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民俗小學體育走進課堂范文
長期以來,民俗體育研究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而隨著群眾體育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在學校中開展民俗體育成了學校體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在教育部頒布的《體育教學指導綱要》的背景下,如何開發(fā)和利用民俗體育課程資源,使得學校體育課程資源多樣化和校本化,成為一個研究的課題。
民俗體育是由一定民眾所創(chuàng)造,為一定民眾所傳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眾日常生活的風俗習慣(如節(jié)日、禮儀等等)之中的一種集體性、模式性、傳統(tǒng)性、生活化的體育活動,它既是一種體育文化,也是一種生活文化。它包括:跑跳類、投射類、水上類、舞蹈類、武藝角力類、室外游戲類、室內游戲類等多種項目。
一、開展民俗體育的價值
民俗體育是民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民俗又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民俗體育也是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現(xiàn)行的學校體育課是以西方體育課程內容為主,忽視了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以及社會適應能力與道德滲透。它導致體育課不能實現(xiàn)預期的課程目標。民俗體育課程資源引入學校體育課具有這些價值:形成剛柔相濟的體育文化精神,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傳承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覺。
民俗體育課程的優(yōu)勢是:簡單易學、生動有趣,能喚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欲望;娛樂性、表演性強,能使學生愉悅身心,提高自信心;場地設備條件不受限制,可以節(jié)約經費投入;貼近生活、可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
民俗體育活動包羅萬象,適用于體育教學的項目種類繁多,且具有簡易、多樣、有趣的特性,如踢毽子、抽陀螺、跳繩、跳橡皮筋、民俗游戲、滾鐵環(huán)、放風箏、小籃球、走高蹺等均適合中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也適合在小場地內開展。而登山爬山、打野仗、打水漂、劃龍舟、游泳嬉水、劃木筏、手腕解脫、扁擔頂力等則適合大學生的年齡和心理層次,更適合在有較大的體育場館或室外進行。
二、發(fā)展民俗體育的措施
民俗體育課程資源有巨大的挖掘和發(fā)展空間,但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學校體育教學應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構建具有時代性與民族性、健康性與娛樂性、科學性與實用性的學校體育課程資源。
民俗體育融入體育教學。各年段根據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民俗體育內容,每周開設一節(jié)民俗體育課,由體育教師在課內主教。倡導天天練,各班建立民俗體育鍛煉時間表。課間活動時實行值周教師巡視管理制度,鍛煉紀律與三項競賽掛鉤,每周布置一次民俗體育作業(yè)。在體育課堂中,倡導“能者為師”的教學氛圍,學生在課堂練習時也可以隨時調整學習內容、方法、形式,形成一種活潑輕松,互幫互學的課堂氛圍。
民俗體育融入學校體育競賽。開展班級民俗體育比賽,不同教學時段開設不同比賽。每學期開設一次民俗體育運動會。設立多個民俗體育運動項目,學生自主報名,先進行班級個人比賽,再團體比賽,計入班級總分,設立多個獎項。
利用家長學校開設民俗體育親子活動。在學校開家長會和家長學校培訓班時設置親子活動,如家庭踢毽子比賽、大人帶孩子跳繩比賽、家庭滾鐵環(huán)、走高蹺比賽等等,既能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又能提高他們的鍛煉積極性。
民俗體育融入社區(qū)活動。積極聯(lián)系各社區(qū)老年協(xié)會等,共同建立社區(qū)民俗體育俱樂部。以一些熱心的退休老人和學生干部為發(fā)起人,在晚上或業(yè)余時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民俗體育活動。為學校的民俗體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進一步弘揚和傳承我們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
綜上所述,在學校開展民俗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充實學校體育的課程體系,豐富學生課間、課余生活;能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還能弘揚民俗體育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健身的興趣和意識,達到全民參與,終生受益的目標。
【讓民俗小學體育走進課堂】相關文章:
體育課堂反思08-26
[熱門]體育課堂反思08-26
初中體育課堂反思02-29
體育課高效課堂教學03-05
小學生走進大森林03-05
體育小學反思09-23
小學體育反思08-22
走進春天08-26
走進秋天08-18
走進——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