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如何開展小班幼兒的音樂活動論文
現代心理學表明:藝術教育的美感作用與人才素質的成長有著密切的關系。音樂是培養(yǎng)美感的藝術手段之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斯基說過:“美是一種‘心靈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币魳方逃梢园岩魳返母鞣N要素有機地組織起來,將美好的感情付諸于聲音表現,從而給人以美感,撥動每個人心靈中的琴弦,使人的情感在音樂美的感受中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得到心靈的陶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fā)現愛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許多孩子從小就喜歡能播放音樂的小玩具,當聽到音樂的時候,會隨著音樂扭動自己的身體,發(fā)出快樂的咿咿呀呀的聲音。到了三歲左右,孩子們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能夠自由地歌唱、舞蹈,體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有的孩子當遇到快樂的事情的時候,甚至會自己編唱旋律,哼唱歌曲。同時,在音樂活動中,幼兒也能夠學會與別人合作,發(fā)揮主動、自覺探索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記憶力與專注的學習態(tài)度。因此,我們應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途徑很多,有專門組織的音樂活動,也有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在這里,我們先來談一談如何在幼兒園里組織好幼兒的音樂活動。
要組織好小班幼兒的音樂活動必須注重以下的幾點:
一、選擇適當的音樂活動教材
小班幼兒的生理發(fā)育以及認知水平都還比較低,因此,音樂活動的教材應當選取歌詞易上口、音域較窄、節(jié)奏簡單的內容進行。理解歌詞方面:一般來說,幼兒比較容易理解與他們的生活和興趣比較相關的歌詞。例如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袋鼠媽媽》等,孩子們在學習這樣的歌曲時,能夠與自身的認知條件相符合,容易記憶,也能夠朗朗上口。音域方面:兒童的發(fā)聲器官在整個學前期是處于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聲帶短小而且柔嫩,一般小班年齡段的幼兒可以唱出5—6個音,即c1—a1,聽起來最舒服的音是在e1—g1之間。因此,在幼兒園的集體音樂教育活動中,應遵循此規(guī)律進行選材。在節(jié)奏方面,最好的節(jié)奏是能夠與兒童自身的生理活動,如心跳、呼吸、脈搏的節(jié)奏等相適應,或與兒童的身體動作,如走路、跑步等的節(jié)奏相協(xié)調,兒童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鴨子》等。
二、注重音樂活動的游戲性
小班幼兒心理發(fā)展水平比較低,注意力不易集中,還容易情緒化,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自身的想像,因此,小班幼兒的音樂教育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在開展音樂活動的時候,應當以采用接近幼兒本性,能以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手段和方式將幼兒帶入音樂的天地,和音樂成為朋友和方式進行。而具有游戲性的音樂活動,則是最接近小班幼兒的本性,最容易引發(fā)和維持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將幼兒順利帶入游戲的情境中進行的。在教學實踐中,游戲化的教育以其活潑多變的形式給剛跨入幼兒園的寶寶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體驗。要實現游戲化的音樂活動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游戲情境,培養(yǎng)幼兒的愉悅情緒,激發(fā)幼兒學音樂的興趣。
幼兒心理學表明,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幼兒的情緒具有情境性的特點,常常被外界所支配,某種情緒往往隨著某種情境的出現而產生,又隨著情境的變化而消失。因此,有人甚至認為學前兒童是“情緒的俘虜”。愉快的情緒往往使幼兒愿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因此在小班進行音樂活動時,首先要注重創(chuàng)設適合的心理氛圍。創(chuàng)設良好心理氛圍的離不開與音樂活動相適應的環(huán)境以及語言這兩個方面的創(chuàng)設。
