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體驗·思索-《觀察物體》的教學實踐和反思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7頁例1和“做一做”。
[目標預設]:
1、讓學生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后面和上面
2、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學會要認識物體的全貌應從多角度觀察物體的方法策略。
3、通過多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實錄]: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觀看《盲人摸象》的動畫后。
讓學生說說聽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象一把扇子。
生2:還有,有一個人摸到腳就說大象象根柱子。
生3:尾巴細細的,他就以為大象跟繩子一樣。
[反思:學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提問應更直接,更簡單:我們看物體要注意什么?]
師總結:我們看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位置進行觀察,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一個物體。
[反思:導入新課不夠自然。聽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學生并沒有說出我所預想的結果。當時我還以為是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導不到位。其實這個故事與我們的教學目標:“認識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有不同的形狀”并沒有直接聯(lián)系,因為盲人本來就不能“看”物體,只能“摸”物體。只能說: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對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們看物體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就不同。而就這一點來說,二年級的學生又很難理解。]
[再設計:1、可以通過課件欣賞詩句導入。(與語文的整合)宋代文豪蘇東坡有一首描寫廬山的七言絕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同一座廬山,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風景也不同。2、從“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導入(簡潔干練)。]
二、觀察物體,直接新授
1、 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后面和上面
(1)出示玩具熊,引導坐在不同位置的學生說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個面?讓學生認識正面、左側面、右側面和上面.再由老師引導認識后面。
(2)請學生上來摸一摸、說一說各面是什么樣子。
生1:小熊的樣子很可愛。
生2:左側面和右側面都是毛茸茸的。
生3:我們看不到小熊的后面。
(3)老師轉動玩具熊,以師指、生搶答的形式,鞏固相關知識。
[反思:讓學生說出物體的各個面的名稱:正面、側面(包括左、右側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給這節(jié)課增加的內容,主要原因是我覺得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習數學知識很重要,而且這一知識將促進后段的教學。]
2、教學第67頁的例1
(1)課件FLASH演示恐龍生活場景短片
師:你們知不知道現(xiàn)在有沒有恐龍了?
生:沒有了。
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龍已經滅絕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都是科技工作者根據資料制作出來的動畫和恐龍玩具。
(2)瞧,小明、小亮和小紅就在觀察一個恐龍玩具,(課件出示圖片)
你知道他們看到的是玩具恐龍的哪個面嗎?
生1:小明看到的是玩具恐龍的側面,
生2:小亮看到的是玩具恐龍的正面,
生齊答:小紅看到的是玩具恐龍的后面。
(3)請男同學在小猴的角度想想和女同學在小貓的角度思考:你們分別指出看到了大象的哪個面。(課件出示圖片)
男生: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后面。
女生:小貓看到的是大象的左側面。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