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范例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的語文材料,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秦兵馬俑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1、讀題
2、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從哪兩方面介紹兵馬俑?這一主要內容,文章的哪一節(jié)直接告訴我們?
齊讀第3節(jié)
3、過渡:文章哪一段介紹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二、學習第二段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二段,想一想,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這一特點的?
2、指名交流讀書所得。
3、這么氣勢恢弘的兵馬俑想不想一睹為快?放課件。
指導朗讀。
4、小結:這一段作者主要通過列舉數字、舉例的寫作方法向我們介紹氣勢恢弘,規(guī)模宏大的秦兵馬俑。
過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紹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一特點呢?
三、學習第三段
1、快速瀏覽第2-9節(jié),課文描寫哪幾類兵馬俑?
過渡:這么多的兵馬俑卻個性鮮明,讓我們分小組再次讀一讀2-9節(jié)。
2、分四人一小組學習,幻燈出示學習要求:
。1)選擇你們小組最感興趣的兵馬俑讀一讀。
。2)想一想,這類兵馬俑有什么個性特點?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學習成果,教師相機點撥,并播放相關兵馬俑的幻燈片,加深理解。
引導朗讀:你能把這些感受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四、小結:聽你們的介紹和朗讀,我真感到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3、默讀第10節(jié)。用畫出表示神態(tài)的詞句,用畫出作者想象的詞句。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4、出示填空: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五、回歸整體,激發(fā)情感
1、如此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兵馬俑有什么價值呢
朗讀第四段
2、提問:學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4、總結課文,小結本課的寫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把秦兵馬俑介紹給自己的親友聽。
2、收集有關兵馬俑的資料,進一步解兵馬俑。
3、學習課文運用過度段的寫法,介紹某一物的特點。
。ǜ鶕约旱膶嶋H情況選擇感興趣的一題進行練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的科學態(tài)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你認為什么樣的老師是的老師?
2.這節(jié)課讓我們去認識一位的老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請你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三、圍繞提示,自讀自悟
1.學生圍繞閱讀提示中的思考題“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師?’”來自主學習。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
四、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學習體會,教師組織學生就重點內容進行全班交流與研討。
1.關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變化。抓住了“這算什么老師──我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2.關注對懷特森先生的認識。感受先生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及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是他“的老師?”
3.關注文章給學生其他方面的的啟示。
五、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
2.選下面的一個題目寫一寫。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給課文分段,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審題導入。
2、讀準課文,初步理解字詞。
。1)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詞義,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自學效果。
讀音難點:畦 眸
字形難點:蓑笠“蓑”字草字頭,“笠”字竹字頭,理解其意,加以區(qū)別。
3、通讀課文,了解大意。
(1)帶著審題時的問題,通讀課文。
。2)默讀課文,填空:我四五歲的時候,母親( ),我欺侮小伙伴時,母親( ),母親上山采藥回來發(fā)高燒時,還( )。
。3)反饋自學情況。
4、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提示:課文中哪一部分寫母親對“我”無聲的囑咐?
(1)課文分段。
(2)說說段意。
5、找出重點詞句。
。1)你覺得母親是怎樣一個人?
。2)母親的“囑咐”跟母親的做人品德是分不開的。所以文章的重點詞是哪一個?
。3)劃出重點詞句。(是祖國上的土地、祖國的歷史養(yǎng)育了我勤勞的'善良的母校。)
6、作業(yè)。
。1)抄寫字詞。
。2)《作業(yè)本》第1題。
板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語深入理解課文第一、二段。
2、感受母親勤勞善良的美德,領悟母愛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領悟母親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質疑導入:
1、復習:誰囑咐誰?(板書:母親我)
母親通過什么來囑咐我的?(板畫:眼睛)
2、還想知道什么?(附板:什么?怎么?)
二、問題、提出學習目標:
這節(jié)課的任務就是解決兩個問題:母親囑咐我什么?母親是怎么囑咐我的?也就是學習課文的第一、二段。
三、聯系學習提示:
1、這個單元學的重點是什么?齊讀。
2、按照抓重點詞句了解課文的方法,用“”劃出重點句,“ΔΔΔ”標出重點詞,來解決剛才的兩個問題。
四、學習第二段
自由讀,討論思考。
五、解決第一個問題:
1、母親囑咐我什么?(生答: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板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什么意思?具體地說:“勿、善、為、惡”的意思。
3、自己輕輕地念一遍。
六、解決第二個問題:
1、母親怎么囑咐?你學懂了哪個句子?
