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微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預習指導
1.引導學生閱讀單元導言,重點理解“詩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這個說法的含義,并試著想一想還有什么類似的比喻,可以說明詩歌與散文的差別,比如“寫字”與“書法”的區(qū)別等。
2.學生大聲誦讀《老虎》一詩,直接感受詩歌鏗鏘的節(jié)奏,思考詩人運用了怎樣的句式,形成了這種節(jié)奏效果。
二、作品講解
1.介紹詩人布萊克的生平(見參考資料),可以側重于布萊克詩人之外的畫家身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的繪畫特征。
2.分析此詩的藝術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相同疑問句式的不斷重復,形成了一種密集的、追問的節(jié)奏;色彩的對比、反差,更鮮明地呈現(xiàn)了老虎的形象;詩歌速度、節(jié)奏的變化,使得緊張中有松弛。
3.這首詩在理解上有一個難點,是它的宗教背景,詩人實際上借用了“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觀念,“老虎”的創(chuàng)造者,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圣經》中創(chuàng)造萬物的上帝形象,尤其是“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這一句,更是說明了這一點。羔羊與老虎,是典型的基督教意象,它們雖然是對立的象征──羔羊,代表善良、溫順,老虎則代表野性、暴力──但都是上帝的造物,了解這一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詩的內涵。講解這首詩的宗教背景,可給學生介紹《圣經》中“創(chuàng)世紀”的故事。
4?圍繞“老虎”形象展開討論,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作為詩人想像的產物,“老虎”象征了什么。無論在語言的節(jié)奏上,還是在老虎的刻畫上,這首詩都有一種強烈的可感性,但詩人書寫的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形象,他更多地是書寫一種主觀的想像,亦真亦幻,恰恰是這首詩的神奇之處。老虎,作為一種清晰可感的幻象,作為一種內涵豐富的象征,直接就是生命創(chuàng)造、反抗激情的化身。
三、擴展與比較
以“動物”為吟詠的主題,是一個重要的詩歌類型。寫“老虎”,古今中外也有很多名作,可以挑選其中的一些作品,如牛漢《華南虎》、博爾赫斯《老虎的黃金》與布萊克的《老虎》進行比較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07-08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02-08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精選]01-03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優(yōu))11-28
(薦)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5篇11-30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通用19篇)12-13
[合集]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5篇11-14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優(yōu)秀【15篇】11-13
(精品)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