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的論文
【摘要】:在全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中學信息技術課如何進行真正有效,關鍵在于探討新的教學方法。而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提高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最佳途徑。充分調動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是廣大教師總結出的成功經驗。
【關鍵詞】:新課革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中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項融知識性和技能性為一體的基礎性學科教育,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傳統(tǒng)學科相比較它的教學理念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思想都遠還沒有定型,另外,由于信息技術課又具有幾個非常突出的學科特點:突出的技術應用性、迅速的變化性和鮮明的社會時代性,因此,其教學方法決不能完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應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證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最初對計算機都充滿著好奇,都非常想學,但隨著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深入,有的內容需要記憶,且枯燥無味,難度增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日益減退,這時就需要教師善于引導,根據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如果仍彩傳統(tǒng)的“傳授--接受”的模式進行教學,不但會使直觀生動的計算機知識變得抽象、呆板,更會使學生聽課時感到被動乏味,這樣給教、學兩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很大的。信息技術課既沒有形成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又沒有教法可參考。因此,作為信息技術的教師就必須探討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法。下面就我從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總結出的教學方法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旨在與大家探討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信息技術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
一、激發(fā)式教學
興趣是人的認知需要的情緒表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眾所周知,學生特別喜愛玩游戲,而這恰恰就是學生最大的興趣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含有不少適合學生練習的游戲。如在二年級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入門介紹中,采用計算機自帶的一些游戲引入新課,展示計算機的特點和功能,讓學生親自實踐、親耳目睹,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計算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如在進行鼠標練習的教學中,教師只進行簡單的演示,而后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玩,利用“紙牌”、“掃雷”游戲進行練習,充分動手實踐,結果大多數學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訣竅和一些參數的設定,這樣教師再進行小結并表揚這些同學,使他們有一種自己成功獲得知識的喜悅感和自豪感。“興趣”是學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啟迪學生積極思維的手段。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對學生加以引導、扶植和培養(yǎng),注意啟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點撥學生的每一個困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會和會學中不斷取得進步,比如在介紹基于圖形用戶界面的windows系統(tǒng)時,在學生不熟悉計算機的情況下,可預先示范改換桌面圖案或背景、改變圖標下字體的大小、隨意拖動任務欄和調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讓學生感知windows系統(tǒng)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又如在教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時,由于windows系統(tǒng)的人機交互性強,有些學生在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會在上機時做出一定花樣,諸如將系統(tǒng)桌面的圖標移動或改變桌面的背景等等,這時老師可請這些學生上臺給其他學生介紹他們的“經驗”,這樣,學生不僅通過相互傳授了解更多的內容,也激發(fā)了更濃的學習興趣。當然,也要告誡學生,一些隨意操作可能會影響計算機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不能隨意改變系統(tǒng)設置。
愛玩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很多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時,往往會在老師不注意時,偷玩游戲。我的做法是把學生最喜歡、最熱衷的游戲引入課堂,把學生潛在的學習勢能轉化為動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單擊鼠標玩游戲》的案例中,在學生已掌握鼠標基本操作的基礎上,教師簡單示范、講解游戲《飛牌》,留出大部分時間給學生操作練習,不僅能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練習單擊和雙擊操作,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敏銳洞察力和應變能力。把游戲作為教學的手段,以富有趣味的途徑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操作經驗,提高操作熟練程度。
學生在上機過程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有些深度,有的非常容易,中學生是個獨特的群體,有著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很容易失去興趣和信心,一般來說,對學習內容懂了,通了,有了學習成果,就有了自信心,興趣也就隨之萌發(fā)、高漲。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并根據情況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問題需要演示操作過程,有些問題需要簡短的討論,有些問題需要直接了當地回答,有些問題則需要用另一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個輔導過程中,老師要站在與他們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煩,也不要因為問題簡單而嘲笑、訓斥學生。
在教學中,采用興趣激勵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使學生在濃厚興趣的推動下學習,不僅效率高,還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價值感、榮譽感和喜悅感,從而學習興趣進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
所謂"任務驅動",指的是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具體的、細化的"任務",通過講解或讓學生自學、討論或操作實踐等方法去完成"任務",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的方法是先給學生展示已經完成好的作品,把完成作品作為任務,再一步步講解作品完成的步驟,這樣用任務來激發(fā)學習興趣,驅使學生主動學習。或者先給學生提出問題,把問題作為任務,再由學生在上機的過程中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介紹有關知識和方法前,提出一些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較密切的任務,在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貫穿滲透學習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合課堂教學的相關游戲或其它內容。目前,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即把每一個教學內容隱含在每一個具體的任務之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來逐步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中文word2000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時,要求每一位同學編制一份精美的班級小報,此任務中隱含著本章的幾個知識點:(1)word2000的基本概念和如何建立編輯文檔;
