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黃河象》逆推教案設計
《黃河象》是一篇科普小品。寫的是科學家根據(jù)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一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假想了這頭黃河象的來歷!翱茖W家們是怎樣想象黃河象的來歷?其想象的根據(jù)是什么?”這是全文的重點。根據(jù)教材自身特點,采用逆推法教學,從中教給學生由已知求未知,從結(jié)果推原因的追溯性的邏輯推理方法,從而突破了課文的重點、難點。這種“逆推”教學按三步進行。
一、找已知明結(jié)果
找出已知,是為了使學生明白科學家之所以這樣想象的依據(jù)。在教學第一段時,先讓學生理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有兩大特點:“高大”和“完整”,再提問:①這兩個特點中,哪一個特點寫得比較詳細?②你從第一段中哪些地方可看出這具黃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得很完整?待學生從字里行間尋找出化石保存完整的語言因素后,教路突然一轉(zhuǎn),以設懸念:“黃河象骨骼化石為什么保存得如此完整呢?它是怎樣發(fā)掘的呢?”一下子拉到第四段(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采用“討論法”,讓學生明白化石保存完整的兩個原因:1.上級的正確指揮;2.黃河象失足落水后在原地沒動。緊接著用:“你怎么看出來的?”進行追蹤提問,以達到如下認知:
失足落水←斜插沙土、腳踩石頭
原地沒動←各部分骨頭互相關(guān)聯(lián)
然后直奔課文本質(zhì)所在,設問:科學家怎樣推想出它是“失足落水”的?依據(jù)何在?以大跨度的跳躍,形成了溯源教學的起點。
二、導逆推溯原因
承接以上設問,即進入對第三段的學習。教學時,先讓學生看二、三、四節(jié),要求學生用三個字分別概括這三節(jié)大意。當學生用“熱、渴、陷”三字概括后,并不急于讓學生學“熱”一節(jié)(第二節(jié)),而是引導學生議果——“陷”(即第四節(jié))。
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jù)“陷”字,開動腦筋,自己對第四節(jié)設計問題,并從中選取較合理的問題(如:黃河象是怎樣一步一步陷于淤泥而死的?)讓學生讀讀、圈圈、想想、議議。與此同時,還注意讓學生在學習第四節(jié)時不忘第四段中的“已知”,讓學生懂得科學家的這種假想并不是憑空臆想,而是有根有據(jù)的。如由“腳踩石頭”可想到“右腳踩在橢圓形石頭上往下陷”;由“骨架斜插沙土”想到“身子一側(cè),栽進水里”的細節(jié)。這樣,前后照應由已知到未知,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學完了第四節(jié),便引導學生從“陷”這一結(jié)果進行逆向思維,通過層層因果關(guān)系的推理,讓學生知道致使黃河象“失足落水、陷于淤泥”的原因主要有兩個。見下圖:
接著,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如因為天氣很熱,所以黃河象感到口渴。)通過這一組“因果”關(guān)系句的訓練,既讓學生得到了思維訓練,又使學生感到科學家假想黃河象來歷之周密和合理。
三、練順推求驗證
為了使逆推教學既能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符合作者的寫作思路,在“溯原因”以后,又讓學生順著“熱→渴→陷”的路子,練習順推,以驗證黃河象失足落水,陷于淤泥所具備的種種必要條件和科學家假想黃河象來歷的充分依據(jù)。教學時是這樣安排的:①讓學生順著“熱→渴→陷”的路子根據(jù)板書提示復述黃河象失足落水的全過程。②完成填空:
這樣,變中有序,講練結(jié)合,既落實了“雙基”,又使教路、學路以及作者的寫作思路趨于同步。
(孟曉東)
《黃河象》逆推教案設計
【《黃河象》逆推教案設計】相關(guān)文章:
《黃河象》教案03-27
黃河象教案02-28
《黃河象》教案04-24
《黃河象》教學設計05-01
《黃河象》課時教案04-30
《黃河象》的教學反思范文04-30
《保衛(wèi)黃河》的教案設計04-30
保衛(wèi)黃河 教案設計04-25
《黃河的主人》的教案設計04-27
黃河的主人教案設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