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軟管理薄弱學校改進中的管理之道論文
[摘要]在北京市初中建設工程中,以F中學為主的學校管理經驗表明,軟管理是薄弱學校改進中的管理之道。軟管理是一套以人為中心、靈活彈性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它不僅符合學校管理的一般要求,也與薄弱學校改進的特殊要求相適宜。在具體實施策略方面,F中學認為管理就是協(xié)調,學校要時刻關注個體發(fā)展,抓住發(fā)展機遇,通過創(chuàng)建共同愿景與靈活使用制度的方法,來推進學校穩(wěn)妥有效的改進。結果顯示,軟管理的效果是明顯的,但有一定的使用條件限制。
[關鍵詞]軟管理;薄弱學校;學校改進
目前,學校改進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實踐與理論研究領域。國內外研究表明,學校管理的改善是學校改進中的首要工作與重要保證。根據管理權變理論,管理的效能取決于情境。那么,具體到薄弱學校的改進情境中,什么管理方式既適合學校的薄弱特征,又能帶動學校全局進行有效改進呢?本文基于對北京市初中建設工程中以F中學為主的管理實踐經驗的總結,認為軟管理是薄弱學校改進中的管理之道。
在我國,薄弱學校通常指在基礎教育階段,某一特定區(qū)域內辦學條件相對較差、教育質量相對偏低、社會信譽不高的學校。[1]薄弱學校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不同的地區(qū)或不同的時代,薄弱學校的劃定標準或表現特征是不同的。在2005年北京市初中建設工程啟動之初,工程所確定的一批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策性困難、資金困難、師資與生源困難。F中學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由三校合并而成。學校內部人際關系復雜,資金來源相對有限;由于擇校等原因,學校生源數量和質量都有限;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尤其是優(yōu)秀教師流失嚴重。
一、軟管理的基本含義
在F中學的改進過程中,師生們不自覺地將學校的管理命名為“軟管理”,認為“這套軟硬相濟的軟管理真地改變了學!薄T谶@里,軟管理是一個相對于硬管理而言的綜合概念,指一套以人為中心、靈活彈性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具體而言,軟管理強調尊重學校中每位成員的人格與獨立,注重學校文化與共同愿景的樹立與引領作用,堅持靈活多變地應對學校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并在應對中整合資源,尋求學校的發(fā)展機遇,最終實現學校的特色化發(fā)展。
與硬管理相比,軟管理的具體特征如表1所示。
總之,在不完全拒斥硬管理的前提下,軟管理突出強調了學校師生的主體地位、學校發(fā)展策略的靈活性以及學校成員的精神管理。
二、軟管理之于薄弱學校改進的適宜性
對于薄弱學校的改進而言,軟管理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一種管理方式,這種必要性和有效性來自于學校管理的一般要求與薄弱學校的特殊要求。
(一)學校管理的一般要求
1 教育活動的內在之義
學校是實施教育活動的場所,而教育活動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最終目的。這一目的本身決定了學校管理必須以人為本,從師生的現實需求出發(fā),為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與成長服務。從本體論而言,學校管理就應該是以人為目的的軟管理。
其次,教育是教育者與學習者之間相互影響的活動,教育影響的實現手段與途徑是人本身,即以人格化人格,以精神育精神。從教育影響的最大化角度考慮,學校管理的手段也應與教育手段保持一致,至少不相悖逆。因此,從管理手段上看,學校管理也應該是以人為手段的軟管理,注重發(fā)揮管理者的人格影響力。
2 學習型組織的自覺需要
以知識授受為主的教學活動是學;顒拥暮诵,知識的傳遞與更新是學校存在的主要價值,學?陀^具備了學習型組織的基本條件。同時,為了提高學校的效能,學校應當構建學習型組織。[3]那么,作為學習型組織,設置扁平化組織結構、創(chuàng)建共同愿景、分權服務型領導就是組織管理的自覺需要。[4]因此,從學校的組織構成與領導來看,軟管理應是學校的自覺選擇。
其次,軟管理適應了教師與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教師需要充分的賦權與支持。同時,教師屬于知識分子階層,崇尚自由、獨立,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與自主管理。他們反對外來的權力干涉,渴求專業(yè)發(fā)展上的智力支持。另外,學生作為學校發(fā)展的另一方重要成員,其學習活動即需要教師的引領,又需要自主活動的空間與尊重。因此,從學校組織成員的發(fā)展需要來看,軟管理應是學校的自覺選擇,它給予了每一位成員充分的自主與支持。
。ǘ┍∪鯇W校的特殊環(huán)境要求
1 薄弱學校發(fā)展外部的限制
與普通學校相比,薄弱學校大多處于一個相對不利的發(fā)展環(huán)境之中。第一,薄弱學校在招生政策和擇校政策的實施中失去了優(yōu)秀生源;第二,薄弱學校的辦學資金有限,嚴重地依賴政府支持;第三,薄弱學校在周邊社區(qū)中的社會信譽度不高,社區(qū)對學校發(fā)展支持與幫助不足。由于較長時期處于不利環(huán)境之中,薄弱學校師生發(fā)展的內驅力嚴重不足,缺乏積極作為的主動性。因此,薄弱學校不宜急于實施硬管理,而應首先選擇軟管理來調動成員的發(fā)展積極性。
其次,在薄弱學校改進工程啟動之后,學校又進人了困難與機遇并存的不穩(wěn)定環(huán)境之中。由于薄弱學校的改進是—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受制于學校內外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學校難以在改進之初預料到學校改進的具體結果。因此,薄弱學校的改進缺乏實施硬管理的基本條件——明確的目標,硬管理難有用武之地。相反,軟管理恰能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增強組織的凝聚力,統(tǒng)整內外資源,促進學校靈活發(fā)展。
2 薄弱學校發(fā)展內部條件的制約
