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微創(chuàng)革命:淺談鐘擺的重力與支點論文
中國的經濟改革,與世界上其他經濟體的轉型最大區(qū)別在于,中國正在進行的,不僅僅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更是古老文明的徹底轉型過程。
如果將改革放到自1840 年以來維新圖強的歷史來看,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形態(tài)尋求現(xiàn)代化的過程。在經歷了上百年的劇烈革命和變革之后,國人發(fā)現(xiàn),激烈的主張和進程未必能迅速改變命運,而漸進改革盡管看上去不那么激烈,但由于它是組成社會的每一個細胞進行的變革,其過程更為穩(wěn)固和不可逆。
換句話說,中國當代經濟改革,不是一個孤立和短暫的行為,而是中國近代以來求富強和獨立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且是有力和有效的部分。其受制于改革前后的社會環(huán)境和話語體系,但從更長時間看,又徹底改變了之前的中國變革模式,讓中國從疾風暴雨式的整體轉型步入另一種轉型。我們不妨把這樣的轉型或改革模式,稱之為“微創(chuàng)革命”。之所以叫“微創(chuàng)革命”,一來由于這種變革方式對社會產生的動蕩和傷害比較小,“微創(chuàng)”是相對“重創(chuàng)”而言的;二來所產生的效應和帶來的影響卻是革命性的、摧枯拉朽的,因此又謂之“革命”。
從此意義上說,遍布社會各個領域的“微創(chuàng)革命”,是驅動當代中國變革的第一動力。在中國,通過民間與政府合作達成改革的進程,這種默契基本形成。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后的社會反應,充分反映了這一過程。
“微創(chuàng)革命”一詞,我們想借以強調中國改革是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每一個細胞—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企業(yè)到政府,從精英到民眾。工業(yè)化、信息化、國際化,這三股力量比任何革命力量都更有力,極大地改變了國人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未來中國,需要進一步“微創(chuàng)革命”,進一步讓市場成為配置社會資源的決定性力量。過去三十年,在經濟改革動力上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民間的發(fā)展沖動,二是來自政府的改革沖動。從民間來講,其訴求是持續(xù)的、源源不斷的,通過尋找正式制度的漏洞,以創(chuàng)新甚至違法的方式來不斷突破原有的限制。從政府來看,地方政府追逐的主要是 GDP,中央政府則是出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在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達榮·阿斯莫格與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詹姆斯·羅賓森合著的《權力、繁榮與貧困的根源:為什么國家會失敗》一書中,兩位學者指出,一個社會的體制決定這個社會的命運。成功的、繁榮的國家和社會,通常有著包容性的體制;反之,歷史上那些失敗的國家,無一不是敗于其攫取性的體制。那種攫取性的體制,往往以榨干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為極少數(shù)人服務為目的。
基于“微創(chuàng)革命”原理,建立一個柔性而有力的社會體制殊為重要。如果把社會比喻成鐘擺,在一個市場配置資源的社會中,市場是萬有引力和慣性力共同作用的重力,政府則無疑是鐘擺的支點。
【微創(chuàng)革命:淺談鐘擺的重力與支點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課堂微觀研究與教育技術新革命論文05-03
中國的鐘擺擺向哪里論文06-22
班主任工作的支點 -論文10-12
淺談微課制作在高職院校的應用論文05-02
微創(chuàng)試題06-30
趣味短語:鐘擺族09-04
鐘擺人生作文欣賞05-05
論文:《淺談我園在創(chuàng)等級中如何發(fā)揮檔案的重要作用》07-10
《重力》05-02
重力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