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回顧與前瞻中的人性--盧梭社會政治哲學中的人性視野
基于對一種完全未經(jīng)文明浸染的人的"自然狀態(tài)"的預設和追溯,盧梭得出了人性本善的觀點,認為現(xiàn)實中的惡并不能歸咎于人性之惡,而應從社會制度本身去尋找原因.而有道德的人的生成必然有賴于合理的社會秩序,對人性的設定必須從對社會的設定中尋找依據(jù).但合理的社會秩序和政治樣式并不能由人的原始善性中自然地引出,而必須借助于理性的自覺建構(gòu).在這里,"自由"就代替"良心"而成為人的應然的本質(zhì)性規(guī)定.但體現(xiàn)為自由的道德性并不是先驗的,而是在人類由自然狀態(tài)進入社會狀態(tài)后才產(chǎn)生的,可要使盧梭描述的契約社會得以可能,它又恰恰是不可或缺的,有著應然的意義,而人性也就在應然而非本然的意義上被規(guī)定了.
作 者: 王春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馬列部 刊 名: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年,卷(期): 2004 ""(4) 分類號: B565.26 關鍵詞: 盧梭 人性 良心 道德 自由 理性【回顧與前瞻中的人性--盧梭社會政治哲學中的人性視野】相關文章:
哲學視野中的和諧社會04-26
社會哲學視野中的精神生產(chǎn)04-30
技術(shù)哲學視野中的瘋牛病04-30
異化理論視野中的人性貨幣化04-26
老子道家哲學中的人性論思想04-28
論馬克思視野中自然界的屬人性04-27
哲學視野中的社會發(fā)展代價問題04-28
哲學視野中的生態(tài)危機04-30
行政哲學視野中的行政文化04-28
試論哲學視野中的知識形態(tài)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