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詩歌之抒情詩
抒情詩
詩歌的一種,這種詩以集中抒發(fā)詩人在生活中激發(fā)起來的思想感情為特征,主要來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詳細敘述生活事件的過程,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不具體描寫人物和景物。抒情詩的特點是側(cè)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優(yōu)秀的抒情詩則往往激蕩著時代的旋律。抒情詩因為其內(nèi)容的不同分為頌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以表現(xiàn)主觀感情、抒懷詠志為主,它通過抒發(fā)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對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要服從于主觀內(nèi)心世界的表現(xiàn)。它不具體刻畫人物,不展開故事情節(jié)。?抒情詩一直是中國詩歌的主流,從《詩經(jīng)》《楚辭》到李白、杜甫、李商隱等人的絕大多數(shù)詩歌都是抒情詩,敘事詩則是影響力次于抒情詩的一種詩歌,杜甫的《石壕吏》等詩歌、元稹、白居易的一些長篇歌行都是敘事詩,宋代詩歌中出現(xiàn)了說理詩。敘事詩和說理詩影響力都不及抒情詩。
抒情詩的表現(xiàn)手法???情與景在古典詩詞中,抒情詩是占據(jù)了大半壁江山的。但即使同為寫景抒情詩,其表現(xiàn)手法與藝術形式也是各有千秋。有的以景載情,有的觸景生情,有的以景蘊情,下面我們結(jié)合一些具體的詩歌來談談抒情詩中的景與情。
一.以景載情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現(xiàn))牛羊。
這是一首北朝民歌,它為我們展現(xiàn)了北方草原的壯闊之景。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境界更是豁然開朗。草原是牧民的家鄉(xiāng),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tǒng)統(tǒng)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到處都是。整個草原因此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
這一片北方的大草原,廣闊無垠,天空高渺,牛羊肥壯,牧草豐盛。在這樣的一片天地之中,立馬草原,展望家鄉(xiāng)風光,豪情滿懷,放聲高歌的草原牧民,似乎一揮馬鞭,就會從《敕勒歌》里向我們躍馬奔來。
整首詩歌,沒有一句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但我們卻可以真真切切地從詩中感受到那一份豪邁之情。整首詩歌,句句寫景,但句句見情。全篇不見一字寫情,但字字皆情。這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并不直接說話,而是通過筆下的景物來傳情達意。詩所描寫的景,就成了詩人情感的載體,情在景中,景就是情。這種寫景抒情詩,其特點就是以景載情。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二.觸景生情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人,一生以收復失地為己任,同時也在積極地尋求個人生命的輝煌。他的一生,時時處處閃現(xiàn)出一個英雄人物不愿在平庸中度過一生的英雄本色。但是茍安江南的南宋朝廷,始終沒有給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以用武之地,沒能讓他一展雄風,去實現(xiàn)自己的平生夙愿。1176年,36歲的辛棄疾路過造口,想到就在47年前,金兵攻打江西,由南昌追擊隆裕太后的御船,直追到太和縣,才不及而返。隆裕太后逃到造口,棄船登陸,到達贛州。如今,47年過去了,中原故都仍在金兵占領之下,而南宋朝廷仍偏安江南,不思北伐以收復失地。正當盛年的辛棄疾,在郁孤臺下,激情難抑,大筆一揮,給我們留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菩薩蠻》。
這首詩,寫到了“郁孤臺”、“清江水”、“無數(shù)山”、“青山”、“江晚”、“鷓鴣聲”這樣一些景物。在寫景的同時也寫出了詩人自己的主觀感受,“行人淚”、“可憐”、“望長安”、“愁”、“聞”,這些詞語讓人真切地感覺到了詩人內(nèi)心的傷痛。
在這首詩里,詩人由眼前的“清江水”想到行人淚,由“東流”水奔騰而去不受群山遮擋,想到南渡之人卻無法北歸,無法回到中原,只有愁緒滿懷。
這首詞以眼前景道心上事,眼前景不過是清江水、無數(shù)山,心上事則包舉家國之悲今昔之感種種意念,而一并托諸眼前景寫出。
《菩薩蠻》這首詞中所描寫的景,是詩人藉以抒情的觸發(fā)點。情因景而生而又緣于景。它的特點就是因景生情。而且這種寫景抒情詩中的景,往往是有歷史背景的?雌饋硎且蜓矍爸安庞懈卸l(fā),實際是對那景所具有的歷史背景有感而發(fā),從而借題發(fā)揮,一抒胸臆。欣賞這種詩歌,往往要聯(lián)系到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有關情況,我們對詩歌內(nèi)涵的理解才會準確而深刻。
這種寫景抒情詩,其特點是有景有情,情由景生,可謂觸景生情。
