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難忘的一課反思
在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難忘的一課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難忘的一課反思1
《難忘的一課》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導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特定的歷史與現(xiàn)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我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中國臺灣美麗的風光,了解中國臺灣有關歷史,其目的是為了彌補他們對中國臺灣感知的不足,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diào)。
在隨后的自學悟情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边@一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領悟情感,展開聽、說、讀、寫的訓練!拔沂侵袊,我愛中國!狈謩e在課文的三個不同的場景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課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領全文。初讀整體感知課文時,這句話已經(jīng)給大家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看來,讀這句話只要盡量讀出感情就行了,而實際上這句話每次出現(xiàn)時讀法是不同的。我安排學生先讀,然后激疑,形成懸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披文入情。讀議動情,抓住“怎么讀——為什么——悟真情”這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理解感悟。最后總結(jié)釋情,結(jié)合當前情況,進一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本堂課,我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朗讀。讀,使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臺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讀,讓孩子們明白了中國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深而濃郁的愛;讀,更讓孩子體驗到了中國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親情;讀,還讓孩子們的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沸騰了!這樣的讀,給語文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這樣的讀,讓語文課承載了生命的涌動;這樣的讀,使語文課升華了厚重的精神。
再回眸整節(jié)課,我還有些遺憾:上課的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fā)上了,卻又沒把握好學生的感情的發(fā)展的程度,以至于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時間。這其實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作為老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具備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智慧和魄力,應該學會大膽取舍。
難忘的一課反思2
本學期學過許多豐富多彩的文章,如:描寫祖國的山水、反映母子、子孫之間的親情介紹科技成就的等等。但學生對《第一場雪》這篇課文印象比較深刻,學生對“瑞雪”有了形象的認識,也受到了作者喜悅心情的感染,喜歡上了這場大雪。但對作者產(chǎn)生這種喜悅心情的深層原因,學生還不理解。我便巧用寫作背景,通過滿懷激情的'介紹,盡力縮短學生與課文的時、空距離。例如,“瑞雪兆豐年”這個詞語比較抽象,它概括了許多事物及其之間的聯(lián)系。講到這里,我便著重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豐年”的景象加以描繪,使學生在腦子里產(chǎn)生一幅豐年圖。再適時地用課件出示一幅豐碩的《小麥圖》,豐收的喜悅便自然充盈于懷。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問眼下的“瑞雪”為什么會“兆”(預示)來年是“豐年”呢?和“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并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解釋其中的道理,這內(nèi)容從表達情感上講,是對這場雪的直接贊美,同時對課文的時代背景加以探究,“共鳴”就容易產(chǎn)生了。
“嗬!……”這句話生動形象,包含著的雪大、雪美、人歡的景象,我就引導學生回顧領會這句話,從而使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雪景圖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再配以課件展示,與作者同步的喜悅之情自然會使學生情不自禁想表達自己的感想,此時適時安排其擴句,讓其暢快表述,在鍛煉了其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再進一步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喜悅的心情和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喜悅心情就有基礎了。這樣,就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見作者之所見,聞作者之所聞;巧用背景,思作者之所思,感作者之所感。啟發(fā)他們形成與作者比較貼近的思想感情,從而便引起了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掌握,而且有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信念、正確的道德的形成。
難忘的一課反思3
在這次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在字詞得教學中,節(jié)奏不夠緊湊,花的時間過多。生字組詞朗讀的時候,可以學生先組詞,學生不能組詞的,教師再補充,這樣更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組詞應該將詞語板書,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看著生字讀詞語,有一定的難度。
2、課前準備沒有做好,孩子們在讀的時候并不是很順暢,速度比平時要慢幾倍,就是平時讀得好的'孩子也是嗑嗑巴巴的,本應該是課前的功夫全用到課上來了,所以課進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進度進行。
我想,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進,讓孩子們能更加輕松愉悅地上好每一堂課,學好每一個知識點。