。S機教學)
生答:母親笑瞇瞇地看著我,黑亮的眸子閃著光芒。
。1)、齊讀這句話。
(2)、母親為什么笑瞇瞇?眼里閃著光芒表示什么?
(3)、這里母親囑咐我什么?
。4)、齊讀這一小節(jié)。
過渡:現在我們已經解決了一個母親怎么囑咐我,還有嗎?
生答:我永遠忘不了的是那張充滿怒氣的臉,尤其是那雙閃著淚花、嚴厲逼人的眼睛。
(1)、 齊讀這句話。
。2)、母親為什么發(fā)怒,我干了些什么?
(3)、淚花是什么意思?(板書:淚花)眼淚掉與不掉有什么區(qū)別?(學生談體會。)
。4)、嚴厲逼人是什么意思?(板書:嚴厲逼人)如果母親手中有棍子、有鞭子的話就會怎么樣?
。ň蜁颍┑赣H現在用什么?(眼睛、手)
。5)、齊讀:母親粗壯的手臂高高舉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卻一點也不疼。
這句話你怎么理解?有矛盾嗎?
。6):兩個方面:一方面對我欺負小伙伴感到傷心。一方面對我很愛,舍不得打我。
。7)、齊讀這一小節(jié)。
過渡:還有哪里寫母親是怎么囑咐我的?
生答:凝望母親疲憊而閃著亮光的眼睛,我覺察到母親用目光,正默默囑咐著我什么。
。1)、出示句子,齊讀,懂嗎?
。2)、凝望什么意思?
。3)、誰看著誰?
。4)、看著母親的什么眼睛?(板書:疲倦、亮光)
(5)、質疑:為什么疲倦?為什么亮光?
。6)、母親疲倦了,是因為----所以----
。7)、母親疲倦了,我從母親的眼睛中看出來的。疲倦的眼睛很黯淡的,為什么會有亮光?
。8)、自己讀這一節(jié)。
。9)、歸納:兩個理由,第一個是她為我----下雨做了好事,而感到----
第二個是她有我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而感到----
。10)、盡管她發(fā)高燒,她還是感到高興,體現母親怎樣的品質?(樂于助人、勤勞善良)板書:勤善良。
(11)、母親用她發(fā)亮的眼光看著我,似乎要囑咐我什么?你說作者當時知不知道?(不知道。)
現在知不知道?(知道。)你知不知道?(知道。)是什么?
(12)、齊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不為。
。13)、齊讀這節(jié)。
七、學習第一節(jié):
提出不懂的地方。無聲的囑咐?
八、:母親是個普通的人,不善言辭,而那雙深情的眼睛,默默地囑咐著我,真是“無聲勝有聲”讓我懷著對母親的敬佩,齊讀第一、二段。
板書: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3段。
2.朗讀訓練。
3、完成書面作業(yè)。
教學過程:
1、研讀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質疑。為什么說是“祖國的土地、祖國的歷史養(yǎng)育了勤勞的母親?”
(3)擴展思考,體會感情。
作者從生養(yǎng)自己的母親聯想到什么?
。▎l(fā)學生聯系上文加以議論。)
“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 具有這種既平常又高尚的美德,所以可以說母親對“我”的囑咐源自于祖國母親對“我”的期望。
2、朗讀課文,感受美德。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母親的美德。
3、作業(yè):《作業(yè)本》第3、6、7題。
板書: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能看圖體會字義,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識字能力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小詩。
二、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生字,能按筆順正確書寫,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
三、教學難點
看圖體會字義,識記生字。
四、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時間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正確書寫“亭、聞”兩個生字。
2.能看圖體會字義,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識字能力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小詩。
教學重點:認識本課生字,能按筆順正確在書寫,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
教學難點:看圖體會字義,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第一部分
(一)檢查課前三到位情況。
。ǘ┱n前分鐘訓練:猜字游戲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古詩
今天,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小詩,請聽。
1.出示配樂圖片,引入小詩。
2.播放小詩朗讀錄音。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識字7。(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拼讀課文,然后在小詩里圈畫出課文的生字,再把生字放聲讀一讀,不會讀的字看著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
2.出示帶拼音生字。你們覺得這些生字里,哪個字音容易讀不準?
