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精選10篇)
這學期,學生進入了三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習。在學習上,學生不僅具有了獨立識字的能力,而且對于一些字形較簡單的字,學生能夠在仔細觀察字形結構的基礎上,做到正確書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1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材,在承接三年級上冊教材內容和特點的基礎上,將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教育作為基本出發(fā)點,以學生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為主線,在教育內容上將愛的教育與人際交往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現對三下教材作一基本分析。
教材在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強調了讓學生在對社會基本關系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形成學生待人處事基本觀念和與之相對應的道德意識,通過讓兒童對社會三對關系認識的逐步深化和發(fā)展,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并將兒童道德意識和道德價值觀念的形成作為教科書的著力點,三年級下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
。ㄒ唬⿴椭鷥和醪綄W習對人的理解。
對人的理解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和諧關系的基礎,在兒童時期培養(yǎng)學生對人的理解能力,不但有利于兒童人際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更為他們學會做人打下扎實的基礎。三年級下冊《在愛的陽光下》、《我們共歡樂》、《生活不能沒他們》三個單元,從幫助學生理解父母長輩在培育自己時的.良苦用心及其辛勞,到對同伴的理解,學校里和社區(qū)里為自己服務的人的理解。讓他們通過對身邊人的理解產生尊重和愛。在引導學生對家人、同學和其他人理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習從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斷、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第二單元的《換個角度想一想》一課,就是讓學生懂得當自己與別人想法不一致,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換個角度想一想,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ǘ⿴椭鷥和J識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共生共成的關系,促進兒童合作意識的形成。
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共生共存的關系,這種共生共存的關系要求我們認識問題時應具備基本的生態(tài)意識和合作觀念。第三單元《生活不能沒有他們》中的課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二單元中的第三課《我們共歡樂》一課,讓學生通過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參與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形成合作的觀念。
(三)進一步突顯教材對活動的引導性。
三年級下冊教材在引導學生的活動方面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通過教材提供的范例引導學生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去進行體驗和感悟。在全書四個單元的13個主題中,設計了16個活動,如在《家人的愛》一課中,通過讓學生開展一個保護生雞蛋的活動,體驗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恫灰粯拥哪阄宜纷寣W生通過“我的自畫像”和“在圓上作畫”的活動,讓學生認識人與人之間有著不同,存在著差異!段覀兊纳钚枰l》中的“活動天地”欄目,讓學生開展“社區(qū)里的一天”的模擬活動,體驗社區(qū)里人們之間相互依存和信賴的關系。
。ㄋ模┩ㄟ^典型故事讓學生受到啟迪和感悟。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達到啟迪兒童思維,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在三年級下冊的部分課文中,適量地配以了相關的故事,以達到促進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如在《家人的愛》后面,配以了一個美國經典的家庭教育小故事。讓兒童通過讀彼兒和媽媽一個關于賬單的故事,認識到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不要任何回報的。如《分享的快樂》一課后附了一個“盲人點燈的故事”,讓兒童認識到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間的援助。沒說出的話尤為精彩“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讓別人看到了我而不會碰撞我了”。
。ㄎ澹┳⒁鈴男√幹謥泶龠M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
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體現在一件件細小的事上,從小事入手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三年級下期教材的一個特點。如《說聲“謝謝”》、通過謝謝一個簡單的禮貌用語,讓學生學會感謝、學會尊重。如《家人的愛》中“我們就堅持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開始”等,這些都是從小處入手,對學生進行教育。
。┲匾曇龑W生的探究性學習,為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奠定基礎。
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突出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教科書中有許多引導學生實地觀察、訪問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調查訪問的社會研究能力。如《我們的生活需要誰》一課,開課便設計引導學生觀察一天生活的活動,看看都有哪些人在為我們服務。《阿姨叔叔辛苦了》,設計了讓學生去看看叔叔阿姨是怎樣工作的,然后讓學生寫出調查后的感想等。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2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繼續(xù),話題是談談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學生通過最近一段時間的活動,有了一定的親身體驗,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了解的事例來談。交流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一是說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二是說說自己應該怎樣愛他們。
話題導入的方式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選擇:可以從課文《可貴的沉默》或《媽媽的賬單》導入;可以運用抒情性的語言激情導入;也可以先講述關于父母之愛的動人小故事,然后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交流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整理自己想說的內容,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注意引導學生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還可以提醒學生口語交際中應注意的問題,如,談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可以只談具體的事情,也可以結合感受來談。學生談的比較多的可能是生病時的照顧,節(jié)日買禮物帶來的快樂等,這是一個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談一談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對自己的愛。談應該怎樣愛自己的父母時,可以談談以前是怎樣做的,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自己做了哪些關愛父母的事情,有什么感受。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達愛時遇到問題或困難,可以提出來,互相交流,大家想辦法,出主意。