三.以景蘊情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柳永寫離別的一首詞,在這首詞中,詞人寫了“寒蟬”、“長亭”、“驟雨”、“煙波”、“暮靄”、“楚天”、“岸”、“風”、“月”這樣一些景物。這些景物點出別時的季節(jié)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別時的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別時的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此時此地的景物各具特色:“凄切”、“晚”、“初歇”、“千里”、“沉沉”、“闊”、“楊柳”、“曉”、“殘”。這樣的景物組合在一起,為全詞定下了凄涼傷感的調(diào)子,也為我們營造出了一種“悲涼、冷落”的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中,即將離開自己心上人的詞人“帳飲無緒”、“留戀處”、“執(zhí)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念”。詞人的一腔離愁,滿腹依戀,盡在字字句句一物一事之中了。在這里,詞人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這首寫景抒情詩通過對離別時身邊景物的描寫,渲染出一種氣氛,營造出一種意境。這種氣氛又很好地把詩人的情感烘托了出來,而這種意境的產(chǎn)生,更是讓詩人的情感有如月懸中天,渾然天成。這種寫景抒情詩,情由境生,我們可以稱之為以景蘊情
一首令人回味的抒情詩,不會只是純粹地直白地來抒情,更多的是借助于一些景物來傳情達意。我們的古典詩詞尤其講究含蓄蘊藉,了解這些常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欣賞這些古典詩詞,從中獲得藝術的熏陶,提升自己的藝術品味。
最早的抒情詩——屈原《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 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親字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 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 惟庚寅吾以降( 正當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覽揆余初度兮, 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 肇錫余以嘉名: 于是賜給我相應的美名: 名余曰正則兮, 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 字余曰靈均。 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 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zhì), 又重之以修能。 我不斷加強自已的修養(yǎng)。 扈江離與辟芷兮, 我把江離芷草披在肩上, 紉秋蘭以為佩。 把秋蘭結(jié)成索佩掛身旁。 汩余若將不及兮, 光陰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歲之不吾與!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相送
何遜
客心已百念,
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
浪白風初起。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
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鯉魚來上灘
有美堂暴雨
蘇軾
游人腳底一聲雷,
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
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尊凸,
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
倒傾鮫室瀉瓊瑰。
現(xiàn)在抒情詩
風月吟
曾經(jīng)幾度
夢里會佳期
明月水柳間
挽手依偎
縷縷知心語
沁人神醉
酣眠乍醒
嘆惋猶不已
豈是我多情
你自柔媚
衣艷容麗
桃花露美姿
言飛笑臨
春風化冰石
天天見你
不免生相思
恨人生
難如意
海內(nèi)憑飛
落魄無枝棲
更幾番相戀
一炬煙灰
人憔悴
情已衰
我與你
緣何在
江流不住
暫聚總別離
徘徊嬋娟里
愿此風月
便是彼此
長存之心懷
夏夜無眠
唧唧 唧唧 夏蟲爭鳴
深林的響聲如織如風
戚戚 戚戚 心意灰冷
滿塘的蓮花似霜似冰
坐不安 睡不眠 小巷來往
昏黃的燈影里 不由悵望
銀河中欲明還滅的星光
(中國·臺灣)席慕蓉
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xiāng)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作者 (俄)葉賽寧
我沿著初雪漫步,
心中的力量勃發(fā)像怒放的鈴蘭, 中國詩歌之抒情詩 在我的道路上空,夜晚
把藍色小蠟燭般的星星點燃。
我不知道那是光明還是黑暗?
密林中是風在唱還是公雞在啼?
也許田野上并不是冬天,
而是許多天鵝落到了草地。
啊,白色的鏡面的大地,你多美!
微微的寒意使我血液沸騰!
多么想讓我那熾熱的身體,
去緊貼白樺袒露的胸襟。
啊,森林的郁郁蔥蔥的渾濁!
啊,白雪覆蓋的原野的愜意!
多想在柳樹的枝杈上,
也嫁接上我的兩只手臂。
【中國詩歌之抒情詩】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之《蜀相》教案04-25
中國之美作文11-17
中秋節(jié)抒情詩歌朗誦20首09-28
關于中國夢的詩歌11-05
美國之過與中國之不及04-27
中國騰飛之晉江發(fā)展04-29
詩歌鑒賞專題之煉字 教案04-25
古代抒情詩03-14
中國之美作文經(jīng)典【5篇】11-19
中國海權之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