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增強和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的方法和措施論文
【摘要】體育競賽不僅是運動員在體力、技能和戰(zhàn)術上的較量,而且是心理素質的考驗和抗衡,運動員的心理因素已在國內外體育界越來越引起重視。為了使運動員優(yōu)越的身體素質和競技水平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只有通過漸進放松訓練、自生訓練等多種方法,加強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而且增強和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對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必將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增強;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方法
1.心理素質的概念
1.1邢根溪認為,心理素質是指個體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質。它是人類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動在個體身上的積淀,是一個人在思想和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特征和能動性。肖漢仕教授的解釋是,心理素質是指人的心理過程及個性心理結構中所具有的狀態(tài)、品質與能力之總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是指獲得知識的多少,也指先天遺傳的智力潛能,但我們主要強調心理潛能的自我開發(fā)與有效的利用,在非智力方面,主要指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個性心理品質的優(yōu)劣,心理能力的大小以及所體現(xiàn)出的行為習慣與社會適應狀況。劉岸英認為,心理素質是個體整體素質的基礎。它是個體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努力和外界環(huán)境與教育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品質和能力等心理因素的總和。也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除智力因素以外,決定和影響人活動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稱為心理素質,亦即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各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無錫市中小學心理教育課題組研究認為,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結構的核心因素,是使人的素質各部分“聯(lián)系起來”成為能發(fā)展主體自身的內部根據(jù)。
因此,對心理素質做如下界定:以人的自我意識發(fā)展為核心,由積極的與社會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價值觀所導向的,包括認知能力、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的復雜整體。
1.2體育運動方面的心理素質訓練,是八十年代初從國外引進的對運動員心理素質進行有目的的專門訓練。通過訓練更進一步適應運動比賽的要求,達到預期的目的。隨著世界運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國運動員之間在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上的差距越來越小,一場運動比賽的最后勝負,往往不單純決定于技術水平身體素質方面的差距。運動比賽在很大程度上是決定于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差距。有時會出現(xiàn)人們意想不到的比賽結果,有些在技術和身體素質見長的運動員,由于賽前沒有進行充分的心理調整,精神負擔過重,致使技術水平和體質優(yōu)勢都未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相反,相對于競爭技術水平稍差的運動員,由于心理負擔小,決心大、信心足、斗志旺盛、情緒高漲,因此由劣勢轉化為優(yōu)勢,取得了以弱勝強的戰(zhàn)績。運動實踐的發(fā)展表明,心理因素已成為訓練和比賽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內因,增強和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已成為提高運動成績的關鍵所在。
1.3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的中心任務有兩項內容,一是參加專項技術訓練時應進行特有的心理素質訓練;二是運動員比賽時應具有的心理素質訓練。在專項訓練中運動員必須有不同于其他項目的特有的心理素質,才能適應專項訓練的特殊需要。在比賽競爭時運動員必須具有與平時訓練不同的心理素質,才能在緊張激烈的賽場環(huán)境中鎮(zhèn)定自若地爭取到理想的比賽成績。運動員平時經(jīng)常進行的基本功訓練,不只是對技術和身體素質的訓練,也包括心理訓練。若沒有平時心理訓練長期形成的基礎,那么專項的特殊心理素質和臨賽前較強的心理素質也都將無從建立。
2.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的方法
2.1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作為特殊的專門性訓練方法,不是一項個別的技術性措施,而是根據(jù)實驗心理學、氣功訓練和生物反饋學科發(fā)展起來的。氣功是我國幾千年來健身祛病的體育鍛煉方法,它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練功方法和經(jīng)驗,是心理訓練這門年輕的心理學科發(fā)展的基礎之一。心理訓練的創(chuàng)始人:德國的精神病學家舒爾茨就是吸收印度的瑜咖和中國的氣功原理而應用到心理訓練方法上的,例如精神放松法、漸進放松法和注意集中法等等!靶误w功”是氣功鍛煉人體姿式的功法,采用肌肉和骨骼的活動和放松方法來調節(jié)人的整體姿勢。這與現(xiàn)代心理訓練的動作調節(jié)訓練幾乎完全相似,都是有意識地訓練人們主動控制動作,達到能隨意放松或激活自身,都是要求循序漸進地訓練動作。此外,氣功的調息功與心理訓練的呼吸調節(jié)、氣功意守與集中注意的心理訓練、氣功的內觀功與內心表象的心理訓練等等,都體現(xiàn)中西體育訓練的相通和相似。
2.2隨著現(xiàn)代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生物反饋”學說。有機體的某一系統(tǒng)輸出信息后,還可返回到本系統(tǒng),并對本系統(tǒng)的某些機能產(chǎn)生增減作用。借助一定的電子儀器將機體內臟系統(tǒng)的變化信息放大,使人的感官能直接回授這些信息,.而實現(xiàn)大腦對這些系統(tǒng)的有意地調節(jié)。在調整不隨意動作的心理訓練上,生物反饋學說也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人體的肌肉活動分為隨意和不隨意兩類系統(tǒng),對于不隨意的肌肉活動人們難以及時發(fā)覺它的變化信息,也就無從進行控制。
例如運動員在進行各種肌肉動作的訓練時,往往會無意識地做出一些多余的動作,形成了訓練干擾,使技術動作變形缺乏準確性。如果采用肌電記錄肌肉生理電位變化的信息,加以放大成為宏觀信息反映到大腦中去,運動員便可根據(jù)自身各肌肉骨骼關節(jié)的客觀信息,進而通過自己大腦發(fā)出指示信息有意調節(jié)動作練。
