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心理 - “心病”要用“心藥”醫(yī)
摘要:自卑讓初中學生沒有了希望,失去了動力,充滿了不如意。關愛初中學生克服自卑,就是要深入了解、分析他們自卑心理的癥結所在,然后針對癥狀從理解、肯定、中肯和信任的角度出發(fā),指導他們克服自卑心理。關鍵詞:自卑心理,負性情緒體驗,克服自卑
自卑感吞噬初中學生的自信,損毀初中學生的勇氣和熱情,使初中學生純潔幼稚的心靈變得殘缺不全。自卑是一種心理創(chuàng)傷,它源于人對自己的否定性看法和評價。自卑作為一種心理現(xiàn)象,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在后天實踐中,尤其在屢受挫折后才出現(xiàn)的。有這樣一篇初中學生的周記:
我對學習沒指望了,愛在課堂小動作,破壞紀律,甚至惡作劇,以次來打發(fā)還剩半年多的初三時光。我太平凡了,不,應該說我太不出色了,學習這么多年都后進。我很自卑,不知道人生方向在哪里,每天渾渾噩噩地生活,消極而乏味,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我能怎樣呢?
周記里的他因為對自己的學習沒信心,而不能正視自己的學習生活,因為不能正視自己的學習生活,就必然要采取某種逃避方式。對學習,他可能根本就存在著“恐懼”的心理。他不愿意聽課,是因為他根本就聽不懂,而讓他硬去聽課,無疑是一種懲罰;讓他去完成作業(yè),簡直就是讓他等待老師的批評。他在課堂上的“小動作”,“破壞紀律”,甚至“惡作劇”等不端的品行,其實是試圖用另外一種方法來獲得他所期望的關注、價值上的承認,以此掩蓋他自己自卑心理的需要。
請看另一篇學生作文《我》中的片段:
我是一個丑小鴨,一只永遠也別想成為白天鵝的丑小鴨,我總認為同學們看不起我,不與我說話、不與我玩,甚至有時感到老師也不多看我一眼。爸爸和媽媽的離異更讓我生不如死!
作文中的她現(xiàn)在正處于一種極度自卑的心理狀態(tài),自卑的實質并不是客觀上形體相貌的差距,而是自我評價過低。美國心理學家艾麗斯提出ABC理論認為,包括自卑在內的負性情緒體驗主要是個體對事物的某些不合理觀念造成的。(岳珍,2002)文中的她因為外貌不如別人,就認為別人一定看不起自己,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的“丑小鴨”。再加上她的父母離異使她的自卑心理更不堪負重。她的這種自我評價是一種錯誤的評價。
再看另外一篇學生的周記:
幾天前,我剛過15歲生日,人們都說15歲是花兒的季節(jié),可我這朵小花似乎還未開放就要枯萎了。在我生日宴會上,爸爸祝我“努力學習,早日成為一名外交家”,媽媽祝我早日成為舞蹈家?稍谖夷X海里,只有口語流利、思維敏捷,形體優(yōu)美、舞技精湛才算得上外交家、舞蹈家。我覺得自己不可能有什么樣的成功。
現(xiàn)代社會,獨生子女在學生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受社會影響,家長從小向孩子灌輸成名成家的思想,似乎搞學問一定要當博士、院士,搞行政就要當縣長、市長,搞經濟一定就要賺數(shù)十百萬,否則就不算成功。面對父母高期望值的孩子,在重壓之下喪失其“人性”,在遠離“人性發(fā)展”中為自己劃定了一個活界限,其否定性的自我意象將自己圈圍在一個低能、卑賤的柵欄中而不敢挺胸邁步。正如蒙田所說:“最野蠻的是輕視自己!保ɡ顚W農、陳震,1997)
我的爸媽到底怎么了?還有我的老師。他們真是落伍了,太老土了。他們不知道周杰倫、阿杜;不知道足球小子;更不知道帝國時代。對于他們,我無話可說,他們只知道要我學習。我對于學習,
[1] [2] [3] [4]
【教育心理 - “心病”要用“心藥”醫(yī)】相關文章:
心病還需心來醫(yī)的論文04-27
醫(yī)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04-30
心病04-29
心病的作文07-20
冠心病04-28
健身除「心病」04-29
什么是冠心病04-28
心病生英雄02-27
關心病人的短信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