隨機交流。
3.同桌互讀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5.過渡:我們讀準了字音,接著來學習課文的識字部分。
三、圖字聯系,探究規(guī)律
(一)出示第一幅圖。
1.請看書本上的第一幅圖,看看圖,再看看字,你發(fā)現了什么?請把你的發(fā)現與同桌說說。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根據生回答演示亭字的演變過程。
揭示:我們的祖先就是根據亭子的樣子造出了“亭”字!
4.請看圖,由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個字?:(課件出示一組字:人——從——眾)
這些圖形就像漢字的樣子,所以看圖可以幫助我們記住字形。
。ǘ┏鍪镜诙鶊D。
1.邊演示邊講:一個人走到小亭邊停了下來。人和小亭就組成了一個新字——停。(拼讀生字)
2.看看圖,再看看字,這圖與字有什么聯系嗎?
指名說。
3.請你用停字組詞。
4.停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說。
5.出示:“亭”和“!薄D隳軈^(qū)分他們嗎?
指名說。
6.出示課件練習:選字填空。
7.小結(出示課件: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運用了圖文聯系、記住字形、理解字義的方法來學習生字。
過渡:接下來,請同學就用這種方法去學習下面的幾個漢字吧。
。ㄈ┏鍪菊n文中的后三幅圖。
1、請你仔細觀察課文下面的.這幾幅圖,看看圖和字有什么聯系?把你的發(fā)現在四人小組里說一說。
2、小組交流。
3、匯報交流。
。1)預設第一幅圖:看看圖和字有什么聯系?
小組代表回答。 看到這個字,你能想到是什么意思嗎?指名說。
出示一朵花,演示用鼻子上聞。指名說聞的另一種意思。
出示課件:電視機正做播放“新聞聯播”。引導學生理解“新聞”的意思。
(2)預設第二幅圖:這兩幅圖有什么聯系?
小組代表回答。
過渡:像“聞、鳴”這樣看圖就能知道漢字的字,也有很多,比如,我們學過的筆。
出示圖——筆、尖、看
。ㄋ模┬〗Y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看的幾幅圖,認識的幾個字,都是通過看圖認識這些字,記住了字形,理解了字義!
四、誦讀小詩,鞏固生字
過渡:把這些生字放進小詩里再讀一讀。
。.自由朗讀。
。.指名讀。
。.齊讀小詩。
第二部分
一、復習鞏固
認讀生字。
二、指導誦讀,理解詩意
1.學生自由讀。
2.檢查生字讀音。
(1)帶拼音認讀。
(2)去掉拼音認讀。
3.指名朗讀,檢查是否正確、流利。
4.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看圖,想想這首詩寫了什么意思?
5.反饋討論:
。1)這個人來到小亭邊做什么?
。2)為什么他只聽到鳥叫聲,而看不見鳥兒?
