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構學校德育的新模式
在最近的一些調研中,我們看到當前加強與改進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家庭“重知輕德”的教育;學校德育評價不夠完善;學生忽略自身修養(yǎng)提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學校育人的角度來講,要為學生搭建健康成長的平臺,學校必須花大力氣研究建構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建構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需要將社會、家庭、學校、師生融合為一體進行綜合考慮,突出其一,兼顧其它。
一、建構融入社會、體驗生活的教育模式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之中。道德是調節(jié)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其實質是社會生活的規(guī)范。反思多年我國學校思想道德教育之艱難、實效性差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學校的德育工作脫離社會實際,遠離學生生活所致。生活與道德本是一體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長的土壤,離開了生活,道德就是“無土栽培”的映苗,弱不禁風。因此,學校一定不要禁錮學生的手腳,要讓學生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得真知,長見識。學校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積極引導,克服或盡量減速少社會消極現(xiàn)象的影響。某學校的一位學生平日愛看武打、兇殺等帶有刺激性的影片,家中又有一人被強制戒毒,使得他情緒不穩(wěn),總想打一架出出氣。在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課后,他在日記中寫道:“原來社會是那么的美好。我想打人的‘氣’不知不覺地跑掉了!弊寣W生融入社會體驗生活的效果是不能低估的。
二、建構請“門外”人員參與課堂教學的教育模式
常規(guī)下,課堂就是師生活動的場所。不少教師在大力研究教材的運用等方面花費了不少時間。我們相信,這都是教師在潛心地適應社會發(fā)展和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殊不知教材中的內容源于生活,直面現(xiàn)實生活,請“門外”人員進入課堂不是更有利嗎?生活的實例更能使學生獲得對人生意義、人生價值、人生幸福的感悟,這些才是實現(xiàn)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最終歸宿。
三、建構學生道德需要的教育模式
在學生品德心理結構中,需要處于重要的地位,是個性心理特征的基礎,更是人的行為的直接動力。道德行為應主要歸因于需要,如果學生沒有對道德的需要,就不會有道德的內化,就不會有自主、自覺的真正的道德行為。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應建立在激發(fā)學生道德需要的基礎上。這是因為需要不但是人的本性,而且還是個體行為的出發(fā)點和根本的內在動因。教師要經(jīng)常與學生開展對話活動,問題的爭議和討論活動,這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需要的有效途徑。
四、建構學科課程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學科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各門學科都有其特殊的寓德內容、方法和活動形式,但是他們都有共同的一點,就是教師要重視并準確挖掘教材寓德的內涵,課中得體滲透對學生施以有影響的教育至關重要。在整個教學中,教材、教師、學生和教學方法便構成了寓德過程不可或缺的四個基本因素。教學是師 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設計的寓德活動、監(jiān)測評估要貼近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學生參與的寓德活動的心理反應、內化和自評必要時要有顯現(xiàn)形式,師生融合的好,寓德活動的效果必然會好。
總之,社會、
[1] [2]
【建構學校德育的新模式】相關文章:
論人生建構04-27
建構牛教案03-19
建構“動物樂園”04-29
論理解的建構04-27
毛烏素沙地治理的新模式04-25
淺談文化導入的新模式04-30
創(chuàng)新模式促進教學04-28
新模式家長會10-15
圍繞新課標,探索新模式04-30
大班建構活動方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