬鈴薯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樣的。
2.觀察不同種類的馬鈴薯圖片。
四、活動延伸
準備一個容器,里面乘1-2厘米的水,將馬鈴薯放在水里,觀察馬鈴薯的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學習將正方形、長方形變成三角形的方法。學習將圖形折疊、分割,感知圖形的變化。
2能在操作中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方法。通過動手操作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1、知識儲備:幼兒已經(jīng)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2、可供折、剪的正方形、長方形折紙,剪刀、固體膠等。
活動過程:
1、音樂《圓形方形三角形》跳舞入場,這首歌曲可真好聽呀,那你在里邊聽到了什么呢?
2、誰家這么熱鬧,放這么好聽的歌曲?(出示小兔子) ——奧~原來是小兔過生日啊,過生日要吃什么?(蛋糕)那小兔子的爸爸媽媽給也她定了一個蛋糕,我們看看是什么樣子的蛋糕!叫
3、叮咚——咦,誰來了,原來是小貓來了。小貓會怎么說啊“生日快樂!”兩個好朋友見了面抱一抱,看到了這么好看的蛋糕,他們好像嘗一嘗呀。小朋友想一想這個正方形的蛋糕可以怎么分給兩個小朋友才能一樣多呢?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張正方形的紙,我們來試試吧!(——讓幼兒拿正方形的紙進行操作展示。)
4、剛才小朋友用了這么多好辦法,那現(xiàn)在看看老師是怎么分的?(——出示蛋糕的不同分法。)將正方形分成兩個豎著的長方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將正方形分成兩個橫著的長方形的請舉起來看看。將正方形分成兩個三角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將正方形分成兩個這樣的三角形的請舉起來看看。原來正方形分成兩份有這么多辦法呀。
5、那小兔子分蛋糕啦!“叮咚”,咦,誰又來了?奧,原來是小狗和小猴來了。他們也來給小兔慶祝生日,那他們會怎么說:祝小兔子生日快樂。小朋友們來看看現(xiàn)在幾個小伙伴了?(1234)小兔子想:一個正方形的蛋糕該怎么分給四個好朋友呢,還要一樣多呢。小朋友們快幫幫它吧!現(xiàn)在快用這張正方形的紙試一下吧!小朋友們用了不同的辦法,那現(xiàn)在來看看陳老師是怎么分的,將一個正方形對邊折兩個短邊再對邊折變成四個小正方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將一個正方形對折再對折變成四個細細的長方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將一個正方形對角再對角折變成四個小三角形的請舉起來看一看。小朋友們有這么多的好辦法,那看看小兔子是怎么分的?蛋糕分好了,小伙伴們吃了好吃的`蛋糕想要出去玩。
6、“哎呀”小猴子突然想起來禮物還沒給小兔子呢?趕緊拿起禮物雙手遞給小兔子。小朋友們快看看是什么禮物呀?
原來是一塊長方形的絲巾,小猴和小狗想給小兔子做一件花裙子。小兔子想:我要用這塊長方形的花布做成四塊絲巾,分給我的好朋友,可是要怎么分呢?小朋友快來幫幫它吧!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塊長方形的紙,小朋友們試試該怎么分呢?
7、小朋友們用了這么多好辦法,可是小兔子想用長方形的花布做成三角形的絲巾,我們該怎么幫助他呢?那陳老師也來幫幫小兔子吧!
8、小兔子找到了分絲巾的好辦法,媽媽幫他們剪好了絲巾,小伙伴們戴上了漂亮的絲巾又唱又跳可開心了。小兔子非常感謝我們班的小朋友幫助它,所以呢也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參加它的生日聚會。現(xiàn)在我們一起唱著生日快樂歌給去參加小兔子的生日聚會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氣體。
2、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理,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事物、探索事物的習慣。在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空氣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培養(yǎng)幼兒關(guān)心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難點: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培養(yǎng)幼兒關(guān)心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氣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紙、一盆水、蠟燭、打火機
2、自制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氣球?qū)?/p>
教師出示氣球,請一位小朋友來把氣球吹起來。小朋友們現(xiàn)在看一下氣球鼓起來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氣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氣)下面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看一看空氣的秘密。
(二)展開
1、實驗一:
杯子里面放進去了一張紙,把杯子放進水里紙卻不濕,為什么?
老師找一位小朋友再將玻璃杯口傾斜,出現(xiàn)了氣泡,為什么?
2、實驗二
教師把蠟燭點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蠟燭罩上,看蠟燭怎么了?并討論蠟燭為什么會滅。
得出結(jié)論:火的燃燒需要空氣。
3、用各種感官感知空氣
教師用塑料袋變個魔術(shù),讓塑料袋鼓起來,并討論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請幼兒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氣,摸一摸、聞一聞身體周圍的空氣,讓幼兒自主討論空氣是什么樣的。
小結(jié):空氣是看不見的、摸不著的、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
4、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么感覺?為什么?再請幼兒深呼吸,問幼兒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小結(jié):人離不開空氣,沒有空氣,人會死的,動物也一樣。
5、播放課件
討論:剛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氣的事,這些事對人類有什么危害?
