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薦】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1
我們知道,只有兩頭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間的管道里來回流動,如果一頭高,一頭低,水就只能往一個方向流了。孩子與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
當他呱呱落地時,我們做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照顧他的吃喝拉撒,而沒有具體上言語上的交流,多部分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引導著孩子的信任與依賴。
當他牙牙學語時,我們做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用正確的普通話去教導孩子一字一字的重復學習著。
當他開始與父母正常一點點交流時,我們做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則,一諾千金,給孩子指導一個正確的成長方向。
當他進入幼兒園時,我們做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開始慢慢放手,讓他與同齡人學會交朋友,每天傾聽著他在學校的日常生活,與他一起開心,與他一起八卦,與他一起憨憨的笑。這個時候,對孩子的要求就是讓他的幼兒園生活每天都是開心的!
而當他進入小學時,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學習生涯萬里長征第一步,我們做父母需要充當?shù)慕巧粌H是做寶寶的朋友呢,更要做他學習上的老師,生活上的朋友。當他在學習上遇到不會的時候,我們做父母就會慢慢的給他解釋正確答案的過程,讓他自己從我們的提示中寫出正確的答案。在生活上,我們會聽他在學校里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會聽他說哪個同學的'優(yōu)點與缺點,在他說同學缺點的時候,我們沒有阻止他,而是問他這個同學除了這個缺點外好,還有什么是點呢?如果換成別人在背后說董子越同學如何不好時,你會是什么心態(tài)呢?在生活中,我們要教育他學會換位思考問題,要教會他如何去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在不同的年齡段,我們做父母充當不同的角色。我們做父母不僅要做的是付出,更多的是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不要以為做父母說什么都對的呢,不要以為做父母做什么都是為了孩子好。
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思維,有孩子的觀點,不要以為他小,就忽略他的思維與觀點,這樣長久積累,孩子會認為父母不理解,會跟父母有隔閡。
做父母不妨放下自認為“高大”“無私”的頭銜,蹲下來靜心聽聽孩子的心聲,當你給予他物質(zhì)上的幸福,也許孩子只求父母一個簡單的擁抱或者一句關心細膩的話語呢?
做父母不要把自己曾經(jīng)走過的彎路不讓孩子去走,認為這是錯誤的,做父母忘了自己曾是這樣的經(jīng)歷,卻在孩子身上重倒復轍。做父母可以善意的提醒孩子這件事做了后有什么壞的后果,如果他非要堅持,做父母不要一味的去阻止,當這件壞事進行到一半時,孩子會意識不好的結(jié)果,他會有自己的判斷力,他會放棄的,以后,他會慢慢的覺得父母說的是對的。
我們做父母的不是強求孩子做你的接線玩偶,不要強求孩子對你言聽計從。我們試著蹲下來跟孩子當作朋友之間的交流,跟孩子亦師亦友!
以后,我要好好的做位與孩子能做朋友的父母!向著這個方向努力!也許孩子以后未必能成多大材,未必能有多大出息!但我的目標希望他至少能成為大家都喜歡,都認同的好孩子!有修養(yǎng),有內(nèi)涵,有責任感的孩子!而這些需要我們做父母平時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必不可少的因素!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2
從孩子記事開始,作為家長的我,非常關心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真正的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類問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感到要真正解決這樣的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吸收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楊瑾老師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一書,就是一部很好的關于如何和孩子相處的書。這本書中“蹲下來”是主線,貫穿整個內(nèi)容。蹲下來不僅是降低身高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方式。它提醒我們適時地要做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再解決問題。親子溝通,就從我們蹲下來的這一刻開始。放下家長權(quán)威的架子,和我的孩子做朋友,用愛與尊重作為引導,讓我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事情在我們家長眼里,是非常幼稚,非常無聊的,孩子選擇這樣的事情,我們有時候感到不解,但更多的是直接剝奪孩子的選擇權(quán),粗暴的踐踏孩子的尊嚴。有一次帶孩子出去逛街,走到一個玩具店門口,女兒停了下來,盯著店里的一套魔仙棒套裝玩具,吵鬧著要買。由于那玩具在我看來實在是沒什么好玩的,所以我就斷然拒絕了她的要求。她就站在那里不動,以此來抗議。我就告訴她到前面,我們?nèi)ベI比它還要好玩百倍的玩具?墒撬褪遣煌猓褪钦驹谀遣豢献。這時候我就火了,就嚇唬她,要把她扔在那,我自己走,她就站在那哇哇大哭起來。這件事情,現(xiàn)在回想起來,其實就是孩子做了一個選擇,而我沒有支持她的選擇,還把我自己認為好玩的東西強加于她。同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對她進行了粗暴的訓斥,導致她在人前丟了“面子”。其實有時候女兒的選擇我無法理解,就猶如自己小時候不被爸媽理解一樣,都會充滿埋怨,感覺自己不被重視,感覺自己沒有選擇權(quán),對內(nèi)心的傷害是巨大的。過多的這種傷害,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對孩子健康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讀了這本書以后,我相信,我可以站在女兒的角度看待問題。在遇到類似的事情,不能簡單粗暴的拒絕,而是用女兒的眼光來審視、看待問題,這樣才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保護他們的自尊,這是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童年的基礎!在以后和女兒相處過程中,我會把她當做朋友,用心傾聽她的訴求,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3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在很早的時候就聽說過,一直沒仔細讀,最近才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一番。
要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可是怎樣蹲下來?我們應以怎樣的身份去對待身邊的孩子?變成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書中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案例說明了應該怎樣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平等的對待孩子,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所提到的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方式;也營造出一種民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其實,在我們與學生的相處中也是一樣的,放下教師權(quán)威的架子,和你的學生們做朋友,用愛與尊重作為引導,讓你的學生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當你理解了蹲下來的真正含義,你將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蹲下來,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需要,因為我們的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要想與孩子的溝通有效,那要做到換位思考,這樣才能了解孩子,達到有效的溝通。
