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改革探索的論文
摘要:培養(yǎng)21世紀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復合型人才,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是普通高等院校(區(qū)別于專業(yè)藝術院校)音樂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本文從轉變教育觀念、加快師資隊伍建設、調整課程結構、置備音樂教學設施、加強校園文化活動建設以及教育的普及性等方面,提出了推動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改革;探索
音樂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巨大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我們的古代先哲早就提出了樂教思想,認為“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音樂可以正身形、廣教化、美風俗”。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證明,音樂教育可以綜合地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各種素質,是培養(yǎng)品德、鍛煉意志、開發(fā)智力尤其是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良好途徑。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是指以非音樂專業(yè)的大學生為對象、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手段、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以音樂知識和音樂審美為基本內容的藝術教育。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時代要求更加突出。可見,對大學生實施音樂素質教育作為高校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使學生的感情世界和藝術想象力得到豐富和發(fā)展,使他們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未來和整個世界,同時,對他們創(chuàng)新精神的形成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身心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和補充作用。
一、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改革思路
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校是學生學習的推動者。只有三者互動,才能真正落實高等院校音樂素質教育的提高。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六方面把握好音樂素質教育改革的方向:
1、轉變教育觀念
高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工程人才的過程中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擺正美育與人才培養(yǎng)的關系,克服片面專才教育思想,加大教育教學的改革力度,盡快摒棄不利于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陳舊的教育教學模式,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的工程人才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2、加快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任何辦學方針與教學設想都必須通過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實踐來體現。因此,教師素質的高低,將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的效果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與其他學科教育一樣,音樂教育也有著很強的專業(yè)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公共音樂教師隊伍,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收獲,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作為公共音樂課教師來講,除了應當具備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質、職業(yè)道德等一般素質外,還應當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質和業(yè)務能力。所謂專業(yè)素質,主要是指較全面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質,以及音樂教育理論與音樂實踐方面的素質。所謂業(yè)務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從事課堂教學的能力、組織輔導學生開展課外音樂活動的能力以及進行音樂教育研究的能力。而要具備這些專業(yè)素質與業(yè)務能力,音樂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學習。目前許多高校的音樂教師都畢業(yè)于專業(yè)的音樂院校,他們在學校學的是很專的聲樂、鋼琴、作曲等,作為一位公共音樂教師就必須拓寬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知識面,不斷提高音樂修養(yǎng)與文化水平,從各方面知識中吸取營養(yǎng),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惟有如此,才能在教學中以良好的基本功、精深的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支持,并由此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熱情和濃厚興趣。
所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教師隊伍,是確保音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所在,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應當引起學校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3、調整課程結構
要把人文藝術課納入正式教學計劃,擴大選修課范圍,增加選修課內容,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學生選修輔修專業(yè)。教育部規(guī)定:“所有普通高等學校在2005年前要普遍開設藝術類選修和限定性選修課程,并逐步納入教學計劃,計入學分。
”普通高校應在現有選修課基礎上,開設“合唱藝術”、“管弦樂演奏”、“藝術與審美修養(yǎng)”等多種藝術類課程;也可考慮將一至兩門音樂類課程設為必選課或必修課,使學生成為學習音樂的主動者。
目前有些音樂課程在內容上接近、交叉乃至有一定程度的重復;另外,音樂課程的設置或多或少往往不是由音樂教育教學本身的規(guī)律所決定的,在課程內容、課程學時數的確定上隨意性和主觀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選用以及考試分數的給定上,也不是非常的科學和合理。
因此,普通高校應“深化藝術課程教學改革,加強科學研究,大幅度地提高學校藝術教育的教學質量”,必須努力完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規(guī)范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資源、網絡技術和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教學并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深化音樂教育教學內容的改革。
4、置備必要的音樂教學設備,真正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必要的教學設備,音樂課的教學也是如此。在長期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到,音樂教學設備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完成音樂教學任務的基本保證,是音樂教學得以正常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輔助手段。但從目前情況看,不少院校對這個問題重視不夠,資金投入偏少,教學設備缺乏。因而或多或少地出現了教師應付教、學生湊合學的不良現象,教學效果根本無從談起。實際上,作為高等院校非音樂專業(yè)的公共音樂課,所必需的教學設備不是很多,開銷也不是很大,這里主要有一個舍得舍不得的問題,說重點兒其實就是重視不重視的問題。
5、辦好大學生社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普通高校的音樂素質教育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要課內課外相結合,以課外為主。因此,大學生藝術類社團便成了對學生實施音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校要建立大學生藝術團、合唱團、舞蹈團、軍樂團、民樂團、電聲樂隊等,并配備專職輔導教師,訓練要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指導教師要業(yè)務精通、盡職盡責;同時對學生自發(fā)組織的藝術類協會等組織給予積極幫助、指導和扶持,校內多活動,校外多交流,讓活動積極有序,努力提高學生的演唱演奏水平和表演能力。校園文化對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校園文化影響形成的學生素質更深刻、更牢固。因此,要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藝術氛圍,有條件的地方應多請一些藝術團體、知名藝術家到校演出和講學,舉辦不同形式的報告和講座,開闊學生的視野。要通過廣播、書報欄、音樂沙龍等形式,選擇一些內容健康、情趣高雅、藝術魅力強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從不同內容、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中領略音樂作品不同的美,通過多聽、多看、多練、多比,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要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和重大節(jié)日等,以藝術類社團為龍頭,經常開展一些不同類型、不同規(guī)模、既嚴肅高雅又情趣新穎、能夠吸引多數學生參加的音樂活動,增加學生音樂審美的實踐機會,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
6、音樂素質教育應走普及之路
音樂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承擔著對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而不是針對少數學生提高他們的藝術技能的專業(yè)培訓教育,應該保證全體學生受音樂教育的均等性及音樂文化素質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保證全體學生受音樂教育權利的公平性。
二、結束語
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呼喚新的教育思想,打破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尤為重要。大學生非?释形幕囆g氛圍的校園環(huán)境,渴望藝術的陶冶,渴望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探索高等院校音樂素質教育改革之路,加強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發(fā)揮音樂教育在培養(yǎng)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上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是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改革探索的論文】相關文章:
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的探索04-29
探索快樂體育教學模式深入教育改革05-02
企業(yè)人才管理的探索論文04-28
技校音樂教育探索04-30
個性化素質教育探索04-29
高職院校開設素質拓展課的探索與實踐05-02
技校汽修專業(yè)學生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的探索04-28
高等院校音樂教育改革初探05-01
初中音樂教學論文 音樂論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