難忘的一課反思4
本課我主要是采用:導入入情──自學悟情──讀議動情──總結(jié)釋情的課堂結(jié)構,從而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1、了解課文所講的故事,并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知道課文哪些內(nèi)容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詳寫。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常用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導入入情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特定的歷史與現(xiàn)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臺灣美麗的風光,了解臺灣有關歷史,其目的是就是為了彌補他們對臺灣感知的不足,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diào)。在隨后的自學悟情教學中,緊緊圍繞“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領悟情感,展開聽說讀寫的訓練!拔沂侵袊,我愛中國”分別在課文的三個不同的場景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課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領全文。雖然是初讀,整體感知課文,但這句話已經(jīng)給大家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看來,讀這句話只要盡量讀出感情就行了,而實際上這句話每次出現(xiàn)時讀法是不同的。安排學生先讀,然后老師激疑,形成懸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披文入情。讀議動情,抓住“怎么讀──為什么──悟真情”這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理解感悟。最后總結(jié)釋情,結(jié)合當前情況,進一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什么是重點句?重點句就是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句子!峨y忘的一課》是講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我”在臺灣一所鄉(xiāng)村小學里見到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課文的重點句有兩個:1、三次出現(xiàn)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2、“這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意啊!”兩者互為表里,前者是后者的表現(xiàn)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深刻內(nèi)涵。教學時當以此為紅線貫穿始終。
一、初讀課文,找出重點句
因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相距甚遠,所以教學應從介紹時代背景開始:那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zhuǎn)折時期,抗日戰(zhàn)爭勝利結(jié)束,日本宣布投降,被日本侵占50年之久的臺灣寶島歸還中國。本文寫的就是臺灣剛收復后的事。學生初讀課文后,可引導學生直奔重點句:“讀過文章后,你覺得哪句話印象最深?”學生不難找出那三個隔離反復的句子。這時教者可設問:“為什么我愛中國?”(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我愛中國。)“表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初知大意的目的。
二、披文入情,理解重點句
設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為什么反復多次?每次出現(xiàn),作者都有怎樣的感受?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的要求細讀課文。
1、讀第一段(第1、第2節(jié)):
提問:作者看到和聽到這句話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時間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見第1節(jié))。地點呢?要求學生看第2節(jié),從中找出“高雄”、“郊外”、“一所鄉(xiāng)村小學”三個詞語,并準確地說出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是“臺灣高雄郊外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也為以后的歸納主題打下基礎。
2、讀第二段(第3~第12節(jié)):
這一段寫上課情景,分四個層次:一是從窗外看,作者看到年輕教師在一筆一畫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句話,“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我”為此深受感動,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日本侵略者長期奴役臺灣同胞的憤怒。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之下,臺灣的學校里只準講日語,不準講國語,以致中國的老師今日寫起自己祖國的文字來也感到吃力。二是走近聽,聽到老師和孩子們在“一遍一遍地讀”,“讀得那么嚴肅認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這時,作者的感受更深了,他從那每一個字音里感受到了臺灣人民“火熱的真摯的”愛國情懷,他的心被深深地打動了。三是走進教室讀,“和孩子們一起”,“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時作者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十分高昂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共同的愛國之心使他們彼此親近,他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四是課后談,通過與老師的談話,更激起了“我”對臺灣同胞的崇敬之情和對民族敵人的刻骨仇恨。3、讀第三段(第13~第16節(jié)):
這段寫參觀禮堂里的中國偉人像,把作者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禮堂兩面墻上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而今都換上了中國自己的偉人像,有大教育家孔子,民族英雄鄭成功,民主革命的先驅(qū)孫中山,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這時作者情不自禁地重復著剛才教師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而其感受又更進了一層,因為從這歷史的巨變中,作者分明感受到了臺灣人民那種“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為什么說是“強烈”?因為這種民族精神雖遭長期壓抑、百般摧殘而終未泯滅,一直像火焰一樣深埋在人們的心底。為什么說是“深厚”?因為臺灣人民不僅愛祖國的語言,更愛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光榮的傳統(tǒng)。這種感受便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的全部內(nèi)涵。