(2)設置字體、字號,段落排版;
(3)頁面設置及文檔的打;
(4)word2000的圖形功能;
(5)word2000的表格功能。
“任務教學法”便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好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但是,這種教學有時不易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因此,在下達任務時,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操作過程中把握知識點,在完成任務后指導解決難點,共同歸納任務中涉及的知識、概念,使之系統(tǒng)化。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有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興趣盎然地掌握所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
我經常精心設計一些作品,在一門新課程或一堂課的開始,讓學生自己試著實現(xiàn),然后根據他們的實習結果,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講解。在講word之前,我就布置了一個大的任務,即學完后每人制作一份小報,進行全校評比,并頒發(fā)獎項。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又把這一大的任務劃分為小的任務。比如,學習word中的圖文混排時,我先給他們展示一些各類海報,這些作品圖文并茂、版式精美,其中包括了插入圖片、藝術字、文本框等,還有用圖片作為背景及各種文字環(huán)繞格式。然后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們每人制作一頁小報,進行評比。如我所愿,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把學習word作為一種樂趣。學生的思維非;钴S,他們進行了各種嘗試,對于我補充的內容,他們也能既快又牢固地掌握。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特長,又能在操作實踐中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真正地做到了在愉快中學習。
三、協(xié)作教學
鼓勵學生協(xié)作解決問題:協(xié)作已經成了現(xiàn)代社會一種必不可少的人的素質,沒有協(xié)作能力,簡直是寸步難行。在教學中我們也要在鼓勵獨立解決問題的同時,加強此方面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小組協(xié)作式學習是培養(yǎng)學習生協(xié)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據情況把玉級分為若干小組,將班級信息技術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列為“小專家”,讓小專家進行巡回指導,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為了達到小組學習的目標,相互之間可以采用討論、指導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經掌握學習內容。這種協(xié)作教學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協(xié)作能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而且在“小專家”們的“點”指導下,老師注意巡視這些同學“面”的情況,達到點、線、面結合,以點帶線提高全班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學生之間也可相互探討,相互切磋,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教師一定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
每節(jié)課我都挑選幾個出色的學生,和我一起進行輔導,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而且在相互討論中,每個人還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受到新的啟發(fā),效果不錯。
四、注重教學演示、加強同步操作
信息技術是一門集信息科學常識和常用信息技術于一體的基礎性學科。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如何才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就成為許多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演示、操作同步教學法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演示、操作同步教學法就是教師邊講解邊操作示范,操作過程一步步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從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領會操作要領。比如,在學習窗口的基本操作這一知識點時,教師邊講解邊操作演示窗口的移動、最小化、恢復、組織和關閉等,學生邊聽講邊進行同步操作。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親自上機實踐,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上機實踐課,加強分層指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觀察、構思、創(chuàng)新的能力。比如,在學關于word文字處理軟件時,教師自己準備設計好所在學校的信封,并適當提示基本操作要點,比如制作郵政編碼方格方法,框線寬度,文字位置、大小以及顏色等,要求學生照原樣制作,并鼓勵他們通過軟件本身的幫助系統(tǒng)來尋求操作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絡的功能,把學生用機的屏幕鎖定,使學生機的屏幕信息與教師機一致,這樣再將教學過程中的操作步驟一步一步演示給學生看,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充分認識、了解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是如何與實踐相結合的,事實證明,以這種方式進行知識的講授,學生學習的效率非常高。傳統(tǒng)的普通學科教學是在教室中進行的,而信息技術課教學除理論課可選擇在教室中,在機房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演示,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已經成為大多數信息技術老師的共識。教師一邊教,學生一邊學,然后再加上教師有目的、有意義的指導和分組討論學習,不僅讓學生可以學到知識,而且還鍛煉了動手動腦的能力,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和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際操作訓練,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提高了自學和應用能力。
五、恰當使用課件,注重輔助教學
多媒體課件以其生動的圖像、聲音等效果已越來越受到各學科教師的歡迎。傳統(tǒng)的教學強調教師講的作用,在課堂上多是利用粉筆、黑板和幻燈,教學過程顯得非常單調;而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使學生手、腦、眼、耳并用,使學生有新穎感、驚奇感、獨特感、直觀感,能喚起學生的"情緒"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法是教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教學軟件一般具有界面生動活潑、形式新穎、直觀效果強、個別化學習特點突出、操作性和交互性強等特點。利用這種軟件輔助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多種感官刺激中獲得認知,因此,cai教學法備受教師關注。這種方法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實施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其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使用教學軟件,為講授課程內容服務;