孩子希望與我們交流,希望被尊重,希望以平等的方式進行朋友式溝通,只有平等溝通,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構(gòu)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4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趙研《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首先是這本書的作者吸引了我。本書的作者是孔屏和張勃老師。張勃老師是我上師范時的恩師,雖然說她教我的時間只有一年,但是卻讓我受益匪淺。
帶著對張勃老師的崇敬和對這本書的好奇,我翻開了這本書。要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可是怎樣蹲下來?我們應以怎樣的身份去對待身邊的孩子?變成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書中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案例說明了應該怎樣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平等的.對待孩子,讓我受益匪淺。書中所提到的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方式;也營造出一種民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親子溝通,就從我們蹲下來的這一刻開始。放下家長權(quán)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用愛與尊重作為引導,讓你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當你理解了蹲下來的真正含義,你將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蹲下來,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需要,因為我們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某個人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要想與孩子的溝通有效,那要做到換位思考,這樣才能了解孩子,達到有效的溝通!恫灰獎儕Z孩子動手的機會》是我最有印象的一篇文章。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動作的發(fā)展,不僅能夠極大地促進孩子的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理解等多維智力的發(fā)展,而且對孩子健康的心理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孩子在動手過程中,可以經(jīng)受挫折的考驗,激發(fā)其成就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心理耐受力,從而為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打下堅實的基礎,F(xiàn)在我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只是在有意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許多成長的機會。
比如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孩子吃的橘子、雞蛋、蘋果等,都是父母事先為孩子去了皮,為了孩子吃起來容易,但是沒有意識到在為孩子提供這些方便的同時,不僅剝奪了孩子親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甚至會因此養(yǎng)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進取的不良品性。有的父母在所有的事情上為孩子包辦代替,有的父母在孩子表現(xiàn)出獨立意識時卻一味指責孩子任性、執(zhí)拗、不聽話,這不僅會引起孩子的抵觸、與父母發(fā)生沖突、傷害感情,而且會壓抑孩子的獨立性,使孩子變成依賴性很強的低能兒。孩子希望父母能和他們交流,希望父母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以一種平等的方式進行朋友式溝通。只有平等,才能使孩子敞開心扉,與父母坦誠相待;只有平等,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5
最近讀了《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書里面的內(nèi)容對我啟發(fā)很大,讓我深刻認識到父母要正確的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要正確的去愛孩子了解她們的內(nèi)心世界。
書中闡述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對孩子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方式,如果總是站著面對孩子,與孩子的距離就不僅是身高上的距離,而是一代人與一代人之間的距離,是一顆心與一顆心之間的距離。蹲下來,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就會縮短;蹲下來,更容易聆聽到孩子的內(nèi)心;蹲下來,更能營造出美滿、和諧的親子溝通。
目前,對待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長認為,現(xiàn)在孩子還小,不要考慮她們的自尊心,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有些多此一舉。那么,父母如何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首先,要蹲下身來對孩子說話,傾聽孩子的心聲,F(xiàn)在許多父母總是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沒有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稍不如意,就會打斷孩子的訴說,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我們要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蹲下來傾聽一下孩子的聲音,附在他耳邊跟他這樣說:“我想聽聽這件事情!倍皇恰澳憔垢矣眠@種態(tài)度跟父母講話!” 其實培養(yǎng)孩子的關鍵就是要懂得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
其次,要蹲下身子對孩子說話,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不要以一個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的行為,要蹲下來順著孩子的視線去看世界。 女兒四歲的時候,我?guī)焦珗@去游玩,當看到一顆顆蔥綠的大樹時,我問她:“春天是什么顏色的?”女兒說道:“春天是咖啡色的。”當時我很納悶,春天怎么會是咖啡色的呢?我蹲下來順著女兒的視野看去,終于明白了,原來女兒看到的是樹干的顏色,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了解他們的思想,才會知道孩子不同于大人。所以,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僅是蹲下的這一個動作,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思考問題,同時也拉近家長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最后,我們家長要和孩子做朋友,不要總是高高在上,因為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孩子天真的話語往往體現(xiàn)孩子純真的一面,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做一個睿智的父母,營造出和諧的、相互尊重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6
今天看了《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感觸真的蠻深的。為人父母,我們自認為給了孩子最好的東西,做什么都是為了她們好,卻往往忽略了她們最需要的情感。漸漸的,自以為是的我們,在我們與孩子之間親手畫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從牙牙學語到背起書包上學讀書,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都有了一個質(zhì)的轉(zhuǎn)變,她們表達問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了。不會說話的時候,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她們只能用哭鬧表達她們的不滿,而等她們長大之后,每次她們的意見和我們相左的時候,就會用刻意的任性,惡劣的態(tài)度,來告訴我們,她們的不愿意,不妥協(xié)。當面對她們這種壞情緒的時候,我們不曾站在她們的角度去想她們這樣的原因,更不曾把自己放在和她們同等的高度,認真的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會覺的氣憤,覺的身為家長的權(quán)威受到了挑釁,所以總是會強迫性的讓孩子認同,服從自己。