理解了重點句層層遞進的內(nèi)涵及其間的相互聯(lián)系,在此基礎上再概括主題,總結(jié)全文,就水到渠成了。
三、領悟?qū)懛,緊扣重點句
本文寫法上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以一根思想感情的紅線貫穿全文,二是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在歸納主題之后可回到先前提出的問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因為它表現(xiàn)了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反復出現(xiàn)就使這根鮮明的思想紅線貫穿首尾,使主題更加突出。而后再問:圍繞這根思想的紅線,哪些內(nèi)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么?文章詳寫了上國語課的情景和看中國偉人像的感受,因為這兩部分內(nèi)容都集中體現(xiàn)了臺灣人民的愛國之情。那么,能不能只寫上課的經(jīng)過而不寫看偉人像的情景呢?不能。因為看偉人像這一情節(jié)不僅更進一步表現(xiàn)了臺灣人民的愛國情意,而且偉人像本身還深刻地體現(xiàn)了強烈的民族精神?鬃觽ゴ蟮慕逃枷耄嵆晒Σ磺粨峡箵羟致哉叩挠⑿蹥飧,孫中山領導人民推翻封建王朝的偉大壯舉,這些都體現(xiàn)了強烈的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哺育著、感召著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
以上就是三思語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五年級上冊《難忘的一課》教學反思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可以幫助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難忘的一課反思5
《難忘的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第九冊的一篇閱讀課,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初讀課文,我被文中臺灣人民那種對祖國強烈的愛所深深打動,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那句看似簡單的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卻集中體現(xiàn)了臺灣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也讓身為中國人的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于是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如何利用本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交流資料,鋪墊情感。課文記敘的事情發(fā)生在臺灣“光復”初期,學生對這段歷史背景是陌生的,一時會難以走進文本。在課前,我布置孩子們充分查找了解相關資料,先在孩子心中點燃那憤怒之火。上課伊始,我和孩子們一起交流臺灣“光復”前的那段屈苦難史、辱:1895年清政府的割讓及50年中日本在臺灣進行的經(jīng)濟、文化侵略等日本人的罪行,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感情的基調(diào)。記得當時孩子們說起自己了解的資料時,個個義憤填膺,眼中寫滿了憤怒。我感覺此環(huán)節(jié)很輕松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關系,更好地達到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
二、緊抓主線,讀中激情。
前面的背景了解,為孩子們學習課文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要孩子們真正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這需要教師巧妙的引導。在教學中我拋開了煩瑣的講,而讓學生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這既是串聯(lián)內(nèi)容的主線,又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主線。因此,我緊緊抓住這條主線,充分引導學生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思考、讓情感在讀中得到升華。在一遍又一遍飽含深情的讀中,孩子們的感情也越來越強烈:他們感受到了臺灣師生那火熱而真摯的心;明白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深的愛;體驗到了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親情;最后孩子們的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也沸騰了!在課堂中,我被孩子們一次次涌動的真情深深地感動了,也不由自主隨著孩子們一起高聲自豪的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想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獲取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知識,而更多的是對祖國的刻骨銘心的愛,這種體驗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讀,使學生受到了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相信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已烙上了鮮紅的“中國印”。
難忘的一課反思6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義的學習時,分為三個階段: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shù)及除法的關系。比的意義教材是從富有教育意義的神五飛天的例子中引出的,通過對具體例子的.討論,明確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義基礎之上的,揭示了比與除法之間的本質(zhì)聯(lián)系,是一種以“倍比”為基礎的比較關系。教材在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提出了比值的意義,它既是一個知識點,又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是本節(jié)課的又一教學要點,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后繼學習特別是綜合應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理解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認知基礎。
