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際交往的禮儀
國際交往的禮儀1
任何服裝都應做到清潔、整齊、挺直。上衣應熨平整,下裝熨出褲線。衣領、袖口要干凈,皮鞍應上油擦亮。穿中出裝要扣好領扣、領鉤、褲扣。穿長袖襯衣要將前后擺塞在褲內,袖口不要卷起,長褲褲筒也不允許卷起。兩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邊一個,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應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穿短褲參加涉外活動。女同志夏天可光腳穿涼鞋,穿襪子時,襪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參加各種涉外活動,進入室內場所均應摘去帽子和手套,脫掉大衣、風雨衣等送入存衣處。西方婦女的紗手套、紗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為服裝的一部分允許在室內穿戴。在室內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鏡。有限疾須戴有色眼鏡時,應向客人或主人說明,并在握手、交談時將跟鏡摘下,離別時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館房間內接待臨時來訪的外國客人時,如來不及更衣,應請客人稍坐,立即換上服裝、穿上鞋襪,不得赤腳或只穿內衣、睡衣、短褲、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際場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紹和會面時握手;遇見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關系親切的則邊握手邊問候,甚至兩人雙手長時間握在一起;在一般情況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輕者對年長者、身份低者對身份高者時應稍稍欠身,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與婦女握手時,應只輕輕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順序,應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先問候,待對方仲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時擂手,切忌交叉進行,應等別人握手完畢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時應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國家還有一些傳統(tǒng)的見面禮節(jié),如在東南亞信仰佛教的國家見面時雙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我國傳統(tǒng)的拱手行禮。這些禮節(jié)在一些場合也可使用。
公共場合遠距離遇到相識的人,一般舉起右手打招呼并點頭致意,也可脫帽致意。與相識者在同一場合多次見面,只點頭致意即可;對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識者,在社交場合均可點頭或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與外商談話時表情要自然,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談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點人。談話時的距離要適中,太遠太近均不適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時,不要湊前旁聽;有事需與某人談話,可待別人談完;有人主動與自己說話,應樂于交談;發(fā)現(xiàn)有人欲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第三者參與談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若談話中有急事需離開,應向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談話時若超過三人,應不時與在場所有人攀談幾句,不要同個別人只談雙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談的問題不便讓其他人知道,可另約機會。
國際交往的禮儀2
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兩則歷史傳聞:
第一則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某國元首舉行宴會。一位赴宴的舊中國使節(jié)在入席后,用餐巾去揩試刀叉。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這仿佛是嫌主人準備的刀叉不干凈。主人見此情況,便命侍者將席上的餐具全部重新?lián)Q過,使那位中國使節(jié)感到十分窘迫難堪。