教師應注意關注情況特殊的孩子,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等,盡量使他們同所有的學生一樣感受到親情和愛。
如果有條件,請父母一起交流,可召開一次別開生面的家長會,以幫助學生和家長加強溝通。
習作
習作是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組成部分,有口語交際課上的交流作為基礎,學生比較容易有話可寫?梢宰寣W生回想一下口語交際課上的發(fā)言,再確定自己要寫的內容?梢詫懽约涸诳谡Z交際課上交流的內容,也可以重新選取素材。
為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或課外閱讀中接觸的相關文章,想一想這些文章在內容、形式上給自己的啟發(fā);還可以嘗試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也可以回想一下口語交際課上其他同學的發(fā)言,以拓寬思路。
動筆之前,可以組織學生就自己的想法與同學交流交流;寫完后,根據學生習作情況,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讀給父母聽,并請父母提出修改意見。對習作的修改,可以在家長提出建議的基礎上,師生合作共同來完成。對本次習作:
一要強調表達真情實感,同時對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要進行鼓勵;
二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修改作文,引導學生對習作進行自改和互改,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習作水平。
口語交際
這部分安排的內容是讓學生了解漢字一字多義的現象,明確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的意義。在第一組的第一個句子里,光是只、單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里,是光線的意思;第三個句子里,是一點兒不剩,全沒有了的意思;此外,光還有多個意思:
(1)景物:如,風光;
(2)光彩;榮譽:為國增光;
(3)比喻好處:沾光;
(4)敬辭,表示光榮,用于對方來臨;
(5)明亮;光明;
(6)光滑;光溜:這種紙很光;
(7)身體露著:光著頭。
在第二組的第一個句子里,抽是把夾在中間的東西取出來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里,是(植物)長出的意思;在第三個句子里,是打的意思。此外,抽還有:
(1)從中取出一部分:抽查;
(2)吸:抽煙;
(3)收縮:這件衣服剛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
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讀讀這兩組句子,再讀讀學習伙伴的話,看自己能否發(fā)現這些特點。教師可以仿照例子說一些類似的.句子,也可以讓學生試著說一說,如,第一組:媽媽不光為我做飯洗衣服,還教我讀書。明亮的燈光,灑在我的作業(yè)本上。我很快就把飯吃光了。第二組:爸爸從書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愛的書。小麥抽穗了。他把鞭子揮一揮,猛抽了一下。
日積月累
讀讀認認目的是歸類識字。要求認識的字基本上是帶木字的形聲字,可根據形聲字的特點進行指導。可以讓學生先說說要求認識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再借助拼音,自己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查,然后教師抽查本班學生認讀情況。桐、桑、棕、橡是后鼻音,桑、棕是平舌音,注意引導學生讀準?梢宰寣W生在讀韻文的過程中了解一些關于樹木的常識。
讀讀背背欄目中配合本單元專題,選編了樂府詩《游子吟》,詩的大意是,孩子要離開母親遠行,母親一針一線仔細地為他縫制衣衫,針腳縫得密密的,擔心他不能早日歸來。母親的關懷就像春天的陽光,哺育了小草,這樣無私的母愛,做子女的如何能報答得盡?可讓學生大致了解詩意,然后把全詩背下來。也可以找一些相關的詩詞名句讓學生積累。
展示臺
教材提供了幾種展示綜合性學習活動成果的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必受示例限制。應根據本班教學實踐,靈活選擇展示的方法和方式。每個活動小組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教師可在了解學生活動情況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選擇。可以讓學生在全班匯報之前進行組內演練,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其中,相機進行指導,讓成果展示的同時展現學生的自我風采,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在展示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還可以跟口語交際和習作結合起來進行,如,可以請學生朗讀優(yōu)秀習作。建議把成果展示與對綜合性實踐活動的總結和反思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回顧本次活動的過程,把活動成果與參與程度、態(tài)度、合作意識等各方面結合起來,進行適當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教師的評價以鼓勵為主,同時巧妙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爭取做得更好。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3
第十一單元《整理與復習》教材分析在一、二年級的四冊教材里,最后一個單元都是“期末復習”,從三年級(上冊)起,最后一個單元是“整理與復習”。從期末復習到整理與復習不只是名稱上的變化,而且是教與學方法的變化。
整理是一種復習方法。中年級每一冊教材里的內容多了,各個領域之間的知識技能、數學活動的聯系更密切了,需要通過整理促進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整理知識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作用是組織學生整理,幫助他們組建知識結構。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先回憶全學期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知道自己的復習重點。
第107頁通過大卡通和學生的講話以及一幅插圖,引導學生回顧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和自己的學習情況。包括先后學習了哪幾個單元的知識?各單元主要學習些什么?重要的知識都理解嗎?有沒有忘記?重要的方法都掌握了嗎?曾經發(fā)生過的錯誤都改正了嗎?……通過回顧,使學生知道自己哪些內容學得比較好、哪些內容還存在問題,從而明確自己的復習重點。在學生回顧全學期的學習時,可以翻翻教材,逐個單元想一想,然后把回顧的主要情況在第107頁的表格里填一填,或按表格的欄目說一說。讓學生結合回顧學習情況,對老師提出一些建議,表達他們對教學的需要,有利于教師改進復習課的教學方法,加強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的效率。為了保證這一段學習活動的落實,教材在復習的第一課時安排的知識內容不多,只要完成第1~3題。
2.以一些容量大的、綜合性強的題目帶動對知識的.整理。
教材中的第2題、第4題、第14題等涉及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希望通過這些題的解答和計算帶動對相關知識的回憶,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系,達到整理的目的。如第2題,在填表格時先讀讀表格里的兩個數,再填入電視機和電冰箱的價錢,就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然后把四種電器的價格從高到低有順序地排一排,復習了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最后進行估計。這些問題把認識萬以內數這個單元里的主要知識都提取出來了,學生在完成這些問題時,能體會到理解數的意義是關鍵。無論是讀數、寫數還是比較數的大小和估計,都離不開數的意義這個基礎知識。又如第14題,先在圖中涂顏色分別表示做褲子和做上衣用的布,然后讓學生提出用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把認識分數這個單元里的主要內容都帶出來了。學生在涂顏色時回憶分數的意義,還會結合分數的意義直觀地比較分數的大小,在進行加、減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也會聯系分數意義思考,從而體會到分數的意義是這個單元里最基礎的知識。
3.復習方法靈活多樣,培養(yǎng)學生整理復習的能力。