例如,在音樂活動《捉迷藏》中,教師可以先準備一部玩具電話、貓咪頭飾以及相應的音樂。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師利用玩具電話來給“貓媽媽”打電話,說:“貓媽媽,您好。今天,我們想上您那兒去做客,好嗎?”在音樂活動《小青蛙》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片池塘,提供給每個幼兒一個青蛙頭飾,又通過音樂創(chuàng)設了打雷下雨的情境,讓幼兒一下子就沉浸在了活潑的音樂活動的氛圍中。
2、以音樂知識為基礎,強化音樂活動中的游戲規(guī)則
當幼兒初步認識了音樂知識以后,就可以以音樂知識點為游戲規(guī)則,讓幼兒進一步掌握音樂知識。如在音樂游戲《捉迷藏》中,當寶寶們了解了貓媽媽的聲音大,小貓聲音小的規(guī)則以后,就可以分角色扮演貓媽媽和小貓,當聽見弱的聲音時,就表演小貓,當聽見強的聲音時,就表演貓媽媽。在音樂游戲《小青蛙》中,當聽見活潑的音樂聲時,孩子們可以心情地表現小青蛙的各種動作,當聽見轟隆隆的雷聲時則要趕緊躲起來。就這樣,孩子們在有規(guī)則的音樂游戲中,盡情享受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音樂是幼兒的表達形式,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方式,無論是寄音樂于游戲當中,還是寓游戲于音樂當中,都要將這兩個因素有效地結合,使音樂活動更具有趣味性,讓幼兒在音樂的審美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與探索樂趣,也從中學習到嚴謹科學的音樂知識。音樂活動中的游戲性可以讓音樂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靈活、豐富多彩,讓小朋友們能夠經常體會到“和玩一樣”的感受,從而自覺自愿地、快樂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
三、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獲得科學的音樂知識
特級教師曹冰潔老師認為我們應當重視幼兒的音樂素質教育,讓幼兒從小獲得音準感、節(jié)奏感,初步知道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快慢……等。在小班的音樂活動中,我們也可以根據這些要求來選擇適當的音樂教材,合理地進行設計。例如歌唱活動《大貓、小貓》中,我們就可以讓感受到強的聲音是大貓在唱:“我是一只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喵”,弱的聲音是小貓在唱:“我是一只小貓,我的聲音很小,喵喵喵喵喵”; 在欣賞活動《龜兔賽跑》中,通過音樂作品中具有強烈對比色彩的小烏龜與小兔子的形象與演唱時的不同節(jié)奏,我們可以讓幼兒感知音樂的快與慢。
四、注重從身心兩個方面去培養(yǎng)幼兒,啟發(fā)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體態(tài)律動”學說創(chuàng)始人,瑞士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審美情感教育,這種目標是通過兒童在音樂活動中不斷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的過程來達到的。兒童從開始接觸音樂起,就不只是學習用聽覺去感受音樂,同時還學習用整個身體和心靈去感受音樂,感受音樂中節(jié)奏疏密、旋律起伏、情緒變化的節(jié)律。
例如在歌唱活動《怎樣叫》當中,我們可以運用手勢的高低來表現鴨子媽媽和小小鴨子的音高不同:小鴨的音高高,就把手放到頭頂上,鴨媽媽的音高低,就把手放到腳邊來學著叫;在音樂游戲《龜兔賽跑》中,當聽見快速的音樂時可以用跑來表現兔子,當聽見慢速的音樂時用爬來表現小烏龜、當聽見靜止的音樂時,就用閉眼睛睡來表現小兔子。孩子們在有規(guī)則的音樂游戲中,盡情享受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情感。同樣,我們也可以用拍手、跺腳等不同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的強與弱。
總之,音樂是啟迪“美”的教育,能夠帶給人以愉悅的心情,“美”的享受。在小班幼兒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感受“美”為導向,根據幼兒年齡特征,充分發(fā)揮音樂活動的游戲性,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音樂素質,使幼兒的情感世界得以豐富,增強自信心、成功感以及合作能力,為幼兒人格的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之成為熱愛生活,樂于創(chuàng)造的人!
【淺談如何開展小班幼兒的音樂活動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開展小班幼兒的“做中學”活動04-29
淺談如何開展中班剪紙活動04-29
淺談如何更有效開展小班美術“玩色”活動04-30
淺談如何在農村開展幼兒園教研工作論文05-01
小班幼兒音樂活動初探論文04-27
淺談如何開展合理有效的區(qū)域活動05-01
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班主任工作 -論文03-13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豎笛教學的開展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