6.再次朗讀,讀出樹木茂密,環(huán)境清幽的意境來。
7.背誦詩歌。
三、指導書寫
1.卡片認讀,組詞。
2.指導書寫5個生字:鳴、耳、深、但。
3.認讀詞語。
4.練寫字詞。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首詩共三節(jié),意境悠遠:寂靜的早晨,雪花紛紛揚揚,“我”的思緒也隨著雪花飄飛得很遠很遠,想起夏天樹林里的小孩拿著竹竿,哼著歌兒尋找知了的天真爛漫的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詩人運用象征手法,通過林中小孩具體、形象的描繪,抒寫自己內心的喜悅和期盼兒童永遠快樂、永遠幸福的疼愛之心,把自己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于詩。全詩采用口語入詩,節(jié)奏和諧,自然流瀉,樸素清新,精練流暢,形象生動,含蓄蘊藉,寓意深刻。
這首詩學生容易理解,讀通順,生字詞也容易掌握。因而,教學重點應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和意境,通過朗讀想象意境,感悟意境,并進而創(chuàng)造自己的意境。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鞏固生字,會讀一個多音字;
2、能運用各種朗讀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描繪的意境;
3、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4、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經歷,仿寫詩歌,再創(chuàng)意境。
。ǘ┣楦袘B(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良好的生活情趣。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就是教學生讀書、識字、寫字、背誦、與人交際、寫作文,語文教學的“宗”即“熟讀,精思、博覽、多作”,于永正老師因而倡導“簡簡單單教語文”:目標簡約,教學方法簡單,教學過程簡潔。
[課時安排]
一課時,如時間不足,可以上兩課時,第二課時讓學生盡情想象、仿寫、朗讀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看課件《鄉(xiāng)村雪景圖》,雪花紛紛飄飛,讓學生說說有怎樣的感受;
2、引導學生背誦積累的有關“雪”的詩句;
3、說說面對紛紛揚揚的雪花,你會想到什么。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薄拔恼虏皇菬o情物”,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情感因素,教學中根據內容需要,渲染情境,再現情景,將學生引入所要學習的情境中,才能激起學生的情思,激發(fā)求知的欲望。]
二、聽讀詩歌,想象意境
1、大詩人艾青曾寫過許多想象豐富,意象獨特,樸素凝練的詩歌,請同學們聽一聽他的《下雪的早晨》,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同學們閉上眼睛,聽錄音朗讀(或配樂范讀);
3、聽后交流匯報。(抓。簩庫o的早晨,雪花飄飛,作者想起夏天樹林里捉知了的小孩等。)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精髓所在,語文最本質的屬性工具性。語文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讀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也能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在頭腦中構建自己的意境。]
三、朗讀品味,感悟意境
1、自由讀,思考:詩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2、指名讀,正音,說說詩中的小孩給你留下一個怎樣的印象?
(抓。撼嘀_,臉像一朵鮮花,嘴里哼著歌,一手拿竹竿,一手提螞蚱、金甲蟲、蜻蜓,正在尋找知了。)
3、小組互讀,批批、畫畫,討論:這首詩該怎樣朗讀。
4、學生交流后匯報,引導學生領悟朗讀方法。
、僬l來說一說,第一節(jié)該怎樣讀,為什么?(應該用輕柔的語調,語速較慢。因為詩人寫道:“整個世界多么靜,多么靜。”)
、趯W生根據理解,再朗讀第一節(jié)。
③第二節(jié)寫了什么內容?你打算用什么樣的語調讀?為什么?(第二節(jié)是作者想起另一個小孩,想到了夏天的樹林,還記得這個小孩手上提的東西……應該讀輕快、活潑一點,因為夏天的樹林是充滿生機的,太陽出來了,多么燦爛,所以應該歡快一點;這個小孩有一雙發(fā)亮的眼睛,他應該很活潑,所以讀來應輕快一些……)
④學生朗讀,互相評價。
、菽膫同學愿意上臺表演朗讀第三節(jié)?
、拚l知道他為什么要這樣讀?(寫了“很輕很輕的歌聲”,作者正在想著這個小孩,語速要放慢;這一節(jié)寫的是“下雪的早晨”,所以也要讀得輕柔一點……)
、啐R讀第三節(jié)。
5、出示課件《鄉(xiāng)村雪景圖》,配樂齊讀全詩。
6、指導背誦;
7、同學們讀得令人陶醉,能說說你從詩歌當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嗎?(內心的喜悅,對小孩的.關愛,期盼兒童永遠快樂、永遠幸福。)
8、指導寫字。
。ā霸骸弊笥医Y構,左小右大;“竿”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每字聯系兩遍即可。)
[詩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讀詩,最要緊的是透過詩句喚起詩情,走進詩境,學習、積累詩的語言。重朗讀而“不求甚解”,便于讓學生以自己的獨特見解領悟詩的意境;熟讀成誦,是促使學生語言內化的最佳途徑。]
四、自由創(chuàng)作,走進意境
1、讀了詩歌,你會想到什么呢?
2、人們常在冬時想著夏天,夏天時想著冬天,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學生暢言,如:下雨時想著天晴的事,住在城里想著鄉(xiāng)村的美麗等。)
3、你能模仿課文把這些感受寫下來嗎?