都說有理不在聲高,其實有理也不在于身高吧,如果你不嘗試著蹲下來,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和孩子同等高度的去看待問題,你永遠都不會感知到她們眼中的道德觀和世界觀是什么樣子的,她們所認為的善惡和對錯又是一種什么標準。
和朋友聚會的時候,總會聽到她們說她們覺的孩子大了,越來越不知道她們心里在想什么,也越來越少的主動跟父母交流,有時候要她們往東,她們偏要向西,好像故意對著干似的,感覺與她們的距離日漸甚遠了。捫心自問,孩子表現(xiàn)出的這種疏離感,難道我們就一點責任沒有嗎!孩子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在她們試圖主動去親近我們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放下手中的事情,耐心的陪她們聊一會天;在她們有一點小成就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多給她們一些鼓勵和贊賞的目光;在她們做錯事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心平氣和,和顏悅色的耐心聽她們解釋。有嗎,有的,只是很少,很少,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不耐煩和自動忽視。當孩子想和你聊天的時候,我們總會說,去把書看看,自己去玩一會;當孩子想和你分享成就的時候我們也只是一句,哦,不錯,繼續(xù)努力;當孩子想跟你說她這次犯錯的原因的時候,我們總會很生氣的說,別解釋,做錯了就是做錯了,解釋也沒有用。一次兩次,長久以往,孩子也放棄了和我們交流的想法,關閉了向我們敞開的心門。所以不要怪孩子和我們離心離德,越來越遠,我們吝嗇于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情感表達,所以這一切都是我們作繭自縛,自作自受,咎由自取。根本怪不了任何人。
看了這本書后,就像是被人一棍子打醒了,我覺的我們真的有必要自我反省一下了,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要改一改了,我們不能再站在我們的.高度去思考問題,教育孩子。得換位思考,同步同位,有些東西我們覺的簡單,是因為我們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可是孩子覺的不簡單,她們剛步入小學,這些知識對她們來說都是復雜的,需要好好認識和學習的,因為還不熟練,所以會錯,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我們又何必覺的無法理解。是人都會犯錯,圣人也不例外,更何況是孩子,所以我們對孩子要多一點的包容和理解,給她們多一點的過渡時間,試著用她們能接受的方式,幫她們總結(jié)錯誤的原因,多聽聽她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聲音。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既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現(xiàn)在糾正還不遲。我們不要再以大人的思維去揣度孩子,也不要以大人的行為標準去要求孩子,我們要給她們多一點的理解和關愛,親情和陪伴,讓她們感受到我們的重視,讓她們不再因為身高和年齡而妄自菲薄,也不會因為不被理解而傷心難過。從現(xiàn)在起,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孩子的世界,與她們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7
之前,我對我們家孩子的定義就是:不聽話、不懂事。明明都是為了他好,可是他從來不領情;當你訓斥他時,他要么就是大聲地反駁,要么就是一句話不說軟抗到底,每到這時我都有一種深深的吃力不討好的無奈感,總是想不明白為什么為孩子付出了這么多卻不能得到孩子的回應?為什么他就不能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前段時間,經(jīng)老師推薦,閱讀了親子專家楊謹所寫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一書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是我們枉顧了孩子的天性,只想著用父母的權(quán)威去掌控孩子的人生,卻從來沒有想過這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有他的眼界和想法,他有他的情緒和訴求。
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不明白我想要說什么;不是孩子不肯做,而是不懂應該怎么做;不是孩子不感恩,而是我所給予的也許不是孩子想要的`……因為我已經(jīng)習慣用成年人的思維去衡量評判孩子的言行,用我自己的所謂經(jīng)驗去否定孩子的想象和嘗試,卻不知在無意中將孩子越推越遠,F(xiàn)在想來,如果我是孩子,當每天都有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指手劃腳,并在耳邊喋喋不休時,我想我的反應只會更強烈、更抵觸吧。
和孩子交流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所需要的愛真的很簡單,就是一種“蹲”下來的愛,這種愛需要我們家長蹲下自己的身體,放下自己的身段,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世界,用孩子的思維去探索他的內(nèi)心,用孩子的情緒去感應他的訴求,通過物理距離的縮短,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向孩子展現(xiàn)一種平等、尊重、理解與接納的姿態(tài)。
如果我們愿意蹲下來,我們就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明白孩子為什么要這樣想或那樣做;如果我們愿意蹲下來,我們就能更加心平氣和、輕聲細語地與孩子談心交流;如果我們愿意蹲下來,就能找到孩子與成年人的差距,真正包容孩子無心犯下的錯誤;如果我們愿意蹲下來,才能成為孩子需要的小伙伴,當他們開心時能摟住我們的脖子盡情分享喜悅,傷心時能趴在我們肩頭放聲大哭,成功時能摸到我們燦爛的笑臉,失敗時能得到我們溫暖的懷抱。試想,在這樣一種平等、寬松、溫暖、民主的環(huán)境里,你還怕說出的話孩子不愿聽嗎?你還怕孩子不能體會自己的心情嗎?你還怕孩子不愿意嘗試著努力和改變嗎?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8
還記得小時候的一個畫面,父親低頭給我系鞋帶,我頑皮的摩挲父親的頭發(fā),故作老成,又志得意滿,原來大人喜歡摸小人的頭是這樣的感覺啊;小時候,揚州每年元宵節(jié)都有燈市可看,那時候的燈有多么絢麗已經(jīng)記不清楚了,最開心的是可以跨坐在父親的肩膀上,指揮父親去東去西。那時就想快點長高,可以和大人們平視。可見,人都是一樣的,總希望能站的高看的遠,不僅風景怡人,更有一種平等的自尊和自信。
孩時的心思如此的簡單,不喜歡聽批評,不喜歡做一直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那個失敗者,不喜歡明明超過及格20多分,回家還是一頓胖揍,不喜歡父母瞪著眼睛大嗓門的告訴我不準看電視不準游戲只準讀書;只喜歡聽表揚,喜歡聽媽媽說你比隔壁小子聽話多了,喜歡明明粗心錯了好多題,爸爸還一臉驚喜說這么難的題目你都會啊,最喜歡大年三十和父母鉆一個被窩看現(xiàn)在早就不再看了的春晚。小時候沒有那么多的叛逆,總覺得挨父母揍是應該的,卻又渴求父母的溫情,那種溫馨是可以留存很久很久的。
如今為人父母了,卻又覺得有些事還真不是說做到就能做到的。應當承認,傳統(tǒng)的“棍棒出孝子”,確實打造了幾代社會棟梁。于是,女兒三歲,在家撕的一衛(wèi)生間的手紙,罵之;四歲,將新刷的一面墻畫的滿滿當當,罵之;五歲,自己吃飯?zhí)羰,撒了一桌子飯菜,罵之;六歲,明明什么都會卻不敢在課堂上發(fā)言,罵之;七歲,隨堂測驗語文85分、數(shù)學82分,罵之…總覺得子不教父之過,這樣的過錯我哪敢承受?寧愿孩子現(xiàn)在怕我,也不能讓孩子將來恨我;這么小的孩子哪懂那么多道理?只需要告訴她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從一位慈父變成暴君。
可是,當女兒玩了一天,回家時趴在我肩頭睡的迷迷糊糊,輕聲說爸爸最好了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兒時的自己跨坐在父親肩頭的畫面。回想不久前訓斥女兒時臉紅脖子粗的模樣,還真有的羞赧。我想是不是我不教訓女兒,女兒就會變成壞孩子?等孩子再大點的時候,她會不會什么事都不告訴我,因為她怕我?女兒將來會不會和我一樣變得脾氣暴躁,聽不進建議?我會不會是最后一個知道女兒談戀愛的人?太可怕了!
