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透過開滿鮮花的讀
飛花攪濁愁 重新定位迫
時下,大家都注重了閱讀教學中的讀。特別是在一些展示課上,讀的分量很重,很足,讀的形式也多樣化:朗讀、默讀、自由讀、范讀、比賽讀、表演讀……一時間,語文課上書聲瑯瑯、寫寫說說、演演笑笑,如花團錦簇,好不熱鬧。好似閱讀教學的全部都在讀上,我們對學生所期待的要形成的語文能力,都能通過讀來達到。筆者多次參加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活動,透過這些開滿鮮花的讀的背后,做了一些冷靜的思考,覺得當前應該對閱讀教學中的讀進行重新定位。正所謂“飛花攪濁愁”,我們有必要搞清楚為什么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到底讀有哪些“特異功能”。一般說來,讀有以下幾種功能。
感悟課文內容 感悟課文內容,傳統的提法叫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最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澳阕x懂了什么?這是什么意思?”現在看來,“這是什么意思”是沒有多大意思的!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更多的是在課文所描繪的生動的形象中,對課文主人翁、內容的情感體驗中的理解。我們的語文課真的要少一點理性理解,多一點情感體驗。兒童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如果教學缺乏形象,缺少情感紐帶的聯結,不僅會減弱學生的學習情趣,而且會影響學生的情感意志的發(fā)展。語文教學只有具備了鮮明的形象性,學生才能感受真切,才能“入境”,才能引起對課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關注,才能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受到良好的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不能靠理性的說教,要以情感人,理在其中。
什么叫“理解”?我們認為,閱讀教學中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在形象、情感中理解,不是過多的理性的理解。比如對詞語意思的理解,應該是從形象、情感中的理解,通常用聯系上下文說說同語的意思,查工具書對同語作理性理解,最后還要回到課文中去。
積累、發(fā)展語言 我們提倡多讀,初衷是把規(guī)范的語言模塊整體地儲藏到學生頭腦中去。一個人語言的發(fā)展要不斷吸收規(guī)范的語言圖示,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語言結構、通過讀,讓學生與語言多次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讀著讀著,一部分語言現象在學生頭腦中積累下來,一旦用時會自然涌上心頭。
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多讀,讀是發(fā)展語言的一種最經常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在這種最基本的語言實踐中感知語言,積累語言,走進語言。讓“讀”“背”在語文教學中反璞歸真,提倡多讀多背,不需要“講透講深”“問個不休”,對于名家名篇、古代詩文等先積累起來再說,日后再來“反芻”。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兒時誦讀過的名家名篇、兒歌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對于其中的一些語言現象早已潛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語言結構中,并且不時地在用。
感嘆春色罷 講求時效起
讀具有如此多樣的功能,所以在閱讀課上理應把讀作為重要的操作要義:自由讀、默讀、指名讀、比賽讀、范讀。春色滿園,“讀”領風騷。但我們在感嘆讀給語文教學帶來無限春色的時候。一個越來越凸顯的問題擺在面前:那就是讀的“時效性”的問題。所謂“時效性”,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要有效果,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提高過程。講求讀的時效性,簡而
[1] [2]
【透過開滿鮮花的讀】相關文章:
開滿鮮花的天堂05-02
《開滿鮮花的小路》教案04-02
開滿鮮花的小路教案01-31
開滿鮮花的路優(yōu)秀作文01-01
《開滿鮮花的小路》教學反思04-13
課文《開滿鮮花的小路》教案01-30
開滿鮮花的小路教案12篇03-13
開滿鮮花的路作文700字04-29
故事開滿鮮花的山坡作文(精選5篇)10-30
開滿鮮花的日子作文700字(精選20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