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文學天才只得25分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文學天才只得25分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日,網絡上比較熱鬧的一件事,是南京考生費瀅瀅在今年高考中的作文僅被判了25分,按作文滿分60分計算,這就是“不及格”了。如果這是一個尋常的孩子,她不僅會自認倒霉,沒準兒還會痛心疾首地“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糟。
可費瀅瀅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她的父親就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界人士,可想而知,父輩的熏染一定會使費瀅瀅多一些閱讀,也多一些文學寫作細胞。果然,去年,費瀅瀅參加首屆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征文大賽時,以一篇《平臺》打動所有的評委,最終從8萬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頭獎。她平時的很多習作都是學校的范文,曾出版過多本散文集!镀脚_》還被選入高中語文讀本。
有多少孩子能有費瀅瀅這樣的成就,鳳毛麟角吧,如果我們的考試制度有更大的彈性,這個孩子僅憑這個成就就理應免試語文。
那么,費瀅瀅的這篇作文是不是真的就寫得那么糟糕呢?未必,我看到很多老師甚至著名作家對這篇作文的評論,結論是很好,應該獲高分甚至滿分!筆者也看了這篇作文,但并不想給出一個分數,因為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問題在于,考學生的作文,究竟目的是什么?
我不禁想起蘇軾當年在科場考試的一段軼事———據楊萬里的《誠齋詩話》和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載,蘇軾被命題來作《刑賞忠厚之至論》,這是一個乏味無比的試題,而蘇軾為了有力地論證這一正統(tǒng)的觀點,信手編造了一段史料,“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弄得連博學的主考官歐陽修都不知其所本,只得在放蘇軾金榜題名后才向他討教此語究竟出于何典?扇f沒想到,蘇軾竟坦然直陳:“何須出處,想當然爾!”而歐陽修非但沒有暗呼上當,反倒“賞其豪邁”,并稱:“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本來,使用史料時胡編亂造肯定犯了讀書人的大忌,蘇東坡在漏了餡兒以后,按考試規(guī)矩應當立即金榜除名,但歐陽修卻看到了別的東西,看到了這個人的“豪邁”,更看到了此人“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僵硬的科舉考試,是歷史上王朝選拔人才的制度,不知折殺了天下多少真正的人才,但如果考官確有眼力,對什么是人才、什么人有可能成為人才,有獨到的認識,也能夠篩選出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來。
換句話說,考試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將考試當作目的,就會要求考生四平八穩(wěn)地按應試訓練的要求作文,這類作文毫無靈性可言,根本難以衡量出考生的真正水平,卻往往可以不冒任何風險地獲得中等以上的分數。這是在鼓勵什么呢———平庸!
其實,我相信即便認為費瀅瀅的作文“跑題”的判卷者,也不會否認這是一篇比較充分地顯露出學生文學才華的文章,文字清新,感受細膩,判定這孩子的作文水平是高中生里的佼佼者是不為過的。相比之下,今年高考作文當中有寫詩和寫古文獲得滿分的實例,據報道,判卷的老師們也挑出很多毛病,290字的詩更是不符合“不低于800字”的考試要求,但經過充分討論,判卷者一致認定這不僅充分反映出了考生的語文水平,還顯示出考生的個性、勇氣和創(chuàng)造力,于是不計缺陷,仍給予滿分———這就是把考試只當作手段而放在了合理的位置上。
如今,25分的作文已經是既成事實,更改的可能性看來很小。但是,我認為費瀅瀅交出了一份更好的“作文”,她寫文在網上為自己的作文辯護,引發(fā)了一場貨真價實的大討論。我相信,這場討論一定會讓成千上萬的教育者們來審視這篇作文,并重新思考我們鑒別、選拔人才的標準究竟如何,這比一篇滿分作文的價值要大得多!
【談文學天才只得25分作文】相關文章:
天才潛能作文04-29
天才之美作文04-30
我們班的天才作文03-21
我們班的“數學天才”作文07-19
談慢的作文04-30
談空氣作文05-01
談良知作文03-05
談禮貌作文03-17
隨談的作文05-10
談底線作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