本單元的復習題里設計了許多學習活動,各種學習活動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回憶整理,提高復習效率,另一方面還起著提高學生數學活動能力,指導復習方法的作用。如第4題是本冊教學的乘法與除法的復習,教材把比較作為復習方法。在除法的四道題里,有些可以口算,有些需要筆算。在這些題里,有商末位是0和末位不是0的除法,有余數的和沒有余數的除法,被除數十位上的數剛好能被除數整除和不能被除數整除的除法等各種情況。教材通過“算一算、比一比”讓學生明白哪些題應該口算,哪些題需要筆算;除法筆算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特別要注意些什么……
4.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是本冊教材里的重要內容,應該重視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第5題用2、4、5、6四個數字和“+”“-”兩個運算符號先擺算式再計算,寓計算練習于游戲活動之中,把認數與計算緊密結合。學生能擺出許多算式,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練習也充分了。第6、7、8題都是解決“數與代數”領域里的實際問題,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四則計算的意義和常見的數量關系,進一步整理解決問題時的思路。第12題利用長方形及其周長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一道變式和開放的題,能幫助學生加強對周長的理解,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靈活性。第13題里三種月餅都吃到,合起來剛好吃了一個月餅,拿的方案很多,能讓學生體會答案的開放性。教材還十分重視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第11題安排了選擇不同的操作求圖形周長的問題,第15題里有小制作和活動操作的內容。用好這些題不但整理復習了數學知識,還鍛煉了動手能力。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4
單元目標:
1、認識生字36個,積累詞語40個,聯系寫偏旁是“三點水”的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本單元的5篇課文,背誦課文1篇,古詩2首,熟記名言3句。
3、結合課文進行說話訓練4次,單元語言實踐1次,指導學生搜集材料,朗讀交流,并制作小報,進行展覽。
4、指導學生學習預習課文: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詞句,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字典、詞典加以理解;學會在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上做記號,然后和同學老師一起討論。
5、激發(fā)學生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情感,并且體會人與人之間需要關愛與寬容。
1、春的消息
教學目標
1、在閱讀過程中認識5個生字 “岡、蝴、蝶、耀、頰”。積累7個詞語“春裝、山岡、蝴蝶、
雀躍、沉睡、照耀、面頰”。
2、按要求預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能說文章說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適的方式理解詞語“盼望”、“愛憐”、“雀躍”的意思。
3、體會春天來到時人們歡快的心情以及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yōu)秀的兒童詩。詩中描述了春天到來時最具特點的景物:春風、春水;小鳥、蝴蝶;雛菊、枝頭的綠苞;明麗的陽光、田野里的小草。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們告別冬天,迎來生機盎然的春天的喜悅之情,贊美了春天的美麗,抒發(fā)了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詩歌語言清新,節(jié)奏明快,讀來瑯瑯上口。
教學建議:
春天是個值得贊美的季節(jié),很多詩人都寫過關于春天的詩歌。入課時先請學生把自己所知道的描寫春天的詩歌讀給大家。
由于學生對春天的生活有了一定的經驗和體驗,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聯系他們的已知引入課文教學,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將生活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遷移到課文的學習中來,從而能更深切感悟課文內容,體會春天到來時人們歡快、喜悅的心情。
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的積累、不斷的運用。三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不少描寫春天的詩歌,讓他們把所學的描寫春天的詩歌讀給大家聽,旨在引導他們回憶背誦,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結課時進行讀寫訓練:春天是美好的,在這個美好的季節(jié)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讓學生結合平時對生活的觀察,說說春天里還有哪些特有的景物。
1、說說:當你發(fā)現春天已經來臨時,你的心情怎么樣?
2、學習用兒歌的形式寫一寫你所喜愛的春天。
語文學習應注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說說春天里的其他景物及春天里的心情,就是為了提高學生語言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用兒歌的形式寫一寫春天,就是為了訓練學生語言的書面表達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皟蓚說說”可以全體參與,人人完成。最后一個書面練習,可要求一部分有能力的學生完成,也可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完成。
2、啊,湯圓
教學目標:
1、 在閱讀中認識生字10個“湯、沸、嗔、芝、餡、氛、馨、悅、殷、企”。積累詞語9個“湯圓、沸騰、迫不及待、氣氛、溫馨、洋溢、愉悅、企盼、吉祥如意”。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糅合、溫馨、洋溢、殷殷”4個詞語。學習用“不僅……而且……”造句。
2 、能正確有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理解 “當我們合家圍坐在小圓桌前吃湯圓的時候,我覺得生活實在是多么的美好!边@句句子的含義。
3、體會過年吃湯圓的習俗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體會家庭生活的溫馨與美好。
教材分析:
文章描述江浙一帶大年初一早晨吃湯圓的習俗,回憶了作者小時候第一次吃湯圓的經歷。課文的1-3節(jié)寫“我”九歲那年的大年初一早上,迫不及待地想吃湯圓,母親嗔怪地讓“我”先去刷牙。“我”的天真以及母親的疼愛自然流露在文字中。第四節(jié)“我心里數——6碗,家里6個人”,剛好每人一碗,既寫出了大年初一早晨人人吃湯圓的習俗,又充滿了童趣,課文的第6節(jié)是過渡段,說明了舉家團圓是幸福的。第7節(jié)寫了兩層意思,先寫了湯圓好吃,再寫湯圓時氣氛溫馨,尤其具體寫了全家人的神情,第8節(jié)總結全文,點明了湯圓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
教學建議:
談話入題:寒假中,我們過了中國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jié)日——春節(jié)。春節(jié)中,有哪些習俗呢?(守歲、貼對聯、迎財神、拿壓歲錢、拜年、吃團圓飯、吃餃子、吃湯圓、吃年糕、放煙花爆竹……)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和湯圓有關。過年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學生剛在寒假中過了農歷的.新年,對新年中的一些傳統(tǒng)習俗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孩提時代似乎對過年有較為深刻的期盼。由此引入課文,與生活實際拉近了距離。
讀寫訓練:第7節(jié):吃湯圓時的溫馨氣氛——每人的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神情。父母對我們子女說著以后要繼續(xù)長進——那蘊含著殷殷期望的語言;外婆回憶著她小時候關于湯圓的故事;還有我和弟妹之間的相視的微笑……
請學生查字典理解“洋溢”的意思。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殷殷”、“溫馨” 的意思。再想象一下,父母可能會對兒女說些什么?外婆會說些什么?我和弟妹間相視的微笑意味著什么?說一說,寫一寫。
課后:大家剛剛過了農歷新年,了解了不少關于新年的習俗,比如守歲、貼對聯、迎財神、拿壓歲錢、拜年、吃團圓飯、吃餃子、吃湯圓、吃年糕、放煙花爆竹……,選取其中的一件,說說這個春節(jié)中你和家人在一起時,最高興的一件事。要求講清楚、說完整。
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生字5個“篷、淅、瀝、咚、絮”。積累詞語7個“淅瀝、音樂廳、花絮、發(fā)芽、品嘗、涼絲絲、甜蜜蜜!