4、學生練習;
如有困難,可先學老師仿寫的詩:
“雨下著,下著,淅淅瀝瀝,
雨下著,下著,迷迷茫茫。
綿綿的雨絲,灑在屋頂,
斜斜的細線,籠著村莊,
整個世界,多么輕柔,多么美妙。
看著雨絲在飄灑,
我想得很遠,很遠。
我想起原野綠草如茵,
一群孩子,撒腿歡奔,
老鷹、金魚、蜈蚣、飛燕……
穿梭在碧野藍天。
這一切呀,
我仍清清楚楚記在心間!
5、交流優(yōu)秀作品。
[積累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作,在充分地聽、說、讀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放手讓學生試著寫一寫,練一練筆,體驗寫詩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復習
1.讀題
2.復習第一節(jié)
二、新授
(一)正確、流利讀課文
1.自己讀課文2-7節(jié),要求正確、流利
2.個別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jié),點評
。ǘ┰僮x課文,質疑
1.再一次自己讀課文,想想有什么問題要問。
2.把你的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解決
估計:
。1.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么?
。2.“無邊無際”什么意思?
。3.“大話”什么意思?青蛙為什么覺得小鳥的.話是大話?
(4.青蛙為什么覺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
。6.青蛙和小鳥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
......
3.及時解答一些疑問。
。ㄈ┚x課文,解疑
1.同桌學著青蛙和小鳥的樣子爭論,思考沒有解答的疑問。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1)“無邊無際”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讀一讀。
。ǘ嗝襟w)跟小鳥飛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問。
練習說話:--是無邊無際的。
。2)比較句子:
天無邊無際,很大很大。
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3)指導朗讀小鳥的話。
。4)“大話”什么意思?青蛙為什么覺得小鳥的話是大話?
找到句子讀一讀。
。ǘ嗝襟w)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問。(用練習本做實驗)
。5)比較句子: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6)指導朗讀青蛙的話。
。7)分角色朗讀2-5節(jié),思考: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為什么?
解答疑問。(多媒體)
(板書:飛得遠,見識廣。)
。8)小小組讀6、7節(jié),討論青蛙和小鳥為什么都笑了?
交流討論
。9)指導朗讀6、7節(jié)。
。ㄋ模┳x后感悟
1.讀全文
2.討論:聽了小鳥的話,青蛙會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嗎?為什么?
(多媒體)
師小結:青蛙將永遠成為一只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
3.現在你知道“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了嗎?
。ò鍟鹤^天,見識短)
讀前質疑,讀中解疑,讀后感悟
以讀為主,從“粗讀”到“細讀”,通過不同層次地讀,層層深入,理解課文,體會祖國的語言文字。先在讀中找出質難點,然后在讀中解疑,并通過反復朗讀解決課文重點、難點,最后分角色朗讀課文,悟出寓意,并展開爭論,發(fā)揮想象,更深刻地體會寓意,以達到語文課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自我求和的目標。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識
。1)前幾次習作訓練學習了看圖和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一段話,本次習作按方位順序寫一段話,難度比前幾次有所提高。
(2)本單元我們學過的課文《我們的教室》、《三味書屋》、《北京》都是按方位順序寫的,這次習作訓練要求按方位順序寫一段話,我們教學時可以利用學過的課文作為例子進行方法的指導。
2.教材特點
教材中了一習作《我的小房間》,內容容易理解;方位順序敘述清楚,便于學生仿寫。教材的第三部分,提示了的范圍,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
二、教學目標
1.能按方位順序說說自己家的臥室、客廳、陽臺及教室、隊室……的擺設。
2.能按方位順序,有條理地寫一段話。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什么地方有什么,并能按方位順序說。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按怎樣的方位順序抓住特點來介紹。
四、教學準備
學生回家仔細觀察某一場所。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能按方位順序說說家里臥室、客廳、陽臺等的擺設。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學校隊室、教師辦公室、禮堂等的擺設。
。ǘ┙虒W過程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這個單元,我們學過的《我們的教室》、《三味書屋》等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我們一起回憶一下《我們的教室》:教室中間是……課桌前面是……黑板正上方是……黑板右上方是……課桌后面是……作者用了方位詞,有順序地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教室,使我們一看就知道了他們的教室是怎么樣的。
今天,我們也要用上方位詞,有順序地介紹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
揭題:我家的房間(習作訓練)(板書出示)
2.檢查課前布置的'觀察任務。
。1)說說自己家的臥室、客廳、陽臺等有些什么。
。2)你能用上方位詞,說說什么地方有什么嗎?