孔子信奉“性善論”,錢鐘書說:“小孩子…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個世界、什么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备改甘呛⒆拥牡谝焕蠋,孩子最原始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處世態(tài)度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復制的爸爸媽媽的。中國人講究身正為師、言傳身教,也許多給孩子一點溫情,孩子的性格中就會多點和氣;多和孩子去做她喜歡的事,就能得到孩子多點的信任;多和孩子平等交流,就能幫孩子樹立多點的自尊和自信。
楊謹老師在《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中的一段話我記憶深刻:“蹲下來,父母擁有和孩子同樣的視野,看到他看見的畫面,更好地了解他正在經(jīng)歷的感受。是的,蹲下來,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不僅僅是身體的姿勢,更是一種謙卑的心態(tài),站在孩子的立場看他們的世界,溫柔的陪伴,耐心地對話,這樣孩子才更愿意分享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聽從父母的話語!币槐竞脮灰姷媚芰⒖谈牡粢粋習慣,但至少能讓人去反思、總結(jié)。作為父母,我們也要不斷的學習,學習如何陪著孩子長大,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好爸爸。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9
有時候,教學活動的失敗是因為我們沒有認真地去關注孩子。
小班的孩子對于長短多少是最沒有判斷力的,王教師在執(zhí)教的《長頸鹿的圍巾》時,準備了很多長短厚薄不一的圍巾隨意的搭在黑板上,要求孩子為長頸鹿選一條最長的圍巾,一時孩子們爭論不休,卻始終沒出現(xiàn)老師預見的那個結(jié)果,王老師于是匆忙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給每桌孩子發(fā)了二條長短不一的圍巾,請孩子們比較。因為圍巾厚薄不一、長短不一,有的長度甚至超過了孩子的身高長度,孩子們更不知道比較長短的正確方法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又在一陣熱鬧聲中以失敗告終。
顯然,王老師高估了孩子的經(jīng)驗不平和操作水平。
高老師執(zhí)教的《小動物的餐桌》中,在了解小動物喜歡吃什么食物的環(huán)節(jié)時,小松鼠喜歡吃松籽是小朋友了解較少的,老師對這一內(nèi)容作了重點講解,接著老師又開始一一講解小兔子喜歡吃什么,小雞、小猴喜歡吃什么,小朋友對后面的三項內(nèi)容太熟悉了,對老師的講解開始不感興趣,于是開始自顧自地玩了起來。
顯然,高老師是低估了孩子的認知水平。
關注孩子就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有時候需要我們把要求變成孩子喜歡的情景。
小班孩子站隊一直是很令老師頭痛的事情,做操之前,總會看到老師們一邊叫喊,一邊拉扯著站錯位置的孩子,“站隊啦,快點兒、快點兒,小的`站前邊,高的站后邊,怎么又站錯了?”孩子像小雞一樣被老師拎來拎去,茫然而恐懼。我從了解孩子喜歡的玩具入手,然后制作了他們喜歡的布娃娃、花仙子、奧特曼、天線寶寶頭飾,并將孩子們根據(jù)喜好進行分組。再站隊時,只要我說:天線寶寶站隊了,二秒鐘孩子就可以迅速到位,全班小朋友要站好,時間不到一分鐘,而且興趣盎然,井然有序。
所以,不要老是用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試著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開展教學教育活動,會省時省力又高效。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有時候需要老師敏感而寬容地理解孩子的言行。
上海特級教師應彩云老師在異地教學,當進行“了解同姓的人”的環(huán)節(jié)時,說了句“如果你感興趣,你去問問后面的老師們,誰和你同姓”。話音沒落,一男孩接口:“我沒興趣!本o接著,幾個孩子跟著“我也沒興趣”。應老師繼續(xù):“好!有興趣的趕快去找找!焙⒆幼杂傻卣衣犝n老師交談。為了傳遞友善,應老師笑著摸摸那個“沒興趣的孩子”的頭;顒禹槙车剡M行……當孩子們一起念誦找來的不同姓的漢字時,應老師將兩張“楊”字卡片稍作重疊,于是,念時就只念一張“楊”。男孩沖到展板前,指著另一個“楊”字卡片:“這個字還沒有念啦!”應老師調(diào)侃說:“看,‘沒興趣’的人,這兩個姓是一樣的。連一樣的字都沒有認出來,誰讓你不感興趣!彼搅藥酌,突然,大聲說:“我對姓應的感興趣!”應老師蹲下,盯著他,輕輕地說:“我知道了!放心里!我知道了!”
