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記游定惠院》原文及翻譯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fā)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游定惠院》原文及翻譯,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游定惠院
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復(fù)與參寥禪師及二三子訪焉,則園已易主。主雖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韌,筋脈呈露,如老人頭頸;ò锥鴪A,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飲,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處修潔,如吳越間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臥小板閣上,稍醒,聞坐客崔成老彈雷氏琴,作悲風曉月,錚錚然,意非人間也。晚乃步出城東,鬻大木盆,意者謂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緣小溝,入何氏、韓氏竹園。時何氏方作堂竹間,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陰下。有劉唐年主簿者,饋油煎餌,其名為甚酥,味極美?蜕杏,而予忽興盡,乃徑歸。道過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種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將適閩中,以后會未可期,請予記之,為異日拊掌。時參寥獨不飲,以棗湯代之。
翻譯
黃州定惠院東邊的柯山上,有一株海棠,枝葉特別繁茂。每年花開的時候,我都會帶著客人前去飲酒賞花,已經(jīng)五次醉在這海棠樹之下了。今年又和參寥禪師以及其他幾個好友去訪賞,然而那個園子已經(jīng)換了主人。主人雖然是個商賈,但因為我的原因,他也稍稍地培育治理了這個園子。園子里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堅韌,樹的筋脈都顯露在外面,好像老人的頭頸;ò锥螆A,好似成串的珍珠,香氣和顏色皆不平凡。這種樹不討人喜歡,主人本來想過一陣砍去,也是因為我的緣故,沒有被砍掉。喝過酒之后,我們?nèi)ド行杖思倚菹。尚氏也是個平凡的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凈整潔,好像江浙一帶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討人喜歡。我醉躺在小板閣上,一會醒了,聽見客人崔成老彈奏雷氏琴,琴聲像悲鳴的風、微亮的月光,錚錚有聲,得到的享受是人間所沒有的。到了晚上,徒步來到城東,買了一個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浸泡瓜和李子,于是沿著小溝,走進了姓何與姓韓人家的竹園。那時何氏在竹林之間修筑大堂,已經(jīng)把地方都騰出來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蔭下。有一個叫劉唐年的主簿,送給我們一種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腿诉要喝酒,而我忽然沒了興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訪了姓何人家的小園子,跟他要了一叢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邊?腿诵斓弥R上就要啟程到閩中去,以后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見面,于是懇請我記下今天之事,作為以后的談資。那個時候,參寥是唯一一個不喝酒的人,于是用棗湯代替了酒。
注釋
定惠院: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南。蘇軾元豐三年 (1080)二月到黃州,最初寓居定惠院。同年五月移居臨皋亭。
小山:即柯山。
攜客:與客聚會。
置酒:陳設(shè)酒宴。
五醉:蘇軾此游在元豐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在黃州已經(jīng)五次見此海棠花開,醉飲其下。
參寥禪師:僧人道潛,錢塘人,蘇軾通判杭州時與之交游。
二三子:同游者有崔成老、徐得之等人。
市井人:商賈。
枳木:也稱枸橘,果實可入藥。
性:質(zhì)地。
瘦韌:指不茁壯,但柔軟堅實。
筋脈:原指靜脈管,這里指樹的韌皮纖維皮層。
累累:連接成串。
稍稍:全都。
憩:休息。
尚氏:疑為尚世之。原為落第秀才,后成小商人,湖北黃岡人。
第:大住宅。
修潔:高潔。修,指空間距離大。潔,整潔。
吳越:指古代吳國、越國。此指江浙一帶地方。
崔成老:崔閑,字成老,號玉澗,廬山道士。他是琴曲《醉翁操》的作者沈遵的弟子,精古琴。曾往黃州訪蘇軾,成為摯交琴友。
雷氏琴:蘇軾題跋有《家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雷家記”字樣。謂“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獨然”。
鬻:賣,這里可作買講。
瀹:浸漬。
夤緣:循沿。何氏、
韓氏:指友人何圣可、韓毅甫。
劉唐年:字君佐,時任黃州主簿。
為甚酥:一種米粉做的油煎餅,甚酥美,蘇軾起名“為甚酥”。
藂橘:一叢橘樹,藂同“叢”。
雪堂之西:指雪堂西面的東坡之地。
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黃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蘇軾友人。
閩中:古郡名,治所在冶縣(今福州市),轄境相當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寧海及其以南的靈江、甌江、飛云江流域。后以“閩中”通指福建一帶。
拊掌:拍掌,意謂開懷大笑。
賞析
《記游定惠院》是蘇軾貶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應(yīng)徐大正之請而寫的一篇記游小品。定惠院在黃岡縣城東南,蘇軾初到黃州時曾寓居于此,后又常往游。蘇軾此次游定惠院為元豐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
散文開篇描寫游定惠院東小山,觀賞海棠和枳木,醉酒花下。描寫海棠只用“特繁茂”一筆帶過,引出“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以昔游之樂烘托今游之樂,具有濃重的抒情意味。蘇軾初至黃州,所作《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電》詩,極力贊美這“佳人在空谷”的海棠幽獨高雅和美麗清淑的品格,并懸想其乃移自西蜀,而自己以蜀人謫居此間,引為患難之交。由此可以想見作者對這株海棠喜愛之深和置酒花下的情懷。寫枳木則著重刻畫其性狀,以老人的脖頸形容枳木筋脈裸露在外,用一串串的大珍珠比喻潔白而圓潤的花朵,都很新穎形象。不論寫海棠還是枳木,均透露出園圃主人對作者的深摯友情。 一山園雖已易主,新主人以蘇軾之故,對他所喜愛的林木仍加意保存、愛護。起筆用筆富有變化,不落俗套!凹蕊嫛币韵乱来螌戫谏惺险诘臑t灑和不拘形跡,聽崔成老彈雷氏琴的超然感受,買木盆以清泉浸漬瓜果的樂趣,人何氏園竹陰置酒的幽雅,席上“油煎餌”的酥美,歸途乞叢橘移植的清興……十馀件野游細事,一一寫來,不嫌堆砌,不覺平板。不待安排,不拘體式,幽默風趣,靈動自然,仿佛率意揮灑,而情韻遂現(xiàn),娓娓動聽,是蘇軾小品文中的佳作。
這篇散文游記,寫作者與志趣相投者尋訪郊游,飲酒聚樂的情景。作者筆下的園林景物清淡、恬靜,宛翅一幅寫意山水畫,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懷和濃厚的生活情趣,賞花,飲酒,聽琴,品味,各得其妙。
讀者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十分熟悉當?shù)仫L物,而且與當?shù)鼐用竦年P(guān)系極為融洽,字里行間充滿了濃郁的人情昧與鄉(xiāng)土氣息,所以語言清新、自然,有隨手拈來、信口脫出之美。結(jié)構(gòu)組織似不經(jīng)意,然而按時間順序記一天游玩過程,有松而不亂之美。
創(chuàng)作背景
《記游定惠院》是蘇軾貶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應(yīng)徐大正之請而寫的一篇記游小品。定惠院在黃岡縣城東南,蘇軾初到黃州時曾寓居于此,后又常往游。據(jù)其《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游,隨所見輒作數(shù)句,明日集之為詩,故辭無倫次》詩王十朋集注引《志林》,蘇軾此次游定惠院為元豐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
蘇軾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謚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記游定惠院》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游靈巖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沈德潛《游虞山記》原文及翻譯12-26
《舊唐書·馮定傳》原文及翻譯12-20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游褒禪山記》原文和翻譯12-26
游沙湖原文及翻譯10-26
游蘭溪 / 游沙湖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游南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游白水書付過》原文及翻譯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