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備好前與后 溝通內與外內
修訂版“大綱”要求:“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體系!倍L期以來,教師已習慣在備課時只備課內,忽視課外。事實上,僅靠一兩個課時,在教室這樣狹小空間里的閱讀教學,是無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語文學習永遠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師只有樹立大語文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觀,既重視課內,又高度重視課前與課后,才能打通課內外壁壘,為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創(chuàng)造機會,才能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一、備好課前,豐富多彩廣開源
對于任何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都不是從零開始,也不應從零開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達的情感,總能喚起他們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識之感。教師應立足課本,放眼課外,讓學生在課前廣泛涉獵相關的語文資料,增加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1.搜集資料。修訂版“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資料!币簿褪钦f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從多方面讓學生學會搜集。一是搜集文章。如學習《一夜的工作》,為感受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品質,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描述周總理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文章。學生到書店、圖書館、閱覽室去查閱,進行摘抄或印制,還可以在《周恩來傳》中選取片段。在課前有了這樣的閱讀積累,在課上適時進行交流,學生就會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為新中國有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二是搜集圖像。如學習《長城》一文,可讓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長城的圖片、照片等。學生或者到報刊上裁剪,或者到網絡上下載,或者選擇自己旅游時的照片。通過這些直觀形象的畫面來飽覽長城的壯麗風光,欣賞長城的建筑藝術,得到美的享受。在課上進行匯報交流時,學生便會對長城的建立、位置及構造有清晰的認識,體會其建筑的宏偉壯大與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2.親身實踐!凹埳系脕斫K覺淺”。課前實踐所給予學生的不僅是感性經驗的獲得,更重要的是在課上學習課文時與作者在激發(fā)的情感與語言表達形式上產生的呼應對照,能夠促使其讀寫能力盡快提高。一是游覽。教師要提前瀏覽下一冊課本,在假期開始時,就建議學生與家長一同到課本中所描述的風景名勝去旅游。如到北京去數一數盧溝橋獅子的數量,觀察每一只獅子的形態(tài),并寫游記。在學課文時,就可以將自己的習作與課文對照,看在對獅子的數量與形態(tài)描寫上有何不足,從而吸取作者的觀察方法與描寫方法。二是種植飼養(yǎng)。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前,就指導學生種一株爬山虎,觀察它發(fā)芽、長葉,長出“腳”,向上“爬”的生長過程,還要查找相關資料或請教身邊有經驗的人,使爬山虎茁壯成長。定期寫好觀察日記,記述自己在種植過程中的苦與甜、喜與憂,日記的形式還可因人而異,既可撰文,也可繪圖。再學習課文時,學生被喚起的必定是與作者相同的歡欣與鼓舞,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方法與生動傳神的描寫。
二、備好課后,生動活潑促發(fā)展
提起課后,首先想到的便是課內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強化訓練,于是在繁瑣、機械的習題中,學生對課內學習的好感被一一消磨殆盡。“哈達式”長卷所束縛掉的不僅僅是孩子們童年的歡樂,還有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認真?zhèn)浜谜n后,設計生動活潑的形
[1] [2]
【備好前與后 溝通內與外內】相關文章:
地磁內、外源場分離及其強震前內、外源電流體系的演化特征04-30
地磁內、外源場分離及其強震前內、外源電流體系的演化特征05-02
鎮(zhèn)外喧鬧鎮(zhèn)內靜04-28
內誠于心 外信于人04-29
內則(內則)04-29
外碎內整作文900字04-27
內寢(內寢)04-29
內屬(內屬)04-29
內訓(內訓)04-29
外與內的作文欣賞_小學生作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