2、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小節(jié)。
3、能在品讀中感受比喻和擬人的作用,從中體會作者喜愛春雨的感情。
教材分析:
這是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陳木城先生創(chuàng)作的一篇課文。文中第1到第十四節(jié)描寫了春雨落在不同物體上,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作者運用了大量貼切的象聲詞。模擬這些聲音,使文章讀起來極富韻律,課文的其余小節(jié)寫了作者雨中觀雨,感受春與,表現了人們對春 雨的喜愛之情:春雨帶來了美麗的春天,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教學建議:
讀寫結合:
1、文章著重寫了春雨的聲音美,把我們帶進了一個聲音的世界,以后寫文時可以學習作者的寫法,寫出的文章會更精彩。
2、收集你喜歡的春天美景的照片或者圖片,選一幅配上文字,與同學一起欣賞。
4、放風箏
教學目標
1、在閱讀過程中認識生字10個“箏、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純”。積累詞語9個“風箏、詩情畫意、水靈、翱翔、徘徊、瞬間、消逝、小心翼翼、純潔”。
2、按要求預習課文: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用合適的方法理解4個詞語“視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體會“好像”、“似乎”兩個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含義。
4、體會男孩愛護公物的好品質。
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篇小小說,積蓄了一位七八歲的小男孩,在放風箏的時候,不小心踩倒了花壇的花苗,他搬來了自家栽種的盆花,移植到了花壇里。情節(jié)并不復雜,但是全文語句優(yōu)美,寓意深長,非常感人。文章中作者沒有先讓主人公小男孩上場,首先出現的是一只粉紅的風箏,然后作者描寫了小男孩的外貌,一個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正當“我”看得入神的時候,風箏落地,小男孩跑了,
“我”正為眼前的美景消失而惋惜時,小男孩又來了,更動人的一幕出現了。從“他剛才不小心踩倒了幾棵花苗”可以看出,事前并沒有發(fā)覺男孩踩倒花苗,由此更能體現男孩美麗的心靈。當風箏重新在天空飛起時,作者發(fā)出了“天空變得越發(fā)美了”的感嘆。
教學建議:
讀寫結合訓練:學習課文的描寫,請仔細觀察一個同學,向大家作介紹。抓住他(她)外貌上的特點,然后有順序地進行介紹,注意不要說出他的名字,讓大家猜猜他是誰。
5、荒 蕪 的 花 園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學習5個生字“忌 茵 仆 允 勿 毒”,重點理解并積累詞語:“毫無顧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卻步”、“雜草叢生”、“荒蕪”。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花園前后的變化的原因,根據課文內容想像說話,了解貝爾太太不同的心情。
3、獲得“分享是快樂”的真切感受, 體會與別人分享快樂,將會得到更多快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含義深刻的文章。課文記敘了貝爾太太的花園由盛轉衰的經歷,揭示了一個人生的哲理:與別人分享快樂的人將擁有更多的快樂;而自私的人,面對的是孤獨和寂寞。課文的第1節(jié)到第4節(jié)寫了貝爾太太的大花園吸引了無數游客來游玩,她生氣了,于是掛起了一塊牌子:私人花園,未經允許,請勿入內?捎稳诉是成群結隊地來。于是,貝爾太太換上了新牌子,威脅大家這里有毒蛇,并且離醫(yī)院遙遠,游人一旦被蛇咬了將會有生命危險,這一招果然奏效,再也沒有光顧大花園。課文的第5節(jié)寫幾年后,美麗的大花園真的成了毒蛇橫行的荒蕪之處。貝爾太太開始懷念起以前的快樂的游客們了。第6節(jié)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學建議:
讀寫結合(語言直播廳)
美麗的花園荒蕪了,孤獨、寂寞的貝爾太太會怎么想,怎么說?荒蕪的花園還會恢復昔日的美麗嗎?請你將這個故事續(xù)編下去。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5
第1課時《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俸撩卓梢杂米帜竚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谠趯W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
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鬯伎迹含F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厘米=10毫米
、苷垖W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菀龑W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拚f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邔W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qū)別。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
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2課時《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測量不同長度的物體要用合適的長度單位,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用其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發(fā)展測量技能。
3、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求知,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教學重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學難點: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米尺、紙條。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師:誰來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
練習:請?zhí)钌线m當的長度單位。(課件出示)
一只螞蟻長約5(毫米)一只長頸鹿高約2(米)
一只小花貓高約40(厘米)一頭大灰狼長約8()
質疑:一頭大灰狼長約8(),學過的長度單位都不能用。8米太長,8厘米太短了。
師:當長度一個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單位來計量最好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分米。
談話: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為什么叫分米嗎?
