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中職德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教育教學論文
摘 要:傳統(tǒng)德育課教學,課堂上過分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致德育的低效性。本文提出應以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生的學習為出發(fā)點,讓學生走進生活,參加社會實踐,帶著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以廣州舉辦亞運為契機,滲透德育教育,創(chuàng)新中職德育教學模式。
目前,針對中職學校德育的低效性,已有不少反思與對策的提出。本文試從德育課程的視角,改變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的身份,以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生的學習為出發(fā)點,讓學生走進生活,參加社會實踐,帶著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加儂和柯蕾曾指出:成為學生身旁的引導者比成為一名站在講臺上的圣人更有價值。我們德育課程的內(nèi)容需要與時俱進,形式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
一、德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中職學生入學成績低,文化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但這些學生的智商與普通高中生無異,他們有自己的特性,思維比較活躍,他們不喜歡枯燥的說教,很多學生認為德育課可學可不學,學了也沒有用。如果沒有科學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只能吸引小部分學生!吨械嚷殬I(yè)學校德育大綱》明確規(guī)定:“德育課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yè)、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
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和行為養(yǎng)成相統(tǒng)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惫P者認為德育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與時代、社會、學生需求的有機統(tǒng)一,增添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新鮮內(nèi)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社會實踐,讓學生主動進入角色,帶著對新知識的好奇和渴求,全心投入到實踐中去。
二、構建新時期德育學科課程,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外德育活動(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堅持“以人為本”,就是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己任,以全面素質(zhì)教育為主線,尊重學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合理的要求,達到和諧平等。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努力之外,平時也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與學生交朋友,搭建好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平臺后,學生才會積極地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
教師作為學生的向?qū)Ш突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為自主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新人。營造民主的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鼓勵帶著問題走進生活,參加社會實踐,自己去尋找答案。
(二)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與學生共同討論研究,安排好整個課題:1.提出和選擇課題;2.成立課題組,確立以“迎亞運、樹新風”為課題;3.形成小組實施方案;4.開題報告和評審。
利用暑假和周六日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有效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營造人人為亞運做貢獻、為廣州添光彩的良好氛圍。
(三)“迎亞運、樹新風”課題實施過程1.鼓勵學生積極加入亞運志愿者。圍繞弘揚“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著眼于普及志愿服務理念,著力于倡導文明,開展于改善公共環(huán)境、強化公共秩序,倡導和諧人際關系和公益活動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自愿服務活動。經(jīng)過了層層選拔,有許多學生加入亞運志愿者,直至賽事運行,學生按照亞運會賽事組織工作要求,將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堅決執(zhí)行,不打折扣,除此之外,還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了特色工作,全面的培訓保障使得學生志愿者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質(zhì)的提升。他們付出的是汗水,收獲的是快樂,提升的是境界,實現(xiàn)的是真正的人生價值!2.“迎亞運,文明行”活動。以文明交通為突破口,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務、文明交通安全知識等活動,向外來務工人員和來穗旅客宣傳文明行為規(guī)范,加強交通秩序管理,完善交通設施,引導和培養(yǎng)市民形成自覺公共秩序的良好習慣。
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塔附近參觀游覽。游覽中,同學們目睹了廣州塔的雄姿,領略了珠江兩岸的夜景,也感受了亞運的氣息……通過參觀游覽,使同學們了解廣州為亞運會的舉辦所進行的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道路綠化工程等惠民措施。
3.“廣州是我家,清潔靠大家”活動。深入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與街道、居委取得聯(lián)系,搞好公共場所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潔居民小區(qū)、城中村衛(wèi)生死角,培養(yǎng)垃圾分類良好習慣。勸導市民改變亂扔亂吐陋習,倡導文明生活。
(四)課題實施過程中,教師指導的重要性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闹笇,了解學生實踐的進度和遇到的問題。學生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會出現(xiàn)種種難以預測的情況,如用預定方法難于取得有價值的資料、課題研究方向偏離、課題難于深入研究、小組成員合作不愉快等等。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適度的指導,幫助學生指點迷津。如有的小組反映,亞運期間他們見到公共汽車上讓位的人多了,體現(xiàn)了廣州人民尊老愛幼的新風尚,但他們的一次親身經(jīng)歷,引起了小組的激烈討論,焦點是有同學親眼看到個別老人強迫年輕人為他們讓座,老人態(tài)度非常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做?我鼓勵學生大膽地將想法說出來,給予適當?shù)闹敢屗麄冋_地認識生活中遇到的這些問題,“如何看待實踐中遇到的一些不文明的現(xiàn)象?”、“我們該如何做?”等等。增強教師指導的有效性,是實施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
(五)有效的教學評價
“迎亞運、樹新風”社會實踐結束后,要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1.各小組分組匯報自己實踐活動期的研究成果,把成果制作成PPT,或是一些照片等。大家共同觀看了亞運宣傳片和視頻,回顧了活動中的點滴記憶,暢所欲言、分享感受、總結經(jīng)驗。
2.各成員參照(評價表1)進行自我評價,由小組長收集,整理匯報。
3.小組參照(評價表2)匯報小組自評。4.各成員集中自評、組評、他評和教師評價,填寫完成。評選優(yōu)秀小組,獎勵以小組為單位,使組員更加努力、團結。三、德育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作用通過此次實踐活動,筆者深感德育課煥發(fā)出了新的生命力,改變了以前枯燥、煩悶的現(xiàn)象,從而使德育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品德讓學生得到一種親身的體驗,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全班同學的集體意識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提高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學們也加深了對亞運會和志愿服務工作的認識,深刻領會了志愿者們敬業(yè)奉獻的工作精神,體驗了廣州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增強了亞運情、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zhì)實踐證明,學生在德育課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使他們體驗到德育課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果,達到德育目標。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與他人共同分享成果等。
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上是筆者粗淺之實踐與感悟,希望在德育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做”中學,在生活中“悟”,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更好地實現(xiàn)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賀允清,主編.深化德育改革,進一步提高中等學校德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曠細玲.中職德育課應結合學生實際需要[J].科技資訊,2009(33).
[3]李革.中職德育課活動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05).
【中職德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模式實踐探索論文03-04
中職體育教學德育滲透探索論文05-03
軟件工程實踐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論文04-30
實踐教育論文教學模式論文05-01
職業(yè)教育模擬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5-01
中職德育教育新途徑探索論文05-02
對高職日語實踐教學的探索教育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