另一則說,清朝大臣李鴻章出使德國時,應俾斯麥之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的禮儀習慣,竟誤將吃水果后洗手用的一碗水端起來喝了。俾斯麥為了不使李鴻章丟丑,便也將自己的洗手水一飲而盡。參加宴會的其他文武官員見此情況,也只得忍笑奉陪。
我無法親自考證這兩則傳聞的真實性,但卻從中得到一個啟示:在進行國際交往活動時,應該了解并掌握好相關的禮儀。通過本學期《國際禮儀》課程的學習,使我對禮儀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國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國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是外事人員在對外交往中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幾點:
(一)忠于祖國。外事人員在外事活動中,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心懷祖國,把祖國利益放第一位。遵守此項基本規(guī)則,通常體現(xiàn)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政府等基本方面。
(二)不卑不亢。在遵循不卑不亢原則的同時,根據(jù)慣例,應注意和維護自身形象,注意個人形象六要素: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和待人接物的方式。作為外事人員必須意識到“外事無小事,事事是大事”的原則要求。
(三)求同存異。在外事活動中,面對不同國家、地區(qū)或民族的千差萬別的風俗習慣,外事人員必須予以正視,并堅持做到求同存異,尊重習慣。正所謂“十里不同瘋風,百里不同俗”。
(四)重信守諾。言而無信是人際交往之大忌,因此,重信守諾、遵時守約是外事活動中最基本的要求,外事人員在交往中不僅要重視承諾,更要慎于承諾。
(五)尊卑有序。在外事交往中涉及會議、就餐等聚會活動中應該遵守尊卑有序、以右為尊的交往原則,避免失敬于人的事情發(fā)生。
外事接待
(一)禮賓規(guī)格指的就是在禮賓待客時所必須遵循的已被先期正式規(guī)定的具體要求。它具有穩(wěn)定性、規(guī)范性、禮賓性、簡約性和差異性等主要特征。它的原則是:服從外交、身份對等、一視同仁和有所區(qū)別。
(二)在同時接待多方外賓時一定要按照以下次序原則:?尊重各國主權平等;?對等原則;?重視“尊卑”有序;④安排細致周到;⑤公平平等待客。
(三)制定外賓接待計劃,是做好外賓接待工作的前提,其總體要求有如下幾個方面:禮待來賓、周詳具體、節(jié)儉務實、規(guī)模適度、靈活機動、先期制定、及時批報、通報對方、以我為主、督促總結。
(四)國旗、國徽、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征,任何一個外事人員都必須對國旗、國徽、國歌的知識和禮儀熟練掌握并正確運用。
(五)介紹往往是會晤中的首道程序,外事人員務必按照一定順序正確進行。
(六)適用會晤外方來賓座次排列的形式有五種:相對式、并列式、居中式、主席式和自由式。
(七)合影作為外事活動一項環(huán)節(jié)不可忽視,應對其充分準備并合理排位,有些場合還必須按照有關國際慣例進行排位。
(八)迎送工作并非簡單的一項禮儀之舉,特別是在外事活動中更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禮儀上務必掌握詳情,關注細節(jié),熟悉其程序。
(九)外事翻譯是外事接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翻譯人員的要求是:政治上堅定、業(yè)務上過硬、準備上充分、知識面要寬。
出入國境
(一)需要持有合法證件(護照與簽證),需要經過必要的檢查(出入境檢查),還要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包括購買機票、辦理保險和準備行李等)(二)為了順利出入境,涉外工作人員應了解護照與簽證的辦理方式與辦理過程,做好出入境準備工作,明白檢查流程。
社交應酬
(一)國際社交應酬的基本準則:入鄉(xiāng)隨俗、熱情有度、女士優(yōu)先和尊重隱私。(二)涉外介紹禮儀約定俗成的禮儀規(guī)范。涉外問候及稱呼同樣是涉外交往禮儀中的基本方面。問候時要“眼到、口到、意到”,稱呼亦有多種講究。(三)握手禮儀。(四)對外饋贈禮品要做多方面考慮,還要務必知曉“對外交往九不送”和對外饋贈“六W規(guī)則”。同時,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接受饋贈。(五)其他日常禮儀。
出行與住宿
(一)涉外人員認真遵守出行禮儀。乘坐飛機,最重要的禮儀要求是遵守航空公司有關乘機的各種規(guī)定。在不同國家乘坐輪船、火車、巴士和出租車也要遵禮而行。應尤當注意步行禮儀。(二)掌握相關涉外住宿禮儀。
公務活動
(一)公務參觀也是執(zhí)行公務,在參觀過程中要專心致志,全力以赴。(二)涉外公務活動,應按照國外慣例而行。(三)應對媒體要掌握政策、遵守紀律、注意分寸,又要沉著機智、落落大方、舉止得體。
宗教禮俗,(一)尊重宗教教徒的信仰、不干涉正常宗教活動。(二)了解宗教禮儀,有利于對外交往工作的成功。
重要國家的禮俗
了解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與禮節(jié)。