講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長,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們創(chuàng)造了長度單位“分米”。人們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請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這一段長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分米長的紙條)
提問:分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
2、尋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3、認識幾分米。
談話:拿出1米長的線,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線段與直尺比一比,相差遠的再調整一下。
交流:用線表示出2分米、5分米。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進率。
以分米為單位測測長為1米的木條,數一數1米中有幾個1分米,猜想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
質疑:米與分米之間是什么關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書)
小結:到現在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四種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之間各有什么關系嗎?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實踐活動。
(1)現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測量我們課桌的長、寬、高,比一比誰測量得準確。
。2)指名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5題。
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最后集體反饋訂正。
2、完成“練習五”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是怎么畫的,畫線段時要注意什么。
3、完成“練習五”第7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
組織交流。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家也做個小小測量員,任選幾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再實際測量一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3課時《長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理解已學過的長度單位中相鄰單位之間的換算方法。
2、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簡單推理的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
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能說出換算時的思考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
1、復習長度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2)提問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是什么。把這些長度單位按照從小到達的順序進行排列。
2、學生口答下列問題。
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2個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
。2)5個10厘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4、談話:剛才我們復習了前面學習的知識,接著就來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單位之間的換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間的換算。
出示教材5角硬幣的圖片。
提問:從圖中我們知道一個5角硬幣的直徑長度是多少?(板書:2厘米)
如果換成用毫米作單位又是多少呢?(板書:2厘米=()毫米)
我們可以怎樣想?根據提示討論。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個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讓學生討論,并指名回答。(讓同學連起來說一說。)
(4)學生回答2厘米就是2個10毫米,即20毫米厚,組織學生動手量一量,驗證2厘米與20毫米的長度關系。
小結:當我們要把以厘米為單位的長度換算成以毫米微單位的長度時,我們根據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幾厘米就是幾個十毫米,也就是幾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與分米之間的換算。
出示教材課桌圖片。
談話:從圖中我們知道了課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為單位,這樣的長度如果以分米為單位,是幾分米?你們能按照剛才換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驟來說一說80厘米=()分米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教師提問: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個10厘米?
(2)()個10厘米就是()分米?
。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學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個10厘米,即8分米后,組織學生動手量一量,驗證80厘米與8分米之間的長度關系。
小結:當我們要把以厘米為單位的長度換算成以分米為單位的長度時,我們根據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幾十厘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也就是幾分米。
思考:把分米換算成米,該怎么想呢?
3、組織練習。
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
20厘米3毫米=()毫米80厘米 8分米=()分米
(同桌交流,選一題說說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評價,全班交流)。
4、歸納總結。
提問:比較剛剛學習的厘米換算成毫米與厘米換算成分米的情況,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點?你發(fā)現了什么?
。1)它們之間的進率都是10。
。2)厘米換算成毫米,是將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計量,換算時乘以單位間的進率。
。3)厘米換算成分米,是將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計量,換算時除以單位間的進率。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
先說一說這些題目與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應該怎么想?請同學分2人小組討論,把結果填在書本上。然后指名學生回答。
2、完成“練習五”第8題。
請同學之間互相說一說以不同長度單位計量的長度應該怎么比較大小,教師提示應該先統(tǒng)一長度單位。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認真聽。
3、完成“練習五”第10題。
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繩子對折再對折,將繩子平均分成了幾份?(4份)
。2)求每段繩子多長,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4分米÷4=1分米)
。3)如果這根繩子長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嗎?