2.3增強和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常用方法可分為單一的心理素質訓練方法和成套的心理素質訓練方法;單一的心理訓練方法往往目的單一,程序相對簡單,手段也比較集中。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2.3.1漸進放松訓練法。漸進放松訓練法主要是通過16組肌肉群緊張和放松的交替進行,使被訓練者由感知對比而更深刻地體驗肌肉放松的感覺。當身體的主要肌肉群進入放松狀態(tài)后,不僅軀體緊張得到緩解,緊張情緒也能得到調節(jié)。
2.3.2自生訓練法。自生訓練法主要通過陳述一系列沉重、溫暖、安靜等暗示詞語,達到對此植物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控制,進而調節(jié)身體和心理的緊張狀態(tài)。暗示詞語也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和需要增減或創(chuàng)編。
2.3.3愈加、禪宗、氣功訓練法。愈加、禪宗、氣功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調節(jié)身心狀態(tài)的方法。各自都有一套完整的練習程序和步驟。這些練習都必須長期堅持,其效果也是肯定的。
2.3.4表象訓練法。表象訓練法是通過在人的頭腦里反復想象預先設計好的各種情景,如放松情景、動作過程、比賽情景等,進一步強化放松的身心體驗或成功的動作感覺,或比賽成功發(fā)揮的情景等,同時有目的地調節(jié)情緒狀態(tài)。 2.3.5暗示訓練法。這種訓練可以隨時進行,其方法主要是通過反復接受自己或他人有意義的語言,以促使自身出現(xiàn)各種積極的反應。從而達到調節(jié)情緒過度緊張的目的。
2.3.6心理振奮策略。在必要的時候請某些重要的人物進行演講活動,通過一些感人的事例激勵聆聽者,以提高他們的動機水平。
2.3.7隔離訓練。這種方法是讓受試者離開原有的環(huán)境,而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或在陌生人面前制訂自己的訓練計劃,并由自己進行訓練的過程。這樣的訓練時間至少一個星期,以此來解除軀體和認知上的緊張。
2.4成套的心理素質訓練方法更注重訓練的程序和整體效果。它是根據(jù)現(xiàn)有的心理訓練方法結合訓練的目的而編制的。模擬訓練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套心理素質訓練方法。模擬訓練是針對比賽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和問題進行模擬實戰(zhàn)的反復練習。其目的是為運動員參加比賽做好適應性準備。這種訓練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運動員對比賽的適應能力,在頭腦里建立起合理的動力定型結構,以便使技戰(zhàn)術在千變萬化的特殊情況下得以正常的發(fā)揮。模擬訓練分為實景模擬和語言圖像模擬兩種。實景模擬是設置比賽的情景和條件對運動員進行訓練,包括模擬對手的技術、戰(zhàn)術,模擬比賽的天氣、場地,模擬觀眾行為或裁判的誤判等。語言圖像模擬是利用語言或圖像描述比賽的情景,想象比賽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和自己的策略,以便使運動員對比賽情景形成先期適應。模擬訓練通常分兩步進行,首先要擬定對各種比賽情景的反應方案和應付策略;然后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讓運動員在逼真的情景中演練各種技戰(zhàn)術動作的完成。
3.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產(chǎn)生的影響和意義
3.1在進行艱苦的訓練或超常的運動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們要經(jīng)歷各種嚴峻的考驗,使他們的體力和腦力消耗極大,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有些如不能及時解決就會形成心理障礙,長期遺留下來,輕者影響當前的運動比賽成績,重者會使人心理異常,形成一種病理心理現(xiàn)象。對此,一方面需要進行病理的診斷和治療;另一方面也要采取專門的手段,進行心理方面的“修復”和治療。因此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應當科學地進行訓練,及時采取適當?shù)氖侄魏头椒ㄊ惯\動員的心理素質得到增強和提高。
3.2人們在生活中存在著“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現(xiàn)象,這實際是一種心理的創(chuàng)傷,是由于恐懼造成的情緒障礙。在不同崗位的工作中,由于過度疲勞、挫拆、意外事故以及各種心理壓力,都會造成各種心理障礙和創(chuàng)傷,對此都需要采用針對性的心理訓練進行治療。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心理訓練的應用已不僅僅是運動員隊伍,而已推廣到許多領域之中。如飛行員、消防人員、汽車駕駛員以及各類表演人員等。心理素質訓練能夠幫助這些特殊人群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技能,使他們在自己所從事的專業(y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成績。同時,許多國家已經(jīng)在中小學里把心理訓練列為學生的必修課程,使青少年從小就開始接受心理方面的教育和通過心理技能訓練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能力,為這些青少年未來即將在各個領域擔當起社會重任做好身心準備。
3.3心理素質訓練已經(jīng)普遍受到世界各國體育界的高度重視,已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的教育和訓練手段,在各個領域發(fā)揮其巨大作用。所以,增強和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必將成為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心理學.[J].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2]華明,王步標.人體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楊宗義等.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馬啟偉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丁雪琴等.運動心理訓練與評價.[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
[6]祝蓓里等.心理學.[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7]徐培等.表象訓練的概念、理論及主要研究領域:現(xiàn)狀與分析.[J].體育科學2001第(4、5、6期).
【增強和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的方法和措施論文】相關文章:
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措施和方法05-03
讀書的方法和措施10-09
保密措施和方法05-18
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和能力論文05-01
提高春蠶產(chǎn)量和質量的措施04-29
工作措施和方法04-28
提高結構力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方法和措施研究05-01
建筑工程造價審核的措施和方法論文05-02
班主任提高計劃和措施(精選13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