薄弱學校規(guī)模小,人數少,過多的硬性管理制度用在小規(guī)模的學校顯得僵化死板。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更適合薄弱學校的校情,能更好地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激發(fā)教師的潛能,促進學校的發(fā)展。[5]事實上,薄弱學校并不缺乏制度,甚至一些學校“保存著成摞的制度”,但制度本身并沒有阻止學;搿氨∪踔小。
其次,經過流動篩選之后,薄弱學校的教師往往教學水平不足,隊伍結構也不合理。但是,在我國教師聘任制實施不徹底的情況下,薄弱學校更迭教師隊伍的空間極其有限,必須在原有隊伍的基礎上盡力提高每一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教師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改進的重要工作。因此,推動每位教師在知識與能力上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就是薄弱學校管理的重點內容,而此恰是軟管理的要義之一——激勵每位成員不斷地自我學習。
三、軟管理在薄弱學校改進中的具體實施
在北京市初中建設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多所學校都不約而同地采用了基于學校實際的軟管理,其具體舉措不乏共同之處。本文以下主要以F中學為例來闡明軟管理的具體實施情況。
。ㄒ唬﹨f(xié)調學校要素
F中學在改進之初就樹立了系統(tǒng)改進觀——學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學校改進工作本身是協(xié)調學校內外諸要素協(xié)同運動的過程。管理就是協(xié)調,提高學校的效能就是要提高各要素之間的協(xié)調程度。因此,在改進之前,管理者要對學校進行全面診斷,發(fā)現要素之間的沖突,找到優(yōu)勢要素與劣勢要素。通過診斷,F中學發(fā)現:教育行政部門的評價指標與學校實際情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學生雖然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但大多樸實有禮;教師問的人際糾紛是導致學校教學質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同時,F中學認為,由于學校各要素始終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其變化結果無法精確預計,因此學校改進是一項長期的活動,學校管理也只有方向取向,而沒有固定的目標。所以,F中學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了以“干部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的工作方向,并以務本求實的工作態(tài)度來全面提升辦學質量,提升社會對學校的滿意度。
。ǘ╆P注個體發(fā)展
個體發(fā)展是組織發(fā)展的基礎,[6]學校發(fā)展的力量與障礙皆來源于此。在薄弱學校,師生往往會由于學校的“薄弱”標簽而產生消極怠惰的心理。F中學對此明確提出“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長”,并將“不拋棄,不放棄”視為學校發(fā)展的一條重要原則。為此,學校建立了學困生輔導制度,做到每個學困生都有專人輔導;學校實施了追蹤式評課制度,直至教師“人人過關”。
細化來講,關注個體的發(fā)展首先是為師生發(fā)展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引。F中學通過建立學校共同愿景與個別交流等措施,不僅幫助每位成員明確了發(fā)展目標,還將成員的發(fā)展力量匯聚到學校發(fā)展路線上來。其次,在個體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為其提供相應的支持與資源,根據個體的個性特征為其安排適宜的發(fā)展任務。為此,F中學始終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上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第三,關注個體發(fā)展的過程,而不僅是個體發(fā)展的結果。當學校師生取得進步時,無論是在學業(yè)成績方面,還是在其他組織生活方面,F中學都主張通過精神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對其發(fā)展給予肯定,繼而啟動個體的下一步發(fā)展。
。ㄈ┳プ“l(fā)展機遇
學校發(fā)展的內外環(huán)境是不斷變化的。與普通學校相比,薄弱學?蓮耐獠凯h(huán)境中獲得的資源與支持相對較少。軟管理強調學校要在應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過程中迅速抓住發(fā)展機遇,順勢整合內外資源,甚至調整學校內部結構,以謀求學校發(fā)展。在北京市初中建設工程中,大多數參與學校都認為這是學校的發(fā)展機遇。F中學更是對這一機遇中潛藏的資源進行了分析整合,加大了學校改進的步伐。
在工程啟動之初,F中學在學校內外對工程進行了大幅宣傳,一方面用以提升學校師生的“士氣”,另一方面借此改善學校的社會形象。在學校改進過程中,F中學針對學校班主任隊伍能力不足的情況,結合北京師范大學項目組的科研力量,主動申請了《通過校本培訓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等課題,從而以課題為依托來提高班主任教師的工作能力與科研能力。在師資培訓方面,學校一方面積極選派教師參與教委等部門組織的各項培訓工作;另一方面以北京師范大學項目組為依托、主動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進入學校開展針對性培訓工作。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學校一方面按照教委的各項指標對學校設施進行了補建和修葺,另一方面根據人文校園的設想對校園環(huán)境進行了整體改造,做到了改進與提高相結合。
。ㄋ模﹦(chuàng)建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師生對于學校發(fā)展目標的共同認識,它反映了學校的發(fā)展定位,統(tǒng)領著學校成員的發(fā)展方向,決定了學校的文化基調。同時,共同愿景的創(chuàng)建是學校成員之間相互溝通的結果,是由內而外生發(fā)出來的價值共識。