四、課堂小結
1、剛才我們學習的是長度單位的簡單換算,在進行長度單位換算時,要先想換算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再根據進率來推算結果。
2、你還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4課時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6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乘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百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結合實際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并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第三單元“千克、克、噸”。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了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掌握千克、克、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實際生活,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3、第四單元“乘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連乘。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并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并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能嘗試解釋估算的過程。
4、第六單元“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和連除,學習乘除混合兩步計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感知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并能進行演算,結合具體的計算過程,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能從實際情境紅提出問題,運用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5、第七單元“年、月、日”。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ǘ┛臻g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并從三個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能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立體圖形形狀;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第五單元“周長”。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周長的概念,并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ㄈ┙y(tǒng)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可能性”。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進一步感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在實際操作中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ㄋ模⿲嵺`活動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語言文字
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交流和使用規(guī)范字的良好習慣。
二、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運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下面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闡述本冊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ㄒ唬﹥热莸某尸F體現了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
。ǘ﹥热莸某尸F注重了層次性和思考性;
(三)注重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重視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ㄋ模┡π纬删C合實踐活動的多樣化和專題化;
。ㄎ澹﹥热莸某尸F方式靈活多樣,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
三、主要教學措施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對本冊教材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ㄒ唬┲匾晞(chuàng)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
。ǘ┲匾晫W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
。ㄈ┓e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ㄋ模┲匾暸囵B(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ㄎ澹╆P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教學評價措施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ㄒ唬┲匾晫W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關注他們的情感和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學習數學的興趣。
。ǘ┻m時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級的學生往往需要聯系已有的生活實際或具體事物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對學生評價時,應重點考察學生結合具體材料時對所學內容實際意義的理解。
。ㄈ┲匾晫W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發(fā)祥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可以考察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嘗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否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五、課時安排
。ㄒ唬┏顺ā7課時
。ㄋ模┏朔ā9課時
(七)年、月、日…8課時
。ǘ┯^察物體……3課時
(五)周長……5課時
。ò耍┛赡苄浴2課時
(三)千克、克、噸…6課時
。┏ā8課時
。ň牛┛倧土暋5課時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分析與教學計劃2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測量、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有余數的除法、時分秒、多位數成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1、計算教學內容的編排體現改革的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tǒng)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tǒng)計觀念。
4、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教學目標和要求
1、會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乘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初步知道分數是平均分的含義,會讀、寫分數,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些分數的加減法。
4、認識時、分、秒三個時間名詞,能夠很準確的說出三者之間的進制關系及三者之間的大小關系。
5、認識周長的含義,會計算四邊形的周長,提醒學生注意漏寫周長的單位名稱。
6、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每小時是多少分鐘、每分鐘是多少秒組成的;并學會準確認識時間。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發(fā)生是一定的、可能的還是不可能的,進一步體會可能性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yǎng)成認真、按時、按質完成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盡量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另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yè)。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五、課時安排
(一)測量(課時)……………………………………………………9課時左右
。ǘ┤f以內的加法和減法(2)……………………………………12課時左右
(三)四邊形……………………………………………………………9課時左右
。ㄋ模┯杏鄶档某ā7課時左右
。ㄎ澹⿻r、分、秒………………………………………………………6課時左右
(六)多位數成一位數…………………………………………………15課時左右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8課時左右
。ò耍┛赡苄浴5課時左右
。ň牛⿺祵W廣角…………………………………………………………5課時左右
。ㄊ┱砗蛷土暋6課時左右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7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毫米、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單元內容結構如下:
學生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三、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本單元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靈活選用教材提供的資源,采用演示主題圖(如,公路及路標、動物過橋圖等)、組織學生的測量活動(如,量課本、書桌等)等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促進師生互動提供條件。學生憑借自己的經歷和體驗,認識并理解測量的有關知識,同時形成適合自己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逐步提高。
2、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測量”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比較強,需要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達到完善。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該建立在操作的基礎之上。如,教學例1(毫米的認識),教材安排了學生用尺子測量課本的活動,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測量中發(fā)現課本的寬、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從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產生的意義,再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明白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3、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