“禮”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交往時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人們相互來往,要講究禮節(jié),注意禮貌,遵循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行事。我國是有悠久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接待外國客人時不能只遵從我們自己的禮儀習俗。各國的禮儀做法,都會有各自的傳統(tǒng)和特點。我們在國內接待外賓,按本國的'禮儀習俗辦事,外賓客易理解,但有時也難以接受。綜和各章所學的國際禮儀知識點,我體會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加速,正在迅速進人國際社會、國際市場。從中央到地方,從領導到基層,各個行業(yè)、各個階層都有許多對外接觸的機會。中國人日益成為國際人,因此,我們要有國際人的視野、國際人的胸懷以及遵循國際人的規(guī)則。懂得同際通用的禮儀知識,不但對許多人是工作上的急需,而且也是我國人民文明素質的一種體現(xiàn)。我國既需要培養(yǎng)一批懂得禮賓業(yè)務的專業(yè)人員,也需要大力普及國際禮儀的一般知識,這對于我們發(fā)展國際交流是一種迫切需要。
基于我們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專業(yè)特色要求我們去了解并掌握好國際禮儀知識。在其他英語專業(yè)課程如跨文化交際,也涉及到相關的知識?梢,掌握好這門學問,對于我們學業(yè)和個人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本學期的學習,讓我懂得了更多日常生活必須注意禮儀。當今社會,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如何才能在龐大的就業(yè)人群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在面試中給主考官留下一個好印象,一直是困擾每個畢業(yè)生的最大問題。而很多公司在招新人,除了考慮學歷,更會觀察是否有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從最基本的穿著打扮,到言談舉止,主考官可是盡收眼底。因此,有人說禮儀是面試成功與否的重要砝碼是很有道理的。良好的禮儀表現(xiàn)會給面試主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進而取得他們的好感、尊重與信任,沒有什么會比信任更為重要了。能夠在面試的種種細節(jié)上表現(xiàn)出良好的素質,相信在與客戶洽談時也一定不會有差池,同時還能代表公司形象。面試官怎能不傾心?擁有良好禮儀素養(yǎng)同時還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禮儀對于現(xiàn)代企業(yè)最看重的團隊精神的塑造是大有裨益的。
在學習國際禮儀知識時,老師采取的是書本和視頻相結合的方式,避免了單一授課形式的弊病。這點我很喜歡。但希望老師在以后授課時能夠給我們講述一些最新的禮儀規(guī)范、鄉(xiāng)土文化,讓我們這些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孩子們更好融入異己文化。
曾經了解國際禮儀知識,只是為了避免在對外活動場合出差錯、丟丑、“出洋相”。但現(xiàn)在,自己已深刻認識到,這里還有更加積極的一面。那就是當我們熟悉掌握各種國際禮儀的程序、方式、方法,并運用這些知識積極開展對外活動時,我們就可以借此獲得許多機會,以結交朋友、增進友誼,交換信息、開展業(yè)務。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際禮儀知識就是我們開展對外工作的重要手段,它也是為我們整個事業(yè)服務的。
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公職人員、涉外工作人員.他們在對外場合的行為舉止,已不僅僅是一種私人行為,而會產生一定的對外影響。一個公司、企業(yè)、社會團體的代表在對外場合的言談行為,不僅關系到本公司、本社團的體面,影響到買賣交易的成敗,有時甚至影響到國家的榮譽。歐洲旅游總會建議旅游者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第一條就說:“當你在自己國家時,你不過是成千上萬公民中的普通一員,而在國外,你就是‘西班牙人’、‘法國人’(的代表),你的言談舉止,決定他國人士對你的國家的評價!
為了讓我們個人的形象、企業(yè)的形象、國家的形象在世人心中更加美好,我們就應當學習并掌握好禮儀知識,了解并重視遵守國際上通用的禮節(jié)與禮儀規(guī)范。巍巍中華不再自詡“天朝上國”,卻還是世人眼中的“禮儀之邦”。
【國際交往的禮儀】相關文章:
中國中餐禮儀的筷子禮儀06-01
日本的打電話禮儀-商務禮儀03-06
德國婚禮禮儀08-08
婚宴敬酒禮儀02-22
正確的站立禮儀01-06
接待來訪的禮儀07-05
門衛(wèi)接待禮儀05-23
吃中餐的禮儀10-11
打電話禮儀要求12-20
公共場合禮儀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