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語文課改教學中的感動
感動是一種深化的情感體驗,是一種較為強烈的心動感覺,是互動的雙向結果,更是一種由外而內的或由內而外的情感表現(xiàn)。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學科,語文教學離不開感動的情感體驗。它是文本與教師、學生的生活體驗撞擊出的火花。感動的時刻就是幸福的時刻。只有擁有感動的語文課堂才是生動活潑的,也只有擁有感動的語文教學 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目的。 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教學的互動理念,是基于“改變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這就為語文的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實踐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感動就在其中凸顯其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的感動,教學就不再是單純的工作任務,而是一種真實的生命體驗,是一種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因為學生的感動,知識不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點燃心靈的火花;課堂不再是監(jiān)獄般的牢籠,而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園。
感動來自于互動,互動必然滋生感動。感動讓教師更加熱愛教學,更愿傾注心血和汗水;感動也讓學生興趣盎然,更加熱愛和珍惜學習和生活的時光。那么,在課改語文教學中,怎樣使感動發(fā)揮作用,又怎樣讓感動來達到課改語文教學的目的呢?
一、建立新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重視感動情感的開發(f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課程環(huán)境。教師需要在新的課程教學中建立起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而學生同樣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知識建構。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這一性質決定了語文課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建立新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旨在改變傳統(tǒng)的基礎教育語文課程的確定性,還語文課堂教學本身具備的開放性,拓展教學的空間,增大師生的自主性。這樣,教學的多樣性和變動性也就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更多的思考。
而感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情感體驗,是文本與教師、學生的生活體驗撞擊出的火花。那么,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感動情感的開發(fā)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就教師而言,感動是取得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一個冷漠、毫無激情的教師,他的教學必定是枯燥無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動,開發(fā)感動情感是形成教師課堂教學激情的重要因素。
審視語文教學的過程,教師的感動主要有:
1、感動于文本的關鍵處。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改變過去“教教材”的做法,語文課程是用教材教語文,不是教語文教材。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學的線索。 教材不是廢紙,而是教學的工具。 要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為教學服務。在這種前提下,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與開發(fā)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教學的根本是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的教學氛圍,為此,語文教師就必須根據(jù)自身的感悟認真挖掘教材的感動因素。而教材的感動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關鍵處,它是文本與師生生活最密切的觸及點。只要教師緊緊扣住這一觸及點切入教學,感動便會如約而至。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其觸及點就在兒童喜歡玩樂的天性上。因為喜玩,所以百草園有無限的樂趣;因為好樂,所以三味書屋的教學才枯燥無味。有了這點契合,對把握整篇文章就有了體驗的基礎,就能以此生發(fā)出更加開放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