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用資料:考研政治重要知識點記憶之哲學篇
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是人們對世界的根本觀點,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哲學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為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提供根本準則和一般方法論。
2.哲學的基本問題
思維與存在,或物質(zhì)與意識、精神與自然界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因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任何哲學派別都不能回避而必須回答的問題,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劃分哲學中基本派別的依據(jù),對思維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對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區(qū)分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是人類實際生活中的基本問題,它普遍存在于人類的實際生活并決定著人們思想和行動的出發(fā)點和方向。
意識的本質(zhì):(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就同其物質(zhì)器官的關系來說,意識是人腦的機能;(2)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就同客觀外界的關系來說,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人腦是意識的器官,但不是意識的源泉。在意識中體現(xiàn)了主體和客體、主觀和客觀的對立統(tǒng)一關于龍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有“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钡恼f法,這表明:
A.觀念的東西是移入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zhì)的東西
B.一切觀念都是現(xiàn)實的模仿
C.虛幻的觀念也是對事物本質(zhì)的反映
D.任何觀念都可以從現(xiàn)實世界中找到其物質(zhì)原形【AD】(2007年多選題第17題)。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唯物主義主張物質(zhì)是世界的本原。物質(zhì)不依賴于意識而存在,物質(zhì)決定意識,它是第一性的;意識不能脫離物質(zhì)而存在,它是在物質(zhì)發(fā)展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對物質(zhì)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所以唯物主義既是一元論的,又是可知論的。它有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三種形態(tài)。
(2)唯心主義主張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質(zhì)是精神的產(chǎn)物,是第二性的。它是對物質(zhì)與意識關系的一種歪曲反映。唯心主義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形態(tài)。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tǒng)一,從而創(chuàng)造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嶄新的哲學形態(tài)。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是它的階級性,公開聲明它是為無產(chǎn)階級利益服務的,是無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二是它的實踐性,認為以往的哲學都是解釋世界的哲學,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則是改造世界的哲學,還具有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特點,是階級性、實踐性、科學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統(tǒng)一。
5.兩種歷史觀的對立
歷史唯物主義(亦稱唯物史觀)和歷史唯心主義(亦稱唯心史觀)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惟一標準:凡是認為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的,社會意識是第二性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屬于歷史唯物主義;凡是斷言社會意識是第一性的、社會存在是第二性的、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屬于歷史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缺陷在于:(1)它們至多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考察產(chǎn)生這些動機的物質(zhì)原因。(2)沒有客觀地說明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只承認杰出人物的作用,否認人民群眾的作用。
【資料:考研政治重要知識點記憶之哲學篇】相關文章:
2015考研政治知識點剖析之運動觀04-29
考研政治復習啟動之政治篇04-28
2015年考研政治馬原哲學核心知識點104-27
2015年考研政治馬原哲學核心知識點204-27
考研政治馬原復習 概念記憶準確掌握知識點04-29
考研數(shù)學 記憶與理解很重要04-27
考研數(shù)學復習重要知識點11-20
考研政治知識點總結指導04-27
2016考研政治:什么是“哲學基本問題”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