小結(jié):如果我們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對我們身體危害很大。
6、懂得保護我們的空氣
教師:小朋友們平時的時候要怎么減少空氣污染,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呢?
小結(jié):種植花草樹木、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不隨便亂扔垃圾、讓爸爸媽媽少開車、不要騎摩托車等等。
7、結(jié)束
鼓勵幼兒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氣的行為,讓空氣變得更潔凈。
(三)活動延伸
教師:現(xiàn)在每人拿一個塑料袋,咱們到外面找空氣去!(讓幼兒繼續(xù)玩塑料袋裝空氣的游戲,以鞏固對空氣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1、嘗試用多種工具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是快捷、方便的工具。3、能運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jié)果,對探索活動感趣活動準備:
黑板、紀錄表,幼兒標記貼,五個澡盆,內(nèi)放大米和黃豆,漏勺、勺子、筷子、夾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個活動過程:
1、以廚師阿姨遇到的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師:廚師阿姨今天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把黃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誰來想一想辦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幫阿姨將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鼓勵幼兒大膽設(shè)想和表達)2、幼兒根據(jù)工具進行猜測并進行記錄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請你猜一猜,這些工具中哪一種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講述)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標記貼到這種工具的.下面。(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3、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jié)果師:究竟哪種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師要請小朋友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注意每一種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過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種,最后把你的小標記貼在記錄表的小手這一行的工具下面。
。ㄓ變翰僮鹘處熤笇В⒁馓嵝延變好糠N工具都要嘗試,最后再記錄結(jié)果。重點觀察、指導幼兒使用漏勺,探索用法)4、結(jié)合記錄表集體討論,發(fā)現(xiàn)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將黃豆和大米分開師:剛才,我們用了各種工具來分黃豆。試過以后,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黃豆分出來,而且看不見一粒米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講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師小結(jié):原來,漏勺上有許多的洞眼,當我們用漏勺去盛米和黃豆時,米就會從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黃豆。當漏勺中盛了米和黃豆時,我門只要用手輕輕地左右晃動,就能讓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來了。所以,漏勺是我們今天分黃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賽:分黃豆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場有趣的分黃豆比賽,男孩子一組,女孩子一組,用漏勺將剩下的黃豆和大米分開,看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多!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教材簡解:
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種生活用品,中班幼兒對紙的認識也積累了比較多的經(jīng)驗,盡管如此,但平時的生活中幼兒很少會去留意關(guān)注紙的特性,其實在紙身上有著非常多的奧秘,這些奧秘與它們的用途也息息相關(guān)。中班幼兒有在小班學習的基礎(chǔ)他們可以用眼睛觀察顏色的不同并用手觸摸感覺光滑與粗糙。更愿意喜歡以其它的活動形式來探索及發(fā)現(xiàn)紙在生活中的趣味性。《綱要》中也指出:"教育內(nèi)容應(yīng)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相符,這樣幼兒通過親身體驗、觀察,積累經(jīng)驗利于教學。
活動目標:
1.感知比較3種常見的紙,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
2.樂于用語言和符號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3.通過實驗活動,初步發(fā)現(xiàn)3種紙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活動重點:了解常見紙制品的特征,感受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
活動難點:讓幼兒發(fā)現(xiàn)紙的硬軟及厚薄不同。
設(shè)計理念:
生活中離不開紙,我們每個人天天都要用到紙,紙是我國偉大的四大發(fā)明之一。至今,紙仍被廣泛的運用著,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紙,孩子們時時處處也都能接觸到紙。但是他們對之缺少系統(tǒng)的了解,本次課,通過讓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講一講,動手實驗的過程,自己去發(fā)現(xiàn)紙的不同質(zhì)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紙的不同特質(zhì)。
設(shè)計思路:
在認識紙的特性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且對觸覺的探索又進行了細致的剖析,深入了解了紙的軟度和厚度,層層遞進地引導幼兒挖掘各種特性。
活動過程:
1.感知3種紙的不同
(1)教師出示3種紙,并問孩子:"這是什么紙(了解名稱)?"
(2)提出問題:"每人都有3種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們有什么不同?"
(3)幼兒自己取3種紙進行感知比較,發(fā)現(xiàn)紙的軟硬、厚薄、顏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勵幼兒相互交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5)在幼兒表達基礎(chǔ)上,利用表格形成集體記錄。
2.操作實驗
(1)教師介紹紙寶寶開花的實驗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項。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相互交流并記錄。
提問:"你們看到這3種花寶寶哪種花寶寶開得最快,為什么?
小結(jié):
皺紋紙的花寶寶開得最快,它吸水多。把這一結(jié)果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中。利用記錄表,梳理3種紙的不同。
3.提出問題,引出新活動"今天是用這3種紙來做的花寶寶,然后比較哪朵花寶寶開得快。請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種不同的紙疊成花寶寶,放在水里會怎樣?"教師小結(jié):紙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用處,我們生活學習工作離不開紙,所以我們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用紙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17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17
幼兒園中班語言科學教案08-26
幼兒園中班影子科學教案10-05
幼兒園中班吹泡泡科學教案03-1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熱】01-18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1-18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1-1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熱門】01-23
【熱】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