(3)你能完整地按方位順序說嗎?
3.按方位有條理地介紹我們的臥室、客廳、陽臺還真不容易,下面我們要學學小作者是怎樣介紹“我”的小房間的。
。1)默讀,看看作者寫了小房間里哪些東西。
。2)默讀,劃劃作者用了哪些方位詞。
。3)想一想,作者寫這個小房間是按怎樣的方位順序寫的,
。ㄗ髡邚膶懽峙_,然后寫寫字臺右側,到左側,再寫墻邊的小床、臺燈。)
4.按怎樣的方位順序寫,我們還要認真思考一下,想想,介紹自己熟悉的地方以怎樣的順序為好呢?
。1)教師引導:可先中間后兩邊或可按東、南、西、北……
。2)你能按一定的順序說說自己家的臥室、客廳、陽臺等地方的擺設嗎?
5.帶學生觀察學校一個活動室。
。1)明確要求。
、僬J真觀察什么地方有什么。
②認真觀察這個物品怎么樣。
、巯胍幌胍栽鯓拥姆轿豁樞蚪榻B為好。
。2)帶學生參觀活動室。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按方位順序有條理地寫一段話。
2.學生自改,或互改文章。
。ǘ┙虒W過程
1.引導學生說說上節(jié)課參觀過的活動室。
。1)誰能按一定的方位順序介紹上節(jié)課參觀過的活動室?(肯定好點,指出不足。)
(2)指導抓住物品特點,加上修飾語,說得具體,說得好。
①同學們什么地方有什么說得很清楚了,但老師認為句子還說得不夠具體!笆裁吹胤接惺裁础边@個“有什么”也就是物品是怎樣的,說得還不具體。如“教室前面有塊大黑板”可以說成“教室前面有塊烏黑發(fā)亮的大黑板”,這樣把“大黑板”是怎樣的說具體了。
、谀隳芟窭蠋熞粯樱础笆裁吹胤接校ㄔ趺礃拥模┦裁?”或“什么怎么樣?”具體他說說嗎?(指名說)
。3)再讀《我的小房間》,體會小作者是怎樣寫的。
2.指導當堂書面。
。1)明確要求并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可寫教室、公園、禮堂……
。2)學生習作。教師可再作指導:開頭可直接寫出寫的是什么地方,結尾可寫寫自己的感受。
(3)教師巡視指導。
3.修改。評議。
。1)指名讀一讀自己寫的,對照要求,師生評議。(方位順序寫清楚了嗎?句子寫正確了嗎?……及時表揚寫得好的語句。)
。2)各自修改自己的或同桌互改。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一.通過誦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簡捷地復述文章內容
二.感受娃麗關愛別人的美妙心靈,做一個有優(yōu)秀品格的小公民
三.細心誦讀課文,理清思緒,培育自己讀與復述的本領
四.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末了能有情感的誦讀課文教學重點:領會娃麗有責任心、能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格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進程:
1.導入新課
一.課前導入:同硯如今是怎么樣和你的同伙、親戚聯絡的?(打電話、發(fā)短訊、發(fā)郵件、寫信)在之前人們又是用哪些體例進行聯絡?(至多的是寫信)寫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
那末,今日咱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6課《信箱》,看看這個信箱又引出了怎么樣的一個故事?
2.板書:16.信箱
2.通讀全文,概括主旨
1. 出示題目:問讀課文,然后說出課文首要寫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產生了什么事?
2. 在瀏覽中,碰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記號,然后小組討論,說出效果
3. 搜檢瀏覽效果(回答得好的實時給與表彰)
3.再細心誦讀,解決問題
1. 誦讀瀏覽提醒,以后解決提醒中的三個題目:
a. 哥哥、娃麗各是怎么樣對待這封信的?
b. 娃麗為何拿到了和哥哥如出一轍的鑰匙?
c. 你想對哥什提亞說些甚么?
二.請同硯逐一回答,找出相干段落,分角色誦讀(師做適宜的指點誦讀)
從中剖析并領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惟品質
4.總結全文,談感受
一.依據板書復述課文
二.學習了本課你有甚么感受?
