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小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論文
摘要:小學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將德育教育全面貫徹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 進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 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 有效地把握時機, 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并逐步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 讓學生在無形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本文就小學德育教育的滲透展開論述, 并希望筆者的建議能為廣大教師進行德育教育提供有效的借鑒, 進而為小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德育; 小學教學; 滲透;
在小學教學中, 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 需要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進而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 還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及全面的發(fā)展, 為學生未來的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路既漫長而修遠, 更需要我們上下而求索。
一、明確學習動機,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讓學生明確學習動機是保證小學教學效果的關鍵。當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動機以后, 才能有效擺脫以前盲目學習的狀態(tài), 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學習方向, 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與高年級的學生存在明顯的差異。就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 他們剛剛從幼兒園轉(zhuǎn)入小學學習, 可能會對小學校園中的一切感到比較陌生, 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夠明確。但是, 伴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 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會發(fā)生變化。學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并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 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動機,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 有位學生在一次作文中寫到, “爸爸媽媽每天都早出晚歸, 平時將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了我, 我感受到爸爸媽媽對我深深的愛, 等我長大了以后, 我一定會好好地回報爸爸媽媽, 掙大錢, 讓爸爸媽媽安度晚年”。這時候, 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滲透德育教育, 引導學生積極努力地學習文化知識, 才有可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讓學生明確學習動機, 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只有自己努力學習, 父母才會寬心欣慰, 這也是報答父母的一種方式。這樣, 我們不但能引導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學會用長遠的目光看待問題, 而且“家、國、天下”等教育也順理成章了。
二、在實踐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zhì)
過去, 傳統(tǒng)的小學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 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 卻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久而久之, 學生就會覺得培養(yǎng)德育是沒有用的, 甚至覺得德育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不切合實際, 它對于學生的成長沒有一點好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 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 教師應當注重德育的滲透, 積極地鼓勵學生參與實踐, 讓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 自覺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zhì), 進而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zhì)的提升,F(xiàn)在比以前更特殊的是學校中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 在家中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比較自私。因此, 這就更需要我們教師經(jīng)常鼓勵學生, 讓學生在實踐中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例如, 在校園中, 很多學生沒有環(huán)保意識, 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亂扔紙屑的行為, 進而影響了整個校園環(huán)境。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 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地開展衛(wèi)生監(jiān)督, 讓學生相互監(jiān)督, 對于亂扔紙屑、垃圾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如此便可在有效提高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同時, 還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也可以為學校貢獻一份力量, 讓學生在學校中獲得良好的生活體驗, 進而促進學生形成“愛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等良好品質(zhì)。
三、開展自我認識活動, 培養(yǎng)學生的公德心
對于小學生而言, 自我認識一般包括幾個方面, 現(xiàn)實中的自我、理想中的自我。因此, 我們教師在讓學生參與自我認識的活動過程中, 也應當從這兩方面入手。現(xiàn)實中的自我, 一般是建立在學生自我認識的基礎上, 是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理想中的自我, 是學生想象中的自我, 以及學生對于自己的期望。以上兩方面的認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學生很難理解。因此, 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自己的相關經(jīng)歷, 利用豐富的教學方式, 引導學生認識自我, 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反思, 讓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建立關于自我認識的相關概念。
例如,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當對學生有全面的認識, 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全面的分析, 尊重學生個性, 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與學習態(tài)度, 讓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能夠以“日日行, 不怕千萬里;常常做, 不怕千萬事”的積極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 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品質(zhì)。
四、總結
綜上所述, 在小學教育中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不應當局限于課堂, 而應轉(zhuǎn)變教學觀念, 解放思想, 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 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 讓學生的德育品質(zhì)與理論知識同時增長,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進而促進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如此方可“胸懷祖國, 放眼天下”!
參考文獻
[1]任學明。關注道德養(yǎng)成。塑造人格品質(zhì):小學生德育研究[J].中華少年, 2016 (18) .
[2]韓志健。淺談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 (上) , 2013 (09) .
【在小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學科論文04-27
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論文04-27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探索論文04-30
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論文04-29
在兒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的論文04-27
武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4-28
學校德育中滲透意識論文04-27
德育滲透功能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4-29
小學音樂教學如何滲透德育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