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視知識與能力的遷移—--語文單元自讀課教學初探
語文單元教學是把一個單元幾篇體裁相同,內(nèi)容相關的課文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階段,通過講讀—一自讀 —一單元總結三個配套的課型實施教學。單元教學符合大綱要求,體現(xiàn)了教材的編排意圖,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 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把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語文單元教學的課型設計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認識規(guī)律,有其嚴密的科學性。修訂后的高中語文教材,每個單 元由3~4篇課文組成,附有單元知識和訓練。課本目錄明確標出講讀、自讀和課外自讀三類課文。所謂講讀 ,是以傳授本質的,帶規(guī)律性的知識為主要特征。教師在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jù)教學原則,采用 靈活的教法傳授知識,教給方法,培養(yǎng)能力。自讀即自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把講讀課學到的知識和初步 培養(yǎng)起來的能力加以運用和實踐,并從中獲取新的知識。
從理論上講,語文單元教學的講讀課和自讀課是有機的整體。由講讀到自讀,體現(xiàn)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的知識遷移規(guī)律。講是為了不講自會,教是為了不教自懂。講讀課與自讀課各具特點,其內(nèi)函非常豐富,既不 能混為一談,也不能截然分開。講讀課進行的如何,直接關系到自讀課的效果。自讀課的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完 成又是對講讀課的檢驗。二者相輔相成,構成語文單元教學的基礎環(huán)節(jié)。
在實施語文單元教學過程中,由于一些教師對修訂高中語文教材的編排意圖理解不透徹,加之習慣于傳統(tǒng) 的單篇教法,這就導致了兩種傾向的出現(xiàn):其一,不分講讀課或自讀課,只要時間允許就采用陳舊的教學模式 ,題解、正音解詞、分段講解、歸納中心及寫作特點,處理練習,面面俱到,周而復始。講讀課滿堂灌,自讀 課亦滿堂灌。其二,既然是自讀課,干脆撒手放開,不組織,不引導,不檢查效果。有自學能力的學生或許可 以提出疑難問題,而絕大多數(shù)學生則漫無目的,浮光掠影,根本達不到教學要求,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更無從談起 。
中學語文教學最終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單元教學作為科學的教學體系,對完成這兩 項任務有其明顯的優(yōu)勢。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舉一反三”的教學原則,F(xiàn)代著名教育家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 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精要地講,務必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 !闭Z文單元教學的講讀與自讀,完整地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和原則。講讀就是舉一,使學生掌握基礎 知識和獲取知識的方法。自讀就是反三,即運用教師教給的方法和規(guī)律,在學習中實踐運用。自讀課更能體現(xiàn) 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自讀課教學,或者用講讀課代自讀課,不但違反教學基本規(guī)律,而且也不利于主體作用 的發(fā)揮。
自讀課的教法在遵循認識規(guī)律的前提下,可以作多種嘗試,但對一些基本原則和要求應該形成共識。
1.自讀課的常規(guī)要求必須常抓不懈,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常規(guī)要求包括:①預習課文,熟 練地使用工具書,排除字詞障礙。借助注釋了解作者生平簡況及課文背景。②標出課文節(jié)次,劃分段落層次, 簡要概括段落大意。③分析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在閱讀自讀提示的基礎上,初步歸納中心思想。④畫出能表達中 心思想和
[1] [2] [3]
【重視知識與能力的遷移—--語文單元自讀課教學初探】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學應重視能力的提高05-01
職業(yè)教育語文應用能力初探04-28
綜合實踐課教學初探04-29
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教學初探05-02
能力的提高應從重視基礎知識訓練做起論文04-27
制圖課教學方法初探04-30
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初探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