學生在已學過和掌握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及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比的意義”。雖然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數(shù)學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
難忘的一課反思7
為了讓學生引導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說說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于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所以學生說了很多,有的說很難過,有的說不去上學呆在家里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之后,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并茂了。這些是我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感覺到比較滿意的地方。
但也還是存在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學生已能相當好的歸納文本所描寫的內(nèi)容和闡述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而我對部分學生的語言沒有做進一步提升,如果此時能進行更有效的教學行為,我想在這里的教學會更出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會更深刻。還有就是因為擔心時間關系在這節(jié)課的.尾聲課上忽略了學生的回答,導致一個說話內(nèi)容的重復與一個想像訓練太簡單。
總之,遺憾總是有許多的,不過我想正是這些教學中的不足,才能激勵我前進,為我今后的教學帶來方向。
難忘的一課反思8
選擇這一課,是對自己提出的一個挑戰(zhàn)。面對枯燥乏味、以數(shù)據(jù)為主的說明文,怎么把它講好,怎么讓學生從感情色彩單薄的文字中,讀出自己的感悟,我在設計教案時犯了難。課堂三維目標,我一向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于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也同樣如此,將教學重點之一定為“通過了解黃河發(fā)生變化的原因,體會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并用日常行為來踐行。”我試圖通過“想象我們的祖先在黃河流域生活的畫面”渲染黃河“搖籃”的形象,通過黃河泛濫的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黃河作為“禍河”的.具體表現(xiàn),再通過馬爾代夫圖文并茂來深刻感知人們破壞環(huán)境,造成的嚴重危害。用心營造氛圍,以感性為渠道,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熱情。
但反思這節(jié)課的不足則著重體現(xiàn)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學生的能力訓練未能很好地實現(xiàn)。課堂強化了“人文感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環(huán)保教育,說明方法的訓練淡化了,在工具性的落實方面沒能得到強化。略讀課在“應用”方面的作用在課堂上沒能體現(xiàn)出來。離開了語言文字的有效訓練來追求人文性,那只能是緣木求魚。
語文再現(xiàn)生活,即使是說明文,也同樣以感性存在,但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單純地以感性去感悟課文,而應該以理性掌握,用工具性的方式去感知人文性的內(nèi)容。反觀我的課堂雖然花大量時間營造了“人文”的氛圍,但卻無法根植于學生心靈深處的。整堂課過于強化價值觀教育,思品課味道過濃,學生看似感悟到位,實則背離了語文課程的初衷,致使課堂不夠扎實。如果能增加說明方法的小練筆環(huán)節(jié),使言語訓練有機地揉合于課堂教學中,這樣更能突出“語文”的“本味”。
難忘的一課反思9
本課主要是通過加強朗讀來進行的教學,其主要突出的主線就是“讀” 。讓學生通過讀了了解詩人,走進詩人,與詩共呼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逐步理解了詩歌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了詩人的情懷。為詩人遭遇鳴不平,為詩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樂觀自信的精神與折服。學生在朗讀時,讀出了詩人滿懷悲憤,卻又無可奈何,進退失據(jù)、茫然無措的強烈痛苦;讀出了詩人相信自己終會有乘風破浪之時,顯示出對到時候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前途的充分自信。當堂完成了背誦的任務,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任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不過,仍然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指導朗讀方面,我自身的朗讀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生在體會詩人的`情感方面還不透徹,還需要教師不時的引導和指點,在練筆時,學生的思想還放不開等。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難忘的一課反思10
回眸整節(jié)課,我還有很多遺憾:
1,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fā)上了,卻又沒把握好語文的工具性,以至于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時間.這其實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
2,沒有領悟語文"工具性"的含義.在對課文的理解過程中,只重視情感,卻完全忽略了對重點"字","詞","句"的提煉.應該換個角度,從重點字,詞,句中去抓情感,而不是脫離工具空談感情.
3,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有的問題都是我拋出來的,而不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這是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對此,我感覺是我最失敗的地方.糾其原因是:
(1)對文本的理解不夠透徹,沒有明白文本自身的作用.
(2)也是第一次接觸高年級的教材,心里沒底,對學生的把握不準,對學生不敢大膽地放手.
(3)還是自身的素質(zhì)問題,語文素養(yǎng)實在是太低了.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對課堂的應變能力還是不夠.有的時候,學生的回答不能到點子上,我就可是亂了陣腳,不能冷靜地進行引導.就把自己當成了主體,自演自導.