所以,孩子的想法和大人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成人的思維,在和孩子打交道時,我們要放低自己于孩子之間,敏感又寬容地理解孩子,當我們不再處于強勢之時,孩子就會在“強者”的情緒體驗中,主動地生活和學習。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僅僅是姿勢和位置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地關注孩子的發(fā)展,關注孩子的感受,只有當我們和孩子感同身受之時,我們的教育離成功就不再遙遠。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10
當年輕的父母們聚到一起時,談論最多的都是關于孩子的內(nèi)容,其中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怎樣教育孩子。前幾天張老師推薦給我們看楊謹老師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仔仔細細讀了讀,寫了點感想。
現(xiàn)在的孩子相對于已為人父母的我們來說是幸福的,一方面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得孩子們在物質(zhì)上比我們當初要豐富很多,另一方面現(xiàn)在的父母都是受過教育的,加上社會輿論導向和相關資訊教育都在改變著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溝通交流方式。但社會發(fā)展的主流和家長工作的壓力使得父母一方面又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另一方面又沒有時間精力去過多的“照顧”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這就造成了我們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覺得我們給了他們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最周全的學習計劃表,為什么孩子很多時候還是和大人無法達成共識?為什么不能體會大人的用心良苦?相信大家對“不聽話”、“無理取鬧”、“真犟”、“怎么那么多話”等詞語都非常熟悉,但是我們有沒有和孩子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一看想一想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有時候我們無法理解孩子,孩子也無法理解我們。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讓自己靜下來,認真思考,孩子的很多言行都暗藏玄機,只有讀懂了他的小心思,才能對癥下藥,他才會向你打開心扉。當孩子還不會講話的時候,我們通過他的哭喊聲就能把他的需要猜個八九不離十,沒有理由他都會講話了,反而無法理解他了。只要我們放下手中的事,抽出一點點時間,耐心、細心、用心,就一定會理解他。每個孩子都是渴望交流的,當我們和他們交心后,你會啞然失笑“天哪,原來小家伙在想這個”,所以,讀懂孩子,是與孩子快樂相處的第一步。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時候換個角度想想,他的“不聽話”何嘗不是在嘗試獨立?他的“犯別扭”何嘗不是堅忍、積極的表現(xiàn)?他的“犯倔”何嘗不是一種堅持?他的“說謊”何嘗不是一種知錯?與其一味嚴厲處罰,可能換來的“雪上加霜”或者“反目成仇”,不如溫柔的“處罰”,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所以第二步談談怎么樣面對孩子的錯誤。
世上沒有不犯錯的人,同樣的,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但是孩子犯錯了,不能一昧的責怪和懲罰,更不能“揭老底”和“舉一反三”,而是要通過這件事分析原因,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以后怎么辦,讓孩子勇于擔當,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也幫孩子建立自信,培養(yǎng)抗挫力,讓孩子在“犯錯”中成長。相信不少家長和我一樣,有時面對孩子的犯錯,自己是帶著情緒的,心情好一點,就一帶而過,心情不好,就大聲斥責,以一當十,事后冷靜下來又后悔自己的過激,討好孩子以彌補自己的過失。其實這樣非常不好,孩子有樣學樣,以后遇到事情也會情緒化,而且家長這種打完了又揉一揉的情況多了,孩子對大人的教訓也會無所謂了。面對這個問題,很慚愧,我們現(xiàn)在也在努力改正,孩子在成長,大人也要與時俱進。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孩子很多毛病都有父母的影子或者影響,以身作則是父母們要時刻牢記的。
好父母會根據(jù)需要變化不同的角色,可以是家長,可以是老師,可以是玩伴,也可以是最貼心的朋友。前面說過,現(xiàn)在的'孩子在物質(zhì)上基本是豐富的,但是精神方面卻不及我們小時候,F(xiàn)在大多是獨生子女,玩伴和朋友本來就少,加上父母大多整天忙于生計,使得孩子更加渴望情感的交流。我的孩子曾經(jīng)在幼兒園說過,他最快樂的事是“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出去玩”,多么簡單的要求,但卻是那么難得,讓我感動不已卻心生愧疚。第三步,我們家長要放慢腳步,在我們幫他們攀上人生高峰時,請停下來欣賞旅途中的風景,過程總是比結(jié)局更重要。
孩子爸爸有一個習慣,下班后一到家就要彼此相互大聲招呼一下,然后蹲下來或者跪著和孩子來個大大的擁抱,有時候還輕吻一下臉頰。然后他才會心滿意足的放開,這個小小的習慣拉近了他們間的距離,使得雙方感覺更親密,即使之前有什么不愉快也都會煙消云散,他們自己也非常享受這種方式。此外,拉手、捏鼻子、拍肩膀、摸頭等等都是很愉悅的身體接觸。孩子很小的時候,一次早晨醒來,孩子認真的看著我的眼睛,說了句“媽媽,你眼睛里有我,我的眼睛里肯定也有你”。多么純潔的話語,我們大人有沒有經(jīng)常仔細看看你的孩子呢?除了身體接觸,微笑也是必不可少的,都說微笑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微笑更是對孩子的鼓勵和肯定,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與其下指令,讓孩子遵守,不如用微笑和肯定來鼓勵和引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漸漸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過度的強制,反而會引發(fā)逆反,就容易造成“不聽話”、“真犟”等情況,這個時候不妨放下父母權(quán)威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面對面做下來,進行平等而愉快的溝通。這個過程中不妨用點技巧,比如肩并肩的坐下來,從他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適當說個笑話或者讓雙方高興和放松的事情,還可以輔以點頭、拍手等肢體語言等等。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關鍵就是“平等”,我家多多有一個喜歡玩的游戲,就是站在椅子上或者床上和爸爸比身高,然后爸爸抱著他爬到肩膀上,扛著他在家里轉(zhuǎn)一圈,他才會心滿意足的下來,而且他樂此不彼。仔細想想,我小時候也喜歡讓爸爸扛著我,一方面是覺得和爸爸親密的關系,一方面也是舉得擁有了大人的視角,某種程度上和大人平等了。每當我對多多說“你還小,等你長大了你就懂了”,他總是說“哼,我已經(jīng)長大了!”。所以,孩子總是反感大人們把他們當作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雖然實際上他們還是個孩子,所以我們在大部分時候要把孩子當作一個擁有完整人格和獨立性格的人來對待,尊重他的選擇,鼓勵他獨立自理,當然更要顧及他們的面子和自尊。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有了他們,固然多了幾分勞累,幾分煩惱,但是這些在他們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即使白天再調(diào)皮的“小惡魔”,晚上也會化身為媽媽枕旁的“小天使”。孩子依賴我們的時間在一生中是很短的,如果我們把養(yǎng)育孩子當成一種沉重的責任,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來說教,當小鷹展翅飛出鳥巢后,肯定會留給我們很多遺憾,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不多花點時間好好和孩子交交心,放下手機,多多陪陪孩子,讓他的童年充滿甜蜜的回憶吧!
