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素質敏感期與小學體育課程內容選擇的研究論文
青少年肩負著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青少年身體素質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傳統(tǒng)小學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多數(shù)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并未與小學生身體發(fā)育的敏感期相關聯(lián),對于體育課程內容也并未進行深入研究.除此之外,學校對于素質教育的執(zhí)行力較差,以及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局限性均成為影響小學生素質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
1.身體素質敏感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通常來說,身體素質是指人體肌肉活動的能力,以及不同器官之間協(xié)同合作的生理能力,一般使用力量、速度、爆發(fā)力、靈敏度、柔韌性、耐久性進行衡量.人類在不同生長階段的身體素質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除了與遺傳基因有關外,后天的素質教育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素質最敏感時期,利用科學的素質教育方法,對于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1身體素質敏感期的定義
在生理學角度,將人體發(fā)育最為迅速的階段稱為身體素質敏感期,以身高和肌肉密度增長為例,在7-12周歲期間,人的身高與肌肉密度增長速度最快,如若加以科學的鍛煉,這一增長速度將會有著明顯的不同.以我國男性身高增加與豎脊肌密度變化為例,可得到圖1、圖2.
1.2身體素質敏感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能否接受科學的鍛煉,人類在7~12周歲期間的身體素質呈現(xiàn)出較快速度的提高.所以,處于7~12周歲階段的小學生恰好處于身體素質敏感期,在此期間通過科學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在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建設的同時,也有助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提高我國公民身體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而,在新課程改革之前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在小學生身體素質建設方面并未投入過多精力,相關小學體育課程設置依然采用傳統(tǒng)模式,缺乏科學性,導致小學生身體素質無法與歐美國家相比.改革開放之后,在與發(fā)達國家的交流過程中,素質教育逐漸引起包括教育界在內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身體素質敏感期這一理念也逐漸被廣大教育人員所接受,通過近幾年的素質教育開展情況來看,科學的體育課程設置,對于提高處于身體素質敏感期的小學生身體素質有著較為明顯的效果.
2.身體素質敏感期與體育課程設置的匹配性
基于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情況進行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可以確認小學生在此期間正處于身體素質較為敏感,因此,傳統(tǒng)體育課程需要根據(jù)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的設置.
2.1"敏感期"的身體素質類型
在醫(yī)學領域,對于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定義較為清晰,關于身體素質的類型也有著較為詳細的區(qū)分,因此,對于小學生身體素質敏感期的研究,應當以分析該階段小學生身體素質類型為前提.
2.1.1生理學角度的身體素質類型
區(qū)分基于生理學的身體素質類型主要以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速度、力量、柔韌度、平衡力、靈敏度等一系列特征,這些特征的具體定義如表1所示.
除以上類型外,身體素質的另一主要類型為協(xié)調能力,該能力涉及大多數(shù)器官,是人體機能綜合水平的體現(xiàn).例如,在乒乓球運動過程中,速度與力量是取得勝利的關鍵,柔韌度、平衡力和靈敏度則是速度與力量提高的基礎.由此可見,研究身體素質類型能夠提高小學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的科學性,提高素質教育效果.
2.1.2身體素質敏感期的年齡特征
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身體素質敏感性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以近幾次全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普查為例,隨著年齡的增加,小學生100米短跑所需時間逐漸減少,而跳高的高度也在增加,這種變化在男女學生中均有體現(xiàn).對于身體素質敏感性的研究,法爾費力作為該領域的先驅,率先對速度這一身體素質特征進行了研究,通過統(tǒng)計學手段,對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速度素質進行比較,確定了人體速度素質增長最快的年齡階段,也就是所謂的速度素質發(fā)展敏感期.在此基礎上,法爾費力進行了對比研究,將處于速度素質敏感期的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采用科學的鍛煉方法進行鍛煉,而對照組成員則不采取過多干預,在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組成員的速度素質要遠遠高于對照組成員.因此,在速度素質敏感階段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則能夠促進這一素質的快速提高,如若不然,肌肉得不到科學的鍛煉,收縮力量、反應速度、協(xié)調性等均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降低,當速度素質敏感期之后,人的速度素質也就基本固定,并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降低.在小學階段發(fā)展速度素質是比較理想的階段,小學體育課程設置應當具有科學性,采取正確的教學手段,在速度素質敏感期快速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速度特征.
