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段訓練教育教學論文
摘 要 以語段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要選好語段,選準語段。而確定一篇課文的重點語段,要從全面考慮,要看教學目標、全文結構、表現(xiàn)中心、塑造人物等多方面。
關鍵詞 語段訓練 語文教學 課堂
語段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是句和篇的橋梁。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jù)語文教讀課的特點,嘗試以重點語段為中心,精心設計訓練步驟,抓住重點語段組織課堂教學,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績。
一、精心選擇教讀的重點語段
以語段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要選好語段,選準語段。而確定一篇課文的重點語段,要從全面考慮,要看教學目標、全文結構、表現(xiàn)中心、塑造人物等多方面。
(一)尋找緊扣教學目標的語段。有人說,無目標的教學如飯后散步,有目標的教學如百米賽跑。目標教學能有效地克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目標確立了,關鍵是如何處理、完成的問題。在教學中我總是先尋找能緊扣目標的語段,然后設計適合學生實際的教法,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夜走靈官峽》的訓練重點是“圍繞中心選材”,而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巧妙的選擇惡劣的環(huán)境 ----雪大、谷深、山高、風狂和特定的時間----夜來表現(xiàn)工人階級不畏艱難、忘我勞動這一中心。巧妙設疑,層層深入,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惡劣的環(huán)境、特定的時間這兩方面材料對表現(xiàn)中心的作用,從而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找出在全文結構上起重要作用的語段。段是句過渡到篇的橋梁。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從段入手,來探究作者謀篇布局的匠心、選材立意的技巧,從而學到構思的方法。抓住了在全文結構上起重要作用的語段,也就牽住了牛鼻子,就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教學中我抓住了總領段、過渡段、總結段等進行教學。
1.總領段。例如《蘇州園林》的第二段概括介紹了蘇州園林“完美如畫”的特點,并從亭臺軒榭的布局等四方面對下文的內容作提示,是全文的總領段。抓住了這一段,就抓住了全文結構的“綱”。教學時我就以這一段為突破口組織課堂教學,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啟發(fā)學生閱讀思考,學生很快地弄明白了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從而準確把握了文章先總后分的結構方式及先主后次的說明順序。2.過渡段。例如《故宮博物院》一文,所寫建筑繁多,內容豐富,結構復雜,為了使學生較快地理清文章的層次,在教學中我就抓住承上啟下的過渡段----第十一段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步驟。這一段從結構上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對上文說明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小結,又點出下文對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的說明;既呼應前文的第二段,又照應了后文的第二十一段,使全文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從內容上說,既概述了故宮建筑群的巧妙布局,又提示了全文說明的主要對象。抓住了這一段,文章的結構層次、思想內容就一目了然了。因此教學時我就抓住不放,重錘敲打。
(三)找出對表現(xiàn)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語段。以語段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著眼點雖在加強布局謀篇的訓練,但不可忽視文章的思想內容。一定的形式總是為一定的內容服務,有什么樣的結構就對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起什么樣的作用。因此,我在選擇重點語段時,特別注意了以下三點:1.揭示全文中心論點的語段。教學議論文,就要抓住揭示全文中心論點的語段。中心論點是中心思想的概括和濃縮,抓住了它,有助于領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現(xiàn)出的見解和主張,也有助于理清文章的論據(jù)及論點和論據(jù)的關系。2.集中刻畫主要人物的語段。記敘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過具體的人和事形象地反映出來的,因此教學時要特別重視集中刻畫主要人物的語段。例如教學《故鄉(xiāng)》一課時,在指導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一上課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故鄉(xiāng)》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哪個?進而要求學生找出集中描寫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語段,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比較、分析,使學生明白少年閏土是一個聰明機智、活潑可愛的小英雄的形象,而中年閏土從外貌到思想性格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成了一個自卑、衰老、麻木、迷信的木偶人。最后用“當年的小英雄 20年后為何變成木偶人”這一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挖掘出文章的主題,從而順利地完成“用對比手法突出文章主題的寫法”這一教學目標。
二、恰當處理語段和篇章的關系
以語段為中心組織講讀教學,必須處理好段和篇的關系,使語段教學和篇章教學以及單元教學目標相一致,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那么如何把二者結合起來呢?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一)段里出題目,篇中找答案。重點語段如果是全文思想內容和結構層次的濃縮,那就可以從語段的深入解剖入手,由段到篇,以點帶面。例如教學魯迅先生的小說《社戲》,我把課文結尾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從尾至首順“瓜”尋“藤”。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結尾那段話:“真的……好戲了!苯又釂枺骸昂脩颉薄昂枚埂边B續(xù)兩個“好”字,可見“豆”和“戲”非同一般,但究竟“豆”“戲”好不好呢?學生反復閱讀,得知豆很普通,戲也乏味。再進一步追問:為什么我覺得那樣好呢?學生興致勃勃地討論這個問題,他們找到了如下原因:一是人好,二是景好。這樣順著結尾一段,我引導學生一步步尋上來,作者開篇的“藤”也就找到了。
(二)篇上出題目,段內做文章。在教學《白楊禮贊》一文時,我就先從全篇入手,指導學生從全文中找出直接贊美白楊樹的句子。學生通過閱讀,找出了五句,從而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抒情線索。然后由篇到段,再抓住集中描繪白楊樹形象特征的第五段及內在氣質的第七段,組織學生讀、思、議、辯,具體把握白楊樹的形象特征及內在氣質,深入領會其象征意義。
總而言之,前一種方法由段而篇,抓點帶面;后一種方法由篇而段,顧面抓點。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把二者結合起來,只要有利于突出語段教學、有利于完成教學目標,具體的處理方法是可以千變萬化的。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段訓練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5-02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04-30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04-30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3
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論文05-02
淺談小學各個學段的語文教學論文05-02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教育論文05-02
淺談課堂教學中的感受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