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的政治分層合作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在一個班級中,學生各方面情況都存在差異性,比如,學生的智力水平、基礎層次、學習主動性等方面,這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視這一客觀存在,教學中采用“一鍋煮”的方式,致使好學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使學生對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分層合作教學是不錯的選擇,它可以使優(yōu)生吃飽,學困生吃好。本文簡述了分層合作教學的含義,分層合作教學的實施過程,以期能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初中的政治;學案導學;分層施教;合作學習
德國大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蓖瑯釉谖覀兠總班級中,每個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意志性格、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素質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傳統(tǒng)的“一刀切、大一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特征,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新課標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使每位學生都受益,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中首先要了解學生,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分層合作教學就是依據(jù)這一原則,從不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區(qū)別對待,挖掘潛能,使學生共同發(fā)展、和諧發(fā)展。
一、分層合作教學的含義及意義
分層合作教學就是將全班學生依據(jù)個性化特征、心理傾向、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根據(jù)“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原則,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這是教師既注重分層施教,又注重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分層合作教學有利于每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有利于學生揚長避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班級整體發(fā)展,這與當前各校大力推行的教改要求本質上是一致的。解決了有效分層教學問題,必將提高教學效率,必將推動課改。
二、分層合作教學的實施過程
。ㄒ唬╇[性分層,異質建組
在初中的政治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習態(tài)度、認知結構、平時成績的差異,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學生比例約為1:2:1。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把學生分類編成八人一組便于教師管理,不利于學生交流合作,按前后兩張桌子的四個人(一個A層學生、兩個B層學生、一個C層學生)為一個學習小組,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這樣更便于組內(nèi)交流、討論,也便于組與組之間的競賽。經(jīng)過一段時間(每次考試)后,進步明顯的學生可以升級,最終達到C層逐步解體,A、B層不斷壯大的目的。
。ǘ┭芯繉W情,分層投標
備課教師在制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時,必須綜合考慮和研究學情,在吃透教材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各類學生作出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求,一般包括三層目標:
1.基本目標:全體學生都可以掌握的識記、理解、簡單運用的部分,屬于低層目標。
2.一般目標:大部分學生可以掌握的比較復雜的運用與理解的部分,屬于中層目標,是A層和B層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
3.發(fā)展目標:基礎好,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掌握的復雜分析和綜合運用,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屬于高層目標,是A層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教師應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達到本層次的學習目標后,學習并達到更高一層次的目標,用不斷遞進的分層目標來引導和要求學生,使教學要求和學生可能性的關系,始終處于動態(tài)協(xié)調(diào)之中。
。ㄈ┓謱邮┙,合作學習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分層合作教學的開展離不開課堂。根據(jù)初中的政治課的教學特點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們在課堂中開展了“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
1.學案導學,自主學習!皩W案”進行中,教師要提前一天把“導學案”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對照“導學案”進行預習,在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預習后把“導學案”上交給教師,教師根據(jù)需要抽批或全批“導學案”,了解學情,二次備課,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做到“我要學”,并深入鉆研教材使之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沖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前準備還要體現(xiàn)因人而異和因文而異的原則。在向學生提出預習要求時,既要制定統(tǒng)一的要求,又要考慮學生的不同情況,靈活處理。學生智力知識水平發(fā)展不同,預習要求的難易也該有所不同。因此,我們把課前準備分為必做題、選做題和我的疑問三部分,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要求。所有學生可以對“導學案”中基礎部分的題目進行學習,學習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做拓展題,對有問題或者自己無法理解和解決的問題要記錄下來,在第二天與同學共同交流、討論,或者是向教師請教。
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合作學習是“學案導學”的顯著特點之一。在課堂上,針對導學案中學生預習時遺留的問題,教師應讓小組分層討論,充分發(fā)揮“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功能,同時每組確定一名小組長,負責本組成員學習過程的組織。疑難問題向上層請教,確實還有疑難提交全班或教師。同學展示點評,教師掌握情況。
3.分層實教,區(qū)別補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分層對學生進行提問,從而把握不同層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為了縮小不同層次學生的差距,講課時進行分層補償。補償時主要以課內(nèi)為主,并把重點放在C層學生身上,在補償內(nèi)容和要求,C層學生以補知識為主,達到準確地掌握知識,補上授新課所需要的知識;B層學生在補知識的同時,重點指導學習方法和技能性訓練;A學生則主要是幫助他們揭示課程的內(nèi)部規(guī)律,開拓思維,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和獨立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4.分層檢測,反饋小結。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是測驗。由于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有的放矢,分層設計作業(yè),這樣既能兼顧學生的共性需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政治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又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內(nèi)進行互批,查找問題,及時糾錯、小結。
。ㄋ模┳⒅丶罘謱釉u價
通過評價讓學生體驗自己的進步,引導學生的發(fā)展。要達到評價的目的,應進行分層次評價。一方面,評價的標準應該具有多維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是對多元智力理論的形象概括。遵循這一理論,我們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就要對每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樂于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fā)現(xiàn)學生尤其是C層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學生的潛能,激勵學生不斷進步。這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評價觀。另一方面,評價的方式應該多樣化,重視和采用開放式的評價方式,如行為觀察、學習日記、成長紀錄等,關注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過程。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標準來評價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覺得驕傲的一方面,使學生充滿信心地去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祥.學案導學: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J].教學與管理,2005(35).
[2]陳少娟,吳慧珠.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0(5).
[3]李寧.實踐“分層合作”教學模式初探[J].才智,2012(17).
[4]王躍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關于“因材施教”的評說[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3).
【初中的政治分層合作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分層探究式教學研究論文05-02
大學語文分層教學研究的論文04-27
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研究論文04-27
初中數(shù)學的分層教學的論文04-27
初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的論文05-25
高職化工類基礎化學分層分類教學研究論文05-03
初中數(shù)學的有效教學研究論文05-01
初中政治論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