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基礎,應該作為檢驗本單元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以及1噸的質量觀念時,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外,同時還要多舉一些當地學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對比。比如,醫(yī)療保險卡、電話磁卡、儲蓄卡厚度大約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讓學生從一沓紙(或作業(yè)本)中量出1毫米,數一數有幾張。讓學生用作業(yè)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數一數有多少本,等等。對于大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感受,可將實際感受與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起來,比如,可以量出100米,通過走一走感受100米的長度,讓學生想像出10個100米就是1千米。
四、課時安排:7課時。
1、毫米、分米的認識…………2課時
2、千米的認識……………3課時
3、噸的認識……2課時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8
學生認識分數,是從三年級(上冊)開始的。在那冊教材里,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能進行簡單的分數加、減計算。本單元繼續(xù)教學分數,包括兩方面內容:
一是把由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這樣的分數表示這個整體里的一份或幾份。
二是應用對分數的理解,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這兩個內容,前者是重點、是基礎,后者為前者服務。全單元內容分成四段安排,編寫了四道例題、三次“想一想”(“試一試”)、四次“想想做做”和一個練習,還有兩道思考題和一篇“你知道嗎”。
1. 教學整體的幾分之一。
從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到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認識分數的一次發(fā)展。理解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并不難,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就不那么容易了。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猴,每只猴分得其中的一份,例題從情境圖到集合圖,始終把4個桃顯示成一個整體,其中的一份是這盤桃的1/4。“想一想”把這盤桃平均分給2只猴,在集合圖的幫助下,讓學生說出每只猴分得“這盤桃”的1/2。通過例題和“想一想”的教學,學生能初步體會到這一盤桃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是這盤桃的幾分之一。在教學例題的時候,語言要準確、精煉、富有節(jié)奏,讓學生結合圖聽明白這些話。要講清“這盤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分得這樣的一份”,“一份是這盤桃的1/4”。
“想想做做”圍繞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設計,內容分成兩部分。第1、2題是一部分,看圖寫出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的安排是有層次的,從實物組成的整體到幾何體組成的整體是一次發(fā)展,從一個物體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到若干個物體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又是一次發(fā)展。第3、4題是另一部分,用圖或實物表達自己認識的幾分之一。如8個蘿卜的1/2是把這8個蘿卜平均分成2份,給其中的一份涂上顏色。又如12根小棒的1/3應該把這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在完成“想想做做”第1~4題時,都要讓學生認真地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樣寫、這樣涂、這樣拿。
2. 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
這部分內容是應用分數的意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進一步理解什么是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教材的主要意圖。
例題是盤里有4個桃,一只猴分得這盤桃的1/4,可以分到幾個桃?從“這盤桃的1/4”可以想到就是把這盤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通過分實物能得到結果,通過4÷4也能算出得數。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充分說說“什么是這盤桃的1/4”,只要把分數的意義激活了,問題就容易解決。教材希望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除法計算!霸囈辉嚒弊寣W生求這盤桃的1/2是多少個,仍然要求學生通過操作和計算解決問題。通過例題和試一試,要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求4個桃的1/4或1/2是幾個桃,都是平均分,所以都可以用除法計算。
“想想做做”的前四題也可分成兩部分。第1、2題先動手分一分,體會平均分,再列式計算。第3、4題利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還應該注意到,第1、3題各有兩小題,組成整體的物體與個數都是相同的,12個草莓的1/3與1/4的個數是不同的,16個大字的1/2與1/4的個數也是不同的,教材在這兩題里設計了可以比較的內容。第2、4題都是求整體的1/2或1/3是幾個,由于整體里物體的個數不同,相應的幾分之一的個數就不相同,這些也應該讓學生感受到。
3. 認識整體的幾分之幾。
在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基礎上,認識整體的幾分之幾就容易了。例題仍然用教學幾分之一時的情境,突出“3個1/4就是3/4”,既清楚地展示了3/4的內涵,又體現了滲透分數單位及分數組成的意圖!跋胍幌搿崩,先根據題意在集合圖中把10個蘿卜平均分成5份,并在其中的3份上加了紅色,學生看圖說出涂紅色的蘿卜是蘿卜總數的3/5并不難。為了促使學生再次體會分數的意義,要讓他們說一說: 把10個蘿卜平均分成了幾份、3只兔分得其中的幾份,是這些蘿卜的幾分之幾。
“想想做做”中的前半部分和教學幾分之一時有相似的安排。第7題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10小段,其中的一小段或幾小段都可以用十分之幾的分數表示。這道題為下面第8~10題的教學以及今后繼續(xù)學習分數的知識提供了比較簡捷形象的操作方法。第8~10題教學把幾厘米寫成十分之幾分米、幾分米寫成十分之幾米、幾角寫成十分之幾元等內容,這些內容是以后理解小數意義的基礎。教學這些題的關鍵是突破1厘米=1/10分米、1分米=1/10米、1角=1/10元這三個難點?梢岳弥背吆湾X幣實物,也可以利用第7題那樣的線段圖,抓住分米與厘米、米與分米、元與角之間的十進關系,如先畫一條線段表示1元或1米,把這條線段分成10等份之后,其中的一份是1角或1分米,也是1/10元或1/10米,難點就被解決了。從第8、9題到第10題是一步提高,第10題將直接為教學小數服務。
4. 求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在已經會求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基礎上求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關鍵在于突出對分數幾分之幾的理解。12個蘑菇的3/4是把12個蘑菇平均分成4份后其中的3份,無論是操作實物還是列式計算都要先把12平均分成4份(即12÷4=3),再求這樣的3份是多少(即3×3=9)。教學時,不能只注重列式計算,要關注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通過形象思維體會算法。也不能過分追求抽象的理性分析,要聯系分數的具體含義體會算法。
“想想做做”第1、2題都要求先“分”再“算”,分的時候思考比較具體形象,算的思路比較抽象。先“分”后“算”能突出思考過程,再次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第3、4題雖然只要求算,仍應重視引導學生抓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分析分數的具體含義入手,組織推理,并給學生充分交流思考的機會。
練習七整理了本單元教學的內容并解決實際問題。第1、2題把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整合起來,幫助學生全面體會分數的意義。第5題學生對折后可以說說能知道哪些分數,并發(fā)現規(guī)律。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9
第十一單元《認識小數》教材分析本單元教學一位小數。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能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法、減法計算。全單元編寫了四道例題、兩次“試一試”、三次“想想做做”和一個練習,還安排了一道思考題和一篇“你知道嗎”。
在本冊教材第八單元“認識分數”里學生已經知道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本單元以此為教學的起點。
通過第100頁的兩道例題教學一位小數的意義。這兩道例題先引起學生的回憶: 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2角是2/10元,然后告訴學生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4/10米還可以寫成0.4米、2/10元還可以寫成0.2元。上面的一道例題寫成零點幾這樣的小數,下面的一道例題寫成幾點幾這樣的小數。通過把十分之幾寫成小數,讓學生初步感知一位小數的意義。教學時要突出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這樣的分數改寫出來的,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兩道例題之后,列舉了以前學過的數1、2、3……以及0,指出它們都是整數。又列舉了0.5、0.4……指出它們都是小數。引導學生在數的外部形態(tài)上認識小數,但這不是小數的本質意義,教學小數的意義不能局限在數中間有個小數點上。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想想做做”第1題把1分米、3分米、7分米、9分米先分別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分數,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第3題的圖中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先用分數表示其中的涂色部分,再寫出相應的小數。這兩題都讓學生從十分之幾寫出一位小數,學生能再次體會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跋胂胱鲎觥钡5題在數軸上寫相應的小數,有序地整理一位小數。雖然沒有要求學生寫出分數,但學生在看數軸上的點寫數時,都需要先想到相應的'分數,又一次體會了零點幾表示十分之幾,幾點幾是幾和十分之幾合起來的數。