總的來說,這一次的教研課給了我很多啟發(fā),讓我更成熟了一點.
難忘的一課反思11
《難忘的一課》是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里看到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場面,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習本組課文,要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了解并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敘述內(nèi)容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進一步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如何通過學習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愛國之情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呢?回顧課堂,我感覺自己做得比較成功的有幾點:
一、詩歌導入,激發(fā)情感。
在導入入情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特定的歷史與現(xiàn)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上課伊始,我首先朗誦了余光中先生的詩歌《鄉(xiāng)愁》,并讓學生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接著讓學生在《思鄉(xiāng)曲》音樂的伴奏下一齊朗誦這首《鄉(xiāng)愁》,其目的是就是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感情,引導他們初步感受臺灣人民那赤誠的思鄉(xiāng)思國之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diào)。
二、讀中感悟,提升情感。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笔侨牡闹行木。在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每次出現(xiàn)的場景是不同。我組織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讀是學習語文的最佳方式!蓖ㄟ^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獲得收獲——初讀,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基調(diào),初步感受臺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再讀,學會從課文中提取主要的語言信息,通過品味語言,感知語言,讓孩子們明白臺灣人民對祖國那種深深而濃郁的愛;深讀,學會聯(lián)系前后深入思考,在品讀中體驗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情;這種層層遞進的閱讀,不僅向孩子們傳授了良好的閱讀方法,更激發(fā)了孩子們那顆純樸的愛國之心。在孩子們一次比一次好的朗讀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隨著我與學生共同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獲取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多的是對祖國的銘心之愛,這種體驗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
三、詩歌結(jié)尾,情感升華
即將結(jié)束時,我再次引入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的詩歌《七子之歌——臺灣》,運用多媒體播放藝術家陳鐸的朗誦視頻,學生欣賞著詩歌,在詩歌中回顧全課內(nèi)容,品味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帶給他們的獨特感受,情感再一次得到升華。
四、重視評價,調(diào)動情感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使用評價語言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人說:“評價,應該是一束賞識學生的靈光,充滿關愛和呵護,真誠地賞識每一位學生的點滴進步,真誠地呵護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這堂課上,我努力秉承這一理念,充分發(fā)揮以評價促朗讀的作用。課堂上我認真聽取每個學生的發(fā)言和朗讀,改變了以往經(jīng)常用到的“很好”、“你真棒”、“你真聰明”、“你讀得真有感情”、“你聽得真仔細”等略顯貧乏的評價語,而采用了更具體、更有針對性的評價語鼓勵他們。如:有學生朗讀得特別好,我用驚喜的語氣肯定他:“讀得太好了,你有很好的朗讀素養(yǎng),堅持下去將來很有可能成為朗讀專家。 睂W生臉上洋溢著激動與喜悅。有學生朗讀時不夠流利,我充分肯定他:“你最后這一句讀得很有感情,就是有些緊張,前面讀得稍微快了一點,還不夠清晰流利,再來一次好嗎?”在我的鼓勵下,這個孩子朗讀了三次,第三次讀得很好,我真心贊嘆:“你讀得一次比一次好,那種愛國之情在你的朗讀中一次比一次強烈,真不錯!闭谜n,我努力做到關注、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感受,學生的朗讀積極性越來越高,情感也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
回顧整節(jié)課,我還是感覺十分遺憾:
1、上課的時間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雖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感情的激發(fā)上了,卻又沒把握好學生感情發(fā)展的尺度,沒有見好就收,耽誤了教學時間,影響到了后面的教學內(nèi)容。
2、對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缺乏充分說明,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
