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聽課教育論文
1.動情——聽課氣氛的培養(yǎng)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聽課者,教師要善于用積極的情感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學生的內在因素,使學生不斷地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漲的情緒,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首先教師要不時地用激勵性的語言提問、評價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講出新的設想與構思,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就會在一種受教師尊重、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下學習。例如對秦始皇的評價,教師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有的學生會評價出他是一個“暴君”,而有人會評價出“千古一帝”,無論對哪種評價,教師都要指導學生擺出足夠的論據,最后再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指導學生評價歷史人物。其次教師要針對中學生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濃厚的學習氣氛。多講一些歷史故事,還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講述,以活躍課堂氣氛。另外,在講授課本內容時,多用啟發(fā)式,教學手段上,要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手法輔助教學,這些都將有利于學生聽課氣氛的培養(yǎng)。
2.善聽——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堂教學中很多時間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認真聽,學生聽的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的效率,因此對學生聽課能力培養(yǎng)與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具體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幾點:第一,培養(yǎng)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將課本知識形成具體的畫面或圖表,使學生對歷史知識體系有真切的理解,例如對西羅馬從形成到最后滅亡的過程,就可以在黑板上用圖表表示出來。第二,教會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引導學生把從課本中學到的具體知識上升到本質的認識。比如,通過學習對歐洲殖民擴張以及殖民者干下的滔天罪行的敘述,讓學生分析出殖民擴張給世界帶來了災難,卻給歐洲帶來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從而認識到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質。第三,幫助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學會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注意歷史的縱橫向聯(lián)系。比如,在講述新航路的開辟時,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中國史上鄭和下西洋的壯舉,讓學生對這兩個歷史概念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加深理解。第四,教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師講課的語調和節(jié)奏。教師在講授時,根據不同的文字內容可能采取不同語氣和節(jié)奏,重點知識可能加重語氣,或重復敘述;對某些內容可能采取疑問的.口氣,引導學生生疑、思考;對某些理論可能有目的地講半句,留半句,讓學生去推導或總結。
3.多想——學習思路的培養(yǎng)
學生學習某一知識結構時,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所以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正確思維過程的培養(yǎng)和訓練尤其重要。了解某一歷史知識現(xiàn)象大致有三個相互聯(lián)系的階段:即對課本知識的初步感知、深入理解和消化吸收。在初步感知階段,主要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書本“描述的是什么”,在深入理解階段主要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該內容“是什么意思”,在消化吸收階段,主要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本質是什么,有何作用”。
4.多問——質疑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上課時教師經常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可大多數學生卻沒有問題問,或不知問什么。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幫助學生學會生疑,學會提問,教師自己首先要善于向學生發(fā)問,在無疑處生疑,在疑處發(fā)問,從而促進學生思考,學會發(fā)問。比如在講到絲綢之路時,可向學生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漢代的一個商人,從長安出發(fā),經絲綢之路到大秦經商,沿途會遇到什么景象?讓學生發(fā)揮自由想象,學生可能會提出來不同的問題:西域人民的生活怎樣?他們的信仰是什么?西域的地理環(huán)境怎樣等。這樣一來,學生就鍛煉了質疑的能力。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不管學生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教師要肯定,讓學生自己感到有能力,有機會提出問題。另外,當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不太明確或難以回答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把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比如“五四運動為什么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對這樣的問題學生難以回答,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整理一下:這次革命的前途是什么?領導階級是誰?這次革命和以往的革命有哪些不同之處?這樣一來,題目思路就明朗了。經過較長時間的適應、引導、訓練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5.勤記——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學生適當記筆記,可以手腦并用,加強記憶效果,并可以為今后復習提供幫助。記筆記是一種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活動,聽課筆記不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書寫、繪圖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科知識以及提煉筆記內容的能力。學生記筆記要避免將筆記記為教師上課的流水帳,不加選擇地全部記下,也要避免將筆記記成教師板書的翻版。記得多,記得亂,就會與聽課及思考發(fā)生矛盾。最突出的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教師講的速度,為此要教育學生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處,書上有的不記。另外還可以記下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或想法。記筆記不一定都要記在筆記本上,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有些內容,如小標題、序號、對某些詞語或概念的解釋、對文中某句話的補充等可直接記在書本的空白之處。比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對“君主立憲”這個詞的解釋,教師可以讓學生直接記在書上,以加深理解。另外,記筆記不一定每次要用文字表達,有時還可以用符號來表示,以節(jié)省時間。但用符號表達時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的意義必須明確,并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如果聽課、思考與記筆記發(fā)生矛盾,要先跟隨教師的思路聽課,避免教師講授的內容無法理解,沒有記好的筆記先寫下標題或作出標志,課后再補充完整。
總之,學生聽課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每位教師對些都要加以重視。此項工作做好,歷史教學工作將會有大的收獲。
【淺談歷史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聽課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預習活動論文12-31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論文12-29
淺談如何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論文01-06
淺談如何使學困生解困教育論文01-26
淺談如何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論文10-09
教師如何指導幼兒閱讀論文09-10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論文01-10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學科論文01-21
如何指導學生健康上網論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