第102頁的例題教學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例題從比較兩種冷飲的價錢的實際問題引出比較0.8和0.5這兩個小數大小的數學問題。教材讓學生應用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自己想辦法進行。無論是轉化成8角與5角再比較,還是轉化成十分之八和十分之五比較,都沒有離開小數的意義。教材統(tǒng)籌安排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試一試”里比較零點幾和幾點幾的大小,“想想做做”里還有比較兩個幾點幾這樣的小數的大小。教材不用文字語言總結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的方法,意圖是通過大小比較加強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只要學生能聯系小數意義進行思考,怎樣想都可以。
“想想做做”第1題要把9厘米、6厘米分別寫成以分米為單位的數,最好能既寫成分數,又寫成小數,可以又一次體會一位小數的意義。第4題的教學可以分三步進行。
第一,聯系數軸上的點理解0.7、1.3、1.9和2.4這四個小數的意義;
第二,比較數軸下面的三組小數的大;
第三,看一看這四個數在數軸上的排列順序。
第104頁的例題教學一位小數的加法、減法計算。
計算小數加、減法應該把小數點對齊了算。教材沒有把法則作為“規(guī)定”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這是“需要”,就“應該”這樣算。例題計算0.5加0.7的和,先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5元和0.7元分別化成5角和7角相加,由此推理得到0.5加0.7的和是1.2。然后思考,如果列豎式計算,應該便于5角和7角相加,即把0.5和0.7中的“5”與“7”上下對齊,這樣就把這兩個小數的小數點對齊了。由于5角加7角的和超過1元,所以0.5加0.7要向表示“元”的那位上進1,也就是向小數點左邊那一位上進1。學生理解了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向小數減法遷移是很容易的。教材通過“試一試”,讓學生基本掌握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想想做做”第5題估計小數加、減法計算的結果比1大還是比1小,是在能進行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估計又促進對筆算的掌握。
練習十是對全單元內容的回憶、整理與實際應用。第1~4題再現小數的意義,其中第4題要求略有提高。第5題練習計算,四組題里都含有加法與減法的比較。第6、7題解決實際問題,其中第7題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空間。第8、9題中含有找規(guī)律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10
一、教材分析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材是編者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精心編寫而成的。
小學數學教材并不等于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法,精心編寫教案,實施教學,以圓滿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說,教材分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
在分析教材過程中,教師經常要仔細琢磨“ 教什么 ”“ 怎樣教 ”“ 教材的知識結構、內在聯系 ”“ 教學的目的要求 ” 以及 “ 教材的地位、作用、重點、難點、關鍵及蘊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 ” 等問題。所以說,教材分析又是教師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達到駕馭教材的重要途徑。教材分析既關系到教,也關系到學,意義重大而深遠。
二、教材分析的內容
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而備好課的關鍵之一是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說,分析小學數學教材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ㄒ唬┓治鼋滩牡木幣朋w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數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十分密切。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教材也不例外。小學數學教材是以數與代數為主線,與幾何初步知識、統(tǒng)計與可能性、問題解決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編排的。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各類知識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分布,認清各類知識的來龍去脈與縱橫聯系,以及它們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同一類知識來說,又可以充分認識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內容。其知識基礎是什么,為哪些后續(xù)知識的學習作鋪墊等等。
掌握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內在聯系后,再著手對所教的一冊教材、一單元教材或一課時教材作深入具體的分析研究,認真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ǘ┓治鲅芯拷滩牡闹攸c、難點和關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并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材的重點。
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瞻前顧后,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內容,并將其放到整個知識系統(tǒng)當中去判定其地位和價值。
教材重點與教學重點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其聯系體現在教材重點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區(qū)別在教學重點和教材重點在表述上略有差異。以“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 為例,其教材重點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而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2、教材的難點。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也有的內容體現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坡度;還有些內容相互干擾,易混、易錯。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難懂難掌握的內容以及學生學習中容易產生混淆和錯誤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
例如,在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中,試商就較為復雜。應用題從題意理解到列出算式,對小學生來說就比較復雜和困難,因此這些內容都是難點。教材的難點,一般也構成教學的難點,同樣只是在陳述上略有不同。教材的難點具有雙重性-- 消極性和積極性。通常我們對難點消極的一面關注較多,這是完全必要的.。但也應當看到教材難點在教學中積極的一面,它對深化認識、發(fā)展思維以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數學素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3、教材的關鍵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問題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內容的教學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掌握“ 湊十法 ” 是學習 20 以內進位加法的關鍵,而掌握部分積的對位原理和方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關鍵。
教材的關鍵和教學的關鍵同樣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教材的關鍵主要是就數學知識方面而言,而教學的關鍵通常是指解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它除指關鍵知識外,往往還包括解決難點的途徑與方法。例如,“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 一節(jié),教學的關鍵是通過割與補,將平行四邊形拼接成長方形,從而實現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有時可以相同。
通過全面分析教材,準確地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是保證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先決條件。
。ㄈ┓治鲅芯拷滩牡木毩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形式多樣,層次不一,角度多變的習題訓練,是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練習題作為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ㄋ模┩诰蚪滩闹械牡掠蛩,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1、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2、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應當說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的升華,而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體現。由于小學數學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它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變多渾然一體,因此,作為一個整體提出,通常就說成數學思想方法。
。ㄎ澹┓治鼋滩牡木帉懸鈭D,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方向和目的,對教學起著導向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關系到教學內容,還關系到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因此,分析教材時,要認真推敲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認識或掌握哪些基礎知識,達到什么要求;側重培養(yǎng)哪些能力;可作哪些思想品德教育或滲透哪些數學思想方法等。
當然,小學數學教材分析還要注意參閱其他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以及相關的教學資料。
【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相關文章:
乘法口訣(一)、(二)教材分析02-10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材分析和教學計劃(通用15篇)02-02
新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09-02
初一語文單元教材分析(精選7篇)10-08
新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計劃04-27
小學數學教材分析怎么寫模板(通用12篇)08-15
一年級數學教材分析心得12-08
一年級下冊教材培訓心得12-08
高三語文教學工作計劃教材分析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