3、有些問題的指向性還不夠清晰、準確,影響了學生的思考與回答,如初讀與再讀時我的問題較簡單,都是要求學生讀后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說出自己的體會。這對于理解能力強的孩子來說可能難度不大,但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不善于表達的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的,看來提問不僅要精,更要有助于學生的思考與理解。這些遺憾其實也折射出自己的不足:教學藝術缺乏“自然”,缺乏堅實的思想支撐。作為老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應該具備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智慧和魄力,應該學會大膽取舍。這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學習與提高。
難忘的一課反思12
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課文敘述了在一群逃難的人中,有一位年輕人——哈默,他執(zhí)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別人施舍的.食物,在極度饑餓的情況下還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后來成了杰克遜大叔的女婿,并成為美國的石油大王。
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尊嚴”來展開,讓學生明白年輕人在什么情況下講尊嚴,人物言行是怎樣體現(xiàn)尊嚴,他的勤奮,努力又如何獲得尊嚴及杰克遜大叔尊重和常識尊嚴。在設計上抓住杰克遜大叔對哈默評價的那句話,讓學生找一找,從這個切入點入手,突出了重點,自然而貼切。當學生讀完這句話時,并不理解,隨之問到為什么大叔說哈默有尊嚴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呢,讓學生畫一畫,把讀書的感受寫出來。這個問題既指向文章內(nèi)容,又能引導學生來理解感悟內(nèi)容,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思維空間比較大,這樣有利于學生整體感悟,實現(xiàn)有效閱讀。
難忘的一課反思13
近日,我校高語組全體教師圍繞本組教研專題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以《難忘的一課》的教學為載體,開展了校本教研。兩位老師提供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教研課,對比兩節(jié)課,我獲益匪淺,對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片段一:
師:課文有一句話出現(xiàn)了3次,是哪一句,找出描寫這句話的相關段落。
生:(朗讀課文,批劃段落。)
師:這句話第一次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相關段落是哪幾段?
生:(踴躍回答)老師寫這句話時,相關段落是3~5自然段。
師:老師是怎樣寫這幾個字的?
生1:一筆一劃的寫。
生2:吃力的寫。
師:請一位同學上臺來一筆一劃的寫這九個字,其余的同學認真的`觀察、體會。并思考從老師的行為中體會到什么?
生:體會出老師寫得很認真,說明他愛國。
師:對于這一部分課文,該如何朗讀?
(學生朗讀課文。)
片段二:
師:板書: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3次,每一次出現(xiàn)時,應該怎樣讀呢?
(出示自學要求。)
生:(按自學要求約7分鐘,然后分小組交流。)
師:第一句話應該怎樣讀?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1:要讀得很慢,很認真。
生2:要一字一頓的讀,因為文中老師是一筆一劃的寫,說明他寫得很慢、很吃力,所以要一字一頓的讀。
生3:老師寫這九個字雖然吃力,但很認真,說明他熱愛祖國文字,這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師:那我們應該怎么來讀呢?
生:(朗讀課文,一字一頓的讀,讀出了吃力而認真的感覺。)
回顧這兩個教學片段,不難發(fā)現(xiàn),兩位老師在學法上,都是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的方法去體會人物情感,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學上,第一位老師是以老師為主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去學習課文;第二老師則是放手讓學生自學,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學習課文。應該說,這兩種都達到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目的,但第二位教師的教學,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自學的探究能力,能達成的教學目標更豐富。
這讓我想略讀課文教學中常出現(xiàn)的兩種偏差:
1、將略讀課文視為略學課文。教師帶著學生將教學過程飛快的過一遍,甚至讓學生自己看一看了事。
2、將略讀課文視作精讀課文,分段,概括主要內(nèi)容,每一部分課文都深挖不止。
這兩做法的不妥在于:
第一種做法浪費了教學資源;第二種做法則浪費了教學時間。因為以小學語文第九冊為例,每個單元的略讀課文都占到了本單元課文總數(shù)的50%左右,如此豐富的課文一掠而過精講細讀,都是不科學也不現(xiàn)實的。
因此,我認為,略讀課文的教學,在教法上,應以自學探究為主,在學法上,引導學生圍繞單元訓練重點,借助閱讀提示,整體閱讀,自讀領悟,忌大而全的模式,宜圍繞一兩個中心問題去探究課文內(nèi)容。就如同第二位教師圍繞文章的線索句,緊扣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去理解課文,并在后面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介紹課文中提到的中國偉人資料,將探究的觸角延伸到課外。
因此,我最終認為,第二位教師的教學,才是符合略讀課文特點的教學。
難忘的一課反思14
我發(fā)現(xiàn)很多語文教師喜歡在第一課時讓學生練習分段。站在學生的角度,我想象那一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且不說有些課文本身結(jié)構就比較模糊,讓學生分段有點勉為其難。單從學生學習心理出發(fā),剛接觸新課,他們肯定不能明白作者構思的來龍去脈,即使上完整篇課文,又有幾個學生能很明白作者的意圖呢,本來嘛,學習寫作對小學生是一件頭疼的事,更何況去揣摩作家的構思!