F中學立足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的現實,通過師生交流、教師研討等多種方式,最終將學校使命定位于“培養(yǎng)合格的初中生”,將“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名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負責任的合格公民”作為學校的具體工作目標,并確立了“做好當天事,快樂每一天”的學校生活理念。這一愿景的確立有效地解決了教育行政部門的評價指標與學校實際情況之間的矛盾,較大程度地將師生們從考試成績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使得大家可以用平常心態(tài)來接受自己教與學的現狀,并保持著較高的社會責任感,以一份朝氣蓬勃的發(fā)展氣勢不斷努力。
繼而,學;谂囵B(yǎng)目標與教師群體的表現,不斷地通過集體宣講、個別交流等方式向教師強調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并對教師提出了具體行為要求——教師不僅“要自覺履行教育教學義務”,還要“鼓勵學生確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教師“不參與是非議論,與人為善,并互相包容”;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的利益為取向”,同時“依照法律法規(guī)維護自己在校的權利”等。教師正確觀念的確立有效淡化了教師群體中的不良風氣,并將教師的力量凝聚到教育教學活動中。
。ㄎ澹╈`活使用制度
軟管理注重使用文化、情感交流與溝通等手段,但它并不排斥制度的建設與使用,而且認為制度是組織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組織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手段。F中學正是在“工具”的意義上靈活地使用著制度。
在F中學,制度的出臺是以問題為取向的。例如,針對教師人際關系復雜的情況,學校制定了內部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在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整體提升之后,學校適時建立了骨干教師評選機制;其次,制度是彈性的,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的。F中學在學生中設立了“垡頭之星”評選制度,每學期請學生們評選出班級里的各類優(yōu)秀之星,以表彰學生中的先進典型,例如學習之星、紀律之星、進步之星、愛校之星等。每學期學生的典型表現不同,垡頭之星的項目設置就隨之更新;第三,制度更多地用于鼓勵師生的進步,而不是懲罰。學校不僅在學生中評選“垡頭之星”,還在教師中設立了長期有效的“百花獎”表彰制度;第四,制度是學校成員共同參與制定的,不是校長一個人說了算。F中學不僅主張師生集體參與學校事務的管理,例如,共同設計校徽制度校訓規(guī)劃校園環(huán)境等,而且還在制度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盡可能保證每項制度都是大家認可和需要的,不虛設“無用的制度”。
四、結語
在軟管理的實施與影響之下,F中學的師生團結一致地在自身定位的目標上努力著——學校骨干教師的數量明顯增加,學生考試及格率大幅提高,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也不斷提升。在三年為期的北京市初中建設工程結束之際,F中學的整體辦學水平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改進。以F中學為主的實踐經驗表明,軟管理是薄弱學校改進中的管理之道。它不僅符合學校管理的一般要求,也與薄弱學校改進的特殊要求相適宜。
當然,這一結論還處于經驗總結階段,其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檢驗。而且,軟管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長本人的素質,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另外,軟管理并不與硬管理截然對立,如果完全撇開硬管理,有可能導致學校一盤散沙,反而無法改進學校。同時,薄弱學校一旦改進為普通學校之后,學校管理中必然要增加越來越多的硬管理成分,以穩(wěn)定學校發(fā)展的較好態(tài)勢。因此,“軟硬相濟”的軟管理是薄弱學校改進中的管理之道,且有一定的使用條件限制。
[參考文獻]
[1]孫遠航,孫喜連,賀文奇,孫思生,邵萱,曹麗娟,薄弱學校 改造與發(fā)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9
[2]寧曉昕,高校教師人力資源柔性化管理的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3]孟繁華,構建現代學校的學習型組織[J],比較教育研究,2002(1):53—56
[4]康宏,學習型組織的特征及其對我國學校管理的啟示[J],天津教育,2003(11):20—22
[5]歐陽利群,薄弱學校的教師管理更應以人為本[J],湖南教育,2008(10):26—27
[6]霍伊韋思,米斯克爾塞西爾,教育管理學:理論·研究·實踐[M],范國春,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譯
【軟管理薄弱學校改進中的管理之道論文】相關文章:
論管理之道04-26
造船項目質量管理的改進研究論文05-02
電力工程管理的不足及改進探析論文05-02
信息管理現狀及改進構想論文05-01
現代項目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運用論文05-02
電力工程管理不足與改進策略論文05-01
控制工程造價管理的發(fā)展與改進論文05-02
出口大米檢驗檢疫監(jiān)督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對策04-30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進度管理分析論文05-02
工期管理中工程項目管理的實施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