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yī)學院校藝術教學的探析論文
為充分體現(xiàn)醫(yī)學院校藝術課程特點,改善醫(yī)學本體課程、相關人文學科和藝術課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有效利用了人文學院的文、史、心理、藝術教師的資源,嘗試開設了《音樂治療基礎》、《健康舞蹈》等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也醫(yī)學院校課程建設提供了借鑒。醫(yī)學院校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較重,藝術類課程容易與其它教學任務及學生社團活動時間發(fā)生沖突,但醫(yī)學生具有很強的理解力、學習能力和強烈的審美期待,所以打破原來的課程模式即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脫節(jié)的狀態(tài),采取“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的模式,延伸課堂教學,滿足學生對審美的需要,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效果評價
1.學生滿意度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改革實踐后,對選修《音樂鑒賞》等六門課程的62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對教學內容的非常滿意率由原來的29.2%上升到83.3%;對教學方法的滿意率由原來的22.6%上升到89.3%,結果表明,學生對鑒賞課程的滿意度有大幅度的提高,不滿意程度下降幅度較大。
2.學生出勤情況針對教學改進前后的兩個學期學生出勤率進行了統(tǒng)計,課改后的學生出勤率均高于課改前的出勤率,各門課程學生出勤率提高了20.22%—25%,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了學生對教學改革后課程的肯定。
3.教學效果情況作為人文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藝術課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也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fā)展。通過藝術課教學,學生對藝術有了更深的認識,社團的組建名目繁多,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人數(shù)大幅度增多并爭先參加校園舉辦的《唱響青春》、《舞林大會》等活動。在教學和活動之余,學生在校報和期刊上發(fā)表有關文章,受到學校各方面的好評。
二、建議
1.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公共藝術課程的開展是以社會對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需求為基礎的,因而對未來擔當醫(yī)護工作的醫(yī)學生開設的藝術類課程更要體現(xiàn)課程的人文精神,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中突出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藝術的學習,加深藝術對社會作用的認識;使學生在提高藝術文化素質和藝術實踐能力的同時在情感、道德情操、意志、創(chuàng)造精神、責任心以及促進醫(yī)學專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有效作用。
2.注重藝術課程與各學科的融合學校教學的各學科之間是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藝術類課程的教學應融入各學科當中,不僅將文化、歷史、審美、藝術批評結合起來,同時根據(jù)學生所學專業(yè)的不同知識進行相互滲透,使藝術課程是對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學習能力的補充,促使學生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事物,發(fā)揮藝術的功能。
3.加強運用學生參與教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的接受水平和所受藝術教學的背景不同,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特別是藝術是用生動、形象的作品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審美評價的,學生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切身體會藝術的感覺。教學中不能只欣賞,介紹,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簡單的技能練習,為學生提供藝術實踐的機會。
4.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如今網絡教學比較普及,藝術課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有利資源,選擇精美的經典視頻在微博或網絡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課程的認知和學習的自覺性,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增加彼此的互動和溝通,增進學生對舞蹈知識的了解,提高欣賞的水平與能力。
【醫(yī)學院校藝術教學的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探析網絡音樂的藝術特征論文04-30
高職體育教學探析論文05-01
小學音樂教學探析論文04-30
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析論文04-30
中職體育教學提升策略探析論文04-30
基層教學管理改革途徑探析的論文04-27
小學語文多樣化教學探析論文04-29
開放教育英語教學探析論文05-01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趣味教學法探析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