記住,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11
梅嶺老師的推薦,讓我能有機會在周日午后的暖陽中靜下心來閱讀 楊謹 老師所寫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太陽的溫暖使人暖意融融,而閱讀完整本書后的感覺也著實讓自己渾身一涼:我,我們是在如何跟我的孩子溝通交流?是如何看待教育我的孩子的?著實值得深思。
身為80后的我們,初為人母,可以說沒有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而老人們的言傳身教的方法在我們看來可能更多的已經(jīng)是不合時宜。雖然我們內(nèi)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是最疼愛孩子的家長,但不可避免的,我們也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類拔萃。有哪位父母敢說自己是真正理解孩子,從沒在孩子犯錯時大聲呵斥?能真正用孩子的視角去觀察他們的世界呢?如果,此時我們能蹲下來傾聽孩子想表達的想法,我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也會和藹,更容易理解孩子們的心聲,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長。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首先是從心理上要蹲下來。我們應該摒棄內(nèi)心深處作為家長高高在上的感覺,而是把孩子放到平等的地位去對話、去思考。作為家長,當我們把我們的孩子當作跟我們一樣的地位去觀察他們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的孩子已經(jīng)很優(yōu)秀,我們會發(fā)現(xiàn),即使我們的孩子偶爾還會犯錯,還會調(diào)皮,但原來還是值得原諒,是能夠去更正的。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其次要從動作上要蹲下來。孩子其實跟我們是平等的,除了心理上去正確對待孩子,我覺得我們在行動上更要蹲下來,和他們說話時蹲下來,跟他們用同樣的高度、同樣的視野去觀察事物,去溝通交流,讓孩子從心理上產(chǎn)生父母是在和他們平等對話的意識,我們可以教育孩子,孩子其實也可以教育我們,這樣他們才會擁有更強烈的做好意識。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最后要從言語上要蹲下來。在孩子步入校園后,在一段學習后,對孩子的學習表現(xiàn)優(yōu)秀時,我們豎起大拇指,說出夸獎的語言,孩子會自信的覺得自己是“棒棒的”;在孩子失落或是學習不穩(wěn)定時,我們給予一個溫暖的擁抱,說出鼓勵的話語,也會讓他們感受到愛,鼓勵著自他們不斷前行。孩子也會察言觀色,一個微妙的表情,一個眼神,其實能帶給孩子很多很多。
讓我們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吧。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12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一直以為對于孩子的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都很了解,從孩子出生到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到后來上幼兒園、小學我都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去教育他,覺得自己走過的路,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并沒有過多的關注過小孩子感受。在讀過《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后,我發(fā)現(xiàn)對于小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還是不夠了解,所做的決定往往是背道而馳,雖然由于家長的威嚴使得小孩暫時的屈服,但對小孩子的成長或者說美好的童年起到了反作用。
第一章愛的教育,從你蹲下來的一刻開始中介紹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下命令”讓孩子很抵觸。由于我的工作關系,晚上和節(jié)假日經(jīng)常要加班,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很少與孩子進行溝通,經(jīng)常是以“下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偶爾會對孩子發(fā)脾氣。造成孩子很怕我,有時想和孩子聊聊天,他也是以敷衍的口氣與我交談。實際上是由于自己沒有真正的“蹲下來”,沒有設身處地的以小孩的角度考慮。這也是我讀過本書發(fā)覺自己最大的不足。
第二章讀懂孩子,才能與孩子快樂共處中我讀懂了“叛逆寶寶”、“調(diào)皮搗蛋的好奇寶寶”其實是父母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面對孩子的苦惱,沒有接納他的負面情緒。比如有時在輔導孩子功課時,碰到有些題目會體現(xiàn)出很不耐煩,有時甚至會發(fā)些小脾氣,我在旁邊總是覺得問題很簡單或者說這類題型之前做過,沒有認真考慮過小孩子出現(xiàn)這些負面情緒的原因。
第三章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你身邊的“小大人”這一章內(nèi)容里,作者跟父母們強調(diào)的是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就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包辦一切,不愿意聽孩子的心聲,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甚至有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明確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事情,父母卻置若罔聞,認為自己的決定才是為了孩子好。我現(xiàn)在很注重這一點,凡是跟孩子有關的事情,我都事前跟孩子商量,給孩子選擇的余地,譬如本周六,小孩子去上英語體驗班后,我主動的征求他的意見,自己決定上與不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第四章孩子“不聽話”了?其實是你沒有看到他的“好”。 父母總是用一種挑剔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看到的總是缺點。隨著孩子的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事情總想著自己做主,這時候就可能與我們的意愿有所沖突,這時候我們應該放開手要他去做,失敗了他會從中得到教訓和經(jīng)驗,成功了他會享受自己的成功喜悅。現(xiàn)在我和像書中所寫的一樣,為孩子制定一些獎懲制度,這種方法很好的調(diào)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第五章是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 孩子出生以后就是一張白紙,畫出什么樣的色彩來都是做父母的責任。正所謂成才必需先成人,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需要家長的引導和以身作則的榜樣。有時候家長在不經(jīng)意間所做的事情孩子都看在眼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一些不良的`習慣孩子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會不經(jīng)意的“學會”。例如有些家長會不經(jīng)意的闖紅燈,孩子并不懂交通規(guī)則,他們會認為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覺得有什么問題,慢慢的習慣了也會跟著效仿。
第六章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蹲下來”教育孩子。家長愿意從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是非觀,肯定他的良好行為,修正他的偏差行為,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讓孩子承擔錯誤行為的后果,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從父母的肯定中找到自信,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強化對孩子的正面教育。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告訴我們,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心與理解;是我們關心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放下家長權(quán)威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會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13
多年前,當賈靜雯還很受歡迎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樣一則娛樂新聞,據(jù)說新媽媽賈靜雯也會蹲下來奶聲奶氣的和寶寶說話。
多年過去了,我仍然清楚地記得新聞中的那個動詞——蹲下。
作為父母的我們,雖然有時也會蹲下和孩子對視、交談,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始終貫徹“蹲下”的姿勢呢?大多數(shù)時候,也許,我們是在挺直腰板,對孩子們頤指氣使,或者為了自己的方便而直接彎腰和他們說話。
我們之間的種種不經(jīng)意,忽略了“蹲下”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是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
雖然我們賦予孩子生命,但孩子并不是我們的附屬物,更不是父母活著的玩具,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如果想讓孩子對我們敞開心扉,我們必須成為他們的朋友。如果想讓孩子陪我們長大,就必須花時間陪孩子。如果想真正尊重孩子,就不應該為他們做決定,而是讓他們自己做選擇。
我們不應該拒絕他們合理的選擇,而應該鼓勵他們自己克服困難。這就是《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告訴我們的。
“父母的責任不僅僅是撫養(yǎng)孩子,而是和他們一起成長!
