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業(yè)的世紀之爭久居京城的人都知道,北京的春天來得遲、去得快,但卻總是那么得讓人期盼。因為經歷了漫長的寒冬,人們已經厭倦了大地的蒼茫,渴望著枝頭一抹綠色的出現。
2000年初春的北京,依舊春寒料峭。在北京城西的友誼賓館,陽光透過窗戶把整間會議室照得暖洋洋的,一群人圍在會議桌旁談興正濃。與會者可能自己并沒有想到,這個小型座談會對兩年后中國金融業(yè)的影響之大。會議的主題是金融控股公司,會議的主持人是時任中國人民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監(jiān)管司司長夏斌。人們也許很難想象,在當時國內實行嚴格金融分業(yè)經營、分業(yè)管理的體制下,會有這樣一個由中國人民銀行司長主持,就金融控股公司的監(jiān)管以及在我國實現的可能性等問題為主題的座談會。
夏斌,畢業(yè)于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曾任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監(jiān)管司司長,現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我國金融市場的主要構建者之一。近日在業(yè)內的一個研討會上,記者有幸見到了夏斌。雖然他長期身居要職,但卻沒有絲毫的官氣,讓人感受到的只有他學者的儒雅之風。從與他的交談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內心中憂國憂民的價值觀,這也是那一代人的特性,即把個人的努力與國家、民族的富強聯(lián)系在一起。前幾年,信托業(yè)幾家大公司接踵不斷地倒閉關門。夏斌和司里其他人像救火隊員一樣到處“撲火”。由此引來信托業(yè)五次大的清理整頓。雖然整頓已接近尾聲,但歷史遺留問題及面對“入世”在即的現狀卻給監(jiān)管者帶來更多的難題。
綜觀我國金融機構的組織架構,五花八門,監(jiān)管的盲區(qū)難以消除。盡管入世初期,國內和國外金融機構的競爭在地域和范圍上是有限制的,但我國銀行、證券、信托、保險是單一資本、單一業(yè)務范圍,而國外金融機構的背景是綜合性金融集團。由此,夏斌認為在我國組織對金融控股公司研究的時機已經成熟。
中信國際研究所也是那次座談會的參與者之一。屈指算來,中信公司應該是國內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先驅者。中信國際研究所所長皮聲浩向記者講述了當初中信公司提出搞金融公司的始末:“1966年6月,正值中信公司按照央行的要求制定‘分業(yè)經營,分業(yè)管理’的改制方案時,王軍董事長得知日本正在醞釀金融改革(日本版的"BIG BANG")后,委派中信公司副董事長張肖組團去日本考察,了解日本金融改革的動向,我也是成員之一。當時日本正在步英、美等國之后塵,放開對本國金融機構的經營限制,允許所有金融機構均可以投資經營商業(yè)銀行、證券公司;最后放開保險業(yè),允許所有金融機構可投資經營保險公司。日本金融改革的結果是產生一批金融控股公司,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中信公司領導對日本考察后認為中信公司可參照國際金融業(yè)的發(fā)展方向,設計自己的金融業(yè)的體制。隨后中信國際研究所從1997年開始著手研究與金融控股公司的相關問題!
這次座談會確定由央行非銀司與中信國際研究所共同進行金融控股公司的課題研究。畢竟金融控股公司對我國還是個新鮮事物,這是我國金融管理體制的一個重要探索。夏斌也向記者透露,早在2000年,他就曾主動牽頭起草過《金融控股公司管理辦法》。由于當時的時機尚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