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輕松作文之我見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zhèn)養(yǎng)正中心小學 施妮 說到作文,大多學生“談虎色變”,畏懼作文。有的苦惱沒有東西寫,有的不知道怎樣串成文章,有的擔心寫不具體。如何讓學生在寫作時快快樂樂落筆,輕輕松松作文呢?我在作文教學中作了如下的嘗試。 一、因人制宜,由“怕寫”變“樂寫”。 剛開始學作文,學生的寫作基礎和潛能各不相同,起點也就各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材施教,分層制定難度適中的目標,實行因人而異的訓練方法,鼓勵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盡可能地發(fā)揮出最好的習作水平,讓他們都能夠摘著“果子”,樹立起寫作信心。如后進生的作文我常采用“降低要求,差中找優(yōu),小處著手”。只要有一個詞用得生動,或一句話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就給予鼓勵,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由“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后達到共同的目標。 二、找“下鍋之米”,為有源頭活水來。 學生寫作文最苦惱的莫過于“無米下鍋”。的確,沒有米做不出飯,沒有豆子榨不出油。那么,“下鍋之米”要從何而來呢?小學生積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徑: 1、在閱讀中找。 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的積累是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閱讀的條件,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喜歡閱讀,自主閱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擷取精華,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以及妙詞佳句、古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錄在筆記本上。同時,鼓勵學生朗讀、背誦好文章。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這是作文前的不斷蓄勢、屯聚的過程。待作文時,學生遺詞造句一觸即發(fā),得心應手,再不感到“心中有話寫不出”。 2、在生活中找。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身邊每天都發(fā)生著不計其數(shù)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梢姡瑹o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于觀察,僅做生活的旁觀者。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有益活動,擴大學生的生活面。同時,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主動獲取寫作素材。如單元作文訓練《家鄉(xiāng)的變化》,我讓學生走出校園,貼近生活找事例。學生深入到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中去,或看,或聽,或想,或問,捕捉到各種寫作素材,有驚,有喜,有趣,學生有內容寫,就能寫得無拘無束,多姿多彩。有的寫家鄉(xiāng)色彩紛呈的廣告牌、有的寫爺爺愛好的變化,有的寫晉江機場,有的寫家鄉(xiāng)特產(chǎn)土筍凍走向全國,有的寫安平別墅區(qū),有的寫校園變化,有的寫舊街老貌換新顏,有的寫媽媽學英語、學開車,有的寫家里工廠舉辦的網(wǎng)上博覽會,還有的寫外來人口的涌入……學生走進生活,思想活躍了,呈現(xiàn)出“領異標新二月花”的情景。 3、在回憶中找。 實踐證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堅持寫日記是一個有效的途徑,但這也會給學生造成較重的課業(yè)負擔。我讓學生將“日記”改為“日憶”,養(yǎng)成“每日一憶”的好習慣。只要求學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經(jīng)歷的事情回想一下,把有意義的事情挑選出來,想想用它可以寫成什么作文。如果每天都能“憶”起一兩件可寫之事,動筆時就不愁“無米下鍋”。 4 、在交流中找。 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經(jīng)歷都各不相同。班里經(jīng)常性地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或素材交流會,為學生提供機會,實現(xiàn)信息資源共享,拓展素材積累空間。開闊了眼界,開拓了思路,作文時學生能從多角[1] [2]
【輕松作文之我見】相關文章:
輕松、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之我見論文04-28
作文之我見04-30
手機之我見作文01-28
科學之我見作文07-29
孝之我見作文11-11
項羽之我見作文07-29
成熟之我見04-28
感恩之我見04-08
廣告之我見04-06
慎獨之我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