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初探
一個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編寫教案時,都要明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時安排和教學過程等,甚至對自己的語言、表情、和板書等都有所考慮,對于教具、實物、模型和實驗都要事先做好準備。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確和接受所要講解的知識。有了多媒體技術,這一切都變得更容易實現(xiàn)了。以中學生物學人體生理衛(wèi)生課講授中有關心臟的內(nèi)容為例,根據(jù)大綱的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心臟的位置和結構,了解心率和心輸出量等知識。重點是心臟的結構,而難點是心臟瓣膜的開放方向與血流方向的關系。
課本中關于心臟的位置和形態(tài)是這樣敘述的:人的心臟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心臟的形狀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頭差不多。
過去講解這部分內(nèi)容時,除了用語言表達之外,還要演示心臟的掛圖、模型及豬或羊的心臟實物,還可讓學生用手指在自己心臟的位置。有了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在用語言表達的同時,在熒屏上展示活動的人體圖像,配合語言講解,指出心臟的位置和形態(tài)。既可用靜態(tài)結構圖(例如課本上的圖和掛圖)觀察心臟構造,又可使心臟在三維空間作任意角度和方向的翻轉,還可配上文字解釋和有關聲音,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此基礎上,接著就可講解心臟的結構和生理功能。
心臟是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器官。它晝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huán)流動。心臟主要由心肌構成,它有四個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只有同側的心房與心室相通。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講解這部分內(nèi)容時,更可以發(fā)揮多媒體聲、圖、文、動畫、視窗、色彩等多種媒體和手段的優(yōu)勢。在用語言講解的同時,在熒屏上展示出心臟的結構圖以及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動態(tài)形象。用鼠標指示心饑心房、心室以及心房和心室相通、心室和動脈相通,講到哪部分,哪部分作相應的運動,最后再展示心臟全貌。這樣,可以更加形象逼真。
在講解這部分的難點——心臟瓣膜時,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能開閉的瓣膜。這些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這樣,就保證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為了形象生動的講解,可以在熒屏的圖像上,跟隨血液流動的路線逐個說明,房室瓣只能轉向心室開,所以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動脈瓣只能轉向動脈開,血液也就從心室流向動脈。在講解中,可以通過遙控器控制演示慢鏡頭動畫、局部放大和定格圖,既有利于教師的講解提問,又利于學生的觀察思考。另外,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多媒體教學有很強的形象性、生動性,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使學生獨立地、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