蹲下來,我們就和孩子處于同一高度,更能夠通過他們的視角去觀察這個視界。
這本書還告訴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接受他們。父母應該把自己變成孩子,陪孩子觀察和感悟他眼睛看到的.世界。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應該用不同的方式來教育。父母只有蹲下,才能真正接受、理解孩子;要認清孩子之間的差異,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而是真正走進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的孩子。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讓孩子最符合自己個性的方式,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健康快樂地發(fā)展。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在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要和你的孩子感情用事。父母的情緒狀態(tài)也可以成為孩子情緒狀態(tài)的榜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經(jīng)常反省自己,總結(jié)經(jīng)驗,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問題父母”。孩子的教育質(zhì)量完全取決于他的父母。只有真正尊重孩子,從孩子的眼光來尊重孩子的發(fā)展,才能教育好孩子。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14
前幾天,偶然的機會有幸閱讀了著名心理教育專家楊謹寫的關于親子教育的書——《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感觸很深,久久不能平靜,產(chǎn)生共鳴。它就象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作為父母的許多不解、困惑和無所適從。解讀了我們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內(nèi)心被困擾的層出不窮的難題。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是一種大智慧,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愛心和決心加上運用得當?shù)臅r間和空間來教育和引導孩子。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所講述的每個故事每個小案例都感覺似曾相識。而楊謹教授對故事的深入剖析,提出的解決方法也是招招擊中家長的要害,每個字每句話都說到了家長的心坎里,心悅誠服,處處感受到教育的智慧。真的是受益韭淺、獲益良多,F(xiàn)在的父母不能再扮演單一的角色,不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朋友……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場合,父母要根據(jù)孩子的需要來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適應孩子不斷成長的需要。書中講述了人生三大叛逆期:寶寶叛逆期、兒童叛逆期和人們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而我們的孩子現(xiàn)正處于兒童叛逆期,由于孩子認知結(jié)構(gòu)的快速豐富,他們從幼兒園步入更加類似小社會的小學階段。他們更加渴望支配自己的時間,更希望自己的獨立想法能夠被認可,可是在學習的壓力下,讓孩子無時無刻處在被計劃被管理中,他們覺得如同提線的木偶。一旦有了放松的機會,便會夸張的行使自己的權(quán)利!孩子天性愛玩,如果不加約束和管教,學業(yè)將會荒廢,還有一大堆的壞習慣在等著…但是我們?nèi)绻^度的收緊孩子的自由支配權(quán)力,那孩子的叛逆會越來越強烈。這就需要我們父母巧妙地運用智慧來激發(fā)孩子的小宇宙。當孩子今天不想寫作業(yè)或者不想看書時我們就適當?shù)木徱痪,用平等親切的態(tài)度與孩子做朋友,快樂的溝通,耐心引導孩子,讓孩子把真實的想法告訴我。父母的信任、理解和無條件的愛與支持能幫助孩子走過人生中最迷茫的叛逆期!
書中提到父母要及時轉(zhuǎn)換角色,忘記一切工作中的`不愉快,保持微笑面對家人和孩子。孩子很幼小,對父母的需要就是全方位的,作為父母我們必須隨時轉(zhuǎn)換角色,盡可能平等的與孩子相處,分享他的喜怒哀樂。所以我試著按書本中的方法去做。我回家推開門前,無論工作中遇到再多的不開心都轉(zhuǎn)換成微笑,主動迎上去和孩子打招呼有時會送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孩子真的很開心,他會忙不迭的與我分享今天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事,告訴我今天學習的情況以及和同學們相處的趣事!他會告訴我今天老師讓他們?nèi)炻淙~,“我們把撿來的落葉拼成了秋天兩個字,我還在字的旁邊拼了個笑臉的圖案。結(jié)果一陣風突然吹來把我們拼的字吹散了,”在他稚嫩的小臉上不停變換著各種情緒表情。我聽了也覺得很有意思,就跟著他的表情作出擔心的樣子追問道:“呀!太可惜了!這風來的太不巧了,把你們的創(chuàng)意全毀了!”他揚起眉頭,用眼睛緊緊的盯著我,“不會!然后老師又叫了一群小朋友來,讓他們圍成圈把風擋著,我們重新再拼唄!老師還拍了照片,馬上過幾天會發(fā)到我們學校網(wǎng)站上的。呵呵……”“太好了,你們老師太聰明了!這個辦法真好!那我很快就能看到你們的照片了,好期待哦!”我也作出很開心的回答,眼神中也是滿是期待。然后他又跟我說了一些學習方面的事。我感覺和孩子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我能感覺到他和我這次對話非常的開心,臉上也掛著很滿足很幸福的笑容,感覺整個屋子都亮了,充滿了愛意和暖意!冬日的寒意被這股暖流吹散了!
