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鍥入”法啟發(fā)學生
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孫臏兵法上,有這樣一段對話:齊威王問大軍事家孫臏:“地形很好,士兵也很齊心,為什么打了敗仗?”孫臏回答:“因為沒有找到突破口!保R威王曰:“地平卒齊,合而敗北者,何也?”孫子曰:“陣無鋒也!保┻@個典故說明兩軍對壘,能否突破一點,向縱深進兵,往往是能否奪取全局性勝利的重要關鍵。今天我們研究語文教學,是否能夠以該典故為他山之石,來打鑿琢磨出教學改革的新玉器呢?我以為這樣做在文章學的理論上是可以找到根據(jù)的,而實踐的回答也是肯定的。
文章都是由字句組合成篇的,而字句在文章中卻有輕重主次之分。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劉熙載認為,“多句之中必有一句為主,多字之中必有一字為主”(藝概·經(jīng)義概)。這些“為主”的關鍵性字句,或是表現(xiàn)主旨的致力點,或是情景雙關的紐結,或是一枝出墻的紅杏,或是作品意脈的焦點?傊ㄟ^它們可以窺視中心,提攜全文。因此,語言文字的教學切忌等量齊觀平均使用精力。若啟發(fā)學生以“為主”的字句為突破口,鍥入進去,深入發(fā)展,生發(fā)開來,就可以揭示作品的內蘊和藝術特色,探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顯示出沉著而飛動、簡要而豐富的教學風采,F(xiàn)輯錄幾例,以現(xiàn)一斑。
一、鍥入人物的性格
課文景陽岡講的是武松打虎的事,其主題是贊揚武松智勇雙全。那兇惡的大蟲進攻武松使用的是“一撲”、“一掀”和“一剪”。而武松對付的辦法均是“一閃”。這“一閃”兩字,“看似尋常最奇崛”,因為一般人獨自于山岡叢林之中遇見大蟲,恐怕早就魂飛魄散,渾身哆嗦,即使有點拳腳功夫此時也使喚不靈,而武松在這生死關頭,不但鎮(zhèn)定自若,而且表現(xiàn)了絕頂?shù)妮p功!伴W”者,如影之一過無蹤,如光之一現(xiàn)即滅。前面冠以“一”字,說明一步到位,干脆,利落,準確,不必再加挪動,正如那書法家下筆則點如瓜子捺如刀,無需填填補補。同時武松三次以“一閃”對付大蟲的三招,讓它“氣性先自沒了一半”,然后相機進攻的防御策略是正確的,如同兩軍對壘必到敵方“三鼓”“彼竭我盈”之際才發(fā)令進攻。———別看這“一閃”兩字極普通,由此鍥入,結合上下文,分析卻有板有眼,揭示了豐厚的內涵。至此,我問那些聽得入神的學生:“‘一閃’兩字表現(xiàn)了武松哪些性格特征?”學生興致勃勃,發(fā)言此起彼伏,最后歸結為三:非凡的膽量、精湛的武功和正確的策略。
在武松進攻的階段,他那“一跳”是制勝的關鍵,當大蟲咆哮著再度撲過來,武松“一跳”,“退了十步遠”,“那只大蟲恰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正好讓武松“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地揪妝,一按按將下來,然后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打死大蟲。很清楚,武松的這“一跳”,跳遠了不能就勢揪住大蟲的頂花皮,跳近了則會葬身虎口———“為什么不遠不近恰到好處呢?”在這節(jié)骨眼上,我有意打住,用一提問促使學生鉤前連后,主動分析,講出答案:原來這與大蟲頭次撲過來武松留心觀察分不開,當時雖是以“一閃”護身,卻不是消極防御,防御中注意了虎撲的起止距離,作好了進攻的思想準備。“一閃”和“一跳”是描寫主人公的“為主”的字詞,因此,由此鍥入進去,能引導學生由行動到心靈完成一種逐步深化的認識,使一個智勇雙全、膽大心細的古代英雄栩栩如生形神兼?zhèn)涞鼗钴S在學生腦海之中。
這樣分析人物性格,突出了常見常
[1] [2] [3] [4]
【以“鍥入”法啟發(fā)學生】相關文章:
關注“;丶铱纯础比敕05-01
啟發(fā)04-29
啟發(fā)05-01
啟發(fā)的作文04-09
反射率的垂直入、反射測量法04-30
關于啟發(fā)的作文08-21
啟發(fā)初中作文01-07
給自己啟發(fā)的作文04-30
游泳啟發(fā)日記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