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諺語
民間習俗諺語1
民間習俗諺語
雖喜勿要躺著唱歌,
雖悲勿要睡是戴帽。
不懂十三不觸,
不算是好水磨人。
上緊下松是縫紉之常識,
還要時?纯聪骂^齊不齊。
花兒雖小是天神祭品,
果兒雖小是龍王祭品。
狗帶來不幸,
貓帶來幸運。
辛辣能下飯。
豐盛富足的新年,
從那臘九開始過。
參加盛會的那天最餓,
穿戴新衣的那天最冷。
沒有雞的地方,
只有靠驢來測更。
若是早晨以石打狗,
一天事情不會順利。
右邊豎在高山上,
左邊深入大海中。
民間習俗諺語
民間習俗諺語2
處暑民間習俗
祭祖
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jié)”。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jù)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后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出游迎秋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jié)。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其因是老鴨味甘性涼。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里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jié);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啵胪猩,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jié)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yè)收獲的時節(jié),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jié),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xx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jié),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fā)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我國部分地區(qū)也有。除此之外,關于處暑還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關于處暑的諺語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熱熟谷,粒實鼓。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處暑早的雨,谷倉里的米。
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處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來稻入囤。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處暑高粱遍地紅。
處暑高粱遍拿鐮。
處暑高粱白露谷。
處暑三日割黃谷。
處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減產(chǎn)。
黍子返青壓塌場,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馬虎,鳥雀撐破肚。
處暑收黍,白露收谷。
黍子面積小,注意防麻雀。
早黍子,稙高粱,鳥雀啄食要嚴防。
黍子粘,黍子好,籽粒做年糕。
干打谷,濕打黍。
打黍宜摔,綁笤帚還用穗和秸。
七月底,八月邊,家家新米桌上端。
若要玉米大,不準葉打架。
要想苞谷結,不得葉挨葉。
七月秋風涼,棉花白,稻子黃。
處暑見新花。
處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早不摘花,午不收豆。
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棉桃碰著腿,酒壺不離嘴。
花收暖,麥收寒。
處暑開花不見花(絮)。
處暑花,不歸家。
處暑花,撿到家;白露花,不歸家;
白露花,溫高霜晚才收花。
綠肥盛花期,壓青正適宜。
綠肥壓三年,薄地變良田。
民間習俗諺語3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2. 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3.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4. 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 。(西北)
5.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山東)
6.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山西)
7. 有錢難買五月五日旱 (山西)
8.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寶山)
9. 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江浙)
10. 端午請菩薩,端六發(fā)烏賊 。(江浙)
11.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蘇)
12.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江蘇)
13. 端午佳節(jié),菖蒲插屋。 (江蘇)端午節(jié)賣菖蒲 。(溫州)
14.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來 。(溫州)
15.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16.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 (浙江)
17. 吃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老。 (臺灣)《乙卯重五詩》 陸游(南宋)
18.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9.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20.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21.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22.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23. 未吃五日節(jié)粽,破裘不甘放。 (臺灣)
24. 洗午時水,無肥亦嫷(漂亮)。 (臺灣)
25. 午時水洗目睭,明到若烏秋(大卷尾,鳥名) (臺灣)
26.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 (臺灣)
27. 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 (南京)
28. 土俗清明供祀墓,詩家端午吊離騷。 (南京)
29. 吃菜豆仔茄,吃了會嬲跳 。(湖北)
30. 最怕端午節(jié)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31. 吃了端午筗,還有三更凍。(客家)
32.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廣東潮汕)
33.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廣東)
34. 五月節(jié),小噠埠。 (廣東潮汕)
35.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 (福建)
36. 未吃五月粽,破襖不敢放 。(福建)
37. 未吃五月節(jié)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38. 鄉(xiāng)下不識字,過節(jié)過初四。 (福建)
【民間習俗諺語】相關文章:
3.民間立春習俗
4.驚蟄的民間習俗
5.民間氣象諺語
6.民間常用諺語
7.民間天氣諺語
8.民間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