“學程導航”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以學定教,順學而教。語文教師要反思第一課時讓學生練習分段的傳統(tǒng)教學習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什么時候練習分段,甚至某篇課文分不分段都應當認真思考一下。
回到《師恩難忘》第一課時的教學,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課文上,因為學生的朗讀拖拉特別嚴重,標點符號以及段落的停頓讀不好,有些長句子容易讀破。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初步讓學生了解一些表達方法。比如:第一環(huán)節(jié),嘗試聽寫課文生詞、成語和最后一段中心句,然后從朗讀中心句入手,了解這句話點明題意的作用,告訴學生自己寫文章時也要注意篇末點題。再如:第三環(huán)節(jié),整體把握一下,作者寫田老師是抓住了一個典型事件寫的.,這件事從哪兒寫到哪兒,是一件什么事。許多學生尋找時都找了3——6自然段,那么第7自然段和上面的事件有什么聯(lián)系?通過反復朗讀,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七自然中的“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講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是對上文事件的概括。從而明確了段之間的聯(lián)系,并學習運用重點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接下來同法練習概括1、2自然段段意和8、9段段意。
這篇課文我從學習表達的角度幫助學生練習分段、概括段意,自己覺得比較順手,至于后面的課文怎么設計分段練習,視具體情況處理。
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參與我們的討論,讓語文教學變得簡單、有效,讓師生從語文學習中找到快樂!
《師恩難忘》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談談田老師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當學生說到田老師“故事編得好”時,我就讓學生結(jié)合我出示的幾個成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身臨其境、春雨點點等)來描述一下田老師編的故事,接著讓學生讀課文中帶有這些成語的句子,目的在于讓學生勾勒出田老師講故事的情景。
兩個問題的解決比較滿意——為什么“這些故事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學生默讀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時,一個學生說到田老師的故事還蘊含著做人的道理。這時,我啟發(fā)他們田老師的故事不僅教給我道理,還給了我知識——讓我了解了小詩的意思;田老師的故事還讓第一天上學的我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后來,我說:一個故事教給我一個道理,上千個故事就教給我上千個道理;學生接著說一個故事帶給我一份知識(一份快樂)……通過說這三句話,“一個”到“上千個”數(shù)量的遞增,學生很自然地就領悟了“春雨點點”的含義,因此在這時候請他們回憶古詩,他們就能準確地說出田老師的故事真是“潤物細無聲”哪!