其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教學軟件自主學習,教師巡回指導。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教學軟件只是教師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一種工具,教師只有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才能使cai法真正為教學服務。
六、自主學習
創(chuàng)建有利于自主性學習的環(huán)境及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時間用于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是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找出已經學過的知識與正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有利于教學中突破難點,也能使學生輕易地掌握教學重點。教師通過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學、討論、交流、實踐,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自主性過程以“先學后做”、“邊學邊做”為基本特征,即課前讓學生超于教學進度進行獨立學習,解決各自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師生合作針對性地解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使之轉化為新的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這樣,學生積極把學過的舊知和新知有機的結合起來,不但學得輕松,也容易掌握,真正做到了輕負擔、高效率。
七、采用競賽的形式
采取競賽的形式不當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還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信息技術老師一般一帶就是一個年級的課,例如:在學習完word后,在整個年級舉行了一次用word制作一張電子賀卡的比賽。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版面設計不拘一格,文字優(yōu)美流暢,色彩搭配美觀大方。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資料收集完后他們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怎樣將自己喜愛的圖片做成背景;怎樣進行一小塊文字的編輯;怎樣制作立體字、藝術字等等。我先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使用已學過的word的編輯技巧,努力去實現(xiàn)他們的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實現(xiàn),但必須試試。于是他們就在機房積極思考實踐起來。在老師的提示下首先成功實現(xiàn)了將喜愛的圖片作成賀卡的背景。他們首先將圖片插入到文檔中,利用圖片的"無環(huán)繞方式",使得圖片和文字能夠重疊摞放,但是圖片擋住了文字,也就是說文字在圖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圖片的疊放次序使圖片置于文字下方,這樣圖片設置在文字下面,然后再調整圖片的大小,直到滿意為止,但此時的效果仍不理想,因為圖片的色彩比較鮮明,文字盡管覆蓋在上面,使人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于是,將圖片的圖像控制設置為"水印",最后得到滿意的效果。
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我向學生引入了"文本框"的使用,在文檔中適當的位置插入文本框后,只要在文本框內填寫文字,就可實現(xiàn)在賀卡中進行一小塊一小塊文字的引入文本框后,學生又提出了新問題,怎樣將文本框的黑邊框去掉?我提示大家,在學"畫圖"時,有同學鬧過笑話將前景色和背景色設置成同一種顏色,結果造成無論畫什么都不顯示。在我的提示下,學生很快將文本框的邊框顏色設置成白色,使人看上去文字四周是沒有邊框的。
經過精心編排設計二到三節(jié)課,終于拿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我將其中做得好的作品評了獎并頒發(fā)了獎狀,并利用網絡教室的視頻廣播功能廣播給其他同學,讓同學們在瀏覽自己作品的同時互相吸取長處,互相"切磋"經驗。得到獎的學生歡心鼓舞,干勁更足了。沒得獎的學生很有信心地說,如果做下一張,肯定比這張做得好。
通過采取競賽的形式,我感到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多的掌握知識,提高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過競賽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八、分層次教學
目前,計算機在我國正處于普及階段,很多學生家里有計算機,近三分之一的同學參加過這樣或那樣的培訓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學從來沒碰過計算機,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給中學的計算機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很容易失去上課的興趣;而后進生因"吃不了"常常會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試著進行分層次教學。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讓同學們認知計算機,培養(yǎng)同學們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開始學習新一類內容時,先測試一下,基礎薄弱的學生按教材學習,從易到難,逐步認識、使用計算機。對教材所要求的內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練的學生,在完成當堂練習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興趣,我安排他們另外的任務。實踐證明,這激發(fā)了他們濃厚的興趣,任務結束時,他們不僅學會了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常言“教無定法”,這是指在教學上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模式,更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tǒng)一方法。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一節(jié)課往往是多種方法的結合,因此對于信息技術的新的教學方法的研究、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形式上課,其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xiàn)的機會,多一份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最終使得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這門功課。
總之,在信息技術這門新興學科的具體教學中,采哪種教學方法,不僅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實際情況來選擇或加經綜合應用,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摸索總結,而且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飛速發(fā)展的技術。探索新的環(huán)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培養(yǎng)具備一定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信息能力的學生,這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任重而道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3]任友群,王旭卿.教育技術的后現(xiàn)代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3年11期
[4]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9
[5]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與學生發(fā)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的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淺議05-01
中學歷史教學方法論文04-30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心得體會04-26
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研究04-29
信息技術教學方法04-28
談中學信息技術課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04-29
信息技術課教案01-12
信息技術課教案06-13
信息技術課程心得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