三.結合實際:假設是你碰到了相似的事,你會怎樣做?
5.課后功課
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爺爺、奶奶聽。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核心提示:教學內容:講讀小學語文第十冊《飛奪瀘定橋》(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目標: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的,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性。2、能力目標: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3、情感目標: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教學重點:① 紅軍是怎樣搶時...
教學內容:
講讀小學語文第十冊《飛奪瀘定橋》(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的,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性。
2、能力目標: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3、情感目標: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重點:
、 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②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說它是重點是因為紅軍奪下瀘定橋的關鍵是要搶在敵人前頭,攻天險又最表現紅軍那種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本組訓練重點是“按一定順序寫”,故在教學中應重點突出這個訓練內容。
教材的前后聯系:
本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按一定的順序寫”這一重點訓練項目的`第一篇課文,是緊接前面“理清課文的條理”和“注意事物的聯系”而編排的,所以教學本篇課文要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弄清作者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并指導學生說寫。另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第一課時已初讀課文,掃清了字詞障礙,對課文的脈落已經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本節(jié)課將著力分析紅軍是怎樣搶時間及攻天險的,同時也將著重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敘事有順序的寫法。
教學準備:
錄放機、電視機、錄相帶、投影儀、投影片①②、自制投影片⑴⑵⑶。
教學方法:
、 從中心思想入手,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②運用情景教學法,通過錄相,使學生進入情景,體會奪橋的“難”,紅軍的“勇”;③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精心設計富有啟發(fā)生,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④訓練以讀為本,以學為主,精心選擇運用與讀書相關的演示,講解、提問、議論等方法,使學生以讀促寫,以讀學寫。
學習方法:
、 充分運用讀、思、議、練的方法學習課文,做到以讀的為本,注重讀的效果;②通過學習課文的語言文字,領會橋的“險”,紅軍的“勇”;③注重課堂交流,做到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同學投入到交流中,共同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在上述切實可行的教法及靈活多變的學法下,將精心設計出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程序、步聚,摒棄串講串問,讓教學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取“以讀為本,以學為主”,同時做到教學目標以語言訓練為主,教學過程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學方法以指導讀書為主。使學生通過本課入情入景的學習,能有順序地講述課文的內容及領會紅軍的不怕艱難險阻,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無畏精神。
教學過程:
首先是新課導入,大約需2分鐘,出示投影片①,教師唱《長征》歌,激情創(chuàng)景導入課題及文章中心,(板書:飛奪瀘定橋、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然后設置懸念:課文是怎樣表現這一中心的?
接著是講讀課文:
第一步:放錄相,讓學生入情入影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這一中心的,重點記敘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約6分鐘)(板書:搶時間、攻天險)。
第二步:講讀第一段,學生默讀,畫出文中說明“天險”的詞語,并請學生說說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約2分鐘)。
第三步:重點講讀第二段,先抽學生朗讀第2、3小節(jié),讓學生思考討論①“詭計”的意思,敵人的詭計是什么。②我軍決定怎樣婁碎敵人的陰謀。③我軍戰(zhàn)勝敵人的關鍵是什么?為什么(板書:時間緊)然后讓學生齊讀第4、5小節(jié),讀后思考討論:①紅軍怎樣同敵人的援年代搶時間?找出書中說明紅軍速度快如飛的詞句作上記號。②在短時間內趕到瀘定橋,紅四團遇到哪些困難,課文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敘述的,也在書畫出并請同學起來讀一讀,紅軍是怎樣克服的,說明了什么?③當對岸敵人出現援年代時紅四團用什么辦法對待敵人?這說明什么?④敵人為什么不疑心?⑤我軍與敵人賽跑把敵人拋在后面!體會“拋”字的用詞準確?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后,教師小結:紅軍以勇往直前的精神,用飛一般的速度把敵人援兵遠遠拋在后面,終于預定時間趕到瀘定橋(板書:路程遠、速度快)(該環(huán)節(jié)大約10分鐘)