另一個問題——為什么“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在理解“春雨點點”之后,我讓學生了解劉紹棠成為作家后的一些成就,再回頭來看看自己的啟蒙老師,想想這其中有什么聯(lián)系,這個時候?qū)W生就自然理解了“播下了文學的種子”一句的含義。后來請學生聯(lián)系課文原來的題目《老師領進門》來談談,他們就知道是田老師把我領進了文學的大門。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朗讀指導太粗糙,學生感情不到位;對一些重點詞句的感悟還不深入,使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刻。想想自己的教學,與文中的田老師比一比,真是慚愧哪。
難忘的一課反思15
《難忘的一課》是五年級的一篇略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xiāng)村小學里看到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里參觀中國歷代偉人像的場面,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仡櫿n堂,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情感
由于特定的歷史與現(xiàn)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我首先播放了臺灣的美麗風景,配以優(yōu)美的解說,這樣調(diào)動學生視覺和聽覺感官,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擁有如此美麗的寶島臺灣,是多么的自豪。然后通過了解臺灣有關歷史,彌補了他們對臺灣感知的不足。這樣的課堂開端,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diào)。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多媒體的合理、有效運用的確能幫助課堂確定感情基調(diào)。這種初感,也為下面的深悟做了鋪墊。
二、學生質(zhì)疑,緊抓主問題
略讀課文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跟精讀課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個課時。在這僅有的四十分鐘里,只有緊抓住課文的主問題,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課前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由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學生歸納整理,并拎出本課的主要問題“為什么說這是‘難忘’的一課?”供大家到課堂上來研究。課前學生還提出了很多問題,如:“誰上了這一堂難忘的課?”“難忘的一課上的內(nèi)容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比較簡單,就讓學生的自學的過程中解決,并馬上反饋。
這篇課文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貫穿全篇,前后三次出現(xiàn),實際上是本文的抒情脈絡,一層進一層地叩擊讀者心扉,這是文章的主線,也是難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時抓住“難忘”,緊扣三次出現(xiàn)的同一句話,通過對三次出現(xiàn)這句話時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在讀中化,讓學生感受臺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明白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厚而濃郁的愛;更讓孩子體驗到了臺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親情;學生自己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這也是對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一種指導。
然而本節(jié)課在教學時,我沒有將課堂拉回到“為什么說這是‘難忘’的一課?”這個主問題上來,沒有讓學生來完整地說一說作者認為這節(jié)課難忘的原因,致使本節(jié)課的中心仍不夠突出。
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不是單一因素
本課教學前請學生們收集了20世紀40年代臺灣“光復”有關資料,為理解課文做準備,以及孔子、鄭成功、孫中山、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國歷史上偉人的資料。運用資料是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是要激起學生內(nèi)在的愛國情感的。但是本節(jié)課在學生交流之后,教師什么時候做補充把握不夠適時,人物介紹前后有重復,造成環(huán)節(jié)不緊密。教師對偉人的介紹語言情感也不夠充足,也致使學生的感情不到位,后面的寫話沒有水到渠成。我們在理解文字內(nèi)容之外,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當學生寫話完成進行交流時,還要對學生語言表達上有所評點,讓學生能有所提升。那么如何在課堂上合理利用資料,使其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呢?這仍然是我困惑的問題。
四、略讀課文教學老師的位置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老師少講,讓學生多講,多讀,多寫,多練,多展示。教師要處理好詳略的問題,在歸納總結(jié)的時候講,提升的時候講,在提學習要求時更要講明白、講透徹。但在具體教學中,我有些操之過急,自己講得過多,對于學生回答的評價形式也有些單一,我想請教的是課堂上我們該如何有效地進行評價?
難忘的一課教學反思五:
本課我主要是采用:導入入情──自學悟情──讀議動情──總結(jié)釋情的課堂結(jié)構,從而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了解課文所講的故事,并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知道課文哪些內(nèi)容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詳寫。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常用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導入入情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特定的歷史與現(xiàn)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臺灣美麗的風光,了解臺灣有關歷史,其目的是就是為了彌補他們對臺灣感知的不足,同時調(diào)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diào)。在隨后的自學悟情教學中,緊緊圍繞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貫穿全文的主線,深入領悟情感,展開聽說讀寫的訓練!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分別在課文的三個不同的場景中反復出現(xiàn),形成課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領全文。雖然是初讀,整體感知課文,但這句話已經(jīng)給大家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看來,讀這句話只要盡量讀出感情就行了,而實際上這句話每次出現(xiàn)時讀法是不同的。安排學生先讀,然后老師激疑,形成懸念,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披文入情。讀議動情,抓住“怎么讀──為什么──悟真情”這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理解感悟。最后總結(jié)釋情,結(jié)合當前情況,進一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難忘的一課反思】相關文章:
難忘的一課08-31
難忘的一課作文07-05
難忘的一課【精華】12-12
[精選]難忘的一課作文12-19
難忘一課作文07-31
最后一課反思03-24
難忘的一課作文(熱門)03-31
難忘的一課作文【熱門】03-23
難忘的一課作文(精)03-16