如果我們按照書中所總結(jié)的放下大人的身份,用一顆未泯的童心與孩子一起玩耍,在玩中讓他學到知識,懂得道理。給孩子以彈性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不容任何差錯的刻板生活,和他一起做游戲,陪他一起開心。昨天晚上寫完昨業(yè),孩子看到我給他交牛奶費的錢里面有三個硬幣,他就提出讓我們陪他一起畫肌理。起初我和他爸爸并不明白他所說的肌理是什么?我問他什么是肌理,他可能也不會解釋,可是他用孩子的語言回答我們:“很簡單啊,我給你和爸爸去拿紙和筆,你們跟著我畫不就知道了嗎?”對!孩子說的對,有時候行動是最能說明一切的。孩子把他準備的紙和筆都交到了我們手里,然后有模有樣的開始給我們講述肌理的畫法。最后還不忘驕傲地補充一句,“告訴你們這是我們美術老師手工課上教我們的哦!”我們也假裝不會畫,他就像小老師一樣耐心的講給我們聽,給我們做示范。這時我突然覺得孩子其實比我們大人愛思考,我們也可以從他那學到知識。他教我們的過程其實就是他一次再學習的過程。而且他的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在不經(jīng)意間都得到了鍛煉,比我們父母硬要孩子按著我們的方法照著書本上一句一句的學、一步一步地去做,要來得更有效。這樣的一個互動還拉近了父母與孩子的距離,融洽了親子關系。更讓我們驚訝的是我們用短短的30分鐘陪孩子玩耍后,我提議讓他今天多看會書,他欣然接受立刻就去看了。其實孩子的要求再簡單不過了,我們讓他開心他會加倍的回報給我們,收到了我們意想不到效果!
書中還提到:日常小提問,問出愛思考的孩子。生活中我們也開始注意這方面的訓練。一天,孩子想要吃肯德基,我們在大大的滿足了他的食欲之后,他爸爸提出給他出道思考題考考他,他一口答應!拔矣100元錢,要分給你和媽媽,請問要怎樣分你和媽媽手上的錢才相差2元呢?”他思考了一下回答49和51。然后我們讓他說出解題思路,“100的一半是50,比50小1的是49,比50大1的是51,那么他們之間不是相差2嗎?”那一刻我深刻認識到象這樣的小提問生活中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機會讓它發(fā)生的。只要我們善于把握好時機一定會讓孩子在思考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其實這本書中所告訴我們的教育理念遠不止我分享的這幾點。我們只能用心去體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楊謹教授書中所說的那樣,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他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意志,應該蹲下來與他們講話,站在同一高度談話,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交談。蹲著講話是指和孩子平等的對話,體現(xiàn)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體現(xiàn)了父母對孩子事情或問題認真又親切的態(tài)度。孩子希望父母與他們交流,但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以平等的方式進行朋友式的溝通,只有平等才能使孩子敞開心扉與父母坦誠相待,只有平等才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如果我們總是居高臨下的面對孩子,那我們與孩子的距離就不止是身高上的幾十厘米,而是一代人與一代人的距離,是一顆心和一顆心之間不能溝通的距離。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15
沒有失望。這本書,從名字上就吸引了我,確實是所有新手父母所需要的。
閱讀一些育兒書籍,關注一些育兒專家的微博,平時也會與身邊的新手父母交流育兒經(jīng)。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學習如何照顧我們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什么來引導我們的孩子成長得更好。
但很多都是大家的經(jīng)驗積累,隨便引用一個方法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但這樣做真的好嗎?很少有人思考。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專注于結(jié)果,忽略了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
楊謹老師本身是資深心理咨詢師,又是親子專家,從心理方面告訴了我們她為什么這么做。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讓我們和孩子的心靠得更近,心近了,你說什么他都愿意聽。
是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復制別人的經(jīng)驗,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這就需要我們多觀察孩子,多與孩子進行精神交流。本書就是從心理方面的方法,教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行為,從而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及時給予指導。
孩子哭了,不抱,讓他哭一會,不哭的時候再抱,這樣孩子就知道不哭才會有抱抱。這樣的觀點到處在傳,真的好嗎?
最近有很多關于孩子的新聞,他們已經(jīng)免疫了哭泣,患有自閉癥或精神分裂癥,不想再交流了。作者對這一問題也有自己的解決方案。兒童的啼哭主要是一種求救信號,可能是由于饑餓、尿頻或穿著過度引起的。
寶寶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對未來的語言表達和認知交流將會起到很大的鋪墊作用?蘼暶庖叻◣С鰜淼暮⒆涌赡芤矔察o,可是孩子的表達會受到很大影響。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慢慢不再提需求,等于關上了與孩子心靈溝通的門。這是楊進老師提出的一種反對傳統(tǒng)育兒經(jīng)驗的.觀點,我特別贊同。
書中還用了很多真人真事做例子來解釋,更通俗易懂的指出問題所在,分析兒童的不同心理,教我們?nèi)绾握驹诤⒆拥慕嵌取?/p>
我曾經(jīng)問爸爸,“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他說,環(huán)境的影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我們總是希望我們的孩子能讓我們感到驕傲。
我們是否讓我們的孩子感到驕傲?我要感謝楊進老師教我們?nèi)绾闻c孩子們相處。他教我們?nèi)绾闻c孩子相處,分析不同孩子的不同心理,使我們能有一個更愉快的親子生活,培養(yǎng)一個獨特的天使。
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讓我們陪伴我們的孩子,和他們一起成長。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相關文章: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03-31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經(jīng)典)03-31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小班]03-31
孩子說話不清楚的原因04-30
寶寶不會說話的原因和跡象05-02
孩子最易接受的3種說話方式09-05
家長你給孩子的說話時想過這些問題嗎04-25
模仿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方式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