通過速度素質的培養(yǎng)可以看出,身體素質敏感期有著明顯的年齡階段劃分,其它身體素質特征也是如此.男性速度素質敏感期在7-15歲,女性速度素質敏感期在7-13歲;男性力量素質敏感期在9-15歲,女性力量素質敏感期在7-13歲;男性柔韌度素質敏感期在9-15歲,女性柔韌度素質敏感期在6-13歲;男性平衡力素質敏感期在6-13歲,女性平衡力素質敏感期在5-12歲;男性靈敏度素質敏感期在5-12歲,女性靈敏度素質敏感期在5-15歲.由此可見,由于性別的不同,人體各項身體素質特征的敏感期存在些許差別,然而,小學年齡階段卻基本在這一時期范圍內.
2.2身體素質與體育課程設置的匹配性
小學階段的身體素質建設工作主要通過體育鍛煉完成,因此,將小學體育課程作為小學教學的核心內容,以此實現(xiàn)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發(fā)展.處于身體素質敏感期的小學生身體素質提高需要體育課程內容的科學選擇為主,相關體育課程的設置應當與小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相匹配.
在發(fā)展速度素質方面,相關體育課程內容以短跑(50米、100米)、自由泳(50米、100米)等項目為主,這些體育項目需要以最短的時間完成短距運動,相關運動具有周期變化的特點,以動作頻率高低、動作幅度大小為衡量標準.力量素質雖不具有周期變化的特點,卻依靠肌肉的瞬間爆發(fā)力大小作為評價力量素質的基礎,相關技巧的使用近能起到較小的輔助作用.具有代表性的體育課程內容有立定跳遠、三級跳遠、跳高、鉛球等,這些力量型運動項目的選擇應當根據(jù)青少年的實際身體素質發(fā)展情況為依據(jù),避免過度訓練導致青少年身體的損傷.
在柔韌度鍛煉方面,可供小學體育選擇的課程有藝術體操、健美操、瑜伽、舞蹈等;靈敏度的鍛煉則可通過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項目實現(xiàn),這些項目均需要較快的反應能力,在此類型體育課程中,應當提醒小學生注意安全,避免因反應速度較慢時導致意外受傷的情況發(fā)生.在平衡力的訓練方面當推選武術、太極、輪滑等項目,傳統(tǒng)武術、太極等不僅能夠鍛煉小學生的平衡力,同時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速度、力量、柔韌度、靈敏度等素質,輪滑雖能快速提高小學生的平衡能力,卻應當注意相關護具的佩戴,避免意外摔傷.
以上體育課程內容應當根據(jù)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小學生處于身體素質敏感期,不同身體素質特征的敏感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區(qū)別.根據(jù)不同身體素質特征的敏感期來看,應當按照靈敏度素質、平衡力素質、柔韌度素質、速度素質、力量素質的順序進行培養(yǎng),進而達到身體素質與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相匹配的目的.
3.總結
針對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在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應當特別注意形體、協(xié)調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階段適當增加體操、武術、舞蹈等現(xiàn)代體育教學項目所占比重,在保證小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適當開展以力量和速度培養(yǎng)為主的足球、籃球、短跑等運動.通過科學的體育課程內容選擇,在全面提高我國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敏感期小學生靈敏素質促進的干預實驗研究[J].喬秀梅,張秀枝,趙煥彬,霍洪峰,徐翠麗.體育學刊.2013(05).
[2]2000年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狀況分析[J].白文飛,王松濤,嚴玉柔.中國體育科技.2003(11).
[3]對速度素質敏感期11歲男生身體素質灰色關聯(lián)分析[J].及化娟,梁月紅.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06).
[4]兒童青少年體能發(fā)展敏感期相關熱點問題[J].周國海,季瀏,尹小儉.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06).
【身體素質敏感期與小學體育課程內容選擇的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少年兒童身體素質敏感期測定及其體育教學探討教育論文01-03
研究體育的論文08-30
研究小學體育訓練論文11-16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相互銜接問題研究07-12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探討論文05-23
小學體育游戲活動組織研究的論文06-23
《身體素質練習》體育教案08-26
同職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序化論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