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鵑啼聲聲 曠達情懷--新課文《杜鵑枝上杜鵑啼》解讀
第2段的中心是個"情"字。段中引白樂天和馬孟容詩,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上抒寫自己對杜鵑的喜愛。愛杜鵑的什么?作者說得很明白,是愛它"花鳥同名",仍扣一個"名"字。然而已是"訴盡春愁春不管",時過境遷,早年那分與杜鵑同哀的意味不很濃了。"別有情味",自在"哀情"之外。杜鵑并非只有悲哀,還滿有情趣。對杜鵑品味的漣漪,輕輕蕩開一層。
第3段從杜鵑的筆名說起,引李時珍的話介紹杜鵑鳥的習性。"興農(nóng)事,食蟲蠹,分明是一頭益鳥","垂涕而道","出于至誠",作者歸納的著眼點在杜鵑給田家的好處。周先生聆聽著杜鵑哀切的啼聲,與杜鵑一道至誠關(guān)注著農(nóng)事。個中滋味,是已往未曾感受過的。品味鵑啼的境界又拓開一層。
有"緣"于哀情,鐘"情"于韻味,相知于"至誠",三種境界,也即作者一生不同階段品味杜鵑的體驗不斷拓寬加深的過程。"瘦鵑"之名,花鳥同名,一鳥數(shù)名,一個"名"字,貫串文章前半部分。周先生對杜鵑的一腔真情,娓娓道來,心波蕩漾,遠非一個"哀"字了得。"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語)
課文第4段是本文重心所在,作者的目光縱貫古今。先說杜鵑啼聲哀切之源,引述"望帝啼鵑"的典故。細細探究古代蜀王化鵑悲啼的原因,一是思念故國欲歸,再是愧對鱉靈功高而難歸。欲歸不能,欲去不忍,"不如歸去"之聲,寄寓的是別離之苦。文章再由源到流,引范仲淹詩,展示的是思鄉(xiāng)之情;引康與之詞,說的是別離之念。一只作為文化象征的杜鵑鳥躍然紙上,其哀切之聲,古今一脈相承,于我于人皆然。杜鵑悲啼的文化意義得到了充分的揭示。這當然也是品味,卻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見識和經(jīng)歷,上升到了文化傳統(tǒng)的層面。然而深諳傳統(tǒng)的周先生并未囿于傳統(tǒng),段末幾句話,境界頓開:古鵑及今,蜀鵑入?yún),時空轉(zhuǎn)換,別開生面。"四川的杜鵑到了蘇州,也變此腔","居起、居起","懶得說普通話了"。此時此地的杜鵑在說什么呢?已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思念和別離,分明說的是"住下來吧,住下來吧!"全無哀切意味。周先生是蘇州人,解放后回歸故里,莫非真是受了"居起、居起"之聲的啟發(fā)呼喚?真耐人尋味。
當讀者還沉思駐足在"居起"聲中的時候,文章末段一波又起,回應(yīng)第一段《小杜鵑》歡愉之聲。杜鵑的叫聲在西歐并不令人哀切,如同今天在蘇州一樣,否則,杜鵑鐘每一點鐘哀切一次,西歐人怎么消受得了。哀切是人的,杜鵑自己原本從未心酸斷腸過,不過是人心酸斷腸罷了____蘇州鵑啼不哀切的緣故,正說明周先生此時并不哀切,心中或許還是一片歡愉呢?這是品味杜鵑的一個全新境界;仡櫰饋,由緣至情,由情至誠;由"歸去"到"居起",由哀切到未必哀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對杜鵑一次又一次的體驗中,脫胎出一份安然曠達。周先生一生酷愛花鳥,玩味花鳥中得到了人生的適然徹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周先生的情懷,與蘇軾的那份曠達異曲同工。
周先生的情懷令人久久回味,可是"課文說明"卻作了下面的分析評價:"這篇文章,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意思,所以它區(qū)別于以前的許多課文;要說有一個中心,那也只是那只杜鵑,圍繞杜鵑,作者'東拉西扯',在貌似純知識的介紹中,展現(xiàn)作者的淵博知識和嫻熟的文字表達功夫。"這與文章言在杜鵑,意在情懷的實際大相徑庭。課文于至約之中存至博,于細微之處傳精神,又豈是"淵博知識"、"文字表達功夫"所能概括的。解說課文勿負于教材選編者的一片誠心,也要對得起作者的一片苦心,讀周先生這樣的文章,尤其值得注意。
鵑啼聲聲 曠達情懷--新課文《杜鵑枝上杜鵑啼》解讀
【鵑啼聲聲 曠達情懷--新課文《杜鵑枝上杜鵑啼》解讀】相關(guān)文章:
啼號(啼號)04-29
啼謼04-29
烏夜啼,烏夜啼趙鼎,烏夜啼的意思,烏夜啼賞析 -詩詞大全03-13
烏夜啼原文03-10
《鳥啼》的優(yōu)秀教案08-26
長垂雙玉啼,長垂雙玉啼趙嘏,長垂雙玉啼的意思,長垂雙玉啼賞析 -詩詞大全03-13
杜鵑05-01
干啼濕哭(乾啼濕哭)04-29
杜鵑的日記12-01
杜鵑的日記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