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午夜精品999,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伊人色播,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科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做法

時間:2023-04-30 11:18:41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科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做法

 

科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做法

將科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風氣有著重要作用。對此數學教學是有許多工作可做的。下面僅以講授初三幾何第七章“圓”為例,就如何將科學史融入課堂教學談談我的做法與體會。

一、結合教材內容,“見縫插針”,使科學史自然融入課堂教學。

“圓”是一個古老的課題,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活動和它密切相關。有關圓的知識在戰(zhàn)國時期的《墨經》、《考工記》等書中都有記載,授課中將有關史料穿插進去,作為課本知識的補充和延伸。例如講解圓的定義與性質時,我向學生介紹,約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我國已有了圓的概念,考古說明我國夏代奴隸社會以前的原始部落時期就有圓形的建筑。至于圓的定義和性質在《墨經》中已有記載,其中,“圓,一中同長也”,即圓周上各點到中心的長度均相等;此外,還進一步說明“圓,規(guī)寫交也”,即圓是用圓規(guī)畫出來的終點與始點相交的線。這與歐幾里得的定義相似,而《墨經》成書于公元前4~3世紀,是在歐幾里德誕生時間問世的。再比如圓心角、弓形、圓環(huán)形、圓內接正六邊形、直角三角形的內切圓、圓錐等一系列概念與性質,在《墨經》、《考工記》、《九章算術》等書中都有記載,在講到這些內容時,我便用幾句話向同學們作簡要介紹。這樣,隨著這一章教材的不斷展開,同學們對我國古代在相關領域的發(fā)展概貌有個初步的了解,明白我國古代就對這些內容有了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特別是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論證幾何學的萌芽,幾乎與古希臘的幾何學同時產生。

二、根據教材特點,適當選擇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圓周率π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為了回答這個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鍥而不舍,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其中我國的數學家作出過卓越貢獻。該章的“讀一讀:關于圓周率π”對此作了簡單的介紹,并提到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為了讓同學們了解這一成就的意義,從中得到啟迪,我選配了有關的史料,作了一次讀后小結。先簡單介紹發(fā)展過程:最初一些文明古國均取π=3,如我國《周髀算經》就說“徑一周三”,后人稱之為“古率”。人們通過實踐逐步認識到用古率計算圓周長和圓面積時,所得到的值均小于實際值,于是不斷利用經驗數據修正π值,例如古埃及人和巴比倫人分別得到π=3?1605和π=3?125。后來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利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來求圓周率的近似值,得到當時關于π的最好估值約為:3?1409〈π〈3?1429;此后古希臘的托勒玫約在公元150年左右又進一步求出π=3?141666。我國魏晉時代數學家劉微(約公元3~4世紀)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弧矢割圓術”計算π值。當邊數為192時,得到3?141024〈π〈3?142704。后來把邊數增加到3072邊時,進一步得到π=3?14159,這比托勒玫的結果又有了進步。待到南北朝時,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更上一層樓,計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求出了準確到七位小數的π值。我國以這一精度,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中,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一記錄直到公元1429年左右才被中亞細亞的數學家阿爾·卡西打破,他準確地計算到小數點后第十六位。這樣可使同學們明白,人類對圓周率認識的逐步深入,是中外一代代數學家不斷努力的結果。我國不僅以古代的四大發(fā)明———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對世界文明的進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數學方面也曾在一些領域內取得過遙遙領先的地位

[1] [2] 

【科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做法】相關文章:

如何將情感因素融入數學教學05-02

將數學思想和方法融入數學課堂教學04-30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多媒體04-28

將數學建模融入高等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04-29

將“引探教學法”融入數學課堂教學04-26

SSK與科學史04-30

音樂要融入情境教學之中04-28

科學史的解釋方法04-30

李約瑟科學史觀探析04-27

把音樂融入到英語教學中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