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原則與設計研究論文
【摘 要】 小學音樂欣賞課應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設計原則:①由淺入深;②由近及遠;③由具體到抽象。
【關鍵詞】 音樂欣賞兒童
小學音樂欣賞根據(jù)兒童思維和接受能力,欣賞教學中應靈活動用下列原則。
1由淺入深
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還處于缺乏感情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階段,由于他們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的缺乏,往往對作品所描述的某些客觀現(xiàn)實不易理解,對某些情感不易體驗,因而欣賞教學要按兒童的認識能力,有計劃、系統(tǒng)地進行教學。欣賞教材的篇幅應由短小的作品開始,再逐步聽較長的作品;作品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段應由簡到繁,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應由易到難。
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不同年齡兒童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在選材時,應考慮的是音樂對所教學生的可感受性、可接受性,因此,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教材。低年級學生應選取音樂形象鮮明,能為學生所接受的音樂作品讓學生欣賞。要求音樂作品的形式結構清晰、特點鮮明,形式本身比較工整、短小,可參與性強等。高年級的學生可適當選聽一些具有一定邏輯性,篇幅較長的樂曲。
2由近及遠
由于兒童所接觸的生活范圍狹窄,情感和興趣正在發(fā)展,因此欣賞作品的內容應從兒童的日常生活和他們所喜愛的、感興趣的事物開始,再逐步由近及遠地擴大他們的視野。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兒童觀察生活、豐富其知識,使他們聽音樂時能進行聯(lián)想,從而提高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欣賞教材的選擇,常從兒童歌曲開始,逐漸擴大到其他歌曲,由反映兒童生活情趣的器樂曲擴大到外國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使欣賞教學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
在音樂欣賞活動之前,要充分預知兒童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分析了解兒童已掌握的知識內容,預知兒童的知識水平,讓兒童通過自身活動來解決問題,獲取經(jīng)驗,發(fā)展能力。比如在欣賞課《獅王進行曲》時,就要充分預知兒童這幾個方面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2.1兒童能區(qū)分緩慢有力的音樂表現(xiàn)的是獅王,輕快跳躍的音樂表現(xiàn)的是其它小動物。
2.2兒童已經(jīng)會跟著中速音樂合拍地做獅子走路的動作。教學時可用故事導入課題,告訴兒童法國的圣桑爺爺用音樂寫了“獅王”這個故事,然后播放音樂讓兒童欣賞。當音樂進行到緩慢有力的節(jié)奏時,小朋友們一個個模仿起獅王的動作來,有的雙手放在背后,抬頭挺胸地跟著音樂踱起了方步,有的用雙手做爪子,張牙舞爪地把獅王威風、自得的模樣表演得惟妙惟肖;當音樂進行了到輕快跳躍的節(jié)奏時,小朋友們有的表演小兔跳,有的表演小鳥飛,有的表演猴子抓癢等。充分預知到兒童有這幾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兒童便很快地進行情境,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積極活躍。
3由具體到抽象
在器樂作品中,由于沒有文字結合,音樂內容就不象歌曲那樣表達得具體、明確。但在某些器樂作品中,由于運用了客觀世界中音響的直接模仿(如鳥叫、軍號、鐘聲等);或近似模仿(如雷鳴、風聲、時鐘嘀噠聲等)的手法來刻劃音樂形象,這種直觀性的聽覺形象,就容易為兒童所理解。而在某些用暗示性、象征性描寫的音樂中,所描寫的形象沒有聽覺上直觀形象,只有視覺上的形象(如云彩、閃光等)或僅是表現(xiàn)情緒的形象(如歡樂、悲哀等),這種抽象的描寫,又常需借用標題、文字作解釋才能使人聽懂,因此,這類作品就不易為兒童所理解,教師應多選擇直接模仿和近似模仿的樂曲為適宜。
3.1不同年齡的兒童,應選擇不同的參與通道,以及幫助兒童打開這些通道而采用的合適的輔助材料。音樂欣賞活動的主通道是聽覺,其它輔助通道還有視覺、運動覺和言語知覺等。低年級的兒童一般較多選用的輔助通道是運動覺和視覺,高年級學生可廣泛使用所有輔助通道。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對象的外在運動方式往往比對象的內在意義更具有吸引力。針對低年級兒童的這一特點及農(nóng)村兒童有些生活經(jīng)驗不太豐富的情況,在設計《金蛇狂舞》音樂欣賞活動時,除了采用兒歌表演游戲等形式,著重于兒童視覺通道的開發(fā),設計了合適的教具;用布和卡紙制作了兩條色彩鮮艷的可供操縱的金龍、兩只獅子面具。音樂欣賞時,隨著音樂用于在屏風上操縱出舞龍、舞獅的場景,同是在舞獅時配以鑼鼓伴奏,使兒童深切感受到龍獅狂舞的熱烈氣氛,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音樂內容,感受音樂形象。
3.2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欣賞要求也是選擇參與通道和輔助材料所必須考慮的條件。如在欣賞貝多芬的《土耳其進行曲》時,由于該樂曲結構工整,節(jié)奏感強,便可考慮用打擊樂演奏的參與方法。而在欣賞貝多芬的《歡樂頌》時,由于該歌曲音域較窄,便可考慮用歌唱的參與方法。賀綠丁的《森吉德瑪》具有詩和舞的氣質,我們便可考慮用配樂詩朗誦和隨音樂舞蹈的方法等等,在選擇參與通道和輔助材料時,最重要的原則便是兒童能夠參與操作,喜歡參與操作,操作過程能夠有效地強化兒童的音樂感受和享受。
總之,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兒童對音樂作品聽得愈廣泛愈深入,那他們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就愈能快速發(fā)展,從而提高兒童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xiàn)力。兒童有了欣賞音樂能力,才能使他們對音樂發(fā)生興趣,從而能自覺、積極地學習。所以教師應在課內外重視音樂欣賞的教學工作,應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多給兒童欣賞音樂的機會,并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生動地向他們介紹分析音樂作品。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原則與設計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基于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主體參與研究的論文04-27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與歌唱教學的關系論文05-02
節(jié)能建筑設計的原則與不足論文04-27
臨床研究設計的基本原則(上)05-01
信用證欺詐例外原則適用研究論文05-01
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04-30
設計管理雙平臺教學法研究論文04-30
中小學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的選題和原則04-30
小學音樂快樂教學研究的論文05-02
小學語文游戲教學研究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