第四步:重點講讀第三段,首先引讀第6小節(jié),讀后提問,本自然段分幾層意思講述瀘定橋?然后引導學生體會敵人“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這句話的含義(板書:敵守天險)接著抽學生朗讀第7、8小節(jié),讓學生弄清紅軍是怎樣飛過去的?在這節(jié)教學中,要主學生注意體會作者對動詞的準確運用及作者敘述的順序(發(fā)起總攻、突擊連沖、三連鋪橋、橋頭激戰(zhàn),(隨即板書,發(fā)起總攻:橋頭激戰(zhàn)。)隨即讓學生思考:①在奪橋戰(zhàn)斗中哪個詞最能說明紅軍英勇頑強,在課文中,畫出表現紅軍“奮不顧身”的語句?②黨的號召是什么?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這說明了什么?隨后打出投影片(①②)讓學生看著燈片結合課文內容講紅軍奪橋經過。最后,讓學生明確奪橋過程,作者主要運用什么方法描寫紅軍的英雄氣概?(該環(huán)節(jié)大約13分鐘)。
第五步:講讀第四段,齊讀后,師生小結,與第一段前后呼應,既是對“飛奪瀘定橋”的偉大意義的揭示,又是對紅軍戰(zhàn)士飛奪瀘橋的原因的補充交代(該環(huán)節(jié)大約1分鐘)。
然后是總結階段:該環(huán)節(jié)大約用3分鐘問:①這篇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詳寫什么?略寫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同時出示投影片(1));②學習了這課后,你學到了什么?一是從寫文章要有次序引導,二是從紅軍的精神方面引導。
最后檢查學習效果,大約用3分鐘,出示投影片(3)(4),再次讓學生體會紅軍戰(zhàn)斗任務的艱巨性,時間緊迫性及瀘定橋的“險”和紅軍的“勇”。
另外,再談板書設計:這則板書設計寓形象美與圖示美、文字美為一體,重點突出,脈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師的教路,又體現了學生的學路,對文章的內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使學生對文章理解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徑”“霜”,理解詞語“石徑、坐、霜葉、紅于”等詞的意思。
2、理解詩的意思,認識秋天紅葉的靜美,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釋題
1、同學們,在祖國語言寶庫中,老師對古詩特別鐘情,因為古詩特別的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古詩《山行》。這首詩是晚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杜牧所寫。杜牧的詩歌和散文都寫得很好,創(chuàng)作態(tài)度非常嚴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總結,把自己認為不滿意的燒掉。1000多篇詩文流傳下來的只有450篇。這首詩是他寫景的代表作。
2、釋“行”,質疑。
(作者在什么季節(jié)游覽山間?看到了那些景物?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二、默讀古詩
1、根據課后的解釋,以及聯系上下文,理解“遠上、石徑、斜、坐、霜葉、紅于”等詞的意思。
2、結合插圖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物?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理解詩句
1、讀第一、二行:
詩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在理解“遠上、石徑、斜”等詞的基礎上說出: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生長飄動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2、讀第三、四行:
(1) 說說“坐、霜葉、紅于”的意思,指名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2)幻燈出示未添色的楓林圖,讓生說出作者停下車來觀賞的原因,然后指名為這楓葉添上顏色,成為美麗的秋色圖。
四、指導朗讀
1、導語激情
課件展示“滿山楓葉”、“作者下車”、“觀看楓葉”的畫面。楓葉如此紅艷,真叫人心曠神怡,我還要坐車登山,讓帷幕遮住我的視線,真是太掃興了,還不如快快下車,大飽眼福。看到滿山的楓葉,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顫動,這經霜打過的紅葉比二月的鮮花更耀眼。
2、表情朗讀:(個體讀、群體讀、配樂讀。)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五、背誦默寫
1、說說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兒看出?
2、說說你看到這些景物的感受。
3、小結:這首詩正像大家所說的,盡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楓葉的紅艷,表現了秋天的無限生機,秋景的清秀迷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寫得非常形象。請大家把這生動的詩文結合優(yōu)美的圖畫,插上想象的翅膀,寫成一篇文章。
六、讀寫結合
1、反復吟誦詩歌。
2、自己命題。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發(fā)揮想象,注意文章的開頭、結尾和過渡。
七、布置作業(yè)
1、根據上述要求完成作文一篇。
2、課外閱讀杜牧的其他幾首詩:《過清華宮》、《江南春》、《赤壁》等。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